八下 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 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9 17:1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学写读后感》
1.这段日子里,你大概浏览了多少条关于“疫情”的相关信息?
2.其中哪一条关于“疫情”的信息最让你难忘(震惊、恐惧、气愤、感动...)呢?
3.那一条“疫情”信息为什么最让你难忘(震惊、恐惧、气愤、感动...)?
4.你在读完令自己难忘((震惊、恐惧、气愤、感动...)的信息后,有没有去留言区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呢?
我们每一天的生活看似平淡,实则都被大量的、丰富的、各种形式的信息所充斥着!因此,大量地阅读、有选择性地阅读、感动深受地阅读、有所深思地阅读,便成了这个时代对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阅读素养”的最大考验!
一、什么是“读后感”?
二、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三、如何写“读后感”?
四、写好“读后感”的大忌有哪些?
一、什么是“读后感”?
一篇文章或一本著作(也包括一部影视作品),我们读过(或看过)之后,总会有些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观)后感。
阅读心得
记录自己阅读时所产生的体验、感想,如自己对于作品的内容(人物、情节、情感、思想等)和形式(写作技巧、行文风格、艺术特色等)的看法和评价,以及自己在阅读中所生发的新认识、新观点。
注:既可以针对作品整体发表感想,也可以只对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点进行发挥和评论。
二、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
1.加深自己对原作的理解
2.提升自己的书面写作能力
3.启发、指导他人的阅读
三、如何写“读后感”?
1.理解好“感”
感,动人心也。从心,咸声。——许慎《说文解字》
“感”既是形声字也是会意字,“咸”的本义是“呼喊”,“感”自然可以解释成“动人心的呼喊”。
2.选取好“感点”
所谓“感点”,就是自己感受很深、很有新意、最有把握驾驭的那一点。“感点”可以来自于作品的内容(人物、情节、情感、思想等),也可以来自于作品的形式(写作技巧、行文风格、艺术特色等)。
3.拟定好“标题”
三、如何写“读后感”?
读《XXX》有感
《XXX》读后感
《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
4.运用好“四步骤”
例文1
读《滥竽充数》有感
《滥竽充数》讲了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齐宣王喜欢一群人吹竽,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就混进了齐宣王的吹竽队。后来,齐宣王死了,齐缗王继位,他也喜欢听竽,但却喜欢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后,便连夜逃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为南郭先生感到悲哀,他如果学了真本事,不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宫里吗?可他没有下苦功夫,却耍起了小聪明,靠糊弄人过日子,最后只能落荒而逃。
《滥竽充数》是描写着我往日的行为。每天午读时候,老师都会让我们读一读需要背诵的古诗词。每次课代表领读的时候,我都没放在心上,如果老师在讲台上看着我们的时候,我就装模作样,嘴巴动几下,就算了。一段时间后,老师要我们默写,我彻底傻眼了。
现在我读了这则寓言,我知道了:做人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不学无术,经不住考验,这种人始终会被时代淘汰,成为“二等残废”。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就必须有真才实学,学习也一样,绝不能华而不实、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你能总结一下这篇读后感的写法或思路吗?
读《滥竽充数》有感
《滥竽充数》讲了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齐宣王喜欢一群人吹竽,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就混进了齐宣王的吹竽队。后来,齐宣王死了,齐缗王继位,他也喜欢听竽,但却喜欢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后,便连夜逃走了。
“引”即引述/概述材料。引用或者概述的内容应该是自己看了有感悟的内容
概述材料
Tips:
短文:“谁+干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
长文:按六要素时、地、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概括时:①突出重点 ②众所周知的简要带过 ③鲜活的着重介绍
读了这个故事,我为南郭先生感到悲哀,他如果学了真本事,不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宫里吗?可他没有下苦功夫,却耍起了小聪明,靠糊弄人过日子,最后只能落荒而逃。
分析材料
“议”:即对所读文章进行评析,既可以就事论事评析所概述的内容,也可以由材料深入思考分析问题的本质,在此基础上顺势亮出自己感受最深的点。
读了没感受?
Tip:读的时候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切入。
多角度思考法
从南郭先生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从齐宣王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从齐缗王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从三百吹竽人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从南郭先生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缺点:
1、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2、不学无术,没有好下场。
优点:
1、能够毛遂自荐,主动请缨,为个人为家庭为事业而出人头地,勇气可嘉。
2、能够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乐队中混迹,而不被识破,必有超人的人际关系。
3、能够一眼看透齐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乱真,有超人的胆识,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从齐宣王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不懂装懂,自己不懂音乐还装风雅。
2、做事不认真,稀里糊涂。
3、视百姓如粪土,凭空养三百吹竽的人,以满足个人的喜好,浪费了国力、财力。
从齐缗王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优点:追求精确,考核乐队实行责任到人,负责。
缺点:一个一个听,势必会花更多的时间享乐,而忽视朝廷的公务。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历史上就有类似的事件。
从三百吹竽人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他们和南郭先生朝夕相处,一起练习一起演奏,不可能没有发现南郭先生有问题,但为什么无人举报呢?他们可能是因为觉得这事和自己没有关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周围的不正之风视而不见。
《滥竽充数》是描写着我往日的行为。每天午读时候,老师都会让我们读一读需要背诵的古诗词。每次课代表领读的时候,我都没放在心上,如果老师在讲台上看着我们的时候,我就装模作样,嘴巴动几下,就算了。一段时间后,老师要我们默写,我彻底傻眼了。
联系实际
“联”:即由此及彼、由古及今地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证明自己的感点。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他人的、历史的、社会的。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现在我读了这则寓言,我知道了:做人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不学无术,经不住考验,这种人始终会被时代淘汰,成为“二等残废”。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就必须有真才实学,学习也一样,绝不能华而不实、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总结提升
“结”:即总结全文,回应感悟点,总结提升。
细察静赏美景多
——读《小石潭记》有感
反复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尤觉文中描写“潭中鱼”的那段文字美:“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为何能够把这常见之景致描写得如此之美呢 我想这得益于作者的细致观察,以及全身心的投入,正可谓“细察静赏美景多”! 是啊,我们所赏读过的太多诗文佳句,无一不是诗人对身边常见之景细察静赏的结晶:不能忘记白居易诗中那明媚的早春景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更不能忘记苏轼笔下那美好的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旅游时,也同样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品味,毕竟,走马观花,凑个热闹,是很难发现美、欣赏美的。因此,我想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细致观察美的眼睛,以及静静欣赏美的心灵!




