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2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3【2025春统编新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答案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语文第2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3【2025春统编新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答案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0 14:48:41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测试03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学校开展“家·国·梦”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2分)中原大地,广袤辽阔;中华文明,绵延千年。小汉对“中原”二字的起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找了“中”“原”的早期写法(右图),请教老师后得知,“原”字外面的部分表示山崖,里面的部分表示在山洞中有泉水流出来,因此“原”的本义是源泉。由此可以推测,“中”字像一面迎风飘动的旗子,旗杆中间的“口”形就表示“中间”的意思。因此“中”的本义是中间。
2.(2分)“中”在不同的语境里,有着丰富的意思,请你根据语境,完成积累卡片。
字形 引申义举例 含有“中”的词语
中 ①读作“zhōnɡ”,表示跟四周的距离相等 【示例】中心/中央
②读作“zhōnɡ”,特指“中国” 中文
③读作“zhònɡ”,表示正对上,恰好合上 【示例】中奖/中标
3.(2分)请你从下面四个句子中精选两句,整理出一副符合活动主题的对联,并将其工整地抄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战士青春洒热血②胸怀祖国存初心
③处世无奇但善良④英雄肝胆壮河山
上联:战士青春洒热血下联:英雄肝胆壮河山
4.(8分)小汉制作了“家国情怀”古诗文佳句积累卡,以探求“家国情怀”在中国古典诗文中的意义。请你根据提示填空。
家国情怀
家与国 诗句梳理
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职分和荣光,也是普通人的责任与担当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木兰“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代父从军,征战沙 场,既是对父的孝,也是对国的忠
家园是永远的心灵港湾,思家是最真挚的情愫 那寂静的夜色中,“②谁家玉笛暗飞声, ③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勾起游子的无尽乡思。那西行的漫漫长路上,诗人泪雨滂沱,“④故园东望路漫漫,⑤双袖龙钟泪不干”(《逢入京使》)是征人远赴边塞的万千思念
拥有闲适的生活是最值得珍惜的幸 福。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是最值得仰 慕的幸福 王维笔下的“⑥独坐幽篁里,⑦弹琴复长啸”(《竹里馆》)是独处时难得的淡定与惬意,韩愈笔下的“杨花榆荚无才思, ⑧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是揶揄,更是留恋
时代新意:回望来时路,珍惜今日福,炽热的爱只为祖国
5.(3分)班级要组织一次爱国诗歌朗诵比赛,小楚同学打算用下图作
为朗诵时的背景图,请你从图片内容和寓意的角度说说选此图是否合适。
【示例】合适。画面上展现的是云雾缭绕间,长城蜿蜒盘旋在群山峻岭之间,宛如一条巨龙,突出了万里长城的雄伟气势。朗诵时,以此图为背景能够形象地表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传达朗诵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3分)在国家崛起的道路上,无数英雄挺身而出,铸就今日的辉煌。小文同学准备在主题活动中分享自己的感悟,请你帮助她完善语段。
【A】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宏大的英雄气概,不如说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契而不舍地投身民族复兴的浪
潮中,用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点缀着亘(ɡènɡ)古绵延的历史长河。
经过亿万次锤(chuí)炼的民族精神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傲然挺立,
气冲霄汉。【B】过去,中华民族就是英雄的民族,中华儿女更是用热血谱写了新时代的英雄篇章。现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与时代同行。【C】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也被时代映照得熠熠生辉。
(1)语段中有一处读音有误,请找出并修改:“ɡènɡ”应读作“ɡèn”。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契”应改为“锲”。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找出该句并修改语病:【A】句有语病,应在“质朴”后加上“情感”。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7—8题。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①上祝明妃②。
【注释】①拂云堆:地名,在今天的内蒙古,堆上有明妃祠。②明妃:汉元帝宫女王嫱,又称王昭君。她自请和番,远嫁匈奴。
7.(2分)诗中“弯弓征战作男儿”一句,与《木兰诗》中木兰“万里
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奔赴沙场的飒爽英姿有异曲同工之处;读到诗中
“画眉”一词,又如见木兰少女情态,她也有女子爱美之心。
8.(2分)诗歌后两句表达了木兰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木兰的思乡之情(1分)以及对王昭君舍身报国的敬慕之情(1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愃④(),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 ”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⑥()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愃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④愃:因分心而遗忘。⑤引:拿来。⑥裂:割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但当涉猎 课内迁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只
(2)肃遂拜蒙母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于是,就
(3)乃复进 成语猜测(死灰复燃) 又,再
(4)以此戒之 查阅词典(①警戒,戒备。②告诫。③斋戒。④戒除。) 告诫 (填汉字)
9.(4分)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0.(2分)请将“也”“其”“乎”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也B.其C.乎
[答案]C;A;B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答案]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12.(2分)请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愃矣。
从这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3.(4分)孙权劝学和孟母诫子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孙权劝学,主要是通过对话晓之以理。孙权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接着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并现身说法。(2分)孟母诫子,主要是以事喻理,以“引刀裂其织”这个直观、形象的动作让其明白道
理。(2分)
[解析]附【乙】文参考译文:
孟子年少时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 ”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用这来告诫孟子。从这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不负赤子之心
①“家国情怀需要用热血挥就,靠奋斗书写”“新时代我们更应急国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得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些发自优秀专家人才的肺腑之言,映照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赤子之心。
②宋人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讲道义、重德行、勇担当,尊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底色,绵延至今仍熠熠生辉。如今,身处时代大潮,迫切需要当代知识分子不负赤子之心,砥砺前行。
③不负“赤子之心”,当有“大我”。“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期望。从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等老一辈科学家不计个人得失的坚定与奉献,到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科技报国的爱与坚守,再到赓续传承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无数知识分子心有“大我”,以铁肩担起道义责任,以智慧推动历史前行。
④不负“赤子之心”,当守“大道”。“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期待。懂得“人间正道是沧桑”,就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踟蹰不前,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束缚住手脚;坚信“真理是存在的顶
