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0 09:1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燃放(rán) 奈何(nài)
B.挽回(wǎn) 慷慨(kāng)
C.分外(fēn) 珍藏(cáng)
D.眨眼(zhǎ) 增强(zē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确乎 万像更新 B.领域 焉知非福
C.念叼 翻箱倒柜 D.通霄 不可思义
3.下列哪个字的意思与“兵器”无关?(  )
A.戚 B.矛 C.剑 D.贷
4.下列句子中带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她视力非常好,能够见微知著,很远的东西都能看清。
B.这幅苏绣作品构思巧妙、绣工细致,真是巧夺天工啊!
C.住在这个小区的居民们来自五湖四海,却都其乐融融。
D.5G时代,乘坐无人驾驶的汽车出行将是司空见惯的事。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哪一项?(  )
A.同学们团结协作,毕业前夕举办并精心策划毕业联欢会。
B.陈丽在少儿书法比赛中拔得头筹、一举夺魁在意料之中。
C.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后,再次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D.只要坚持写读书笔记,我们的阅读水平所以能不断提高。
6.下列选项中,习俗与寓意对应不准确的是哪一项?(  )
A.中秋节吃月饼——幸福团圆
B.建筑上雕刻蝙蝠——保护动物
C.过年的时候吃鱼——年年有余
D.端午节门上挂艾草——辟邪祈福
7.下列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情节不相符的是哪一项?(  )
A.《西游记》——猪八戒——三借芭蕉扇
B.《小英雄雨来》——雨来——送鸡毛信
C.《三国演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D.《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解救“星期五”
8.在下列句子中引用哪一项内容不合适?(  )
中国的先人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_____。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9.将下列句子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②“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③因此,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诚实做人,讲求信用。
④无论古今,诚信都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
⑤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
A.②⑤①④③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④①③ D.②⑤①③④
10.叶挺在《囚歌》中写道:“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最能表达这种气节的是哪一项?(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选择一句名言警句,抄写在下边的横格上,作为你的座名铭。
(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董遇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童年是一首míng mèi    的诗,充满无限遐想;童年是一首làng màn    的歌,bō nòng    琴弦弹出动人的音符;童年是一本shū jí    ,装满许多yòu zhì    的故事。
13.下面是一副颂扬丝绸之路的对联,请你组合所给的词语,写出上联。
尘沙千里 载史册 古道 穿大漠
上联:   
下联:越雄关丝绸万匹欧亚谱新章
14.按课文内容或运用名言警句、古诗词句填空。
(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    了,我也茫茫然跟着    。(《匆匆》)
(2)诗词里,有“大漠沙如雪,   ”的沙漠风光;有“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美好春景;有“劝君更尽一杯酒,   ”的朋友情深;有“   ,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顽强。让我们一起品味诗词古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做有根的中国人。
15.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截竿进城
[魏晋]邯郸淳
鲁有执①长竿入城门者,初②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但⑤见事多矣!何不以⑥锯中截而入?”遂⑦依而截之。
(选自《笑林》)
【注释】①执:握,持。②初:起初。③俄:一会儿。④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⑤但:只,仅。⑥以:用。⑦遂:于是,就。
(1)对“初竖执之”中“之”字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的B.往,去
C.他,指鲁人
D.它,指长竿
(2)鲁人拿着长竹竿无法进城门,下列哪一幅图符合“老父”给鲁人的建议?   
