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基础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
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酝酿 liáng 黄晕 yùn 发髻 jì 栀子 zhī
B、唱和 hé 肥硕 shuò 鳊鱼 biān) 乌桕(jiù)
C、寥阔(liáo) 枯涸(gù) 清洌(liè) 梦寐(mèi)
D、澹澹(dàn) 耸峙(sǒng) 栖息(qī) 禅心(chá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获益非浅 绞尽脑汁 愚蠢 窒息
B、小心翼翼 随声附合 祈祷 显耀
C、蜂围蝶阵 多姿多彩 酝酿 抖擞
D、毕恭毕敬 黯然飘渺 恣情 弛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这位发言人▁▁▁▁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尽管这只是一次▁▁▁▁,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开通了。
(3)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日本年青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 演练 引导 B、郑重 演示 引导
C、庄重 演示 导致 D、郑重 演练 导致
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B.班长李华学习好,品德好,在班上德高望重。
C.韩日世界杯上,中国足球队以0比2不敌哥斯达黎加队,大家对此津津乐道。
D.“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邻居家小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可爱极了。
5、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拟人)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
B、 要学好功课,是否认真听课是关键。
C、上课时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把握重点,攻破难点。
D、身在课堂,心在操场,可能学不好功课。
7、选出填入括号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句子( )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但是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种特殊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 , , 。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 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8、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选自《预言》,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B、《夏感》选自梁衡的《梁衡文集》,文章写了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C、马致远,元大都人,著名诗人,他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二、口语交际 (5分)
9、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说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为人子,想要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亡故。时光匆匆,儿女长大,父母却已老去。身为中学生的我们,该如何想父母尽孝报恩呢?
三、古诗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观沧海》,回答第10—13题(20分)
观沧海
曹操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东临竭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这首诗的前两句交代了登临的地点和目的。登临的地点是 ,
登临的目的是 ,其中 字统领全诗。(6分)
11、作者登临碣石山看到了哪些景物?(4分)
。
1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其中”“其里”指的是 ;这2句诗表现了诗人的感情是: 。(2+4分)
13、 , 是诗歌的附文,与诗歌的内容无关。(4分)
(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第14—16题(2+4+4,共10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指明日夜更替,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道理的一句是:
1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句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1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7—19题。 (14分)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17、两文都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 的水,乙文写的是
的水。(4分)
18、甲文中水的特点是 ,乙文中水的特点是 。(6分)
19、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
”,乙文中的“ ”。(4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20-23题。(共19分)
月光下的探访
李汉荣
今夜风清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澄澈,月光下的南山显得格外端庄妩媚。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青苹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 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我爬上斜坡,来到南山顶,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荆棘、石头都被整理成一派柔 和,蝈蝈弹奏着我熟悉的那种单弦吉他,弹了几万年了吧。这时候曲调好像特别孤羊忧伤, 一定是怀念着它新婚远别的情郎。我还听见不知名的虫于在唧唧夜话,说的是生存的焦虑,饥饿的体验,死亡的恐惧,还是月光下的快乐旅行 在人之外,还有多少生命在爱着、挣扎着、劳作着、歌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着种族的史记。我真想向它们问候,看看它 们的衣食住行:既然有了这相遇的缘分,我应该对它们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它们那么小,那么脆弱,在这庞大不可测的宇宙里生存是怎样的冒险,是多么不容易啊。然而,常识提醒我,我的探访很可能令它们恐惧. ,最大的帮助就是不打扰它们。慈祥的土地和温良的月光会关照这些与世无争的孩子的,这么一想我心里的牵挂和怜悯就释然了。
我继续前行。我看见几只蝴蝶仍在月光里夜航,这小小的宇宙飞船,也在无限地做着短促的飞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存在的底细,花的底细。此刻它们是在研究月光与露水相遇,能否勾兑出宇宙中最可口的绿色饮料
我来到山顶西侧的边缘,一片树林寂静地守着月色。偶尔传来一声鸟的啼叫,好像只叫 了半声,也许忽然想起了作息纪律,怕影响大家的睡眠,就把另外半声叹息咽了回去--我 惊叹这小小生灵的伟大自律精神.但我想它的灵魂里一定深藏着我们不能如晓的智慧.想想吧,它们在天空上见过多大的世面啊.它们俯瞰过,超越过多么多么多的事物,它们肯定从大自然的灵魂里获得了某种神秘的灵性。我走进林子,看见一棵橡树上挂着一个鸟巢。我踞起脚尖,发现这是一个空巢,几根树枝一些树叶就是全部的建筑材料,它该是这个世界最简单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护了注定要飞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倾洒的歌声,也是在这里反复排练。而此时它空着,空着的鸟巢盛满宁静的夜光,这使它看上去吴像是-个微型的天堂。
如果人真有来生,我期望我来生只是一只太阳雀鸟或知更鸟,几粒草籽、几滴露水就是
一顿好午餐。然后我用大量时间飞翔和歌唱。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飞罩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兼书房一一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20、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作者在月夜探访了哪些对象 表达了什么感情 (5+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概括第1段段意,并说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2+4分)
答:
22、作者月夜探访后竟然产生了要做一只鸟的奇妙想法,你能说出其中的缘由吗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