峰”,一以贯之地追寻真理、拥抱真理,就能筑牢自信心,为前行增添动力。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世界,保持清醒,坚守”大道”,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才能为祖国、为人民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⑤不负“赤子之心”,当求“大是”。“实事求是、客观公允,重实情、看本质、建真言,多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献计出力”,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期许。中国科学院席院士曾悉心总结,科学精神就是“求是”。焕发“求是”精神,贡献“求是”智慧,既是知识分子的品格,也是知识分子的优势。今天,从打赢“三大攻坚战”,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都迫切需要广大知识分子为党和人民求“大是”,积极建真言、献良策,深钻研、出大计,助力中国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⑥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世人瞩目的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路上,当代知识分子应该不负“赤子之心”,心有“大我”、坚守“大道”、追求“大是”,书写新时代的报国传奇。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底色,绵延至今仍熠熠生辉。
B.不负“赤子之心”,当有“大我”,是指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
C.知识分子应该焕发“求是”精神,贡献“求是”智慧,这是知识分子的优势。
D.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知识分子仍然应该不负“赤子之心”,心有“大我”、坚守“大道”、追求“大是”。
[解析]D项,根据第⑥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路上……书写新时代的报国传奇”可知,“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表述错误。
15.(3分)请你仔细阅读全文,阐述文章的写作思路。
①首先,文章开头引出赤心报国的观点;②接着,从报国要“有大我”“守大道”“求大是”三个角度写“不负赤子之心”的要求;③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当代知识分子要“有大我”“守大道”“求大是”。(每点1分)
16.(2分)读完文章,身为中学生,请你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说一说如何做才能像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展现我们青少年的精气神。
【示例】①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②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③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成长
李要军
①一座连接南北的石桥,已有上百年历史,仍是进出市区的最主要干道之一。
②“天好像让谁给捅漏了,水位再上涨就会冲毁石桥,给交通造成麻烦了!”听着不远处石桥下如猛兽般咆哮的洪水声,在营门口站岗的警卫战士孙兵不禁担忧起来。
③孙兵怕雨,从小就怕。确切地说,他不是怕雨,是怕水灾。孙兵的老家是南方的一个小城。每年夏季,雨就会下个不停。每隔几年,强降雨都会引发一次水灾。
④令孙兵记忆最深的一次,暴雨连下三天三夜,淹没了街道和房屋,也淹没了孙兵所就读的小学。当被困在学校屋顶上的他和同学们绝望地哭喊时,乘着冲锋舟的解放军叔叔“神兵天降”般出现了,把他们一个个抱上了冲锋舟。“长大后我也要当解放军”的愿望,或许那时就在孙兵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
⑤当然,伴随这个愿望的,还有“怕水”这个心理阴影。孙兵家门口有一条浅浅的小河,可他从小到大,连河边都不会靠近。一年暑假,恨铁不成钢的老兵父亲硬是逼他下河学游泳。孙兵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勉强学会了“狗刨式”。
⑥孙兵上大三时,携笔从戎来到空军驻豫某部。驻地历史文化灿烂,民风淳厚朴实。新兵连第一次组织野营拉练时,老百姓站在石桥上又是送食品,又是送水果。浓浓的拥军情,让孙兵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与此同时,“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的部队优良传统,也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
⑦当兵后,父亲还板着脸训他,如果还是胆子小,就是个“孬兵”。
⑧雨,已经下了两天两夜,仍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⑨第三天中午,孙兵刚下岗回到宿舍揣起饭盒,一声沉闷的巨响
突然传来。“不好,石桥被冲塌了!”孙兵和战友们闻声冲出营门。只
见原来那座近2米高的石桥断为两截,在似万马奔腾的洪水中若隐若现。
⑩幸亏当时桥上没有行人。因为交通阻断,没多久河两岸就聚满了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大家无奈地叹息着,不少人脸上露出了恐慌的神情。临近黄昏,地方城建部门赶来了。
接上级通知,24小时内必须恢复交通,以保障上级救灾物资顺利通过,送往已造成严重灾情的市区。很快,孙兵所在单位也接到命令,要求组成突击队,协助地方连夜完成架桥任务。
“共产党员向前一步走!”紧急集合的队伍前,随着连长的一声口令,7名党员战士步伐铿锵地跨出队列。看着老兵们脸上那坚毅的神情,孙兵一边鼓掌,一边暗自在心里说“如果我是党员,也一定会像他们一样勇敢站出来。”突然,他想起父亲总是板着的面孔,“孬兵”两个字不停地回响在耳边。
@“会游泳的同志向前一步走!”连长紧接着又下了第二道口令。“我这最简单的‘狗刨9,算不算会游泳?这么大的洪水,会游泳有用吗?”就在孙兵犹豫时,又有15名战士步伐铿锵地跨出队列。
站在原地犹豫的瞬间,孙兵眼前闪现出自己上小学时被救助的情景。“驻地遇到困难,我就应该冲上去,不能当孬兵!”想到这里,
他朝着已出发的队伍大声喊:“报告连长,我也会游泳,我也要加入突击队……”
不多时,新建的钢架桥已初具规模,只等往桥上铺设桥板,再
打上螺钉加固桥身。孙兵和战友们承担了铺设桥板的任务。一块块数百公斤重的桥板,在他们肩抬手拉下,一块块铺上桥面。一双双手,磨出了泡,划出了血,但连长喊停下来休息时,大家谁也不肯停歇片刻。面对脚下咆哮的洪水,孙兵刚上桥时非常紧张,甚至双腿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哆嗦。但随着离水越来越近,上桥的次数越来越多,他的害怕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抛在脑后,甚至还有种跳入洪水中与其搏斗的冲动。
在上螺钉加固桥身时,孙兵第一个主动要求系上安全带悬在半空进行操作。身下翻涌的洪水,此时在孙兵眼里,似乎成了一条被驯服的苍龙,咆哮声也不再那么刺耳。孙兵以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干脆利落的操作,赢得现场工人的阵阵喝彩声。就连从外地赶来参加救援的“老兵抗汛突击队”孙队长,也频频朝他竖起大拇指。而孙兵也在紧张的操作间隙中,回头向孙队长——他的老兵父亲致以自豪的笑容。
⑩第二天凌晨,当一辆辆装满救灾物资的车辆和救援人员,安然通过这座新架设的大桥向市区挺进时,孙兵和战友们欢呼雀跃,胜利的泪水在每个人脸上流淌。
“爸爸,我不当孬兵!”朝着市区方向,孙兵向父亲的背影敬了个军礼。
(选自《解放军报》2023年8月14日,有删改)
17.(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孙兵从开始怕水到勇于面对洪水,经历了恐惧—担忧—犹豫—自豪的心路历程。
B.父亲逼孙兵学游泳,是为了帮助儿子克服对水的恐惧,最终能成为勇敢的战士。
C.文章多次描写大雨滂沱的情景仅为突出水灾频繁,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D.文章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品质。
[解析]C项,文章多次对大雨滂沱的情景进行描写并非仅仅为了突出水灾的频繁和营造紧张的氛围,还为后文写石桥被冲塌,需要紧急架桥等情节做铺垫。同时,这些描写也凸显了人物在恶劣环境下的勇敢和担当。
18.(3分)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只见原来那座近2米高的石桥断为两截,在似万马奔腾的洪水中若隐若现。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洪水咆哮奔涌的景象比作万马奔腾(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石桥被冲毁后的情形(1分),突出了洪水的猛烈和势不可当(1分)。
19.(3分)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成长》的理解。
①指孙兵从小时候在暴雨中被救助到长大成为解放军救助别人的成长经历。②孙兵从害怕水灾到勇敢面对洪水的心理成长过程。③“成长”展现出军民间的深厚情谊,也表现出面对灾难和挑战时,中国军民百
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每点1分,意对即可)
20.(3分)小语想推荐本文作为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请结合单元提示和篇目阐述理由。
单元篇目 5黄河颂/光未然 6老山界/陆定一 7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8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9木兰诗 家国情怀,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情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 感。
【示例】本文通过描写孙兵和战友们不畏洪水架桥抢险的事迹,展现出孙兵和战友们勇往直前、无畏牺牲的精神,表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与单元主题“家国情怀”相呼应。文章中战友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也与单元课文《老山界》主题契合,宜作为第二单元拓展篇目。(3分,言之有理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甲】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僊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
(选自《朝花夕拾》)
【乙】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一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的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哎!慢慢的!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不拉啦。”小马儿对着包子点了点头,吸溜了一下鼻子:
“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拉回家去!”