A. B. C. D.
(3)关于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做人做事要多思考,不能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B.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偶尔出鬼点子取乐也行。
C.虚心求教也应积极动脑筋,不能盲目听从他人意见。
D.做事不能只凭经验下结论,不要自作聪明、好为人师。
16.阅读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题。
一次探险
武光禄
童年时,对什么都充满好奇。
记得有一种蜂,在房前屋后,地边荆棘丛中,随处可见。我们这些愣头小子,常常找到它们,捆一些干草在杆上,点燃了,远远地伸到蜂巢上。等蜂全军覆没了,就钩下蜂巢,把蜂蛹分而食之。偶尔漏掉三两只成年蜂,也不会伤到人。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决定“深入虎穴”,看看经常被我们捣毁的蜂巢,到底是怎样建起来的。我一时为自己的冒险计划而兴奋,急切地付诸行动了。
并不用费多大工夫,就发现了目标,就在我家西面的一道地堰上,有棵大荆刺,枝干上便有一碗口大的蜂窝。“独自一人闯虎穴”,想归想,但当我真逼近蜂巢时,心一下子绷紧了,站在堰下,犹豫起来。回撤吗?太不是男子汉了,而且我怎样向小朋友炫耀我的发现呢?想罢,我鼓起勇气,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向目标爬去。
近了,又近了,蜂巢就在我的眼前,每只蜂在巢里忙碌,触角的颤动都清楚地映进我的眼中。我静静地攀着岩石,努力地控制着呼吸,听着怦怦的心跳,仔细地观察起来。蜂巢不是像燕子那样,借用外物修筑的,而是一口一口地“舔”起来的。它们啃咬着,频率是那样快,一两只合作,一会儿工夫,一处蜂房壁就升高了。蜂房排列得是那样均匀,形状是那样规则,我真佩服这些优秀的“建筑师”。
我暗自庆幸,蜂们正忙碌着,没有发现“敌情”。我有点儿忘乎所以了,离开时,竟然没有意识到危险,一纵身就跳下去了。还没等我站稳脚跟,就感觉头上一下刺痛,两下,三下,紧接着数不清了,脸上、头上,好像被人用针狠狠地扎着。我突然明白什么叫作“捅马蜂窝”了,那种无法形容的热辣辣的疼痛、肿胀,让我不能自制地一声号叫,一直往家跑,一边用手拍打头部,手也跟着肿了起来……
这事过了很久母亲都记得,每当说起当时的情景,都是又心疼又好笑。听到我的惨叫声,再看到我的脸、手,凡裸露的地方,红肿得像奇怪的发面馒头,让她吓了一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不是挨了蜂蜇,我也许会成为蜂学专家,我常常自嘲这一次“堂吉诃德”式的冒险。
(注: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他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行侠仗义”,游走天下,做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
(1)“我”为什么要独自一个人“探险”?   
A.火烧蜂窝,看蜂全军覆没。
B.充满好奇,捅马蜂窝好玩。
C.逼近蜂窝,看蜂如何建巢。
D.钩下蜂巢,将蜂蛹分食之。
(2)“我突然明白什么叫作‘捅马蜂窝’了”,下列哪一个事例与“捅马蜂窝”的意思不相符?   
A.作者逼近被捣毁的蜂巢,观看蜂儿筑巢,结果被蜂蜇。
B.张红在“六一”晚会上高歌一曲,受到全校同学关注。
C.狮子靠近鸟巢,想饱餐一顿,遭巢中非洲秃鹫的围攻。
D.白鹅想要咬小男孩,被小男孩一把抓住脖子扔出老远。
(3)在独闯蜂巢的过程中,“我”的心理随着故事情节而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导图。
(4)“……我常常自嘲这一次‘堂吉诃德’式的冒险”,说说文章这样结尾的好处。
(5)读了《一次探险》,同学们围绕“青少年探险好不好”这一观点展开了辩论。请你代表正方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正方辩词:    反方辩词:我方认为青少年探险并不好。探险涉及到未知和危险的环境,可能会带来意外事故和伤害。如《一次探险》中的作者因为想看蜂巢到底是怎样建起来的而“独自一人闯虎穴”,结果被蜂蛰得疼痛难忍。
17.阅读说明性文本,完成下题。
开潜水艇的小水手
法布尔
石蚕,是石蚕蛾的幼虫,外形呈半透明状,体色为白色半透明,长度约为1.5-2.5cm,表面有细密的毛发及黑色斑点。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主要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
石蚕的小鞘(qiào)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这活动房子还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在筑巢的时候,石蚕用牙齿把植物的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我曾在我的玻璃池塘里看到一幕有趣的战争,鲜明地证实了那个其貌不扬的小鞘的作用。有一天,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正好被潜在玻璃池塘中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里面的石蚕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可怜的水甲虫啊!它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聪明的石蚕早已逃到石底下,重新建造它的新鞘,并将靠它们在水中任意遨游了。
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好像开潜水艇的小水手。它们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石蚕是怎样利用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的呢?我做了一个实验——把石蚕的小鞘剥去,然后将它们分别放在水面上,结果它们都向水底沉去。这是因为什么呢?