细察静赏美景多
——读《小石潭记》有感
反复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尤觉文中描写“潭中鱼”的那段文字美:“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为何能够把这常见之景致描写得如此之美呢 我想这得益于作者的细致观察,以及全身心的投入,正可谓“细察静赏美景多”!
是啊,我们所赏读过的太多诗文佳句,无一不是诗人对身边常见之景细察静赏的结晶:不能忘记白居易诗中那明媚的早春景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更不能忘记苏轼笔下那美好的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旅游时,也同样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品味,毕竟,走马观花,凑个热闹,是很难发现美、欣赏美的。
因此,我想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细致观察美的眼睛,以及静静欣赏美的心灵!
小结+板书:读后感“四部曲”

围绕感点
概括原文

简析内容
亮出感点

联系实际
证明感点

总结全文
升华感点
你学会了吗?
四、写好“读后感”的大忌有哪些?
1.引述原文量过大
大段摘抄原文或者大半在概括原文!
不允许!
有凑字数之嫌哦!
2.脱离原文空写感想
3.内容杂乱无中心
4.感受认识太肤浅
练习巩固:
运用方法,写读后感
哪里有什么和平的年代,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哪里有什么时代英雄,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两个多月以来,虽然,新冠病毒侵袭中华大地;尽管,这没有硝烟的战争还在继续......
但是,你和我却一直都被保护得很好:被我们强大的国家保护得很好,被那无数“抗疫”在一线的英雄们保护得很好!
请搜集一些有关“疫情”的信息,并阅读(观看)一些有关“抗疫”英雄们的感人故事(视频),以“《谢谢你的保护》——读...有感”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