(选自《骆驼祥子》,有删改)
21.(2分)【甲】文中的“老莱子”与【乙】文中的“小马”分别是怎样孝顺父母和爷爷的?请简要概括。
老莱子用各种方式(穿彩衣、扮婴儿)逗乐双亲;小马让爷爷吃三个包子,拉爷爷回家。(意对即可)
22.(2分)结合整本书内容,简要分析【乙】文中的“老马”对祥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老马的遭遇打破了祥子的希望,促使祥子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选择,祥子明白自己即使买上了车也难以摆脱悲惨的命运,最终选择与虎妞结婚。(意近即可)
23.(2分)在“老莱子”和“小马”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个人物,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你获得的积极启示。
【示例一】老莱子年七十,身着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从中可以看出老莱子想尽办法取悦父母,体现出他的孝心。老莱子的行为提醒我们要时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示例二】小马虽然只有十二三岁,但在饥寒交迫的状态下,他吃包子时仍不忘关心爷爷,要把爷爷拉回家去,这些都体现出小马的孝心,也告诉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孝顺老人。(言之有理即可)
24.(2分)《朝花夕拾》与《骆驼祥子》都具有一定的批判性,但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也不乏充满人情味儿的一面。例如,【乙】文中祥子明明自己处境穷困,还是给饥饿的老马买了羊肉馅包子。请你从这两部名著中再各举一个具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并加以阐述。
《朝花夕拾》:【示例】长妈妈给“我”讲故事、买《山海经》。
《骆驼祥子》:【示例】曹先生愿意接纳祥子,摔破车也不责怪他;在祥子无措时,主动提出让祥子和小福子一起到家里帮忙。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为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七年级举行“诵爱国诗歌,抒家国情怀”朗诵比赛,请你为这次活动出份力,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假如你是朗诵比赛的主持人,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80字左右)
【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爱国诗歌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今天,让我们相聚在此,用激昂的声音,诵读爱国诗歌,抒发家国情怀,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任务二:下面是小文和小语两位选手的朗诵篇目,请你根据这两个题目替主持人写一段串词。要求:内容准确,过渡自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
小文:《七律·长征》小语:《黄河颂》
【示例】感谢小文同学带来的深情朗诵《七律·长征》,让我们回忆起那段艰苦的岁月,感受红军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诗人光未然面对滔滔黄河水,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唱出了豪迈的颂歌。接下来请欣赏小语同学的爱国诗歌朗诵《黄河颂》。
26.(50分)请从下面两项写作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家,展露了国的文明与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请以《家与国》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她怀有怎样的情感?将《这就是我的家乡》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家国情怀,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其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处,小家与大国,始终是镌刻在中华儿女心中永不磨灭的印记。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作为年轻一代的你对此有何思考和认识?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作文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1张PPT)
统编2024七下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人教2024版七下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测试03
范围:第二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学校开展“家·国·梦”
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2分)中原大地,广袤辽阔;中华
文明,绵延千年。小汉对“中原”二字
的起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找了“中”
“原”的早期写法(右图),请教老师
中间
后得知,“原”字外面的部分表示山崖,里面的部分表示在山洞中有泉
水流出来,因此“原”的本义是源泉。由此可以推测,“中”字像一面迎
风飘动的旗子,旗杆中间的“口”形就表示“中间” 的意思。因此“中”的
本义是______。
2.(2分)“中”在不同的语境里,有着丰富的意思,请你根据语境,完
成积累卡片。
字形 引申义举例 含有“中”的词语
中 ①读作“zhōnɡ”,表示跟四周的距离相等 _________________
②读作“zhōnɡ”,特指“中国” 中文
③读作“zhònɡ”,表示正对上,恰好合上 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中心/中央
【示例】中奖/中标
3.(2分)请你从下面四个句子中精选两句,整理出一副符合活动主题
的对联,并将其工整地抄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战士青春洒热血 ②胸怀祖国存初心
③处世无奇但善良 ④英雄肝胆壮河山
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
战士青春洒热血
英雄肝胆壮河山
4.(8分)小汉制作了“家国情怀”古诗文佳句积累卡,以探求“家国情
怀”在中国古典诗文中的意义。请你根据提示填空。
家国情怀 家与国 诗句梳理
保家卫国是军人的 职分和荣光,也是 普通人的责任与担 当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木兰“①____________,从
此替爷征”(《木兰诗》),代父从军,征战沙
场,既是对父的孝,也是对国的忠
愿为市鞍马
家国情怀 家与国 诗句梳理
家园是永远的心灵 港湾,思家是最真 挚的情愫 那寂静的夜色中,“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勾
起游子的无尽乡思。那西行的漫漫长路上,诗人
泪雨滂沱,“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
______”(《逢入京使》)是征人远赴边塞的万千
思念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续表
家国情怀 家与国 诗句梳理
拥有闲适的生活是 最值得珍惜的幸 福。尽情舒展生命 的本色是最值得仰 慕的幸福 王维笔下的“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
(《竹里馆》)是独处时难得的淡定与惬意,韩
愈笔下的“杨花榆荚无才思,
⑧________________”(《晚春》)是揶揄,更是
留恋
时代新意:回望来时路,珍惜今日福,炽热的爱只为祖国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惟解漫天作雪飞
续表
5.(3分)班级要组织一次爱国诗歌朗诵比赛,小楚同学打算用下图作
为朗诵时的背景图,请你从图片内容和寓意的角度说说选此图是否合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合适。画面上展现的是云雾缭绕间,长城蜿蜒盘旋在群
山峻岭之间,宛如一条巨龙,突出了万里长城的雄伟气势。朗诵时,
以此图为背景能够形象地表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传达朗诵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3分)在国家崛起的道路上,无数英雄挺身而出,铸就今日的辉煌。
小文同学准备在主题活动中分享自己的感悟,请你帮助她完善语段。
【A】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宏大的英雄气概,不如说是一种
源自内心的质朴。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契而不舍地投身民族复兴的浪
潮中,用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点缀着亘(ɡènɡ)古绵延的历史长河。
经过亿万次锤(chuí)炼的民族精神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傲然挺立,
气冲霄汉。【B】过去,中华民族就是英雄的民族,中华儿女更是用
热血谱写了新时代的英雄篇章。现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坚守岗位,
默默奉献,与时代同行。【C】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也被
时代映照得熠熠生辉。
