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模块综合测试卷课件+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模块综合测试卷课件+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3-10 09:38:13

文档简介

模块综合测试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Ba 137 Pb 207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性质有关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胶体有丁达尔效应,则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性质有关,A正确;“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B正确;“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中青蒿素的提取过程为萃取操作,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即诗句涉及内容是石灰石的分解反应,D正确。
2.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碱性氧化物:Fe2O3、Na2O2 B.常用氧化剂:氯化铁、硝酸
C.电解质:二氧化碳、氯气 D.碱:纯碱、一水合氨
答案:B
解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碱,故A错误;氯化铁中的Fe3+和硝酸都有氧化性,故B正确;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氯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不属于碱,故D错误。
3.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银器用除锈剂除锈 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 古画密封保存 木器表面擦拭烫蜡
答案:A
解析:银器用除锈剂除锈,有新物质生成,故A正确;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古画密封保存,为物理变化,故C错误;木器表面擦拭烫蜡,木器没有发生反应,故D错误。
4.科学家以钙离子撞击锎(Cf)靶,产生了一种超重元素——(Og),其反应可表示为Cf+Ca→Og+3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f的电子数为151 B.Og的中子数为294
C.Ca和Ca互为同素异形体 D.Cf和Cf互为同位素
答案:D
解析:Cf的电子数为98,故A错误;Og的中子数=294-118=176,故B错误;Ca和Ca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Cf和Cf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5.以下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含有大量SO的溶液:加入Mg2+、Cu2+、Cl-、NO
B.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加入SO、Cu2+、K+、Cl-
C.所含溶质为NaHSO4的溶液:加入K+、CO、NO、Na+
D.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H2的溶液:加入Na+、Fe2+、Cl-、NO
答案:A
解析:SO、Mg2+、Cu2+、Cl-、NO之间不反应,故A正确;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Cu2+、OH-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H+、CO之间发生反应,在NaHSO4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H2的溶液呈酸性,H+、NO能氧化Fe2+生成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6.单宁是一种天然防腐剂,可有效避免葡萄酒因氧化而变酸,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单宁作还原剂 B.单宁作氧化剂
C.单宁被还原 D.单宁中某元素化合价降低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单宁可以有效避免葡萄酒因氧化而变酸,具有还原性,还原剂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7.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 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以回收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A中含有2种金属单质
B.可用KSCN溶液来检验溶液B中所含的金属离子
C.溶液A若只经过操作③最终将无法得到沉淀C
D.操作①②③中都需要用到玻璃棒、漏斗
答案:B
解析:废液中含有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加入过量的铁屑后,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铜离子被还原生成金属铜,银离子被还原生成金属银,所以在操作①得到的沉淀中含有金属铜、银和过量的铁,故A错误;溶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Fe3+,由于Fe3+遇SCN-发生反应:Fe3++3SCN-===Fe(SCN)3,溶液呈红色,所以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3+,检验溶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常用的试剂是KSCN溶液,故B正确;溶液A含亚铁离子,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故C错误;操作②加入过氧化氢,不需要漏斗,故D错误。
8.实验室常用H2O2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O2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B.H2O分子中只含极性键
C.该反应中H2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D.H2O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D
解析:H2O2分子的结构式为H—O—O—H,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故A正确;H2O分子的结构式是H—O—H,只含极性键,故B正确;该反应中H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由-1价降低到-2价,H2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C正确;H2O2分子中氢原子未达到8电子结构,故D错误。
9.利用传感器和信息处理终端对氯水的光照实验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得到如图图像,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可为光照过程中氯水的pH值变化情况
B.图二可为光照过程氯水中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
C.图三可为光照过程中氯气在瓶中的体积分数
D.氯水应保存在配有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
答案:C
解析:HClO是弱酸,光照条件下HClO分解生成HCl,HCl为强酸,则溶液的pH下降,故A正确;氯水光照发生反应为2HClO2HCl+O2↑,HClO分解导致Cl2+H2O??HCl+HClO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溶液中c(Cl-)增大,故B正确;溶液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2HClO2HCl+O2↑,光照条件下HClO分解生成HCl导致“Cl2+H2O??HCl+HClO”平衡正向移动,则溶液中氯气在瓶中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故C错误;氯水中次氯酸见光分解,故D正确。
