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 历史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11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 历史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11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2 10:2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三单元
第11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同步练习
1.l641年12月,英国大主教劳德指出: “每当下院有什么议案将要提出,并且认为上院会坚决拒绝或国王不会同意的时候,渐渐地暴民们就会来到国会,高声喊出他们所要提出的这个或那个要求……”这表明( )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斗争得到了城乡群众的支持
B.城乡群众对下院的声援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革命初期人民群众受到封建贵族的迷惑而反对革命
D.新议会的下院同英国广大人民群众处于对立状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注意时间“1641年”,也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刚开始时。这一时期英国的下院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机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所谓的“暴民”实际上是人民,当下院的意见不被采纳时,人民支持下院的斗争。故答案为A项。B项不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CD项明显错误,人民对下院是支持的。
点评:英国在革命前就已经有了议会审议决定重大事务的传统,当英国国王专制权力加强时,遭到了议会的抵制,下院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推翻了专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进入了法治的阶段。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方面
A.总统共和制 B.民主代议制 C.责任内阁制 D.两党制答案C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首相“从不为议会所困扰”,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可通过控制议会的本党议员控制议会。“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内阁成员集体对议会负责,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这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突出特点责任内阁制。故选C。
点评:在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发展过程中,由于国情的差异,产生了不同形式的民主制度。例如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形式上就分为以英国为代表的君主立宪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民主共和制。成为以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样本。
3,有学者认为,“在其他民族还苦于找不到一个对付王权或皇权的独裁和专制的时候,英国就已经利用了弹劾这个工具……保护着贵族进而也保护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权利和自由”。在英国,拥有弹劾权的机构是
A. 国王 B.首相 C.议会 D.内阁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题干“对付王权或者皇权的独裁专制的工具”“保护贵族也保护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权力受议会限制,同时议会的议员代表选民,保护其利益,故这个工具为议会,答案为D。
点评:本讲复习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古比较英、法、美、德四国政体,概括各自特点,并作出客观评价;思考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确立、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启示。
4. 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是因为( )
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1832 年,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在议会选举中取得更多的席位,确保了英国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故选A。B项错误,不是1832年议会改革的这个闹心任务;C项是在英国革命时期完成的;D项是改革的影响。
考点:1832年议会改革
点评:1832年议会改革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次改革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行的,工业资产阶级大量的进入到议会,从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进入到稳定运行的阶段。
5. 假如你是英国人,想当选英国首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
①成为英国某一政党的领袖 ②要得到议会2/3议员的投票认可
③所在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④得到国王的任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此题考查学生对英国首相如何产生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根据所学,英国是政党政治,要想成为英国首相,必须首相成为某一政党领袖,而首相是在议会选举多数党中产生,所以所在党必须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另外还要经过一道程序上的任命,即得到国王的任命。所以答案为A。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实际考查的史实,要求学生对英国首相产生过程这一知识点熟练掌握。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6. 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革命因反对查理一世的独裁专制统治而兴起,最终将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同时在革命的进程中克伦威尔废除了革命后建立的英国共和国,实行军事专制独裁统治,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不符合上述史实。
点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是影响世界最为深远的三次大革命,尽管三次革命的形式有重大差别,但就其性质而言则是资产阶级革命,他们对推动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平时学习中应该加以对比和总结。
7. 钱乘旦对英国有这样一段精彩的阐述:它留下的遗产是不可计量的,没有近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以下属于英国开创的“新的文明”的是( )
①确立君主立宪制 ②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开展工业革命 ④首倡自由主义经济思想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光荣革命后,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标志着通过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资产阶级要求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主义思潮盛行。故选B。
点评: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对世界文明有极其重大的贡献。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型,革命后形成的政治制度成为各国竞相效仿的楷模。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人类从此开始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飞跃。几个世纪里,英国产生了璨若群星的文化名人,如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哲学家培根、霍布斯、洛克,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马尔萨斯,文学家拜伦、狄更斯,社会主义思想家欧文等。英语逐渐成为国际交往的通用语言,对世界文化的交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立法机构的办公地点是
A.议会大厦
B.唐宁街10号(首相府)
C.白金汉王宫
D.白宫
答案:A
解析:
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B是英国首相的官邸,首相行使行政权;C是英国国王的王宫,国王“统而不治”;D是美国总统的办公地点。故选A。
点评: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有: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 “统而不治”,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议会掌握国家主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首相是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
9.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不对英王负责,故C项错误。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因此ABD正确。
点评:1688年光荣革命使得英国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使得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英国从此由人治转向法治,率先进入了近代社会。
10. 英国君主立宪制从根本上避免了独裁统治,主要是因为( )
A.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约束
B.国王不再享有任何权力
C.国王全部权力由首相代为行使
D.国王“临朝不理政”
答案:A
解析:
分析:君主立宪制之所以不能形成独裁统治,主要的原因在于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权利法案》保障了法律高于王权的地位。故选A。B项错误,国王是国家元首,但是无实权;C项错误,并非首相代行国王权力,而是国王无实权;D项说法错误,并非从根本上保障君主立宪制不能造成独裁的原因。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英国在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基础,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关系到宣战与媾和等重要的事项均有议会决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
