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 历史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 历史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1.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1 18:3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三单元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同步练习
1.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文中的“建筑物”是指( )
A.邦联制B.联邦制C.共和制D.总统制
答案:A
解析:分析:独立后的美国,面对内忧外患,由13州结成的松散联盟--邦联,束手无策,独立战争的胜利果实"濒临混乱和毁灭的边缘"。1787年,通美国过联邦宪法,大大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因此选A。
点评:本题考查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2.下表为1854年美国国会议案表决情况,该表主要反映了 ( )
造成议案
党派 非赢利志愿协会公司(10项) 公立学校 社会改革(监狱改革、收容所改革等) 反对蓄奴制 商业公司
共和党 71% 68% 66% 82% 77%
民主党 37% 47% 41% 10% 39%
A.两党势均力敌 B.两党在奴隶制问题上矛盾尖锐
C.共和党在选举中占全面优势 D.两党分歧日趋缩小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共和党在议案方面占有优势地位,尤其是在奴隶制问题上共和党于民主党分歧最大,矛盾尖锐,答案选B,A D两项表述错误,与表格反映的史实不符,C项表格数据无法体现。
点评: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突出特点,资产阶级政党通过选举不仅控制了议会而且实际上也掌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政权,无论是君主立宪政体下的责任内阁制还是民主共和下的总统体制,国家领导人均是政党的领袖。
3.美国联邦政府由哪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组成( )
①立法 ②行政 ③司法 ④考试 ⑤监察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分析:分析题意,主要考查史实,联系教材所学可知,美国联邦政府是由立法、行政、 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组成的,答案为B。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政府组成情况的认识和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4.由“原则民主”向“程序民主”演进,是近代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为美国“原则民主”(指自由、平等原则)奠定思想基础的文件是( )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C.《独立宣言》D.1787年宪法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是法国的文献;B项是英国的文献;C项是“原则民主”;D项是“程序民主”。故选C。
点评:美国《独立宣言》发表于1776年,被马克思成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宣传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指导了美国的革命和政权的建设。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美国的独立,在该文件发表后,英国并未认可美国的独立,北美的独立战争仍然在进行。1783年英国最终战败,北美获得独立,建立了十三个州的邦联制国家。
5. 有一本书名为《星条旗下的驴象之争》,它的内容最可能是叙述美国( )
A.从邦联到联邦 B.制宪会议中的斗争
C.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D.联邦和州的权力分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美国实行两党制,轮流执政。两党分别被称为驴党和象党。故选C。A项说的是国家的组织形式;B项说法错误,美国制定宪法时尚未形成两党制;D项说法错误,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分权的原则,没有必要争权。
点评:美国实行两党制,分别为民主党和共和党。在19世纪60年代左右先后出现,代表不同的阶层的利益,但是从根本上说,它们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方面并无不同。与此相关的是美国的1787年宪法的内容,需要掌握。
6. 依据下图,对美国“三权分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形成三权分立
B.各部门都通过某种方式牵制其他部门,以防止其中任何部门滥用权力
C.总统的权力最大,受到的制约和限制最小
D.基本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答案:C
解析: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法院,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故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点评:1775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787年宪法的颁布,使美国确立起联邦共和制的国家政体,体现了制约平衡、三权分立的原则,开创了西方共和政体的先例。
7.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则付诸实践,那么在美国“三权”应指( ):
①行政权 ②立法权 ③司法权 ④外交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分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三权是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因此①②③正确,故选A。④项外交权是行政权的组成部分。
点评:根据1787年宪法的精神,美国实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掌握有行政权,国会掌握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有司法权。各权力机构相互制衡、相互牵制,从而保障了民主。
8.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突出体现了(  )
A.天赋人权的原则B.主权分立的原则
C.主权在民的原则D.依法治民的原则
答案:C
解析: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突出体现了民主制的原则。A项天赋人权权说的是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力;B项是指的美国的分权制衡的原则;D项是说法本身错误,不是治民,而是民治。
点评: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总统和议员都是有选举产生,这充分体现了美国的宪法的民主的精神。除了民主制原则外,还有联邦制原则和分权制衡的原则,是美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并且保证了权力的相互制衡。美国的政治体制对世界影响深远,中国的辛亥革命后确立的政体就是依据美国的政体类型而建立的。
9.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度,华盛顿曾“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华盛顿此语主要是针对(  )
A.各邦联之间不团结,经常内讧
B.独立后的美国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类型
C.中央权力极小,对各州缺乏控制
D.美国人民享有高度的民主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说法错误,邦联制主要是松散,中央无权管理各个邦;B项说的是经济模式不同,材料并未体现经济方面;C项说法正确,准确的说明了邦联制的弊端;D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美国的民主程度的问题。
点评:美国建国初期,出于防止独裁的考虑,实行邦联制,造成了中央政府无权。产生了一些弊病。主要是各州权力很大,中央政府无权。无力镇压地方叛乱,也不能在国际上维护美国的利益。因此,华盛顿的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是要解决中央政府无权的问题。此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的宪法、联邦制等相关情况也需要掌握。
10. 著名历史学家刘祚昌教授认为:1787年宪法是“美国第一次革命的一重大成就”,是一部“进步”的宪法。他的理由是( )
