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 历史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 历史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1 18:2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三单元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同步练习
1.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 《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猛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当时国王乔治三世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不受逮捕的特权,于是乔治三世又指使下院通过剥夺其议员资格的决议。……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为当时流行的口号。上述事件发生的主要社会背景不包括(  )
①工业革命的兴起 ②启蒙运动的深入
③代议制度的完善 ④英王权力的加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1762年,工业革命尚未开始,①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国王独裁,各阶层人民反对,③④符合题意,正是启蒙思想的传播,使人们的民主意识加强。故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入手即可。
2. 在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的进程中,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2.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
A.议会作用下降而政府权力扩大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答案:A
解析:分析:解题时抓住关键句“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2. 5%”和“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说明政府权力的扩大和议会作用的下降。故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完善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题干所给材料分析和解读可得出答案。
3.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
A.对权力的监控 B.对君主的制约
C.突出法治 D.强调主权在民
答案:D
解析:分析:选D。A、B、C都是D项的表现。代议制的核心是主权在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只要对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的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即可。
4. 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 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
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C
解析:分析:英国的“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发动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所以选C。A选项拿破仑帝国是1815年被推翻的,法国在这次革命后建立的是七月王朝,而不是共和国,B选项错。法国第一次建立君主立宪制是在大革命时期,通过1791年宪法,建立的。D选项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荣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发动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据此可以得出答案。
5. “民主政治框架乃空中楼阁,缺乏群众基础;在空中楼阁里,只有一群高高在上的贵族享受权力的盛宴;对于人民来说,连民主的气味也很难嗅到。”英国从贵族寡头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化可谓漫长而曲折,以下符合这一转化的是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1688年光荣革命
C.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D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使英国从贵族寡头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化,故此题应选D项。AB属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只能说为民主政治创造了条件;C在当时仍属于贵族寡头政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和解读材料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由此可以判断答案。
6. “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材料的观点来看,“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的事件是
A.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B.1688年的“光荣革命”
C.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D.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答案:A
解析:分析:抓住问题关键信息“不深刻”,结合所学知识,采用排除法。A 虽然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但是保留君主制和贵族制,因此符合材料说的不深刻这一特点;B项《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C项 扩大选举权,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D 项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剥夺国王行政权,国王统而不治。BCD项都是体现了近代化的因素。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英国革命保留了君主,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故此才有“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的说法。
7.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答案:D
解析:分析:通过阅读本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它通过制定法律来干涉王位的继承,这就从本质上来说明了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这是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故本题正确答案应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把握,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确定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据此可以选择答案。
8. “经过20多年的起义、军事专政等风风雨雨之后,到了(17世纪)60到80年代,英国中下层人民既没有自己的组织,贵族、资产阶级也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材料主要说明了英国( )
A.“光荣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选择君主立宪制的必然性
D.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答案:A
解析:分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 (17世纪)60到80年代”“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贵族和资产阶级不希望通过流血取得政权,由此可以得出“光荣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因此A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要抓住关键信息“ (17世纪)60到80年代”“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即可得出答案。
9. 1688年光荣革命后,根据1689年的《权利法案》,国王权力受到限制,国会权力提高了;立法权、军权及财政权完全属于国会,国王手中只剩下行政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使君主立宪制初步建立
B.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元首,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
C.它适合英国的国情,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这是资产阶级与旧贵族妥协的产物,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
答案:D
解析:分析:光荣革命以不流血和相互妥协的方式实现了革命目标,即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尽管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但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极大约束和限制,无法与封建君主专制的权力相比,从结束君主专制统治的角度而言,革命成功且彻底,并且还极大地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进步,所以D项说法不准确,答案选D,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光荣革命以不流血和相互妥协的方式实现了革命目标,从结束君主专制统治的角度而言,革命成功且彻底,并且还极大地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进步,不能以此判断革命不彻底。
10.以下是某历史课上的板书设计的一部分。从该板书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资本主义发展是英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得以确立
③“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
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曲折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解析:分析:选B。英国的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终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①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步确立,这在板书中没有体现,排除②;“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③正确;④可直接从板书的内容中得出。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 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把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革命具有曲折性,“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英国由此确定了君主立宪制。
11.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答案:B
