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中国史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
中古史1
第1、2课
【课标1.1】早期中华文明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第一个题目: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第二个题目: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获得的信息和认识。新石器时代主体时原始社会,即了解原始社会的状况。并对文明起源有所认识。
第三个题目:认识它们(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即用唯物史观解释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的推动因素。
第四个题目:通过甲骨文(殷墟出土,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青铜铭文(指古人在青铜礼器上加铸铭文以记铸造该器的缘由、所纪念或祭祀的人物等)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即掌握奴隶社会时期的统治状况。或者是早期国家(主要是夏商周)治理中的重要经济、政治制度。
(划阅读关键词)
收心考试
1、【课标1.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收心考试
2、【课标1.3】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3、【课标1.4】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收心考试
收心考试
4、【课标1.6】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收心考试
5、经济结构的变动
6、
【课标1.8】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7、【课标1.10】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8、【课标1.1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新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收心考试
9、【课标1.14】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中古史1
第1、2课
【课标1.1】早期中华文明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第一个题目: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第二个题目: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获得的信息和认识。新石器时代主体时原始社会,即了解原始社会的状况。并对文明起源有所认识。
第三个题目:认识它们(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即用唯物史观解释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的推动因素。
第四个题目:通过甲骨文(殷墟出土,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青铜铭文(指古人在青铜礼器上加铸铭文以记铸造该器的缘由、所纪念或祭祀的人物等)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即掌握奴隶社会时期的统治状况。或者是早期国家(主要是夏商周)治理中的重要经济、政治制度。
讲完+总结收心考试试卷+2024年 淄博二模 第17题(方法)
(划阅读关键词)
【课标1.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题目】
第一个题目: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变动、文化变动(社会变动)。
第二个题目: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第三个题目: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即知道诸子百家,以及“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和意义。
中古史1
第1、2课
收心考试落实:
1、问题解读37页 第三个题目。
2、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开始、推进)的背景、进程和影响
第一个措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原因: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生活贫困。人民公社体制,挫伤农民积极性。
1978年12月,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秘密聚会,冒着生命危险,签订生死契约,决定分田单干并包产(包干)到户。创新、示范
随后,中央就是在综合他们的成功做法基础上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开来。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还搞起了养殖业、加工业、经济作物种植、农副产品运销等……很多农民还开始从事粮食种植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了向城市的流动,从事着商品零售、服务、修理等行业。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第二个措施: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推动乡镇企业的崛起,将农村发展推向社会化的大环境。
1978年开始的包产到户责任制农村改革,冲破了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推动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
大时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三个措施:逐步撤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1984年),
恢复乡镇基层政权建制。
2024年 淄博二模 选择题 +泉州成对的特点题(思路)
唐
(1)依据材料,分别说明三个时期泉州城的特点。(8分)
1、州治
2、六曹都堂署
3、刘昌言枢密府
4、县治
5、集市
与居住区分离=坊市制
6、元妙观
7、开元寺
(1)统治者为了统治需要。寺庙和道观都是对民心有所教化的。
(2)为了地方文化、风俗服务;
(3)适应民众心里需求,民众普遍有趋吉避凶的心理。
(4)慈善的领头。或者当地方遇到天灾人祸时,寺庙和道观就是避难所。
地方政府治所居于城市中心位置
特定位置
遵循传统礼制——城市规制。
政治职能为主。
宋元
(1)依据材料,分别说明三个时期泉州城的特点。(8分)
政治职能 。
衙署散落于城中,位置依然居中
1、市舶司
海外贸易的繁荣
2、集市(散落)
3、西街、东街、5、
居住区与市混杂(居于城中特定位置)
坊市制解体(坊市制界限被打破)
经济职能增强 。
10、伊斯兰教
11、佛教
13、印度教
文化多元
或者文化包容、开放的证明
城市规模扩大
明清
(1)依据材料,分别说明三个时期泉州城的特点。(8分)
政治职能 。
经济职能增强 。
文化多元
或者文化包容、开放的证明
城市规模 扩大
进一步
7、8、9
1、提督
2、参将
3、右营
6、后营
衙署基本未动
7、8、9
基本未变
军事机构设置多
军事海防职能凸显
1.(14分)图3、图4、图5分别为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泉州城市布局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泉州古城
——摘编自刘淑虎等《“海丝”影响下泉州古城格局演化及“规画”探析》
(1)依据材料,分别说明三个时期泉州城的特点。(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泉
州城市布局变化的因素。(6分)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或外交
中古史1
第3、4课
2024年 淄博二模 选择题 +泉州成对的特点题(思路)
(划阅读关键词)
【课标1.3】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第一个题目:秦朝的统一业绩。