①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 ②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具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④调和了美国大小州、南北方、中央和地方间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杜绝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因此①正确;②项正确,规定总统和议员都是由选举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美国的民主;③项错误,说的是1787年宪法的消极方面;④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则,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实行分权的原则。故选C。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这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争衡的理念。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1. 2011年6月,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宣称总统“令人不安、胆小懦弱”,结果被奥巴马解职。你认为总统的做法( )
A.符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C.过于专制独裁 D.违反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答案:B
解析:分析:A不对,民主集中制是就中国政治制度而言;美国是总统制的国家。美国总统的职权依美国宪法第二条规定。在行政方面,总统有权处理国家事务和联邦政府的各种工作。他可以发出对联邦机关有法律约束力的政令,有权选任所有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须经参议院认可),以及其它数百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是美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可召集各州的国民警卫队为联邦服务。宣战权虽属国会,但在一些情况下总统往往越过国会不宣而战。在战争和紧急情况下,经国会授权,总统还可拥有更大的权力。因此B正确。CD表述都有误。
点评:美国联邦政府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立法权归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行政权归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司法权归联邦法院,总统任命,任职终身。
12.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2年1月4日任命俄亥俄州前司法部长理查德·科德雷为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局长。但国会众议院议长称奥巴马绕过国会对科德雷的任命是越权行为。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的有关规定,认为奥巴马该行为属越权行为的依据是( )
A.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利在国会
B.前任州级官员不得在联邦任职
C.总统任命政府官员须参议院批准
D.总统无权提名并直接任命政府高官K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可以任命政府官员,但是需经参议院的批准,奥巴马绕过这一程序,显然违宪。故选C。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力在总统手中,因此AD错误;前任州级官员可以在联邦任职,并不违宪故B项错误。
点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13.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邦联的不足以维持联邦》:“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为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据此作者强调的是( )
A.进行独立战争,争取民族独立 B.实现联邦制,建立中央集权
C.进行罗斯福新政,改革的必要性 D.建立反法西斯联盟的迫切性
答案:B
解析:分析:从材料“《联邦党人文集——当前邦联的不足以维持联邦》”和“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等信息可以看出,作者主张改变邦联制,时间应是1787年以前。故选B。A项错误,当时已经独立战争结束;CD项都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均可排除。
点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废除了原来的邦联制。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确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14. 1786年华盛顿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提到:“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其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据此推断华盛顿的意图是( )
A.提高殖民地自主权 B.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C.推翻邦联政府 D.指出议会制不适合美国实情
答案:B
解析:分析:独立后的美国实行邦联制,邦联仅仅是各州之间的联合体,只是各州之间的松散联盟,邦联政府难以应付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和外部威胁等一列问题使资产阶级有了 “危机意识”。 而题干材料表明邦联体制下中央政府的软弱无力,因此,其这样说的意图是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选择B项。1783年,英国承认了美国的独立,故A项不正确;材料表明邦联体制下中央政府的软弱无力,没有推翻邦联政府的意图,也没有指出议会制不适合美国实情,故C、D项不正确。
点评:关于美国与中央集权:从美国民主共和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看,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是不断加强的,但是,美国不是中央集权制国家,美国各邦依然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州政府依法行政,不接受联邦政府的直接领导。
15. 美国宪法之父、第四任总统麦迪逊曾说,《联邦宪法》一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些具有“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特征的“制度性要素”包括( )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②总统行政权与军事权的分权制衡
③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 ④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B
解析:分析:美国的政治体制明显的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这种制衡不仅是在国家机构之间,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也能体现。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这些都能体现这一点。因此制衡机制包括①③④三项。故选B。在美国,总统掌握行政权和军权,因此此二者并不制衡。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美法德四国各自确立的资本主义政体和确立这种政体的法律文献和它们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16. 1787年美国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在其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特性的是( )
A.三权分立
B.规定总统、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C.确立共和政体
D.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自由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辨析能力。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体现了人民主权学说,故选B。A项是权力机构之间的分权;C项是说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D项是1789年宪法增加的权利,且人民自由是相对的。ACD三项都能体现民主,但是本题选择最佳选项,ACD均不选。
点评:1787年宪法是美国在1787年制定的宪法,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具有明显的民主性和进步性,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奠定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但是这部宪法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如这部宪法在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同时,对黑人、妇女等并没有赋予同等的自由权利,体现了有悖于人权理论的地方。
17.下列不属于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的是( )