(1)语段中有一处读音有误,请找出并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 。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________________。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找出该句并修改语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ɡènɡ”应读作“ɡèn”
“契”应改为“锲”
【A】句有语病,应在“质朴”后加上“情感”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7—8题。
题木兰庙
杜 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
【注释】 ①拂云堆:地名,在今天的内蒙古,堆上有明妃祠。②
明妃:汉元帝宫女王嫱,又称王昭君。她自请和番,远嫁匈奴。
7.(2分)诗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木兰诗》中木兰“万里
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奔赴沙场的飒爽英姿有异曲同工之处;读到诗中
“______”一词,又如见木兰少女情态,她也有女子爱美之心。
弯弓征战作男儿
画眉
8.(2分)诗歌后两句表达了木兰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木兰的思乡之情(1分)以及对王昭君舍身报国的敬慕之情(1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
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
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肃遂拜蒙母,结友
而别。
(《孙权劝学》)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 中止,乃复进。其
母知其愃 (),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 ”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 ()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愃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释】 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④愃:因分心而遗忘。⑤引:拿来。⑥裂:割断。
9.(4分)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但当涉猎 课内迁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 溅) ____
(2)肃遂拜蒙母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__________
(3)乃复进 成语猜测(死灰复燃) ________
(4)以此戒之 查阅词典(①警戒,戒备。② 告诫。③斋戒。④戒除。) ______
(填汉字)

于是,就
又,再
告诫
10.(2分)请将“也”“其”“乎”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也 B.其 C.乎
[答案] C; A; B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
处)。
孟 子 少 时 诵 其 母 方 织
[答案] 孟 子 少 时/诵/其 母 方 织
12.(2分)请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愃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3.(4分)孙权劝学和孟母诫子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段内容,
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主要是通过对话晓之以理。孙权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
要性,接着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并现身说法。(2分)孟母诫子,
主要是以事喻理,以“引刀裂其织”这个直观、形象的动作让其明白道
理。(2分)
[解析] 附【乙】文参考译文:
孟子年少时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
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
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 ”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
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用这来告诫孟子。从这
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不负赤子之心
①“家国情怀需要用热血挥就,靠奋斗书写”“新时代我们更应急国
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得敢于
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些发自优秀专家人才的肺腑之言,映照了当
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赤子之心。
②宋人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讲道义、重德行、勇担当,尊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价值底色,绵延至今仍熠熠生辉。如今,身处时代大潮,迫切需要当
代知识分子不负赤子之心,砥砺前行。
③不负“赤子之心”,当有“大我”。“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
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知识分子的
期望。从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等老一辈科学家不计个人得失的坚
定与奉献,到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科技报国的爱与坚守,再到赓续
传承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无数知识分子心有“大我”,
以铁肩担起道义责任,以智慧推动历史前行。
④不负“赤子之心”,当守“大道”。“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
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这是党和人民对
广大知识分子的期待。懂得“人间正道是沧桑”,就不会因一时的挫折
而踟蹰不前,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束缚住手脚;坚信“真理是存在的顶
峰”,一以贯之地追寻真理、拥抱真理,就能筑牢自信心,为前行增添
动力。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世界,保持清醒,坚守”大道”,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才能
为祖国、为人民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⑤不负“赤子之心”,当求“大是”。“实事求是、客观公允,重实情、
看本质、建真言,多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献计出力”,这是党和
人民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期许。中国科学院席院士曾悉心总结,科学精
神就是“求是”。焕发“求是”精神,贡献“求是”智慧,既是知识分子的
品格,也是知识分子的优势。今天,从打赢“三大攻坚战”,到向高质
量发展阶段迈进,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都迫切需要广大知识分子为
党和人民求“大是”,积极建真言、献良策,深钻研、出大计,助力中
国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⑥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世人瞩目的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筑梦路上,当代知识分子应该不负“赤子之心”,心有“大我”、
坚守“大道”、追求“大是”,书写新时代的报国传奇。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D
A.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底色,绵延至
今仍熠熠生辉。
B. 不负“赤子之心”,当有“大我”,是指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
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
C. 知识分子应该焕发“求是”精神,贡献“求是”智慧,这是知识分子的
优势。
D. 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知识分子仍然应该不负
“赤子之心”,心有“大我”、坚守“大道”、追求“大是”。
[解析] D项,根据第⑥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路上……书
写新时代的报国传奇”可知,“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表
述错误。
15.(3分)请你仔细阅读全文,阐述文章的写作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首先,文章开头引出赤心报国的观点;②接着,从报国要“有大我”
“守大道”“求大是”三个角度写“不负赤子之心”的要求;③最后,总结
全文,强调当代知识分子要“有大我”“守大道”“求大是”。(每点1分)
16.(2分)读完文章,身为中学生,请你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说一