10.下列实验装置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观察K2CO3的焰色 B.制取少量的 Fe(OH)2沉淀 C.测量Cl2体积 D.制备Fe(OH)3胶体
答案:B
解析:观察K2CO3的焰色试验的现象时,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图中实验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看不到火焰的紫色,A错误;植物油可以隔绝空气,该装置可以制备少量的Fe(OH)2沉淀,B正确;氯气易溶于水,不能用蒸馏水测量氯气的体积,C错误;制备Fe(OH)3胶体,应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至溶液呈红褐色,若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立即生成Fe(OH)3沉淀,D错误;故选B。
1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4 g N2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0.1 mol·L-1的NaOH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
D.7.8 g Na2O2固体中所含的阴离子数为0.2NA
答案:A
解析:氮气是双原子分子,14 g N2的物质的量n==0.5 mol,故含有的原子数为NA,故A正确;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因此11.2 L水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故B错误;n=c×V,体积未知,无法计算NaOH溶液中含钠离子的数目,故C错误;1个过氧化钠分子中含有一个过氧根离子,Na2O2固体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所含的阴离子数为0.1NA,故D错误。
12.下列对于NaH+H2O===H2↑+NaOH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若该反应中有2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 mol H2
C.该条件下氧化性:H2O>H2
D.H2只是氧化产物
答案:C
解析: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故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该反应中每生成1个H2,NaH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水中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价,共转移1个e-,若反应中转移2 mol电子,则生成2 mol H2,故B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氧化性:H2O>H2,故C正确;只有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氢气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故D错误。
1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提供的试剂:铁屑、6 mol/L硫酸溶液、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屑
B.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关闭
C.生成Fe(OH)2的操作为:关闭E,使A中溶液压入B瓶中
D.取下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答案:B
解析:制取硫酸亚铁需要铁屑,所以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屑,故A正确;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将活塞E打开,用生成的氢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氧气氧化制取的Fe(OH)2,所以要打开活塞E,故B错误;铁和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导致A装置中压强逐渐增大使FeSO4溶液被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所以操作为:关闭活塞E,溶液被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故C正确;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D正确。
14.一种麻醉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X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个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EZ4是一种强酸
B.非金属性:W>Z>Y
C.原子半径:Y>W>E
D.Z元素分别与X、Y、E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X为H、Z为O、W为F、Y为C、E为Cl。XEZ4是高氯酸,为强酸,故A正确;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W>Z>Y,故B正确;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E>Y>W,故C错误;氧元素与氢元素形成水和过氧化氢,与碳元素形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与氯元素形成一氧化二氯、二氧化氯等,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几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⑤和⑧两种元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①和⑦两种元素的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
(3)②与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碳 溴
(2)Na+
(3)Al(OH)3+OH-===[Al(OH)4]-
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Na、②为K、③为Al、④为H、⑤为C、⑥为N、⑦为Cl、⑧为Br;(1)⑤为碳,⑧为溴;(2)①和⑦两种元素的形成化合物为NaCl,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3)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K[Al(OH)4]。
16.(15分)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并验证Cl2的性质。实验装置及所用药品(部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中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甲”或“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验证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作用,可将如图所示装置连接到原实验装置中,连接的最佳位置是 ________(填序号)。
①A、B间 ②B、C间 ③C、D间
(4)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下列对氯水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氯水中不含氯气分子,因此没有颜色
B.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存在
C.由于次氯酸很稳定,因此氯水长时间保存也不会变质
D.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5)若标准状况下生成2.24 L Cl2,理论上需要MnO2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1)甲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分液漏斗 
(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Cl2+2OH-===Cl-+ClO-+H2O 
(3)③ (4)AC (5)8.7 