A.确立了三权分立政府机构
B.明确了政府权力
C.废除了奴隶制,实现了人民民主权利
D.规定政府权力,限制了独裁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可用排正法。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确立了三权分立政府机构,ABD正确.1787年宪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等。C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18.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材料华盛顿城国会大厦、白宫、联邦最高法院三座建筑,紧密构筑在一起,体现政体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也反映出建筑群的协调、美观。A项“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与华盛顿城的建造有一定关联,但不能体现政治文化特点;B项“议会中心”不符合美国政体结构;D项与材料无关。故此题选C项
点评:对于美国1787年宪法是考试重点,尤其要熟记其内容。联邦制原则:最高行政长官总统;全国性议会;联邦司法体系;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民主制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由民选产生
19.“美国联邦宪法既非神授,也非在一定期限内由人类的智慧和决心写出的最伟大作品,而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它被人规划来满足某些迫切的需求,并被人修改以适应意外情况”这主要反映了美国宪法
A.是一部完美的法律文件 B.适应了现实需要
C.由少数人操纵进行修改 D.坚持了民主原则
答案:B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美国联邦宪法既非神授”“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等,反映了美国1787年宪法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而诞生的,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片面;C项材料未反映;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评: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既要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联系材料。
20.美国宪法的参与制定者富兰克林说:“我们并不想设置一位国王,可是在人类心里,总是有一种自然的倾向,需要一个国王式的政府。-------如果我们的制度设计得不好,一位国王就会迅速地降临到我们头上。”这说明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主张
A.君主立宪制 B.三权分立
C.政党制 D.民主共和制
答案:D
解析:分析:由国王、政府等判断材料涉及的是政体,据所学可知,美国的政体是共和制,故选D。君主立宪制不符合美国,三权分立、政党政治不是政体,所以ABC均不正确。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实际考查的史实,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的政体是共和制,再结合材料的主要意思可选出答案。
21.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上,共和制只是存在于城邦国家(如希腊的雅典共和国)。一旦地域扩展,中央集权的政府就会发展成帝制。
材料二 1776年《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时,13州结成的是松散联盟。中央政府权力很小,不设置国家元首,它只是13个独立主权国家之间的一个协调机构,它没有全国性的法律和军队,无权向各州课税和规定商业活动。各州享有独立与主权,它们自行征税、征兵,发行货币,自行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粒扭成的绳子”。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J 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独立战争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10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立的公民,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上册商务版1995年第P213—215页
(1)依据材料二,你认为美国建立之初,存在哪些弊端?
答案:中央政府权力太小、各州政府权力太大,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稳住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2)为什么人们普通认为“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
答案:历史上,共和制只存在于城邦国家,一旦地域扩展,中央集权就会发展成帝制。要在美国这样一个大国里确保共和制,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可能的。
(3)结合史实说明美国建立共和政体对欧洲和中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产生影响:在美国之后,法国等欧洲国家通过一系列革命建立了共和政体; 1912年中国通过辛亥革命也建立了共和政体;法国的《人权宣言》一定程度上受到美国民主共和政治的影响;中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美国民主共和政治的影响。
解析:分析: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二“中央政府权力很小,不设置国家元首,它只是13个独立主权国家之间的一个协调机构,它没有全国性的法律和军队,无权向各州课税和规定商业活动。各州享有独立与主权,它们自行征税、征兵,发行货币,自行制定对外贸易政策。” ,结合所学可以归纳出:中央政府权力太小、各州政府权力太大,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稳住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第二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古希腊的小国寡民的城邦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和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的知识,可以作答:古代共和制通常只存在于城邦国家,一旦地域扩展,中央集权就会发展成帝制。
第三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结合史实有:法国等欧洲国家通过一系列革命建立了共和政体;1912年中国通过辛亥革命也建立了共和政体;法国《人权宣言》;中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美国民主共和政治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和美国建立共和政体的影响,注意结合教材和材料解答即可。
22.对于1787年宪法的民意基础与合法性问题,多有争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高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在美国的宪政结构冲突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参议院的人员每州两名,和每州的人口数量不构成比例关系,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材料二 大多数制定宪法和把全国政府置于宪法之下的人,如华盛顿、约翰·亚当斯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都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他们不信任平民——他们的目的在于把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平衡起来。
——[美]海斯、穆恩、韦兰著《世界史》
材料三 “民意”是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合法性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现代政治学认为,民意不仅指民众对政治权力的认同,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它注重“(政治)绩效”。
——摘编自王海洲《合法性的争夺——政治记忆的多重刻写》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最高法院、参议员和总统的产生方式,并指出这些方式的共同特点。
答案:产生方式:最高法院为非民选机构;参议员由各州议会指定;总统由各州选举人团选举产生。共同特点:都不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你认为材料一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二的认识之间有何关系?宪法制定者“把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平衡起来”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答案:关系:宪法制定者对民众的不信任是材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因果关系)。出发点:防范直接民主所带来的弊端(或多数人暴政)。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三对“民意”内涵的界定,请你试论证1787年宪法制定的合法性。