说如何做才能像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展现我们青少年的精气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②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
砺奋斗;③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每点1分,答出2点即
可)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成 长
李要军
①一座连接南北的石桥,已有上百年历史,仍是进出市区的最主
要干道之一。
②“天好像让谁给捅漏了,水位再上涨就会冲毁石桥,给交通造成
麻烦了!”听着不远处石桥下如猛兽般咆哮的洪水声,在营门口站岗的
警卫战士孙兵不禁担忧起来。
③孙兵怕雨,从小就怕。确切地说,他不是怕雨,是怕水灾。孙
兵的老家是南方的一个小城。每年夏季,雨就会下个不停。每隔几年,
强降雨都会引发一次水灾。
④令孙兵记忆最深的一次,暴雨连下三天三夜,淹没了街道和房
屋,也淹没了孙兵所就读的小学。当被困在学校屋顶上的他和同学们
绝望地哭喊时,乘着冲锋舟的解放军叔叔“神兵天降”般出现了,把他
们一个个抱上了冲锋舟。“长大后我也要当解放军”的愿望,或许那时
就在孙兵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
⑤当然,伴随这个愿望的,还有“怕水”这个心理阴影。孙兵家门
口有一条浅浅的小河,可他从小到大,连河边都不会靠近。一年暑假,
恨铁不成钢的老兵父亲硬是逼他下河学游泳。孙兵不知道哭了多少回,
勉强学会了“狗刨式”。
⑥孙兵上大三时,携笔从戎来到空军驻豫某部。驻地历史文化灿
烂,民风淳厚朴实。新兵连第一次组织野营拉练时,老百姓站在石桥
上又是送食品,又是送水果。浓浓的拥军情,让孙兵更加坚定了自己
的选择。与此同时,“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的部队优良传统,
也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
⑦当兵后,父亲还板着脸训他,如果还是胆子小,就是个“孬兵”。
⑧雨,已经下了两天两夜,仍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⑨第三天中午,孙兵刚下岗回到宿舍揣起饭盒,一声沉闷的巨响
突然传来。“不好,石桥被冲塌了!”孙兵和战友们闻声冲出营门。只
见原来那座近2米高的石桥断为两截,在似万马奔腾的洪水中若隐若现。
⑩幸亏当时桥上没有行人。因为交通阻断,没多久河两岸就聚满
了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大家无奈地叹息着,不少人脸上露出了恐
慌的神情。临近黄昏,地方城建部门赶来了。
接上级通知,24小时内必须恢复交通,以保障上级救灾物资顺利通过,
送往已造成严重灾情的市区。很快,孙兵所在单位也接到命令,要求
组成突击队,协助地方连夜完成架桥任务。
“共产党员向前一步走!”紧急集合的队伍前,随着连长的一声
口令,7名党员战士步伐铿锵地跨出队列。看着老兵们脸上那坚毅的神
情,孙兵一边鼓掌,一边暗自在心里说“如果我是党员,也一定会像他
们一样勇敢站出来。”突然,他想起父亲总是板着的面孔,“孬兵”两个
字不停地回响在耳边。
“会游泳的同志向前一步走!”连长紧接着又下了第二道口令。
“我这最简单的‘狗刨’,算不算会游泳?这么大的洪水,会游泳有用
吗?”就在孙兵犹豫时,又有15名战士步伐铿锵地跨出队列。
站在原地犹豫的瞬间,孙兵眼前闪现出自己上小学时被救助的
情景。“驻地遇到困难,我就应该冲上去,不能当孬兵!”想到这里,
他朝着已出发的队伍大声喊:“报告连长,我也会游泳,我也要加入突
击队……”
不多时,新建的钢架桥已初具规模,只等往桥上铺设桥板,再
打上螺钉加固桥身。孙兵和战友们承担了铺设桥板的任务。一块块数百
公斤重的桥板,在他们肩抬手拉下,一块块铺上桥面。一双双手,磨出
了泡,划出了血,但连长喊停下来休息时,大家谁也不肯停歇片刻。面
对脚下咆哮的洪水,孙兵刚上桥时非常紧张,甚至双腿不由自主地打起
了哆嗦。但随着离水越来越近,上桥的次数越来越多,他的害怕也在不
知不觉中被抛在脑后,甚至还有种跳入洪水中与其搏斗的冲动。
在上螺钉加固桥身时,孙兵第一个主动要求系上安全带悬在半
空进行操作。身下翻涌的洪水,此时在孙兵眼里,似乎成了一条被驯
服的苍龙,咆哮声也不再那么刺耳。孙兵以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干脆利
落的操作,赢得现场工人的阵阵喝彩声。就连从外地赶来参加救援的
“老兵抗汛突击队”孙队长,也频频朝他竖起大拇指。而孙兵也在紧张
的操作间隙中,回头向孙队长——他的老兵父亲致以自豪的笑容。
第二天凌晨,当一辆辆装满救灾物资的车辆和救援人员,安然
通过这座新架设的大桥向市区挺进时,孙兵和战友们欢呼雀跃,胜利
的泪水在每个人脸上流淌。
“爸爸,我不当孬兵!”朝着市区方向,孙兵向父亲的背影敬了
个军礼。
(选自《解放军报》2023年8月14日,有删改)
17.(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项是( )
C
A. 孙兵从开始怕水到勇于面对洪水,经历了恐惧—担忧—犹豫—自豪
的心路历程。
B. 父亲逼孙兵学游泳,是为了帮助儿子克服对水的恐惧,最终能成为
勇敢的战士。
C. 文章多次描写大雨滂沱的情景仅为突出水灾频繁,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D. 文章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战士们英
勇无畏的品质。
[解析] C项,文章多次对大雨滂沱的情景进行描写并非仅仅为了突出
水灾的频繁和营造紧张的氛围,还为后文写石桥被冲塌,需要紧急架
桥等情节做铺垫。同时,这些描写也凸显了人物在恶劣环境下的勇敢
和担当。
18.(3分)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只见原来那座近2米高的石桥断为两截,在似万马奔腾的洪水中若
隐若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洪水咆哮奔涌的景象比作万马奔腾(1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石桥被冲毁后的情形(1分),突出了洪水的猛烈和势
不可当(1分)。
19.(3分)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成长》的
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指孙兵从小时候在暴雨中被救助到长大成为解放军救助别人的成长
经历。②孙兵从害怕水灾到勇敢面对洪水的心理成长过程。③“成长”
展现出军民间的深厚情谊,也表现出面对灾难和挑战时,中国军民百
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每点1分,意对即可)
20.(3分)小语想推荐本文作为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请结合单
元提示和篇目阐述理由。
单元篇目 5黄河颂/光未然 6老山界/陆定一 7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8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9木兰诗 家国情怀,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深
沉而持久的情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
的土地人民,愿意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
的一切。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
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
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本文通过描写孙兵和战友们不畏洪水架桥抢险的事迹,展现
出孙兵和战友们勇往直前、无畏牺牲的精神,表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和奉献精神,与单元主题“家国情怀”相呼应。文章中战友们克服困难、
勇往直前的精神,也与单元课文《老山界》主题契合,宜作为第二单
元拓展篇目。(3分,言之有理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甲】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
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僊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
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
作婴儿啼,以娱亲意。”……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
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
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
(选自《朝花夕拾》)
【乙】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
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
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老者用手摸了好
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一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
乖乖,给你!”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
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的拿起来一个,一个
上咬了一口。“哎!慢慢的!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
们收车回家,不拉啦。”小马儿对着包子点了点头,吸溜了一下鼻子:
“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拉回家去!”