11.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答案:C
解析:
分析:要紧扣题目所述的“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一句进行选择。A项表述绝对化,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如法美等国确立共和制;BD项是对英国政局的影响。C项才是民主化方面的深远影响。
点评:英国君主立宪的确立和发展,使英国走上民主化的道路,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构建了君主立宪式代议制民主框架,对欧美各国有巨大影响。
12. 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明英国内战爆发后国王查理一世不愿接受议会制裁,依旧认为议会是其下属,但实际是此时议会已经与国王截然对立,传统议会制度瓦解,答案选B,A C 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点评:英国的议会制由上议院即(贵族院)和下议院(平民院)组成,并且两院权力大小不等,设立之初上院掌握实权,下院必须受其控制,经过多次的议会改革之后,下院最终超过上院成为议会核心,直至今天议会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在继续。
13. 1689年的英国《权利法案》旨在限制
A.平民的权力
B.商人的权力
C.教会的权力
D.国王的权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联系教材所学,《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是: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等,依据这些内容可知,其旨在限制国王权力,答案为D。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权利法案》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权利法案》主体内容。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方面
A.总统共和制B.民主代议制C.责任内阁制D.两党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首相“从不为议会所困扰”,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可通过控制议会的本党议员控制议会。“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内阁成员集体对议会负责,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这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突出特点责任内阁制。故选C。
点评:在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发展过程中,由于国情的差异,产生了不同形式的民主制度。例如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形式上就分为以英国为代表的君主立宪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民主共和制。成为以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样本。
15.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考查的是光荣革命对英国国家权力产生的影响。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光荣革命前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王,革命后国家权力的中心转移到了议会。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权利法案》内容;C项错误,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D项错误,君主立宪制是在《权利法案》通过后确立。
点评:1688年光荣革命实现了国家权力的转移,由国王主权变成了议会主权,但是此刻国王还拥有行政权,在18世纪,责任内阁制逐渐的确立,国王逐渐的退出内阁,成为了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到了1832年又进行了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大量的进入议会。
16. 有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共和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英国通过不流血的光荣革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君主立宪政体不断得到完善。因此选A。
点评:本专题重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特点,美国1787年宪法及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内容、特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及其政体特点。
17. 革命就是暴力就有血腥……,但1688年英国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
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宪章运动
D.南北战争
答案:A
解析:
分析:1688年英国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故选A。光荣革命实现了英国国家主权的转移。工业革命是经济领域的变化,是生产技术的革新,而不是政治事件;C项是工人运动;D项是美国的独立战争。因此BCD均错误。
点评: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国王接受议会的条件,资产阶级和旧势力实现了妥协,国王主权变成了议会主权。光荣革命实现了不流血的政变,为英国人津津乐道。光荣革命为以后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18. 有位中国人比喻:虽然国王和皇帝都有绚丽的王冠,但在17世纪的时候,英国的国王好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再厉害也是被套上了“紧箍咒”的。此处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议会改革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材料“在17世纪的时候,英国的国王好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再厉害也是被套上了“紧箍咒”的”可以看出,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这个限制主要是《权利法案》,故选B。A项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但是并不是法律文献的约束;C项是在18世纪;D项是在19世纪30年代。因此ACD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1688年光荣革命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但是当时国王还有行政权。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基础,责任内阁制是其重要的特征,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
19. 1997年香港回归,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代表英国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
A.英国国王依然大权在握 B.英国王室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英国国王代替了内阁首相 D.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答案:D
解析:
分析: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对外出访代表国家。香港回归是中英外交关系的一件大事,自然应该是王室成员的代表。故选D。AB项明显错误,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C项明显错误。
点评: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国王无实权,但是却是国家元首;首相负责行政权,对议会负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代议制为核心的,议会是国家的权力的核心。与此相关的法国、美国的政体类型也需要把握。
20.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A.平民的权力
B.商人的权力
C.教会的权力
D.国王的权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考查英国《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故选D。ABC三项都是与材料文献无关。
点评:1688年光荣革命使得英国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使得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英国从此由人治转向法治,率先进入了近代社会。
21.英国代议制开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先河,但其民主政治的确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宪政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枫、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三 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1820年在位)个人统治的确立表明……王权复兴,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爱国君主”论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现实。此时,“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向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
——《英国政治史》
材料四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特点:国王的权力很充分,但受到宪政原则限制;拥有议会。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又做出了怎样的规定 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规定:国王的征兵权、立法权和征税权转移到议会。
影响:确立了议会主权,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乔治三世统治时期英国政治的新变化。
答案:变化:君主权力增强(君主成为国家权力重心);内阁名存实亡;政党活动遭到压制。
(4)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答案:趋势:逐步取消了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限制;民主逐渐下移;享有的范围逐步扩大。
特点:以渐进、平缓的改革为主要方式;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必然性和曲折性。