答案:略。评分标准:
一等: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最高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在美国的宪政结构冲突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可以看出最高法院为非民选机构;由“参议院的人员每州两名,和每州的人口数量不构成比例关系,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可知参议员由各州议会指定;由“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可知总统由各州选举人团选举产生。第二问考查的是学生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归纳能力。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地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由材料二可知宪法制定者对平民不信任,所以有了材料一的重要权力机构都不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由此推断出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第二问出发点在于直接民主的弊端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第(3)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此题的主要思路是首先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提炼观点;其次要联系知识,罗列证据,安排结构;最后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抓住材料,进行概括和归纳即可。
23.材料一 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却险些被国会弹劾。
材料二
请回答:
(1)概括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答案:美国总统虽然权力很大,但受到国会的制约。
(2)据材料二概括联邦政府各机构的职权是什么?
答案: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同时兼任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拥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
(3)据材料一、二,指出其体现了什么原则?
答案:三权分立和制约与平衡原则。
解析:分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概括国会对总统的制约;第(2)问可结合材料二指出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各自的职权;第(3)问要求概括指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综合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是13个邦国之间的联盟。国家无权制定统一关税,不掌握军队,没有统一的宪法。各邦拥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力,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各邦之间互设关卡。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规定合众国国会有征兵、发兵、发行纸币、制定工商业政策、建立军队、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决定对外和战、管理对外贸易等权力;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无权自行发行货币、征收关税、保有军队、宣战、媾和、外交等。
材料三 本宪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均属于……合众国国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众两院可各自反对对方所提法令。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四 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主要国家权力。各州仍拥有对本州人民直接管理的权力,人民选举国会议员的资格仍由各州来决定。
材料五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
(1)依据材料一、二,与邦联制相比联邦制有何变化?简析联邦制确立的必要性。
答案:变化:中央政府的权力扩大,地方政府的权力削弱。必要性:实行联邦制,能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保护国家利益与主权,维护统治秩序。
(2)材料三、四从哪两方面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答案:立法权的再度分割;各州和联邦政府(中央和地方)间的分权制衡。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1787年宪法的看法。
答案: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确立了共和政体,维护了民主制度。
解析: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中直接得出结论,第二小问要结合当时美国面临的形势回答。第(2)问要注意美国的分权不仅中央机构实行分权,而且中央与地方也分权。这样既能加强中央集权又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国家无权制定统一关税,不掌握军队,没有统一的宪法。各邦拥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力”“合众国国会有征兵、发兵、发行纸币、制定工商业政策、建立军队、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决定对外和战、管理对外贸易等权力;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无权自行发行货币”可以得出联邦制与邦联制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实行联邦制的重要性。
(2)从材料“参众两院可各自反对对方所提法令”“立法权,均属于……合众国国会”“各州仍拥有对本州人民直接管理的权力”“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主要国家权力”依据材料归纳概括。
(3)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1787年宪法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确立了共和政体,维护了民主制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意义,考查的是1787年宪法的积极影响。要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概括和归纳材料,解读材料的能力。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1年通过的《邦联条例》建立了一个州的联盟,定名为“美利坚合众国”,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机构。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以违抗邦联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它给美国带来了什么问题?
答案:特点:各州结成的松散联盟。问题:政府无力维护社会稳定,社会动荡;政府无权管理各州贸易,不利于统一市场形成。
(2)据材料二.三,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
答案:原则:中央集权(联邦制);分权制衡;人民主权原则。
解析:分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文字“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机构,也没有以违抗邦联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等信息来概括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稳定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视角去归结带来的问题。第(2)中从材料二中“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以及材料三中“参议院议员和众议院议员以及总统均是由选举产生”“总统无权解散议会”等信息来概括原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综合解读材料的能力。本题主要靠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概括来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8 页 (共 1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