解析:(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的实验装置需要加热,故选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由题图可知,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2)制备氯气的过程当中会产生杂质HCl和H2O,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3)根据题干信息,要验证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作用,选择的最佳位置为C、D间;(4)氯水中含氯气分子,故A错误;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故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存在,故B正确;次氯酸是弱酸,次氯酸光照分解生成HCl和O2,因此氯水长时间保存会变质,故C错误;氯化银是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故D正确;故答案为AC。(5)标准状况下生成2.24 L Cl2,物质的量为0.1 mol,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n(MnO2)=n(Cl2)=0.1 mol,故理论上需要MnO2的质量为8.7 g。
17.(14分)某工厂以镍废渣(主要成分为Ni,含少量Fe、Fe3O4、Al2O3和不溶性杂质等)为原料制备翠矾(NiSO4·7H2O),其生产工艺如图:
该流程中几种金属离子生成对应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完全沉淀的pH
Fe3+ 2.7 3.7
Fe2+ 7.6 9.7
Ni2+ 7.1 9.2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之后未干燥,直接用于溶液的配制
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与刻度线相切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2)“滤液A”中主要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化”过程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过程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化”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节pH=a,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证明杂质离子已经被完全除去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1”的具体操作是控制pH、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硫酸镍在强碱溶液中用NaClO氧化,可沉淀出能用作镍镉电池正极材料的NiOOH。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Na[Al(OH)4]
(3)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 2Fe2++H2O2+2H+===2Fe3++2H2O 防止双氧水受热分解
(4)3.7≤pH<7.1 滴加几滴硫氰化钾试剂,滤液不显红色,证明杂质铁离子已经被完全除去
(5)过滤 洗涤 干燥
(6)ClO-+4OH-+2Ni2+===2NiOOH+Cl-+H2O 
解析:镍废渣(主要成分为Ni,含少量Fe、Fe3O4、Al2O3和不溶性杂质等),由流程可知,用NaOH溶液溶解镍废渣,除去Al2O3,过滤后的滤渣再用稀硫酸溶解,过滤除去不溶于酸的不溶性杂质固体,滤液中含有Fe2+、Ni2+和Fe3+,加入双氧水将溶液中的Fe2+完全氧化为Fe3+,再加入NaOH调节溶液pH,使Fe3+完全沉淀为Fe(OH)3,过滤后所得滤液B主要为NiSO4溶液,滤渣B为氢氧化铁,调节pH=a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晶体。
18.(15分)铅(P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2价和+4价,溶液中铅为+2价(Pb2+或PbO),铅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1)Pb3O4俗名红丹,在涂料工业中用作防锈颜料,Pb3O4中+2价铅和+4价铅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金属铅可以阻挡放射性射线,常用来制造防辐射玻璃,铅能溶于强碱性溶液,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b、PbO2可用于制造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工作时的反应方程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该反应中还原产物为________,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用双线桥法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利用铅渣(主要成分是PbO、Pb,以及少量不溶于硝酸的杂质)生产PbSO4的流程如图:
已知步骤Ⅰ有NO产生,试写出Pb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Ⅱ中发生复分解反应,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血铅是指血液中铅元素的含量。血铅超标会引起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的一系列异常表现。某人血液中铅的浓度为0.4 μg/mL,若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已知1 g=106 μg)。
答案:(1)2∶1 Pb+2NaOH===Na2PbO2+H2↑
(2)PbSO4 
(3)3Pb+8HNO3===3Pb(NO3)2+2NO↑+4H2O Pb2++SO===PbSO4↓
(4)1.9×10-6
解析:(1)因为红丹中Pb元素的化合价只有+2、+4,则Pb3O4中Pb2+与Pb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Pb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Pb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2NaOH===Na2PbO2+H2↑;(2)Pb+PbO2+2H2SO4===2PbSO4+2H2O反应中,PbO2得电子被还原,则PbSO4是还原产物,Pb失电子被氧化,则PbSO4是氧化产物,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可以表示为 (3)根据题意知,铅被氧化成Pb2+,硝酸被还原成NO,反应方程式为3Pb+8HNO3===3Pb(NO3)2+2NO↑+4H2O;步骤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2++SO===PbSO4↓;(4)某人血液中铅的浓度为0.4 μg/mL,变换为4×10-7 g/mL,即4×10-4 g/L,则c=1.9×10-6 mol/L。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
模块综合测试卷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性质有关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胶体有丁达尔效应,则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性质有关,A正确;“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B正确;“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中青蒿素的提取过程为萃取操作,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即诗句涉及内容是石灰石的分解反应,D正确。
2.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Fe2O3、Na2O2 B.常用氧化剂:氯化铁、硝酸
C.电解质:二氧化碳、氯气 D.碱:纯碱、一水合氨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碱,故A错误;氯化铁中的Fe3+和硝酸都有氧化性,故B正确;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氯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不属于碱,故D错误。