解析:
分析:第(1)题,解题关键在于把握两点:国王拥有大权;但受宪政限制。第(2)题,解题关键在于整体认知议会的权力首次超过国王。从材料也可以看出这些史料出自《权利法案》,即通过限制王权,第一次实现了议会的权力超过了国王,从而实现了英国真正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第(3)题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虽然已经确立代议制,但在乔治三世统治时期,君主权力大大增强;同时材料“王权复兴,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表明内阁名存实亡;政党活动遭到压制。第(4)题“主要趋势”结合材料归纳概括即可。“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归纳即可。可以从民主完善的方式和民主的必然性和曲折性角度考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逐渐实现的。
22.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答案: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答案:完美:不流血、妥协。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
答案:实行议会制;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
解析: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皇权和相权矛盾斗争的角度,分析秦、唐、明三个朝代丞相(宰相)的设立情况。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答题时依据君主立宪制的内容和特点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完美:不流血、妥协。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3)直接依据材料三“代议机构依然存在”“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提取有效信息回答,注意列宁心中的无产阶级政权与资产阶级政权的不同之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詹姆斯登上王位之时起,王权与自由这两种传统就进入到全面冲突的阶段。英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最有趣的现象出现了: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依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通俗的说就是革新者自称是守传统派,守旧派则被看成是反传统主义。“光荣革命”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开创了英国历史的新纪元,同时也促使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了。
—一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一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评析材料中关于英国对“传统与现代化”的论述。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应利用传统中的有利因素实现现代化变革。 传统:①利用君主制的传统影响;②利用宗教改革的成果,尤其是清教运动的影响;③《大宪章》确立的议会传统等因素。现代化:通过政变和相关法律文献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步确立议会主权和法律至上等基本原则,创立了近代典型的民主制度——君主立宪制度。 作用:协调各阶层利益,缓和矛盾,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稳定、和平过渡,加速了英国现代化的进程。
解析:
分析:就本题而言,1688 年“光荣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在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符合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由它建立统治权是历史的必然。 “光荣革命”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本题的关键在于论证:应利用传统中的有利因素实现现代化变革,具体回答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当时以及后来英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点评: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材料二:“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所提到“光荣革命”是哪一年发生的?是哪两种力量联合其他反复辟王朝力量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
答案: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文件时哪一年颁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1689年
(4)结合材料二中涉及文件的相关内容,谈谈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国王和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有哪些不同。
答案: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①权力大小不同:英国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王没有实权,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国家的象征,实际权力归议会;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皇帝拥有无限的权利,拥有不受限制的国家财、政、军所有大权。②在法律面前的地位不同:英国国王必须遵守法律,接受法律的约束;中国皇帝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受法律的约束。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而英国国王竭力推行封建君主专制,侵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利,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为了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2)本题考查的是“光荣革命”的时间和这次革命的领导阶级。克伦威尔去世后,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复辟,他和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反复辟王朝力量发动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这次政变几乎没有流血,所以称为“光荣革命”。 (3)本题考查的是《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和内容。“光荣革命”胜利后,为了限制国王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这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必须熟记才行。(4)本题考查的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和中国古代皇帝权力的比较。在权力上:在中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揽军政一切大权,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而英国国王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只是国家的象征,但是没有实权。在法律上:英国国王受到法律的制约;而在封建社会的中国,皇帝不受法律的约束,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皇帝说的话就是圣旨,比法律都管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把握能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是考试的必备内容,需要准确掌握。
25. “传统、革新与社会进步”的主题几乎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处理好,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
材料一 13世纪初,约翰王用恐吓和暴力的手段向贵族征税、征兵,愤怒的英国贵族和市民在1215年联合起兵,迫使约翰王签署了一个限制王权的政治文件《大宪章》。一个看似寻常的事件,竟然在英国就形成了一个不可践踏的历史传统、不可摒弃的政治遗产、不可逾越的政治原则。
——蒋孟引主编《英国史·诺曼征服和封建制度的发展》
材料二 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诞生了一支资产阶级队伍。……就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倡导社会变革之时,……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斯一世著书《自由君主制度的真正法律》,他的“自由君主制度”是指不受议会、宗教和一切法律制约的君主制度,国王只对上帝负责。——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 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原因。
答案:王权有限的政治传统;君主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议会制约王权,对国王敬重与依赖的民众心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17—19世纪历史发展为例,以“传统、革新与社会进步 ”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评分细则
论点一:传统与社会进步
论据:有限王权;法律至上;议会传统;国王情结等。
论点二:革新与社会进步
论据:不流血的“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责任内阁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
解析:
分析: (1)材料一主要说的是英国国王的黑暗统治已经遭到严重的不满,通过《大宪章》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限制,英国有着限制王权的传统;材料二主要说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起来,要求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材料三说的是保留君主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心理因素。(2)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材料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得出自己的结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是考试的必备内容,需要准确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2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