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单元检测(提高卷)(A3版+A4版参考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单元检测(提高卷)(A3版+A4版参考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3-09 18:14:59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西师大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检测(提高卷)
《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共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分)
1.(本题2分)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时行75千米,经过5时相遇,乙车每时行( )千米。
A.65 B.685 C.47
【答案】A
【分析】用行驶的距离除以行驶的时间求出每小时两车一共行驶的距离,再减去甲车行驶的75千米即可。
【详解】700÷5-75
=140-75
=65(千米)
乙车每时行驶65千米。
故答案为:A
2.(本题2分)下图竖式中①、②、③这三个步骤的计算思路是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答案】C
【分析】将算式15×32中的32拆分成30与2的和,将算式变为15×(30+2),根据乘法分配律,将算式变为15×30+15×2,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5×32
=15×(30+2)
=15×30+15×2
=450+30
=480
所以竖式中①、②、③这三个步骤的计算思路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C
3.(本题2分)下面各图中,不能说明“6×3+4×3”与“(6+4)×3”相等的是( )。
A. B. C.
【答案】A
【分析】
可以看作三张纸条分别长6cm、4cm、3cm,求拼一起总长度是多少,此时用加法;
每个本6元,每支笔4元,购买3个本和3支笔共花多少钱,可以先求出一支笔和一个本共多少钱,再乘数量,即可求出一共花多少钱;也可以分别求出笔记本和笔各花多少钱,再相加即可求出一共花多少钱;
两个长方形组成一个大长方形,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再相加即可求出大长方形的面积;或可以先求出大长方形的长,再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求出大长方形的面积。据此作答。
【详解】
A.用加法计算,列式为:6+4+3;
B.可以先求一个本和一支笔共多少元,再乘购买的数量3,即(6+4)×3,还可以先求出3个本的钱数再加上3支笔的钱数,即6×3+4×3。
C.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再加一起,即6×3+4×3;还可以先求出大长方形的长是几,再乘宽,即(6+4)×3。
下面各图中,不能说明“6×3+4×3”与“(6+4)×3”相等的是。
故答案为:A
4.(本题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除以任何数都是0 B.被除数=余数×商 C.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答案】C
【分析】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A.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原说法错误。
B.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原说法错误。
C.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除法的意义及各部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本题2分)王叔叔养殖龙虾走出一条生态致富路。一个长方形池塘的宽是64米,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王叔叔打算将宽增加8米,这样池塘的面积就增加了840平方米。原来池塘的面积是( )平方米。
A.6720 B.6208 C.7560
【答案】A
【分析】宽增加8米池塘的面积就增加了840平方米,增加的部分是一个长方形,且一条边是8米,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长×宽,逆用此公式用840除以8即可求出长方形池塘的长,再根据面积公式把这个长与64相乘即可求出原来池塘的面积。
【详解】840÷8=105(米)
105×64=6720(平方米)
原来池塘的面积是6720平方米。
故答案为:A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共26分)
6.(本题4分)在括号里填“>”“<”或“=”。
25×(15×4)( )25×4×15 96÷4+10×2( )96÷(4+10×2)
110×101( )110×100+100 (100-60)÷10( )100-60÷10
【答案】 = > = <
【分析】(1)根据乘法交换律,即可判断。
(2)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从左往右,先算括号里面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分别求出各个算式的得数,再比较大小。
(3)根据乘法分配律,即可判断。
(4)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从左往右,先算括号里面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分别求出各个算式的得数,再比较大小。
以此答题即可。
【详解】25×(15×4)=25×15×4=25×4×15;
96÷4+10×2
=24+20
=48
96÷(4+10×2)
= 96÷(4+20)
= 96÷24
=4
484,96÷4+10×296÷(4+10×2);
110×101=110×(100+1)=110×100+100;
(100-60)÷10
=40÷10
=4
100-60÷10
=100-6
=94
494,(100-60)÷10100-60÷10。
7.(本题2分)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除法是( )的逆运算。
【答案】 除法 乘法