3.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银器用除锈剂除锈 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 古画密封保存 木器表面擦拭烫蜡

银器用除锈剂除锈,有新物质生成,故A正确;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古画密封保存,为物理变化,故C错误;木器表面擦拭烫蜡,木器没有发生反应,故D错误。


由题干信息可知,单宁可以有效避免葡萄酒因氧化而变酸,具有还原性,还原剂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6.单宁是一种天然防腐剂,可有效避免葡萄酒因氧化而变酸,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单宁作还原剂 B.单宁作氧化剂
C.单宁被还原 D.单宁中某元素化合价降低

7.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 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以回收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A中含有2种金属单质
B.可用KSCN溶液来检验溶液B中所含的金属离子
C.溶液A若只经过操作③最终将无法得到沉淀C
D.操作①②③中都需要用到玻璃棒、漏斗

废液中含有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加入过量的铁屑后,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铜离子被还原生成金属铜,银离子被还原生成金属银,所以在操作①得到的沉淀中含有金属铜、银和过量的铁,故A错误;溶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Fe3+,由于Fe3+遇SCN-发生反应:Fe3++3SCN-===Fe(SCN)3,溶液呈红色,所以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3+,检验溶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常用的试剂是KSCN溶液,故B正确;溶液A含亚铁离子,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故C错误;操作②加入过氧化氢,不需要漏斗,故D错误。
8.实验室常用H2O2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O2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B.H2O分子中只含极性键
C.该反应中H2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D.H2O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H2O2分子的结构式为H—O—O—H,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故A正确;H2O分子的结构式是H—O—H,只含极性键,故B正确;该反应中H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由-1价降低到-2价,H2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C正确;H2O2分子中氢原子未达到8电子结构,故D错误。
9.利用传感器和信息处理终端对氯水的光照实验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得到如图图像,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一可为光照过程中氯水的pH值变化情况
B.图二可为光照过程氯水中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
C.图三可为光照过程中氯气在瓶中的体积分数
D.氯水应保存在配有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

HClO是弱酸,光照条件下HClO分解生成HCl,HCl为强酸,则溶液的pH下降,故A正确;氯水光照发生反应为2HClO 2HCl+O2↑,HClO分解导致Cl2+H2O HCl+HClO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溶液中c(Cl-)增大,故B正确;溶液中存在反应Cl2+H2O HCl+HClO、2HClO 2HCl+O2↑,光照条件下HClO分解生成HCl导致“Cl2+H2O HCl+HClO”平衡正向移动,则溶液中氯气在瓶中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故C错误;氯水中次氯酸见光分解,故D正确。