解析: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被处死的是查理一世。排除A;通过了《人权宣言》的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排除C;该图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排除D;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 通过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只要对基础知识准确记忆,即可得出答案。
12. 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詹姆斯二世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妻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英国利益。面对此问题,英国资产阶级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答案:A
解析:分析:从材料描述的信息可以看出,英国詹姆斯二世的两个“宽容宣言”导致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面临这样矛盾,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之间相互妥协,发动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赶走了詹姆士二世,史称“光荣革命”。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以此入手联系所学知识即可。
13.有一篇文章写道:当国王侵犯到民众的私有财产时,他们又会依靠法律,支持议会,奋起反抗。但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共和国时期,随着克伦威尔个人独裁统治的继续,希望一位贤明君主登位的心理在社会上尤(油)然而起。这篇文章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A.《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B.《血腥风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
C.《千秋功罪:克伦威尔的国王梦》
D.《专制到民主:光荣革命的另一面》
答案:A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英国民众反对国王侵犯他们的财产,但也不愿看到国王被处死。他们“希望一位贤明君主登位”,所以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符合民众的心理,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英国民众反对国王侵犯他们的财产,但也不愿看到国王被处死。他们“希望一位贤明君主登位”等信息,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14.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撰写的《常识》中认为英国政体是“君主政体暴政和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这两种“暴政的残余”分别体现在
A.国王和上议院
B.国王和内阁
C.国王和下议院
D.内阁和上议院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议会和内阁三者的关系,英国由于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势力的妥协,保留了君主,带有君主制的特点;此外英国议会分上下两院,上议院是贵族院,带有贵族制的特点。故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故A项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议会和内阁三者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15.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  )
A.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两党制的形成
C.“光荣革命”的胜利
D.《权利法案》的颁布
答案:D
解析:分析:“克服专制王权”即限制国王的权力,为此提供法律性保障的是《权利法案》,故选D。A、C两项只能说明推翻了前任国王的专制统治,但无法为实现永久性限制国王的专制权力提供保障,克伦威尔的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便是例证;D项两党制是议会政治发展的产物,与是否“克服专制王权”没有必然联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能力。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即可。
16.伏尔泰在评论某国的政治时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B.大革命后的法国
C.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D.统一后的德意志
答案:A
解析:分析:“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这符合君主立宪制的特点,BC不对,大革命后的法国、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D不对,统一后的德意志虽然确立君主立宪制,但是专制色彩浓厚,与题干不符;A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能力。“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这符合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以此判断即可。
17. 17世纪90年代,英国开始从议会的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织行政班底,为国王提供咨询。这一举措(  )
A.标志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B.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基础
C.表明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
D.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会席位
答案:C
解析:分析:选C 题干中遴选阁员为国王提供咨询,表明当时的国王仍然具有一定行政权,这也符合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仍然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史实,C项正确。A项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B项《权利法案》在1689年就已颁布;D项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后,所以A、B、D三项均排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理解和把握。17世纪90年代,根据所学知识,此时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运用排除法即可。
18.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
A.君主       B.议会
C.内阁 D.最高法院
答案:C
解析:分析:选C。自18世纪中期起,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走向完善。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对议会负责,由此可见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内阁,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对议会负责,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
19.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在《斯图亚特时代的英国(1603~1714)》中写道:“(《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据其描述,当时英国(  )
A.实行责任内阁制度
B.削弱了议会的立法权
C.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可知,英王当时还拥有较大的行政权,故C项符合题意。当时责任制内阁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并未体现出对议会立法权的削弱,故B项错误。D项表述与材料意思相反,当时国王还拥有相当大的统治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能力。抓住材料,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即可判断。
20. 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选举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上述现象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 (  )
A.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方式
B.全体人民的普选权得以实现
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D.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分析: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深入开展,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并进入新阶段,推动了1867年和1884年的议会改革,故选C项。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21.英国代议制开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先河,但其民主政治的确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宪政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枫、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三 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1820年在位)个人统治的确立表明……王权复兴,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爱国君主”论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现实。此时,“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向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
——《英国政治史》
材料四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又做出了怎样的规定 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7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乔治三世统治时期英国政治的新变化。(6分)
(4)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5分)
答案:(1)特点:国王的权力很充分,但受到宪政原则限制;拥有议会。(4分)
(2)规定:国王的征兵权、立法权和征税权转移到议会。(3分)
影响:确立了议会主权,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4分)
(3)变化:君主权力增强(君主成为国家权力重心);内阁名存实亡;政党活动遭到压制。(6分)
(4)趋势:逐步取消了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限制;民主逐渐下移;享有的范围逐步扩大。(3分)
特点:以渐进、平缓的改革为主要方式;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必然性和曲折性。(2分)