原因是这样的,小鞘中的石蚕身体就像活塞一样,可以自由伸出或缩进。当它想浮上水面的时候,会先拖着小鞘爬到芦梗上,然后把前身探出鞘外。这时,小鞘后部的空隙就会钻入空气,有一段装满空气的小鞘就像船只上的救生圈一样,充满了浮力,这浮力会帮助石蚕随心所欲地浮在水面上享受阳光。当它想沉入水中休息时,就将身体缩进小鞘中,把空气排干净,渐渐沉入水中。因为它只能依靠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所以在水中无论是转身还是拐弯,都会显得十分笨拙。石蚕能像潜水艇一样自由升降、任意遨游,就是通过控制小鞘中的空气来实现的。虽然石蚕没有学习过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但这个小鞘制造得如此巧妙、完美,完全是靠它们自己的本能。
大自然作出的一切安排,永远是这样精巧和谐。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有删减)
(1)下列哪一项不是石蚕用来建造小鞘的材料?   
A.根皮
B.贝壳
C.米粒
D.象牙
(2)概括第3自然段的小标题,下面哪一项最恰当?   
A.随身带的寓所
B.遨游的潜水艇
C.野蛮的水甲虫
D.有效的防御工具
(3)“石蚕……长度约为1.5﹣2.5cm,表面有细密的毛发及黑色斑点。”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4)文中作者做了一个实验,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主要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句子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6)《昆虫记》有不同的翻译版本,这篇文章的题目还有“石蚕”“机智的潜水旅行家”等译法。你喜欢哪个题目?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18.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题。
国风新活力
材料一:国风已成流行风
近年来,国风、国潮兴起,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从翩翩少年身着汉服,到故宫文创变身超级“网红”;从当下年轻一族对“国货”“国潮”的热衷,到重大考古发现引发“全民围观”;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风动漫”创下票房奇迹,到春晚《只此青绿》的“美到词穷”,优秀传统文化一次次以鲜活时尚的形式绽放光芒,令“国潮国风热”不断升级,“圈粉”无数。
关于“国风”的统计结果
材料二:海丝泉州国潮文化节
2024年4月18日,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海丝泉州国潮文化节拉开大幕。无论是“潮向东方 华夏风尚”国风T台秀、汉服主题游园会等数十场演出走秀,还是泉州各县市携手打造的“十二新潮”文旅巡游会、融合了省内外非遗文化的“晋享新世遗”场景式展馆,都体现了中国传统韵味与现代时尚新潮的融合碰撞。
走进展馆,巨大福船造型的“晋享新世遗”展区十分吸睛。这里以海丝泉州22个世遗点为背景,展示了来自我省9个设区市的24种非物质文化遗产。25家非遗文创展商参展,40多家国潮品牌进行了融合展示,让观众沉浸式体验非遗的魅力。
国潮之潮,根基在文化。红砖雕刻、珠绣、竹编、捏面人、高甲戏等泉州非遗,宁德古窑陶瓷、厦门漆线雕、南平陶瓷杯、漳州龙人古琴、龙岩漳平农民漆画等福建各地非遗工艺,以及文化节期间举办的晋江掌中木偶、永春宋氏香道等18场非遗体验表演,都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体验。
材料三:龙舞 大田板灯龙
龙龙舞 大田板灯龙是三明市大田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自唐末传入,延续至今已逾千年。板灯龙由龙珠、龙首、龙身、龙尾组成。龙头高近三米;龙身短则几百节、长则千余节,均用竹木、灯板、龙纸分节扎制而后连缀而成,蔚为壮观。每年元宵节前后,当地都会举办迎龙活动。龙在德高望重者手执“龙珠”的引导下,做腾、伏、挪、摇等动作在乡间或街巷穿行。龙所到之处,家家户户放鞭炮或烟花迎接,热闹非凡。板灯龙集绘画、剪纸、书法、雕刻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融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是当地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
大田板灯龙寓意深远。南方方言,灯与丁同音,寓意人丁兴旺;龙为吉祥,谓之风调雨顺。龙灯巡游,表达了老百姓期待丰年、祈求幸福的愿景。
(摘编自福建省人民政府、三明市人民政府等网站)
(1)以下关于“国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18﹣30岁的年轻人是国风主力军。
B.30岁以上的群体最感兴趣的是国风舞蹈。
C.重大考古发现引发“全民围观”是国风、国潮兴起的表现之一。
D.故宫文创变身超级“网红”看出当下年轻人对“国货”的热衷。
(2)在海丝泉州国潮文化节上,李明想了解厦门漆线雕、南平陶瓷杯等非遗工艺,参加什么活动比较合适?   
