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历史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判断题(共60小题)
1.全国已经建立了广西回族自治区等5个自治区。 × (判断对错)
【解答】据所学可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题目中的广西回族自治区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根据民族政策在西藏设立了特别行政区。 × (判断对错)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殊社会主义民族政治的重要内容。
故答案为:×。
3.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 (判断对错)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 × (判断对错)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国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故答案为:×。
5.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 (判断对错)
【解答】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对西藏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了西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开通的青藏铁路,被高原人民成为“吉祥的天路”。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 (判断对错)
【解答】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党和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并且党和政府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本题正确。
故答案为:√。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判断对错)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的民族政策有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不包括民族独立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故答案为:√。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 (判断对错)
【解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故答案为:√。
9.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内蒙古、西藏在内的6个民族自治区。 × (判断对错)
【解答】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00多个自治县(旗)。题干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
10.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 (判断对错)
【解答】1947 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故答案为:×。
11.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 (判断对错)
【解答】1947年5月,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于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3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9月9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故答案为:√。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判断对错)
【解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人宪法。
故答案为:√。
13.在自治区域内由国家管理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 × (判断对错)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国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故答案为:×。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判断对错)
【解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故答案为:×。
15.我国最早建立的自治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判断对错)
【解答】1947年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最晚建立的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9月。故题干表述错误,我国最早建立的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故答案为:×。
16.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带动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 (判断对错)
【解答】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带动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个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 (判断对错)
【解答】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18.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国两制”,保障他们当家作主的权利。 × (判断对错)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而不是一国两制。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9.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判断对错)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国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故答案为:√。
20.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 (判断对错)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故答案为:√。
21.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 (判断对错)
【解答】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指导下,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故答案为:×。
22.1999年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 × (判断对错)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23.1999年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 (判断对错)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因此题干错误。
故答案为:×。
24.香港回归祖国后实施和内地一样的社会制度。 × (判断对错)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2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需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装路上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 (判断对错)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香港归祖国和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26.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 (判断对错)
【解答】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政策在解决台湾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一国两制”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有效途径,使香港和澳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27.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 (判断对错)
【解答】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28.周恩来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 (判断对错)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因此,题干表述“周恩来提出‘一国两制’”不符合史实,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29.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 (判断对错)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我国正式从葡萄牙殖民者手中收回澳门主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不是西班牙。
故答案为:×。
3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判断对错)
【解答】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我国确立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故答案为:√。
31.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判断对错)
【解答】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成功实践进一步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故答案为:√。
32.“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法。 × (判断对错)
【解答】“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祖国内地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在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中国主权的问题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内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法。
故答案为:×。
33.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 (判断对错)
【解答】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不是西班牙;1999年11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怀抱,不是1997年7月1日。
故答案为:×。
34.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回归祖国。
× (判断对错)
【解答】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香港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继香港回归中国后,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顺利回归中国,同时,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也正式成立。
故答案为:×。
35.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中这样唱道:“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MACAU”是指香港。 × (判断对错)
【解答】依据“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是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这里的“MACAU”指的是澳门。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
故答案为:×。
36.被海内外人士称为“天才的创造,令人神往的构想”的是“一国两制”的构想。 √ (判断对错)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1999年,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与伟大,为实现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国内外人士誉为“天才的创造,令人神往的构想”。
故答案为:√。
37.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民族利益出发,提出用“和平统一”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伟大构想。 × (判断对错)
【解答】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到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正好20周年。
故答案为:×。
38.“一国两制”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 (判断对错)
【解答】“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题干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
39.我国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判断对错)
【解答】据所学知,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国对台湾的基本方针。
故答案为:√。
40.“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地区可以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 (判断对错)
【解答】据所学知,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故答案为:×。
41.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雅加达会面。 × (判断对错)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故答案为:×。
42.1995年,江泽民同志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 (判断对错)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1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八项主张在21世纪对台工作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43.海峡两岸40年隔绝状态被打破的标志是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 (判断对错)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是近三十八年,不是四十年整,所以题干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44.新发展理念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 (判断对错)