10.下列实验装置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观察K2CO3的焰色 B.制取少量的
Fe(OH)2沉淀 C.测量Cl2体积 D.制备Fe(OH)3胶体
观察K2CO3的焰色试验的现象时,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图中实验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看不到火焰的紫色,A错误;植物油可以隔绝空气,该装置可以制备少量的Fe(OH)2沉淀,B正确;氯气易溶于水,不能用蒸馏水测量氯气的体积,C错误;制备Fe(OH)3胶体,应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至溶液呈红褐色,若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立即生成Fe(OH)3沉淀,D错误;故选B。
1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4 g N2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0.1 mol·L-1的NaOH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
D.7.8 g Na2O2固体中所含的阴离子数为0.2NA
氮气是双原子分子,14 g N2的物质的量n= =0.5 mol,故含有
的原子数为NA,故A正确;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因此11.2 L水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故B错误;n=c×V,体积未知,无法计算NaOH溶液中含钠离子的数目,故C错误;1个过氧化钠分子中含有一个过氧根离子,Na2O2固体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所含的阴离子数为0.1NA,故D错误。

12.下列对于NaH+H2O===H2↑+NaOH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若该反应中有2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 mol H2
C.该条件下氧化性:H2O>H2
D.H2只是氧化产物
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故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该反应中每生成1个H2,NaH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水中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价,共转移1个e-,若反应中转移2 mol电子,则生成2 mol H2,故B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氧化性:H2O>H2,故C正确;只有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氢气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故D错误。

1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提供的试剂:铁屑、6 mol/L硫酸溶液、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屑
B.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关闭
C.生成Fe(OH)2的操作为:关闭E,使A中溶液压入B瓶中
D.取下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制取硫酸亚铁需要铁屑,所以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屑,故A正确;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将活塞E打开,用生成的氢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氧气氧化制取的Fe(OH)2,所以要打开活塞E,故B错误;铁和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导致A装置中压强逐渐增大使FeSO4溶液被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所以操作为:关闭活塞E,溶液被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故C正确;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D正确。
14.一种麻醉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X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个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EZ4是一种强酸
B.非金属性:W>Z>Y
C.原子半径:Y>W>E
D.Z元素分别与X、Y、E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由题意分析可知,X为H、Z为O、W为F、Y为C、E为Cl。XEZ4是高氯酸,为强酸,故A正确;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W>Z>Y,故B正确;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E>Y>W,故C错误;氧元素与氢元素形成水和过氧化氢,与碳元素形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与氯元素形成一氧化二氯、二氧化氯等,故D正确。
15.(14分)几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⑤和⑧两种元素的名称:_____、_____。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Na、②为K、③为Al、④为H、⑤为C、⑥为N、⑦为Cl、⑧为Br;⑤为碳,⑧为溴;
(2)①和⑦两种元素的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Na、②为K、③为Al、④为H、⑤为C、⑥为N、⑦为Cl、⑧为Br; ①和⑦两种元素的形成化合物为NaCl,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
(3)②与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l(OH)3+OH-
===[Al(OH)4]-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Na、②为K、③为Al、④为H、⑤为C、⑥为N、⑦为Cl、⑧为Br;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K[Al(OH)4]。
16.(15分)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并验证Cl2的性质。实验装置及所用药品(部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中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甲”或“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

分液漏斗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的实验装置需要加热,故选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2H2O+Cl2↑;由题图可知,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Cl2+2OH-===Cl-+ClO-+H2O 
制备氯气的过程当中会产生杂质HCl和H2O,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3)若要验证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作用,可将如图所示装置连接到原实验装置中,连接的最佳位置是 ________(填序号)。
①A、B间 ②B、C间 ③C、D间
根据题干信息,要验证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作用,选择的最佳位置为C、D间;