解析:分析:第(1)题,解题关键在于把握两点:国王拥有大权;但受宪政限制。第(2)题,解题关键在于整体认知议会的权力首次超过国王。从材料也可以看出这些史料出自《权利法案》,即通过限制王权,第一次实现了议会的权力超过了国王,从而实现了英国真正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第(3)题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虽然已经确立代议制,但在乔治三世统治时期,君主权力大大增强;同时材料“王权复兴,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表明内阁名存实亡;政党活动遭到压制。第(4)题“主要趋势”结合材料归纳概括即可。“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归纳即可。可以从民主完善的方式和民主的必然性和曲折性角度考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作答。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 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某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楓、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
材料二 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
——《潘恩选集》
材料三 根据1949年的《议会法》,上院对下院所通过的法案,只能行使一年的延置权,一年之后,法案将自动成为法律,送英王批准。1963年制定了一项《贵族法》,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因为作为贵族,他们无法参加大选,不可以成为下议员,因此也就不可能作为党的领袖进入到主流政治中去。
——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英国政体有何变化?(8分)
(3)材料三中“主流政治”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英国议会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答案:(1)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4分)
(2)君主立宪制确立,国王权力受议会制约;内阁掌握行政权,向议会负责;下院成为英国民主政治的基础。(8分)
(3)含义:一个政党在下院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
原因: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英国不断进行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力;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广大民众的斗争;等等。(任答其中两点即可)(6分)
解析: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回答,国王的权……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反映了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第(2)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英国政体的新变化,可从体制、组成、权力大小等方面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主流政治”一词所处的上下文,提取与主流政治相关的关键词:参加大选、成为下议员、作为党的领袖,再联系教材知识,可知主流政治是指英国内阁制的传统惯例,即一个政党在下院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英国议会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联系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议会自身的改革、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民众的斗争等角度来归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代议制确立的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抓住材料,进行概括和归纳,同时联系工业革命等史实作答即可。 
23.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3分)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1分)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4分)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2分)
答案: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3分)
(2)完美:不流血、妥协。(1分)
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4分)
(3)实行议会制;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任意2点即给2分)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皇权和相权矛盾斗争的角度,分析秦、唐、明三个朝代丞相(宰相)的设立情况。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答题时依据君主立宪制的内容和特点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完美:不流血、妥协。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直接依据材料三“代议机构依然存在”“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提取有效信息回答,注意列宁心中的无产阶级政权与资产阶级政权的不同之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和贯穿能力,本题把英国的政治制度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放在一起,突出两种制度的不同。从而让学生形成通史的思维能力。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从詹姆斯登上王位之时起,王权与自由这两种传统就进入到全面冲突的阶段。英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最有趣的现象出现了: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依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通俗的说就是革新者自称是守传统派,守旧派则被看成是反传统主义。“光荣革命”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开创了英国历史的新纪元,同时也促使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了。
—一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一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评析材料中关于英国对“传统与现代化”的论述。(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应利用传统中的有利因素实现现代化变革。 传统:①利用君主制的传统影响;②利用宗教改革的成果,尤其是清教运动的影响;③《大宪章》确立的议会传统等因素。现代化:通过政变和相关法律文献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步确立议会主权和法律至上等基本原则,创立了近代典型的民主制度——君主立宪制度。 作用:协调各阶层利益,缓和矛盾,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稳定、和平过渡,加速了英国现代化的进程。
解析:分析: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1688 年“光荣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在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符合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由它建立统治权是历史的必然。 “光荣革命”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本题的关键在于论证:应利用传统中的有利因素实现现代化变革,具体回答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当时以及后来英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材料二:“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所提到“光荣革命”是哪一年发生的?是哪两种力量联合其他反复辟王朝力量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3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文件时哪一年颁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分)
(4)结合材料二中涉及文件的相关内容,谈谈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国王和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有哪些不同。(5分)
答案:(1)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2)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分)
(3)1689年(1分);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4分)
①权力大小不同:英国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王没有实权,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国家的象征,实际权力归议会;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皇帝拥有无限的权利,拥有不受限制的国家财、政、军所有大权。(3分)
②在法律面前的地位不同:英国国王必须遵守法律,接受法律的约束;中国皇帝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受法律的约束。(2分)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而英国国王竭力推行封建君主专制,侵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利,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为了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2)本题考查的是“光荣革命”的时间和这次革命的领导阶级。克伦威尔去世后,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复辟,他和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反复辟王朝力量发动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这次政变几乎没有流血,所以称为“光荣革命”。
(3)本题考查的是《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和内容。“光荣革命”胜利后,为了限制国王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这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必须熟记才行。
(4)本题考查的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和中国古代皇帝权力的比较。在权力上:在中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揽军政一切大权,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而英国国王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只是国家的象征,但是没有实权。在法律上:英国国王受到法律的制约;而在封建社会的中国,皇帝不受法律的约束,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皇帝说的话就是圣旨,比法律都管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光荣革命”的时间和这次革命的领导阶级、《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和内容、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和中国古代皇帝权力的比较,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同时对中外知识的贯通、比较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0 页 (共 2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