【分析】因数×因数=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则另一个因数=积÷因数,所以这种运算叫除法,即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详解】根据分析,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点睛】本题考查除法和乘法的关系。
8.(本题2分)如果甲×乙=丙,那么丙÷甲=( ),丙×10÷乙=( )。
【答案】 乙 甲×10/10×甲
【分析】甲、乙是因数,丙是积,根据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多少倍,那么对应的商也就扩大多少倍,据此解答。
【详解】如果甲×乙=丙,那么丙÷甲=(乙),丙÷乙=甲,所以丙×10÷乙=(甲×10)。
【点睛】本题考查商的变化规律,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9.(本题5分)(1)4×6×25=6×(4×25)运用了乘法( )律和乘法( )律。
(2)8×(15+125)=8×( )+8×( ),运用了乘法( )律。
【答案】 交换 结合 15 125 分配
【分析】(1)先交换4与6的位置,再把4与25结合起来,故该题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8乘15与125的和,等于8分别乘15与125,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4×6×25=6×(4×25)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8×(15+125)=8×15+8×125,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点睛】本题考查了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10.(本题2分)根据120×30=3600,直接写出3600÷30的得数是( );根据420-165=255,写一个加法算式是( )。
【答案】 120 /
【分析】在乘法算式中,因数×因数=积,那么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可知,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那么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可知,差+减数=被减数。据此解答。
【详解】已知,根据“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可得。
已知,根据“差+减数=被减数”可得(或者)。
根据120×30=3600,直接写出3600÷30的得数是120;根据420-165=255,写一个加法算式是(或者)。
11.(本题8分)填表。
因数 24 40 63 被除数 450 360 120
因数 35 18 除数 50 13
积 280 990 882 商 9 11 6
【答案】55;143
7;14;40;20
840;9
【分析】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990÷18=55
280÷40=7
882÷63=14
24×35=840
11×13=143
360÷9=40
120÷6=20
450÷50=9
填表如下:
因数 24 40 55 63 被除数 450 360 143 120
因数 35 7 18 14 除数 50 40 13 20
积 840 280 990 882 商 9 9 11 6
12.(本题1分)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骑车每小时行15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6千米,经过5小时两人相遇。两地之间的路程是( )千米。
【答案】105
【分析】先求出甲、乙两人的速度和,再根据速度和×时间=路程,据此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15+6)×5
=21×5
=105(千米)
所以,两地之间的路程是105千米。
【点睛】此题属于典型应用题中的相遇问题,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13.(本题2分)春节是我国的重大节日,各族人民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在此期间,一条小街单边按红、黄、绿、蓝布置彩灯,第107盏灯是( ),红灯每盏23元,黄灯每盏22元,前107盏灯中,买红灯和黄灯共需( )元。
【答案】 绿灯 1215
【分析】每4盏灯为一组,按红、黄、绿、蓝的顺序排列。用107除以4,余数是几,就是一组中的第几盏;对于计算红灯和黄灯的总价,需要先确定前107盏灯中红灯和黄灯的数量,再根据各自单价乘数量计算出总价。
【详解】107÷4=26(组)……3(盏)
根据顺序,第三个灯为绿灯,所以第107盏灯是绿灯。
红灯数量:26+1=27(盏)
黄灯数量:26+1=27(盏)
27×23+27×22
=(23+22)×27
=45×27
=1215(元)
一条小街单边按红、黄、绿、蓝布置彩灯,第107盏灯是绿灯,红灯每盏23元,黄灯每盏22元,前107盏灯中,买红灯和黄灯共需1215元。
评卷人得分
三、判断题(共10分)
14.(本题2分)“小马虎”把37×(□+2)错算成37×□+2,结果相差72。( )
【答案】√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37×(□+2)=37×□+37×2,错算成37×□+2,少算了37×2-2。
【详解】37×(□+2)=37×□+37×2
37×□+37×2-(37×□+2)
=37×2-2
=74-2
=72
则结果相差72。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15.(本题2分)计算46×25+46×15时,也可以将其写成(25+15)×46来计算。( )
【答案】√
【分析】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46×25+46×15
=46×(25+15)
=46×40
=1840
计算46×25+46×15时,也可以将其写成(25+15)×46来计算。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6.(本题2分)8×7×5=7×(8×5),这个算式只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
【答案】×
【分析】8×7×5=7×(8×5)中,先根据乘法法交换律,将8和7的位置交换。再根据乘法结合律,先计算8×5。据此判断。
【详解】由分析得:
8×7×5=7×(8×5),这个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多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认识和掌握情况。乘法交换律不改变运算顺序,改变因数的位置。乘法结合律不改变因数的位置,改变运算顺序。
