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2025学年新版教材七下历史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2025学年新版教材七下历史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0 11:3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课程标准】
知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准确说出北宋建立的过程、统一情况;阐述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理解重文轻武政策的内涵、影响;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结果,提升归纳总结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探究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运用比较法,对比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北宋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体会政治制度变革与时代需求的关系,增强对历史发展的辩证认识。(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崇文抑武方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认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内容:播放一段关于赵匡胤陈桥兵变的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完视频,大家知道赵匡胤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当上皇帝的吗?他当上皇帝后,可能会担心什么问题呢?又会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些担忧?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内容,思考赵匡胤夺取政权的方式;从他的夺权经历,推测他对政权稳固的担忧,如武将权力过大等问题。
过渡语:大家的想法都很有道理。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的历史,看看赵匡胤和他的继任者们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二)新课讲授
2. 集权固本 —— 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与措施
展示内容:展示赵普与宋太祖对话的史料,以及反映北宋初期政治、军事、经济状况的文字资料。
教师提问: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北宋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分别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提示引导:让学生仔细阅读史料,分析赵普的观点;从军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梳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如 “杯酒释兵权”、分化事权、设置转运使等。
过渡语:这些措施对北宋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2)措施的影响
展示内容:展示北宋军队战斗力变化、官员数量增长、财政收支情况等相关数据和文字资料。
教师提问: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了哪些影响?从这些影响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如积极方面包括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政权;消极方面有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加重等。从这些影响中思考政治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如适度原则、平衡原则等。
过渡语:北宋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在文化教育方面也采取了重要举措,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崇文抑武方针。
(3)文化举措与崇文抑武方针
展示内容:展示科举制在不同朝代发展的图表、北宋文人地位较高的相关故事和史料。
教师提问:北宋在科举制方面有哪些改革和发展?这些改革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崇文抑武方针有什么特点?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提示引导:让学生对比科举制在不同朝代的变化,分析北宋科举制改革对人才选拔、社会风气的影响;从北宋对文臣武将的不同态度,总结崇文抑武方针的特点;结合材料分析其在稳定政权和导致军事积弱等方面的影响。
过渡语:北宋的这些政治举措在一定时期内巩固了统治,但随着时间推移,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王安石进行了变法。
3. 新法砺政 —— 王安石变法
(1)变法背景
展示内容:展示北宋财政收支、官员数量增长、军队状况等反映北宋中期社会问题的图表和文字资料。
教师提问:从这些资料中,大家能看出北宋中期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北宋的统治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观察图表数据,分析北宋中期出现的冗官、冗费等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对国家财政、社会稳定、军事力量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过渡语:面对这些问题,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2)变法内容与结果
展示内容:展示王安石变法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相关图片。
教师提问:王安石变法涉及哪些领域?主要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变法最终的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失败?
提示引导:让学生从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梳理变法措施;理解每项措施的目的,如青苗法是为了帮助农民、增加财政收入等;从触动利益集团、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过渡语: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对北宋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
(三)课堂小结
展示内容:用思维导图展示北宋的建立、中央集权的加强、崇文抑武方针、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同学们,回顾本节课内容,谁能说一说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崇文抑武方针有什么影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主要措施是什么?
提示引导:依据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按顺序回顾各个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北宋建立后的形势促使其加强中央集权,而中央集权措施又带来了一系列影响,进而引发王安石变法等。
总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政治的发展历程,从北宋建立到加强中央集权,再到王安石变法,每个环节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四)中考链接(真题练习)
1.(2024·山西·中考真题)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为此采取的举措中与“制其钱谷”相符的是( )
A.设置枢密院 B.设立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设立市舶司
2.(2024·云南·中考真题)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
C.丰富市民生活 D.发展海外贸易
3.(2024·山东·中考真题)某史料中有“谷熟后还官、免役钱、募人充役。测量土地以定赋税”等文字。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
A.秦国的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北宋王安石变法 D.清初的开荒政策
4.(2024·山东·中考真题)下表为北宋时期枢密院部分官员情况统计。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北宋时期( )
注:据《宋史》、《宋宰辅编年录》及《续资治通鉴长编》整理
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C.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D.取消节度使收税权
参考答案:CACA
【板书设计】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北宋的政治 中央集权的加强(军事、政治、经济、崇文抑武方针)
王安石变法(目的、措施、结果)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史料分析、图片展示等,学生对北宋的政治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课堂参与度较高。但在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以及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在小组讨论中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深入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同时,在时间把控上还需更加精准,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讲解透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