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
课题名称:《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教材版本与章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
教学知识点: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表1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与解读分析
内容要求 内容解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描述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 此条课程标准要求不仅关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地图和资料的运用,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结合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模式,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二、设计理念
通过联系俄罗斯的气候与农业生产,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气候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探究俄罗斯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问题中,发现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俄罗斯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还能够提高其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章节联系与地位分析: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篇章,通过对俄罗斯的学习,帮助学生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国家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基本方法和策略。
具体知识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通过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农业生产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特征。俄罗斯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这种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种类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1 第八章第四节内容结构
四、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经过七年级的“认识世界”的学习,学生对气候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学习困难:学生需要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地图阅读能力、地理数据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掌握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俄罗斯的气候特征;理解俄罗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 通过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点,探究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3. 通过学习俄罗斯的气候与农业,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俄罗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六、教法、学法与教学策略
1.探究教学法:以俄罗斯的气候与农业生产为探究主题,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2.教法指导:教师准备学习材料清单、制作地图材料、提供教学设备等。
图2 教学思路
七、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大量涌现的俄罗斯零食店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材料】 (播放视频)近年来,“俄罗斯零食快销店”在市场大量涌现,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部分消费者对这些店铺商品的俄罗斯进口身份产生质疑,担心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为保障自身权益,我们将运用地理知识,辨别这些零食的“真实身份”,判断其是否真正来自俄罗斯。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俄罗斯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材料阅读】 简单阅读材料。 展示相关材料,引出学习任务。
·布置任务 & 总结过渡 从商品包装的产地入手分析、辨别商品的真伪?
新课推进①:地理位置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1:产地辨别 【布置任务】 阅读教材46-47页相关文字和图表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纬度位置 俄罗斯大部分处在 带 小部分处在 带 (2)半球位置 俄罗斯位于 半球,地跨 半球。 (3)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 部. 东临 , 北临 。 【拓展】 俄罗斯为什么是个欧洲国家? 图中属于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 山、 山脉 由此可知: 俄罗斯是一个地跨 洲和 洲的国家;是面积 ,跨经度 国家,也是唯一跨东西两个半球的国家 【读图总结】 根据教材文字和图表材料,总结得出: (1)俄罗斯大部分处在北温带,小部分处在北寒带。 (2)俄罗斯位于北半球,地跨东西半球。 (3)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 【读图总结】 图中属于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 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 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洲和欧洲的国家;是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多国家,也是唯一跨东西两个半球的国家 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渡:俄罗斯喜食高热量食物与当地自然环境的联系?是否具备这些产品生产的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
新课推进②:自然环境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2:生产条件辨别 【布置任务】 1、地形地势、河流 ①找出俄罗斯欧洲和亚洲部分的主要地形区以及重要河流。 ②结合河流流向及俄罗斯地形剖面图,描述俄罗斯的地势特点。 【拓展】 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合大规模农业生产。山地和高原地区地形崎岖,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相对较低。(俄罗斯的耕地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 平原地区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山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道路崎岖,运输成本高,运输时间长,影响商品的供应和销售。 2、气候 分析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并分析该气候特点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活动】 从农业角度思考:俄罗斯零食店内的“大列巴”面包(原料:小麦)的真伪 1.找出俄罗斯小麦主要产区的地形类型。 2.描述俄罗斯小麦主要产区年平均气温的范围。 3.比较俄罗斯与印度的纬度差异,说明纬度位置对两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指导】 1、俄罗斯的平原地区,如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土壤肥沃,适合大规模农业生产。山地和高原地区地形崎岖,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相对较低,同时也影响交通。 2、俄罗斯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这些地区气候相对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主要种植小麦、甜菜、马铃薯等农作物。 【读图总结】 ①俄罗斯欧洲部分主要地形区为东欧平原(伏尔加河——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欧洲最长的河流)、亚洲部分的主要地形区为西西伯利亚平原(鄂毕河)、(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②地势南高北低 【读图总结】 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这种气候类型占据了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 纬度高导致热量不足,限制了农业生产,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有限。 【读图总结】 1.俄罗斯小麦主要产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2.俄罗斯小麦主要产区年均温在0℃以上。 3.印度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俄罗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因此印度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俄罗斯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 通过分析俄罗斯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总结: 俄罗斯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1、俄罗斯东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但多为山地,制约了种植业发展。 2、俄罗斯中南部地区水热配合欠佳,大部分地区是高原,不利于种植业发展。 3、俄罗斯北部气温较低,是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探究三:俄罗斯的气候差异 根据上扬斯克与莫斯科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及城市位置图,比较两地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影响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思考:俄罗斯东西差异、南北差异大的原因? 【读图总结】 相似点:同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温暖,降水不多,集中在夏季; 差异性:与莫斯科比,上扬斯克冬季更冷更长,夏季更短,降水更少更集中。 主要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势。 东西差异: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欧洲部分相对温和湿润。 南北差异:跨纬度广 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课堂检测
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形容“冰雪是俄罗斯的血液”。下图示意俄罗斯气候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契诃夫形容“冰雪是俄罗斯的血液”,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较远 B.海拔较高 C.纬度较高 D.森林较多 2.俄罗斯人爱喝酒,喜爱喝伏特加、威士忌、白兰地以及中国二锅头等烈性酒。关于饮酒与当地气候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 A.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B.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C.冬季寒冷漫长,御寒保暖 D.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和 近年来,俄罗斯农业快速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攀升。俄罗斯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其中小麦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图1为北半球部分农作物适宜生长的纬度分布,图2为俄罗斯小麦集中产区,据此完成3-5题。 3.俄罗斯产量较大的农产品除了小麦,还可能是( ) A.咖啡、可可 B.茶叶、稻米 C.稻米、向日葵 D.苹果、向日葵 4.俄罗斯小麦集中产区的地形区是 ( ) A.中西伯利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B.乌拉尔山和大高加索山脉 C.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D.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 5.俄罗斯小麦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其原因是( ) ①纬度较低,光照和热量条件较好 ②纬度高,冬季严寒,病虫害少 ③城市人口集中,劳动力丰富 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