17.(本题2分)三个数相乘,交换任意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
【答案】√
【分析】根据乘法交换律可知,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或举例三个数相乘,交换任意两个因数的位置后求积,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可将三个数举例,进行列式如:进行验算。原式:
交换任意两个因数的位置如:
再交换任意两个因数的位置如:
再次交换任意两个因数的位置如:
所以三个数相乘,交换任意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故答案为:√
18.(本题2分)在除法算式中,0不可以作被除数。( )
【答案】×
【详解】解:在除法算式中,0可以作被除数,不能作除数。所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在除法算式中,0可以作被除数,因为被除数代表总数;而除数本身代表的值此时就意为将被除数平均分成几份,而“商”则意为平均每份的值。想一下,0如果作为除数,被分成几份,还是0,而除数是0,则运算无法进行,也就无意义了。
评卷人得分
四、计算题(共28分)
19.(本题10分)口算。
95+125= 189+99= 25×4= 400÷8= 720-350=
305-120= 660÷2÷5= 53×0+47= 125×4×8= 16×5=
【答案】220;288;100;50;370
185;66;47;4000;80
【详解】略
20.(本题6分)列竖式计算,再验算。
207×43= 635÷18=
【答案】8901;35……5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2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1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第2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2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1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第2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乘法用交换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
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除法用商乘除数进行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进行验算)。
【详解】207×43=8901 635÷18=35……5
验算: 验算:
21.(本题12分)简便计算。
198×38-98×38 25×45×2×4 102×46 75×101-75
【答案】3800;9000;4692;7500;
【分析】(1)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进行简算;
(2)根据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3)把102化成100+2,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4)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进行简算;
(5)把32化成4×8,再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6)把199化成200-1,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详解】198×38-98×38
=(198-98)×38
=100×38
=3800
25×45×2×4
=(25×4)×45×2
=100×45×2
=4500×2
=9000
102×46
=(100+2)×46
=100×46+2×46
=4600+2×46
=4600+92
=4692
75×101-75
=75×101-75×1
=75×(101-1)
=75×100
=7500
评卷人得分
五、解答题(共26分)
22.(本题5分)一件衬衫110元,比一条裤子价格的2倍多20元,买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答案】45元
【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根据题意可以列式为:衬衫价格÷裤子价格=2……20(元)
根据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可知:衬衫价格是被除数,裤子价格是除数,2是商,20是余数;
已知被除数、商和余数,求除数用:(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
因此,裤子的价格=(衬衫的价格-20)÷2
【详解】(110-20)÷2
=90÷2
=45(元)
答:买一条裤子需要45元。
23.(本题5分)一栋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13间教室,每间教室有25张课桌。这栋教学楼一共有多少张课桌?
【答案】1300张
【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已知一栋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13间教室,先用乘法13×4,求出教学楼中一共有多少间的教室,又知每间教室有25张课桌,再用教室的数量乘25,就是这栋教学楼一共的课桌数。以此答题即可。计算时可以用乘法交换律使计算简便。
【详解】根据分析计算如下:
4×13×25
=4×25×13
=100×13
=1300(张)
答:这栋教学楼一共有1300张课桌。
24.(本题5分)小梅和小娟同时从学校出发各自回家,小娟每分走65米,小梅每分走70米,8分后两人同时回到家。小梅家和小娟家相距多少米?
【答案】1080米
【分析】路程=速度×时间,据此分别计算小梅家和小娟家到学校的距离,然后相加即可。
【详解】65×8+70×8
=(65+70)×8
=135×8
=1080(米)
答:小梅家和小娟家相距1080米。
25.(本题5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崇尚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25克粮食,那么一个三口之家8天可以节约多少克粮食?