(选自《骆驼祥子》,有删改)
21.(2分)【甲】文中的“老莱子”与【乙】文中的“小马”分别是怎样
孝顺父母和爷爷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莱子用各种方式(穿彩衣、扮婴儿)逗乐双亲;小马让爷爷吃三个包子,拉爷爷回家。(意对即可)
22.(2分)结合整本书内容,简要分析【乙】文中的“老马”对祥子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马的遭遇打破了祥子的希望,促使祥子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选择,祥
子明白自己即使买上了车也难以摆脱悲惨的命运,最终选择与虎妞结
婚。(意近即可)
23.(2分)在“老莱子”和“小马”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个人物,根据以
上材料,说说你获得的积极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老莱子年七十,身着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诈跌仆
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从中可以看出老莱子想尽办法取悦父母,体现
出他的孝心。老莱子的行为提醒我们要时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
能忘记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示例二】小马虽然只有十二三岁,但在饥寒交迫的状态下,他吃包
子时仍不忘关心爷爷,要把爷爷拉回家去,这些都体现出小马的孝心,
也告诉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孝顺老人。(言之有理即可)
24.(2分)《朝花夕拾》与《骆驼祥子》都具有一定的批判性,但作
者笔下的人物形象也不乏充满人情味儿的一面。例如,【乙】文中祥
子明明自己处境穷困,还是给饥饿的老马买了羊肉馅包子。请你从这
两部名著中再各举一个具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并加以阐述。
《朝花夕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骆驼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长妈妈给“我”讲故事、买《山海经》。
【示例】曹先生愿意接纳祥子,摔破车也不责怪他;在祥子无措时,主动提出让祥子和小福子一起到家里帮忙。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为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七年级举行“诵爱国诗歌,
抒家国情怀”朗诵比赛,请你为这次活动出份力,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
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 假如你是朗诵比赛的主持人,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
(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爱国诗歌是民族文
化的载体,也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今天,让我们相聚在此,用激昂的
声音,诵读爱国诗歌,抒发家国情怀,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任务二: 下面是小文和小语两位选手的朗诵篇目,请你根据这两个题
目替主持人写一段串词。要求:内容准确,过渡自然,至少使用一种
修辞手法。(80字左右)
小文:《七律·长征》 小语:《黄河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感谢小文同学带来的深情朗诵《七律·长征》,让我们回
忆起那段艰苦的岁月,感受红军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刻,诗人光未然面对滔滔黄河水,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
唱出了豪迈的颂歌。接下来请欣赏小语同学的爱国诗歌朗诵《黄河
颂》。
26.(50分)请从下面两项写作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
点的帆。家,展露了国的文明与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
请以《家与国》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
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她怀有怎样的情感?将
《这就是我____的家乡》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家国情怀,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其蓬勃向上的精神力
量。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处,小家与大国,始终是镌刻在中华
儿女心中永不磨灭的印记。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作为年轻一代的你
对此有何思考和认识?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
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
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 作文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测试03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学校开展“家·国·梦”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2分)中原大地,广袤辽阔;中华文明,绵延千年。小汉对“中原”二字的起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找了“中”“原”的早期写法(右图),请教老师后得知,“原”字外面的部分表示山崖,里面的部分表示在山洞中有泉水流出来,因此“原”的本义是源泉。由此可以推测,“中”字像一面迎风飘动的旗子,旗杆中间的“口”形就表示“中间”的意思。因此“中”的本义是中间。
2.(2分)“中”在不同的语境里,有着丰富的意思,请你根据语境,完成积累卡片。
字形 引申义举例 含有“中”的词语
中 ①读作“zhōnɡ”,表示跟四周的距离相等 【示例】中心/中央
②读作“zhōnɡ”,特指“中国” 中文
③读作“zhònɡ”,表示正对上,恰好合上 【示例】中奖/中标
3.(2分)请你从下面四个句子中精选两句,整理出一副符合活动主题的对联,并将其工整地抄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战士青春洒热血②胸怀祖国存初心
③处世无奇但善良④英雄肝胆壮河山
上联:战士青春洒热血下联:英雄肝胆壮河山
4.(8分)小汉制作了“家国情怀”古诗文佳句积累卡,以探求“家国情怀”在中国古典诗文中的意义。请你根据提示填空。
家国情怀
家与国 诗句梳理
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职分和荣光,也是普通人的责任与担当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木兰“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代父从军,征战沙 场,既是对父的孝,也是对国的忠
家园是永远的心灵港湾,思家是最真挚的情愫 那寂静的夜色中,“②谁家玉笛暗飞声, ③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勾起游子的无尽乡思。那西行的漫漫长路上,诗人泪雨滂沱,“④故园东望路漫漫,⑤双袖龙钟泪不干”(《逢入京使》)是征人远赴边塞的万千思念
拥有闲适的生活是最值得珍惜的幸 福。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是最值得仰 慕的幸福 王维笔下的“⑥独坐幽篁里,⑦弹琴复长啸”(《竹里馆》)是独处时难得的淡定与惬意,韩愈笔下的“杨花榆荚无才思, ⑧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是揶揄,更是留恋
时代新意:回望来时路,珍惜今日福,炽热的爱只为祖国
5.(3分)班级要组织一次爱国诗歌朗诵比赛,小楚同学打算用下图作
为朗诵时的背景图,请你从图片内容和寓意的角度说说选此图是否合适。
【示例】合适。画面上展现的是云雾缭绕间,长城蜿蜒盘旋在群山峻岭之间,宛如一条巨龙,突出了万里长城的雄伟气势。朗诵时,以此图为背景能够形象地表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传达朗诵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3分)在国家崛起的道路上,无数英雄挺身而出,铸就今日的辉煌。小文同学准备在主题活动中分享自己的感悟,请你帮助她完善语段。
【A】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宏大的英雄气概,不如说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契而不舍地投身民族复兴的浪
潮中,用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点缀着亘(ɡènɡ)古绵延的历史长河。
经过亿万次锤(chuí)炼的民族精神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傲然挺立,
气冲霄汉。【B】过去,中华民族就是英雄的民族,中华儿女更是用热血谱写了新时代的英雄篇章。现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与时代同行。【C】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也被时代映照得熠熠生辉。
(1)语段中有一处读音有误,请找出并修改:“ɡènɡ”应读作“ɡèn”。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契”应改为“锲”。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找出该句并修改语病:【A】句有语病,应在“质朴”后加上“情感”。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7—8题。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①上祝明妃②。
