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历史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同步练习
1.1919年5月,北京学生发动了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今天纪念这次运动的节日是( )
A.青年节 B.教师节 C.护士节 D.劳动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为反对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后为纪念这场爱国运动特将每年的5月4日定为青年节,答案选A,B是确定在9月10日, C确定在每年的5月12日,D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
点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今天我们积极倡导的五四精神与此相联系,所以必须对其要有深刻的领会。
2. “……学子激扬焚倿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南昌起义
D.北伐战争︿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由“学子激扬焚佞府” 可联想到五四运动中,群情激扬的学生火烧赵家楼;由“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可联想到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在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链接五四运动相关知识,运动初期中心在北京,学生为运动主力。6 月初,中心转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主力。故选B。根据分析,ACD项均与学生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
点评: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工人阶级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保证了运动的胜利。五四运动爱国精神是贯穿运动的始终。此外,还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3. 对联往往也能反映一段历史(现象),下列对联能够正确反映五四运动结果的是( )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答案:D
解析:
分析:五四运动由于全国人民的斗争,使北洋政府没敢在和约上签字,罢黜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斗争取得初步胜利,因此学生开始上课,商人开始开门营业。故选D。ABC项都未能体现这一结果。
点评: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运动中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的斗争席卷全国,最终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撤销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五四运动爱国精神是贯穿运动的始终。此外,还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4. 下列事件或现象,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是
①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②某店主张贴“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的标语
③北大学生谢绍敏用中指血书“还我青岛” ④浙江海宁决定开除陆宗舆的县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①③④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②某店主张贴“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的标语显然不能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故选C。
点评:“五四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一。其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即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真理、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
5. “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法治、讲人权、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运动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五四运动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广泛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其最突出的就是代表理性的科学思想和强调民权的民主思想,即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精髓,故答案选C项,A B D三项虽表述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今天我们积极倡导的五四精神与此相联系,所以必须对其要有深刻的领会。
6. 图是北京大学为纪念一场爱国运动而发行的纪念章,这场爱国运动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载入我国史册。这场运动应当是指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字样可以看出是五四运动,故选C。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阶级的领导,因此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项错误,依然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由农民阶级领导;B项主要传播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观念,实际上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里的继续;D项是在1935年发生的,当时早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点评:此题考查的五四运动的基本内容。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精神是贯穿运动的始终。此外,还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7.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B.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C.军阀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D.日、美加紧侵略中国,使民族矛盾加剧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民族矛盾而引起阶级矛盾的激化,答案选C,A B两项是其爆发的重要原因,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点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今天我们积极倡导的五四精神与此相联系,所以必须对其要有深刻的领会。
8.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代表团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C.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
D.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对联提供的信息看,“力争青岛主权、罢免卖国贼的职务、罢课学生复课、罢市商人营业”,反映的事件是五四运动,其直接原因是中国代表团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故选A。
点评: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9. 对联“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抗战胜利 D.抗美援朝︿
答案:A
解析:
分析:“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可知是指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因此选A。
点评:从高考的角度看,要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主要过程、历史意义等?认识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进而比较和把握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点。
10. 下列最能全面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民主与科学”
答案:B
解析:
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场伟大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所以能同时反映出反帝反封建特点的是B项,其余各项A不能同时反映出反封建的特点,C项亦是,而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点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今天我们积极倡导的五四精神与此相联系,所以必须对其要有深刻的领会。
11. 若以诗句比喻1920年前后的中国政治状况,较为恰当的是( )
A.柳暗花明又一村 B.横扫千军如卷席
C.万马齐喑究可哀 D.无可奈何花落去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综合题 能力。1920年,陈独秀和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故A项“柳暗花明又一村”较为恰当。B、C、D三项均与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形势不符,排除。
点评:时间是历史的一大要素,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考试命题必考查的内容之一。同时,时间也是解答历史选择题的一把钥匙。学生在做题过程时能正确运用时间要素,就能够迅速提取有效消息
12. 1919年5月26日,陈独秀在《山东问题与国民觉悟》中说:“我们因为山东问题,应该发生对外、对内两种彻底的觉悟,由这彻底的觉悟,应该抱定两大宗旨,就是: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陈独秀提出“两大宗旨”的背景是
A.北洋军阀释放被捕学生
B.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
C.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是五四运动的第一个阶段,时间是从1919年的5月4日到到6月3日是第一个阶段,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体是学生。因此可以直接排除ACD三项,这三项都是在6月3日之后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生的事件。
点评: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学生是运动的先锋,工人阶级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保证了运动的胜利。五四运动爱国精神是贯穿运动的始终。此外,还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13. 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即导火线,答案选B,A C D三项发生的时间特征与上述史实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不符。
点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今天我们积极倡导的五四精神与此相联系,所以必须对其要有深刻的领会。
14. 1939年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下列关于“新阶段”的表述正确
A.无产阶级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B.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C.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彻底否定旧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A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于1949年;1919年中共尚未成立,B项错误;D项与材料观点不符。故选C。
点评: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5.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端于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东京
答案:C
解析:
分析: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五四运动发端于北京,因此选C.