【答案】3000克
【分析】先算出三口之家一天节约的粮食,人数乘每人每天节约多少粮食,再乘天数算出一个三口之家8天可以节约多少克粮食。
【详解】3×125×8
=3×(8×125)
=3×1000
=3000(克)
答:一个三口之家8天可以节约3000克粮食。
26.(本题6分)
(1)两种球都买52个,一共要用多少元?
(2)两种球都买52个,排球比篮球少花多少元?
【答案】(1)5200元 (2)1248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保密★启用前
西师大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检测(提高卷)
《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共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分)
1.(本题2分)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时行75千米,经过5时相遇,乙车每时行( )千米。
A.65 B.685 C.47
2.(本题2分)下图竖式中①、②、③这三个步骤的计算思路是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3.(本题2分)下面各图中,不能说明“6×3+4×3”与“(6+4)×3”相等的是( )。
A. B. C.
4.(本题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除以任何数都是0 B.被除数=余数×商 C.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5.(本题2分)王叔叔养殖龙虾走出一条生态致富路。一个长方形池塘的宽是64米,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王叔叔打算将宽增加8米,这样池塘的面积就增加了840平方米。原来池塘的面积是( )平方米。
A.6720 B.6208 C.7560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共26分)
6.(本题4分)在括号里填“>”“<”或“=”。
25×(15×4)( )25×4×15 96÷4+10×2( )96÷(4+10×2)
110×101( )110×100+100 (100-60)÷10( )100-60÷10
7.(本题2分)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除法是( )的逆运算。
8.(本题2分)如果甲×乙=丙,那么丙÷甲=( ),丙×10÷乙=( )。
9.(本题5分)(1)4×6×25=6×(4×25)运用了乘法( )律和乘法( )律。
(2)8×(15+125)=8×( )+8×( ),运用了乘法( )律。
10.(本题2分)根据120×30=3600,直接写出3600÷30的得数是( );根据420-165=255,写一个加法算式是( )。
11.(本题8分)填表。
因数 24 40 63 被除数 450 360 120
因数 35 18 除数 50 13
积 280 990 882 商 9 11 6
12.(本题1分)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骑车每小时行15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6千米,经过5小时两人相遇。两地之间的路程是( )千米。
13.(本题2分)春节是我国的重大节日,各族人民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在此期间,一条小街单边按红、黄、绿、蓝布置彩灯,第107盏灯是( ),红灯每盏23元,黄灯每盏22元,前107盏灯中,买红灯和黄灯共需( )元。
评卷人得分
三、判断题(共10分)
14.(本题2分)“小马虎”把37×(□+2)错算成37×□+2,结果相差72。( )
15.(本题2分)计算46×25+46×15时,也可以将其写成(25+15)×46来计算。( )
16.(本题2分)8×7×5=7×(8×5),这个算式只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
17.(本题2分)三个数相乘,交换任意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
18.(本题2分)在除法算式中,0不可以作被除数。( )
评卷人得分
四、计算题(共28分)
19.(本题10分)口算。
95+125= 189+99= 25×4= 400÷8= 720-350=
305-120= 660÷2÷5= 53×0+47= 125×4×8= 16×5=
20.(本题6分)列竖式计算,再验算。
207×43= 635÷18=
21.(本题12分)简便计算。
198×38-98×38 25×45×2×4 102×46 75×101-75
评卷人得分
五、解答题(共26分)
(本题5分)一件衬衫110元,比一条裤子价格的2倍多20元,买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本题5分)一栋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13间教室,每间教室有25张课桌。这栋教学楼一共有多少张课桌?
24.(本题5分)小梅和小娟同时从学校出发各自回家,小娟每分走65米,小梅每分走70米,8分后两人同时回到家。小梅家和小娟家相距多少米?
(本题5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崇尚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25克粮食,那么一个三口之家8天可以节约多少克粮食?
26.(本题6分)
(1)两种球都买52个,一共要用多少元?
(2)两种球都买52个,排球比篮球少花多少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