【注释】①拂云堆:地名,在今天的内蒙古,堆上有明妃祠。②明妃:汉元帝宫女王嫱,又称王昭君。她自请和番,远嫁匈奴。
7.(2分)诗中“弯弓征战作男儿”一句,与《木兰诗》中木兰“万里
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奔赴沙场的飒爽英姿有异曲同工之处;读到诗中
“画眉”一词,又如见木兰少女情态,她也有女子爱美之心。
8.(2分)诗歌后两句表达了木兰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木兰的思乡之情(1分)以及对王昭君舍身报国的敬慕之情(1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愃④(),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 ”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⑥()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愃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④愃:因分心而遗忘。⑤引:拿来。⑥裂:割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但当涉猎 课内迁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只
(2)肃遂拜蒙母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于是,就
(3)乃复进 成语猜测(死灰复燃) 又,再
(4)以此戒之 查阅词典(①警戒,戒备。②告诫。③斋戒。④戒除。) 告诫 (填汉字)
9.(4分)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0.(2分)请将“也”“其”“乎”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也B.其C.乎
[答案]C;A;B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答案]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12.(2分)请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愃矣。
从这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3.(4分)孙权劝学和孟母诫子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孙权劝学,主要是通过对话晓之以理。孙权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接着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并现身说法。(2分)孟母诫子,主要是以事喻理,以“引刀裂其织”这个直观、形象的动作让其明白道
理。(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不负赤子之心
①“家国情怀需要用热血挥就,靠奋斗书写”“新时代我们更应急国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得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些发自优秀专家人才的肺腑之言,映照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赤子之心。
②宋人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讲道义、重德行、勇担当,尊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底色,绵延至今仍熠熠生辉。如今,身处时代大潮,迫切需要当代知识分子不负赤子之心,砥砺前行。
③不负“赤子之心”,当有“大我”。“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期望。从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等老一辈科学家不计个人得失的坚定与奉献,到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科技报国的爱与坚守,再到赓续传承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无数知识分子心有“大我”,以铁肩担起道义责任,以智慧推动历史前行。
④不负“赤子之心”,当守“大道”。“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期待。懂得“人间正道是沧桑”,就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踟蹰不前,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束缚住手脚;坚信“真理是存在的顶
峰”,一以贯之地追寻真理、拥抱真理,就能筑牢自信心,为前行增添动力。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世界,保持清醒,坚守”大道”,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才能为祖国、为人民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⑤不负“赤子之心”,当求“大是”。“实事求是、客观公允,重实情、看本质、建真言,多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献计出力”,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期许。中国科学院席院士曾悉心总结,科学精神就是“求是”。焕发“求是”精神,贡献“求是”智慧,既是知识分子的品格,也是知识分子的优势。今天,从打赢“三大攻坚战”,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都迫切需要广大知识分子为党和人民求“大是”,积极建真言、献良策,深钻研、出大计,助力中国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⑥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世人瞩目的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路上,当代知识分子应该不负“赤子之心”,心有“大我”、坚守“大道”、追求“大是”,书写新时代的报国传奇。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底色,绵延至今仍熠熠生辉。
B.不负“赤子之心”,当有“大我”,是指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
C.知识分子应该焕发“求是”精神,贡献“求是”智慧,这是知识分子的优势。
D.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知识分子仍然应该不负“赤子之心”,心有“大我”、坚守“大道”、追求“大是”。
[解析]D项,根据第⑥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路上……书写新时代的报国传奇”可知,“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表述错误。
15.(3分)请你仔细阅读全文,阐述文章的写作思路。
①首先,文章开头引出赤心报国的观点;②接着,从报国要“有大我”“守大道”“求大是”三个角度写“不负赤子之心”的要求;③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当代知识分子要“有大我”“守大道”“求大是”。(每点1分)
16.(2分)读完文章,身为中学生,请你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说一说如何做才能像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展现我们青少年的精气神。
【示例】①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②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③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成长
李要军
①一座连接南北的石桥,已有上百年历史,仍是进出市区的最主要干道之一。
②“天好像让谁给捅漏了,水位再上涨就会冲毁石桥,给交通造成麻烦了!”听着不远处石桥下如猛兽般咆哮的洪水声,在营门口站岗的警卫战士孙兵不禁担忧起来。
③孙兵怕雨,从小就怕。确切地说,他不是怕雨,是怕水灾。孙兵的老家是南方的一个小城。每年夏季,雨就会下个不停。每隔几年,强降雨都会引发一次水灾。
④令孙兵记忆最深的一次,暴雨连下三天三夜,淹没了街道和房屋,也淹没了孙兵所就读的小学。当被困在学校屋顶上的他和同学们绝望地哭喊时,乘着冲锋舟的解放军叔叔“神兵天降”般出现了,把他们一个个抱上了冲锋舟。“长大后我也要当解放军”的愿望,或许那时就在孙兵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
⑤当然,伴随这个愿望的,还有“怕水”这个心理阴影。孙兵家门口有一条浅浅的小河,可他从小到大,连河边都不会靠近。一年暑假,恨铁不成钢的老兵父亲硬是逼他下河学游泳。孙兵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勉强学会了“狗刨式”。
⑥孙兵上大三时,携笔从戎来到空军驻豫某部。驻地历史文化灿烂,民风淳厚朴实。新兵连第一次组织野营拉练时,老百姓站在石桥上又是送食品,又是送水果。浓浓的拥军情,让孙兵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与此同时,“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的部队优良传统,也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
⑦当兵后,父亲还板着脸训他,如果还是胆子小,就是个“孬兵”。
⑧雨,已经下了两天两夜,仍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⑨第三天中午,孙兵刚下岗回到宿舍揣起饭盒,一声沉闷的巨响
突然传来。“不好,石桥被冲塌了!”孙兵和战友们闻声冲出营门。只
见原来那座近2米高的石桥断为两截,在似万马奔腾的洪水中若隐若现。
⑩幸亏当时桥上没有行人。因为交通阻断,没多久河两岸就聚满了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大家无奈地叹息着,不少人脸上露出了恐慌的神情。临近黄昏,地方城建部门赶来了。