【解答】在反对“台独”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中国提出并实践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落细纲要涉台部署,推动对台工作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坚定推进祖国统一进程。题干正确。
故答案为:√。
45.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46.新时期,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 (判断对错)
【解答】新时期,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享有高度自治。题干错误。
故答案为:×
47.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 (判断对错)
【解答】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随着两岸关系日趋密切,1992年达成重要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故答案为:√。
48.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国家分裂法》,以立法的形式把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祖国统一上升为国家意志。 √ (判断对错)
【解答】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依据宪法,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并得到了全国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爱国侨胞的积极拥护。
故答案为:√。
49.“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判断对错)
【解答】据所学知,1992年,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举行会谈,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故答案为:√。
50.20世纪90年代初,海基会与海协会在香港达成的重要共识是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 (判断对错)
【解答】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问题进行商谈,两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故答案为:×。
51.“201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再度突破2000亿美元。据海关总署统计,1至11月,两岸贸易额为2070.6亿美元。台商来大陆投资持续增长,投资领域从制造业进一步向服务业延伸。”材料反映了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频繁,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经没有任何障碍因素。 × (判断对错)
【解答】依据题干的“201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再度突破2000亿美元。”和“台商来大陆投资持续增长,投资领域从制造业进一步向服务业延伸。”可知,题干材料反映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频繁。经济交流越频繁,人员交流越密切,和平统一的阻力就越小。
故答案为:×。
52.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 (判断对错)
【解答】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故答案为:√。
53.“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讲话,强调了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 (判断对错)
【解答】“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讲话,强调了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问题进行商谈,两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故答案为:√。
54.在台湾,有一首歌谣“相思树下望台湾,咫尺海峡一水间。问君几时返故土,问君何日再团圆。”这首歌谣表现出了作者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心情。 √ (判断对错)
【解答】据“相思树下望台湾,咫尺海峡一水间。问君几时返故土,问君何日再团圆。”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首歌谣表现出了作者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心情。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55.中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判断对错)
【解答】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个表述是正确的。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统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故答案为:√。
56.“汪辜会谈”主要是解决海峡两岸关系问题。 √ (判断对错)
【解答】1992年,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举行会谈,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由此可知,“汪辜会谈”主要是解决海峡两岸关系问题。
故答案为:√。
57.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 (判断对错)
【解答】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历经沧桑的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标准着祖国统一大业的迈出了重要一步。
故答案为:×。
58.坚持合作共赢,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 (判断对错)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坚持合作共赢,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故答案为:×。
59.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 (判断对错)
【解答】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故答案为:√。
60.目前,中美两国关系最核心的问题是台湾问题,而我们也期待着通过中美两国的外交协商,台湾问题能尽快解决,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 (判断对错)
【解答】目前,中美两国关系最核心的问题是台湾问题,美国想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从而为自身捞取利益,但是,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应该由大陆当局和台湾当局经过平等协商解决,不需要同美国进行外交协商来解决。故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部编版八下历史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判断题(共60小题)
1.全国已经建立了广西回族自治区等5个自治区。 (判断对错)
2.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根据民族政策在西藏设立了特别行政区。 (判断对错)
3.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判断对错)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 (判断对错)
5.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判断对错)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判断对错)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判断对错)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判断对错)
9.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内蒙古、西藏在内的6个民族自治区。 (判断对错)
10.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判断对错)
11.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判断对错)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判断对错)
13.在自治区域内由国家管理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 (判断对错)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判断对错)
15.我国最早建立的自治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判断对错)
16.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带动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判断对错)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判断对错)
18.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国两制”,保障他们当家作主的权利。 (判断对错)
19.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判断对错)
20.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判断对错)
21.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判断对错)
22.1999年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 (判断对错)
23.1999年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判断对错)
24.香港回归祖国后实施和内地一样的社会制度。 (判断对错)
2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需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装路上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判断对错)
26.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判断对错)
27.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判断对错)
28.周恩来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判断对错)
29.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判断对错)
3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判断对错)
31.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判断对错)
32.“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法。 (判断对错)
33.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判断对错)
34.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回归祖国。
(判断对错)
35.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中这样唱道:“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MACAU”是指香港。 (判断对错)
36.被海内外人士称为“天才的创造,令人神往的构想”的是“一国两制”的构想。 (判断对错)
37.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民族利益出发,提出用“和平统一”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伟大构想。 (判断对错)
38.“一国两制”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判断对错)
39.我国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判断对错)
40.“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地区可以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判断对错)
41.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雅加达会面。 (判断对错)
42.1995年,江泽民同志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判断对错)
43.海峡两岸40年隔绝状态被打破的标志是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判断对错)
44.新发展理念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判断对错)
45.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46.新时期,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判断对错)
47.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判断对错)
48.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国家分裂法》,以立法的形式把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祖国统一上升为国家意志。 (判断对错)
49.“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判断对错)
50.20世纪90年代初,海基会与海协会在香港达成的重要共识是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判断对错)
51.“201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再度突破2000亿美元。据海关总署统计,1至11月,两岸贸易额为2070.6亿美元。台商来大陆投资持续增长,投资领域从制造业进一步向服务业延伸。”材料反映了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频繁,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经没有任何障碍因素。 (判断对错)
52.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判断对错)
53.“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讲话,强调了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判断对错)
54.在台湾,有一首歌谣“相思树下望台湾,咫尺海峡一水间。问君几时返故土,问君何日再团圆。”这首歌谣表现出了作者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心情。 (判断对错)
55.中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判断对错)
56.“汪辜会谈”主要是解决海峡两岸关系问题。 (判断对错)
57.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判断对错)
58.坚持合作共赢,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判断对错)
59.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判断对错)
60.目前,中美两国关系最核心的问题是台湾问题,而我们也期待着通过中美两国的外交协商,台湾问题能尽快解决,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判断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