A.参加汉服主题游园会
B.参观“晋享新世遗”展区
C.参加“十二新潮”文旅巡游会
D.观看“潮向东方 华夏风尚”国风T台秀
(3)各地一般在什么时候举办迎龙活动?   
A.除夕
B.春节前后
C.端午节前后
D.元宵节前后
(4)根据“材料一”完成下列“国风国潮元素思维导图”。
(5)大田板灯龙为什么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分点作答。
19.设计海报。
2024年6月28日,光明小学要在操场举办一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请你设计一份海报,注意写清活动主题、时间、地点、主办单位,还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
20.习作。
题目:带上 出发
提示:同学们,小学之旅即将到站,你将带着六年的收获踏上新的征程。回顾六年来的点点滴滴,你最想带上什么出发?为什么?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写一篇作文,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书写整齐规范,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2.【答案】明媚 浪漫 拨弄 书籍 幼稚
13.【答案】穿大漠尘沙千里古道载史册
14.【答案】(1)挪移 旋转
(2)燕山月似钩 天街小雨润如酥 西出阳关无故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15.【答案】(1)D
(2)C
(3)B
16.【答案】(1)C
(2)B
(3)①犹豫 ②紧张 ③痛苦
(4)这一次“深入虎穴”逼近蜂巢看蜂筑巢,结果被蜂所蜇;用“堂吉诃德”形容这个冒险,是说“我”这次冒险有些荒唐。这自嘲的语言风趣幽默。
(5)我方认为青少年探险是好的。探险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勇气、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一次探险》中的作者,他正是因为有好奇心和探险精神,才能近距离观察到蜜蜂筑巢的奇妙过程,虽然遭遇了蜂蜇,但这次经历无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适当的探险活动,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对他们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17.【答案】(1)D
(2)D
(3)B
(4)探究石蚕如何利用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 把石蚕的小鞘剥去,然后将它们分别放在水面上 石蚕能像潜水艇一样自由升降、任意遨游,是通过控制小鞘中的空气来实现的。
(5)不能删去。“主要”表示大部分情况下石蚕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但不排除有其他情况,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喜欢“开潜水艇的小水手”这个题目。这个题目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蚕像小水手一样利用小鞘在水中遨游的特点,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8.【答案】(1)B
(2)B
(3)D
(4)民乐新奏 汉服出行 民乐新奏 国风古建
(5)①大田板灯龙寓意深远。南方方言,灯与丁同音,寓意人丁兴旺。②龙为吉祥,谓之风调雨顺。③龙灯巡游,表达了老百姓期待丰年、祈求幸福的愿景。
19.【答案】
20.【答案】
带上勇气出发
小学之旅即将结束,我将踏上新的征程,而我最想带上勇气出发。
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我很想参加,可是一想到要站在那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演讲,我就害怕得不得了。我担心自己会忘词,担心自己说话结巴,更担心自己会出丑。但是我又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内心十分纠结。
这时,老师鼓励我说:“不要害怕,要有勇气去尝试,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鼓起了勇气报名参加。
准备演讲的过程并不轻松,我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练习。终于到了比赛的那一天,我紧张得手心出汗,心脏像小兔子一样乱跳。当我走上讲台,看到台下那么多双眼睛看着我时,我差点就想退缩了。可是我告诉自己,既然已经站在这里,就一定要有勇气把它完成。于是,我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我的演讲。
演讲过程中,我虽然还是有些紧张,但我始终保持着勇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稳、清晰。最后,我顺利地完成了演讲。虽然没有获得第一名,但这次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
勇气让我敢于尝试新的事物,让我在面对困难时不再退缩。在未来的征程中,我要带上勇气出发,去迎接更多的挑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