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章末总结 教学课件(共24张PPT) 2025春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章末总结 教学课件(共24张PPT) 2025春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3-09 22:1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
卤代烃
知识建构
醇、酚
醇、酚的概念
醇是羟基与 或 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通式为 。
酚是羟基与苯环 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最简单的酚为

烃基
苯环侧链
CnH2n+1OH(n≥1)
苯酚( )
直接
醇、酚
醇、酚的概念
醇是羟基与 或 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通式为 。
酚是羟基与苯环 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最简单的酚为

烃基
苯环侧链
CnH2n+1OH(n≥1)
苯酚( )
直接
醇、酚
醇的分类
醇类
按烃基类别
脂肪醇,如: 、 CH3CH2CH2OH
芳香醇,如:
按羟基数目
一元醇,如:甲醇、乙醇
二元醇,如:乙二醇
三元醇,如:丙三醇
CH3CH2OH
醇、酚
醇类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1)溶解性
低级脂肪醇易溶于水。
(2)密度
一元脂肪醇的密度一般小于1 g·cm-3。
(3)沸点
①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 。
②醇分子间存在 ,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
于烷烃。
升高
氢键

醇、酚
由断键方式理解醇的化学性质
(1)与Na反应
2CH3CH2CH2OH+2Na―→2CH3CH2CH2ONa+H2↑  ①
(2)催化氧化
(3)与HBr的取代
①③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Cu或Ag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醇、酚
由断键方式理解醇的化学性质
(4)浓硫酸,加热分子内脱水
(5)与乙酸的酯化反应
②⑤

醇、酚
醇的消去反应规律
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并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键。表示为
如CH3OH、 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醇、酚
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
醇的催化氧化的反应情况与跟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的个数有关
醇、酚
苯酚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苯酚是 晶体,有 气味,易被空气氧化呈 。
苯酚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 ,当温度高于 时,能与水 ,苯酚 溶于酒精。
苯酚有毒,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
洗涤。
无色
特殊
粉红色
不大
65 ℃
混溶

酒精
醇、酚
由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理解酚的化学性质
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氢比苯中的氢活泼。
弱酸性
醇、酚
由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理解酚的化学性质
苯环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
苯酚与饱和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显色反应
苯酚跟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利用这一反应可检验苯酚的存在。
醇、酚
脂肪醇、芳香醇、酚的比较
类别 脂肪醇 芳香醇 酚
实例 CH3CH2OH C6H5CH2CH2OH C6H5OH
官能团 —OH —OH —OH
结构特点 —OH与链烃基相连 —OH与芳香烃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 —OH与苯环直接相连
主要化学性质 (1)与钠反应;(2)取代反应;(3)脱水反应;(4)氧化反应;(5)酯化反应 (1)弱酸性 (2)取代反应
(3)显色反应
特性 将红热的铜丝插入醇中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生成醛或酮) 遇FeCl3溶液显紫色

醛:由烃基或氢原子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可表示为RCHO。甲醛是最简单的醛。饱和一元醛分子的通式为CnH2nO(n≥1)。
甲醛、乙醛
物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水溶性
甲醛 无色 刺激性气味 气体 易溶于水
乙醛 无色 刺激性气味 液体 比水小 与水互溶
定义及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结构及性质
羧酸及衍生物
知识建构
常见有机反应类型与有机物类型的关系
基本类型 有机物类别
取代反应 卤代反应 饱和烃、苯和苯的同系物、卤代烃等
酯化反应 醇、羧酸、糖类等
水解反应 卤代烃、酯、低聚糖、多糖、蛋白质等
硝化反应 苯和苯的同系物等
磺化反应 苯和苯的同系物等
常见有机反应类型与有机物类型的关系
加成反应 烯烃、炔烃、苯和苯的同系物、醛等
消去反应 卤代烃、醇等
氧化 反应 燃烧 绝大多数有机物
酸性KMnO4溶液 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等
直接(或催化)氧化 酚、醇、醛、葡萄糖等
还原反应 醛、葡萄糖等
常见有机反应类型与有机物类型的关系
聚合 反应 加聚反应 烯烃、炔烃等
缩聚反应 苯酚与甲醛、多元醇与多元羧酸等
与浓硝酸的颜色反应 蛋白质(含苯环的)
与FeCl3溶液的显色反应 酚类物质
判断有机反应类型的常用方法
(1)根据官能团种类判断发生的反应类型。
(2)根据特定的反应条件判断反应类型。
(3)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不同判断反应类型。
烃的衍生物的转化关系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