点评: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学生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惩办卖国贼,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6.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D.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首先注意题干中没有关于工人罢工的信息,排除A。从材料信息也不能断定学生爱国浪潮已经遍及全国,排除B。同样,材料中也没有关于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的相关信息,排除C。青岛问题之力争是在争国权,曹汝霖宅之焚烧等是阐述了内惩国贼内容,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解题关键是密切联系材料主旨和选项,排除与材料主旨无关的选项。
17.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
A.基本推翻了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统治
B.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时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D.因为运动失败使国共走向合作推进了大革命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说明了这场运动是指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直接结果是迫使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有力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尊严,答案选B,A D两项与五四运动的史实不符,C项说法正确但不是五四运动的直接结果而是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点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今天我们积极倡导的五四精神与此相联系,所以必须对其要有深刻的领会。
18. 五四运动时期,天津学生联合会贴出一副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其中的“国敌”最主要是指 ( )
A.日本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A
解析:
分析: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就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加之一战中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故“国敌”应指日本。故选A。BC项在一战期间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项也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但是并未有日本赤裸裸的对中国的侵略。
点评:此题考查的五四运动的基本内容。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反对的主要的对象一是本国的腐朽的北洋政府,另一个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爱国精神是贯穿运动的始终。此外,还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19.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自有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话称赞的是( )
A.太平天国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理解题意,“自有民国,八年以来”可计算出此话是在1919年说的,所以与A和B无关,排除这两项。分析题干,“自有学生此举始耳”,说明这主要是一场学生发起的运动,基于此判断是五四运动,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0. 下列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四幅对联中,哪一幅能够反映出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A.“学生含冤,定卜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年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围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的对联,“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围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能反映出归还了青岛,罢黜了曹、章、陆三人,释放了被捕学生,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对五四运动取得的初步成果熟练掌握。
21.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观点一 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
(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观点二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叶青等学者)
答案:反对巴黎和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签和约等。
(2)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俄国式革命道路。理由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实践证明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3)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继承传统文化、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学习先进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解析:分析:第(1)问,围绕着五四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用史实来论证史论,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思维能力。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3)问,在回答“启示”类题目时,主要从“我们应该怎么做”(从五四运动中应借鉴什么)的角度回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把历史事件和热点相结合的能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运动中无产阶级表现出了彻底的革命精神,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北京大学等学生代表知道这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了,便决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应对办法。5月3日,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编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奋。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奋。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材料二
各界支援 初步胜利
(1)中国是一战战胜国,请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正义要求为什么得不到满足?
答案:中国参加一战,并且是战胜国之一,但当时的中国并不是强国,实力弱小。
(2)学生们不怕流血,反映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反映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为什么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
答案: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体现了鲜明的民主与科学精神、勇于解放的精神。其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解析:
分析:第一问考查了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第二问考查了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第三问考查了五四运动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能力。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和运动的意义,这需要我们对基础知识的准确和牢固记忆和把握。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拒签和约”是……的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坚决斗争。天津、陕北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民族运动的情况?
答案:五四运动
(2)这一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答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3)材料二说:“这场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这场运动采取了什么方式?
答案:学生示威游行、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4)“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请写出最能反映这次运动性质的口号。 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5)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什么?
答案:学习他们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解析:
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拒签和约”是五四运动的成果之一,中国代表最终在巴黎和会上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2)结合所学知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终激起青年学生的“五四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和世界的形势,即一战相联系,来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意义。
2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的合理要求,遭到和会拒绝。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爆发。
材料二 图1五四运动中学生的口号
图2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1)根材料三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紧接着,全国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答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根据图1中的口号,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根据图1、图2,你从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身上学到怎样的精神
答案:爱国、团结、彻底的斗争精神等。
(4)结合材料三,说明五四运动是哪一革命的开端?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分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能力。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原因和运动的意义,这需要我们对基础知识的准确和牢固记忆和把握。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杂志”和“革命理论”分别指什么?
答案:“杂志”指的是《新青年》;“革命理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
(2)材料一所提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哪一年?
答案:1921年。
(3)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 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李大钊等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以,这里的“革命理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属于比较重要的事件,应该重点识记。(3)本题考查的是五四爱国运动。从这些口号可以判断,这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索。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游行示威。6月以后,运动中心转移到了上海。后来,北洋政府迫于压力,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也没有在“对德”合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对于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这属于记忆性知识,难度不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能力,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这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解放的基础,同时五四运动的爆发,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这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7 页 (共 1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