第二个题目:秦朝建立、维护统一的举措。
第三个题目: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
第四个题目: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纲要上第22页)
第五个题目:秦汉两朝统一建立和巩固的历史意义。
第六个题目:秦末的社会矛盾、农民起义与秦朝的崩溃。
第七个题目:东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与汉朝的衰亡。
中古史1
第5、6 7、8课 关键词
【课标1.4】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第一个题目: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第二个题目: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第三个题目: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选择题专项训练1
+淄博2024年模拟三 第19题
2月13日
中古史1
第9、10 11、12课 关键词
宋元
【课标1.5】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个题目: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第二个题目: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潍坊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选择题
2月13日
中古史1
第9、10 11、12课 关键词
宋元
【课标1.5】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个题目: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第二个题目: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专项训练2:级部满分3个
明清
13、14、15课
【课标1.6】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注意】研究明清时期,使用比较史观,通过跨时期、跨地域、跨文化的比较,来揭示历史的共性与差异,探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路径。
【题目】
第一个题目: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
第二个题目: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第三个题目: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
第四个题目: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对中国的重要影响。由比较史观,纵看明清时期由盛转衰。
2024年2月中旬 潍坊一模题目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标1.9】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第一个题目: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二个题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第三个题目: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第四个题目: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前期统治特点。
第五个题目: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第六个题目: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专项训练3+淄博2023届二模16题目
历史解释答题格式:是什么,为什么,怎样。
(1)第一次转移
地点:由临淄到青州。(1分)
原因:西晋末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大背景);临淄地平难守,青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位于交通要冲,地理位置优越。(地图加上材料信息)(4分)
影响:青州属于山东地区的“地理中心”,便于经济交流开发,(交通)有利于中心城市的政治安全和军事防御(地势)。(2分)
(2)第二次转移
地点:由青州到济南。(1分)
原因:元代京杭大运河重新开通,济南位于大运河的咽喉之地,水陆交通便利,更加靠近全国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坊市界限打破,市镇经济发展,济南经济实力不断增强。(4分)
影响:行政中心的迁移适应了山东经济重心逐渐西移的趋势,便于行政治理和中央有效管理地方,有利于区域间统一协调发展。(2分)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标1.9】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第一个题目: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二个题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第三个题目: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第四个题目: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前期统治特点。
第五个题目: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第六个题目: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第八单元
【课标1.10】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题目】
第一个题目: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第二个题目: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的史实,认识但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第三个题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第四个题目: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中现史1
26、27课
【课标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题目】
第一个题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第二个题目: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第三个题目:
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
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零和博弈是一种博弈论中的概念,指的是参与者的利益完全相互对立,总收益为零。在零和博弈中,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的联系和依赖程度越来越紧密,相互妥协、互利共赢的国际格局则越来越明显,因此“零和博弈”逐渐被放弃。
尽管如此,零和博弈的思想在某些领域和情况下仍然存在。例如,在某些国际关系中,特别是涉及到资源争夺、领土争端或地缘政治冲突时,零和博弈的思维仍然可能出现。此外,在商业竞争中,某些企业可能会采取零和博弈的策略,试图通过损害竞争对手来获取市场份额。
观点:
是什么
茶马古道的中原与川、滇、藏之间的重要商道。
为什么:
主要原因中原与边疆地区的社会需求(地域需求、互补性)
具体原因:商人们诚信互利的推动。
怎么样
对中原政权
对边疆地区
深远影响
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看,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商贸通道,更是一条承载着深厚家国情感和民族精神的文化纽带。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团结与抗争。这条古道,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