接上级通知,24小时内必须恢复交通,以保障上级救灾物资顺利通过,送往已造成严重灾情的市区。很快,孙兵所在单位也接到命令,要求组成突击队,协助地方连夜完成架桥任务。
“共产党员向前一步走!”紧急集合的队伍前,随着连长的一声口令,7名党员战士步伐铿锵地跨出队列。看着老兵们脸上那坚毅的神情,孙兵一边鼓掌,一边暗自在心里说“如果我是党员,也一定会像他们一样勇敢站出来。”突然,他想起父亲总是板着的面孔,“孬兵”两个字不停地回响在耳边。
@“会游泳的同志向前一步走!”连长紧接着又下了第二道口令。“我这最简单的‘狗刨9,算不算会游泳?这么大的洪水,会游泳有用吗?”就在孙兵犹豫时,又有15名战士步伐铿锵地跨出队列。
站在原地犹豫的瞬间,孙兵眼前闪现出自己上小学时被救助的情景。“驻地遇到困难,我就应该冲上去,不能当孬兵!”想到这里,
他朝着已出发的队伍大声喊:“报告连长,我也会游泳,我也要加入突击队……”
不多时,新建的钢架桥已初具规模,只等往桥上铺设桥板,再
打上螺钉加固桥身。孙兵和战友们承担了铺设桥板的任务。一块块数百公斤重的桥板,在他们肩抬手拉下,一块块铺上桥面。一双双手,磨出了泡,划出了血,但连长喊停下来休息时,大家谁也不肯停歇片刻。面对脚下咆哮的洪水,孙兵刚上桥时非常紧张,甚至双腿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哆嗦。但随着离水越来越近,上桥的次数越来越多,他的害怕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抛在脑后,甚至还有种跳入洪水中与其搏斗的冲动。
在上螺钉加固桥身时,孙兵第一个主动要求系上安全带悬在半空进行操作。身下翻涌的洪水,此时在孙兵眼里,似乎成了一条被驯服的苍龙,咆哮声也不再那么刺耳。孙兵以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干脆利落的操作,赢得现场工人的阵阵喝彩声。就连从外地赶来参加救援的“老兵抗汛突击队”孙队长,也频频朝他竖起大拇指。而孙兵也在紧张的操作间隙中,回头向孙队长——他的老兵父亲致以自豪的笑容。
⑩第二天凌晨,当一辆辆装满救灾物资的车辆和救援人员,安然通过这座新架设的大桥向市区挺进时,孙兵和战友们欢呼雀跃,胜利的泪水在每个人脸上流淌。
“爸爸,我不当孬兵!”朝着市区方向,孙兵向父亲的背影敬了个军礼。
(选自《解放军报》2023年8月14日,有删改)
17.(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孙兵从开始怕水到勇于面对洪水,经历了恐惧—担忧—犹豫—自豪的心路历程。
B.父亲逼孙兵学游泳,是为了帮助儿子克服对水的恐惧,最终能成为勇敢的战士。
C.文章多次描写大雨滂沱的情景仅为突出水灾频繁,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D.文章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品质。
18.(3分)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只见原来那座近2米高的石桥断为两截,在似万马奔腾的洪水中若隐若现。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洪水咆哮奔涌的景象比作万马奔腾(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石桥被冲毁后的情形(1分),突出了洪水的猛烈和势不可当(1分)。
19.(3分)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成长》的理解。
①指孙兵从小时候在暴雨中被救助到长大成为解放军救助别人的成长经历。②孙兵从害怕水灾到勇敢面对洪水的心理成长过程。③“成长”展现出军民间的深厚情谊,也表现出面对灾难和挑战时,中国军民百
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每点1分,意对即可)
20.(3分)小语想推荐本文作为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请结合单元提示和篇目阐述理由。
单元篇目 5黄河颂/光未然 6老山界/陆定一 7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8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9木兰诗 家国情怀,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情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 感。
【示例】本文通过描写孙兵和战友们不畏洪水架桥抢险的事迹,展现出孙兵和战友们勇往直前、无畏牺牲的精神,表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与单元主题“家国情怀”相呼应。文章中战友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也与单元课文《老山界》主题契合,宜作为第二单元拓展篇目。(3分,言之有理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甲】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僊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
(选自《朝花夕拾》)
【乙】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一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的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哎!慢慢的!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不拉啦。”小马儿对着包子点了点头,吸溜了一下鼻子:
“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拉回家去!”
(选自《骆驼祥子》,有删改)
21.(2分)【甲】文中的“老莱子”与【乙】文中的“小马”分别是怎样孝顺父母和爷爷的?请简要概括。
老莱子用各种方式(穿彩衣、扮婴儿)逗乐双亲;小马让爷爷吃三个包子,拉爷爷回家。(意对即可)
22.(2分)结合整本书内容,简要分析【乙】文中的“老马”对祥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老马的遭遇打破了祥子的希望,促使祥子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选择,祥子明白自己即使买上了车也难以摆脱悲惨的命运,最终选择与虎妞结婚。(意近即可)
23.(2分)在“老莱子”和“小马”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个人物,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你获得的积极启示。
【示例一】老莱子年七十,身着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从中可以看出老莱子想尽办法取悦父母,体现出他的孝心。老莱子的行为提醒我们要时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示例二】小马虽然只有十二三岁,但在饥寒交迫的状态下,他吃包子时仍不忘关心爷爷,要把爷爷拉回家去,这些都体现出小马的孝心,也告诉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孝顺老人。(言之有理即可)
24.(2分)《朝花夕拾》与《骆驼祥子》都具有一定的批判性,但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也不乏充满人情味儿的一面。例如,【乙】文中祥子明明自己处境穷困,还是给饥饿的老马买了羊肉馅包子。请你从这两部名著中再各举一个具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并加以阐述。
《朝花夕拾》:【示例】长妈妈给“我”讲故事、买《山海经》。
《骆驼祥子》:【示例】曹先生愿意接纳祥子,摔破车也不责怪他;在祥子无措时,主动提出让祥子和小福子一起到家里帮忙。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为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七年级举行“诵爱国诗歌,抒家国情怀”朗诵比赛,请你为这次活动出份力,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假如你是朗诵比赛的主持人,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80字左右)
【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爱国诗歌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今天,让我们相聚在此,用激昂的声音,诵读爱国诗歌,抒发家国情怀,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任务二:下面是小文和小语两位选手的朗诵篇目,请你根据这两个题目替主持人写一段串词。要求:内容准确,过渡自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
小文:《七律·长征》小语:《黄河颂》
【示例】感谢小文同学带来的深情朗诵《七律·长征》,让我们回忆起那段艰苦的岁月,感受红军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诗人光未然面对滔滔黄河水,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唱出了豪迈的颂歌。接下来请欣赏小语同学的爱国诗歌朗诵《黄河颂》。
26.(50分)请从下面两项写作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家,展露了国的文明与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请以《家与国》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她怀有怎样的情感?将《这就是我的家乡》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家国情怀,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其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处,小家与大国,始终是镌刻在中华儿女心中永不磨灭的印记。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作为年轻一代的你对此有何思考和认识?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作文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