(4)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下列对氯水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氯水中不含氯气分子,因此没有颜色
B.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存在
C.由于次氯酸很稳定,因此氯水长时间保存也不会变质
D.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A C
氯水中含氯气分子,故A错误;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故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存在,故B正确;次氯酸是弱酸,次氯酸光照分解生成HCl和O2,因此氯水长时间保存会变质,故C错误;氯化银是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故D正确;故答案为AC。
(5)若标准状况下生成2.24 L Cl2,理论上需要MnO2的质量为________g。
8.7 
标准状况下生成2.24 L Cl2,物质的量为0.1 mol,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n(MnO2)=n(Cl2)=0.1 mol,故理论上需要MnO2的质量为8.7 g。
17.(14分)某工厂以镍废渣(主要成分为Ni,含少量Fe、Fe3O4、Al2O3和不溶性杂质等)为原料制备翠矾(NiSO4·7H2O),其生产工艺如图:
该流程中几种金属离子生成对应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之后未干燥,直接用于溶液的配制
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与刻度线相切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完全沉淀的pH
Fe3+ 2.7 3.7
Fe2+ 7.6 9.7
Ni2+ 7.1 9.2
D
(2)“滤液A”中主要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Na[Al(OH)4]
(3)“转化”过程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过程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化”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 
2Fe2++H2O2+2H+===2Fe3++2H2O
防止双氧水受热分解
(4)调节pH=a,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证明杂质离子已经被完全除去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pH<7.1 
滴加几滴硫氰化
钾试剂,滤液不显红色,证明杂质铁离子已经被完全除去
(5)“操作1”的具体操作是控制pH、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燥
过滤
洗涤
(6)硫酸镍在强碱溶液中用NaClO氧化,可沉淀出能用作镍镉电池正极材料的NiOOH。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ClO-+4OH-+2Ni2+=== 
2NiOOH+Cl-+H2O
镍废渣(主要成分为Ni,含少量Fe、Fe3O4、Al2O3和不溶性杂质等),由流程可知,用NaOH溶液溶解镍废渣,除去Al2O3,过滤后的滤渣再用稀硫酸溶解,过滤除去不溶于酸的不溶性杂质固体,滤液中含有Fe2+、Ni2+和Fe3+,加入双氧水将溶液中的Fe2+完全氧化为Fe3+,再加入NaOH调节溶液pH,使Fe3+完全沉淀为Fe(OH)3,过滤后所得滤液B主要为NiSO4溶液,滤渣B为氢氧化铁,调节pH=a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晶体。
18.(15分)铅(P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2价和+4价,溶液中铅为+2价(Pb2+或PbO),铅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1)Pb3O4俗名红丹,在涂料工业中用作防锈颜料,Pb3O4中+2价铅和+4价铅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金属铅可以阻挡放射性射线,常用来制造防辐射玻璃,铅能溶于强碱性溶液,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1
Pb+2NaOH
===Na2PbO2+H2↑
因为红丹中Pb元素的化合价只有+2、+4,则Pb3O4中Pb2+与Pb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Pb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Pb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2NaOH===Na2PbO2+H2↑
(2)Pb、PbO2可用于制造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工作时的反应方程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该反应中还原产物为________,
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用双线桥法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bSO4 
Pb+PbO2+2H2SO4===2PbSO4+2H2O反应中,PbO2得电子被还原,则PbSO4是还原产物,Pb失电子被氧化,则PbSO4是氧化产物,电子转
移方向和数目可以表示为 ;
(3)工业上利用铅渣(主要成分是PbO、Pb,以及少量不溶于硝酸的杂质)生产PbSO4的流程如图:
已知步骤Ⅰ有NO产生,试写出Pb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Ⅱ中发生复分解反应,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3Pb+8HNO3===3Pb(NO3)2+2NO↑+4H2O
Pb2++SO ===PbSO4↓
根据题意知,铅被氧化成Pb2+,硝酸被还原成NO,反应方程式为3Pb+8HNO3===3Pb(NO3)2+2NO↑+4H2O;步骤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2++SO ===PbSO4↓
(4)血铅是指血液中铅元素的含量。血铅超标会引起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的一系列异常表现。某人血液中铅的浓度为0.4 μg/mL,若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已知1 g=106 μg)。
1.9×10-6
某人血液中铅的浓度为0.4 μg/mL,变换为4×10-7 g/mL,即4×10-4 g/L,则c=1.9×10-6 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