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下 4.10.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二课时)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下 4.10.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二课时)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10 17:2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耳的结构与功能,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理解耳在感受外界信息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思维:基于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过程,分析影响耳听觉功能的因素,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耳的结构模式图和相关体验活动,提升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社会责任:认识到保护耳和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
学习重点 1. 耳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听觉形成的过程。
学习难点 1.理解内耳复杂结构与听觉、感受位置变动功能的适应性。 2.分析影响耳听觉功能的因素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课前预习】
一、耳是接收声音刺激的听觉器官
1.耳的结构
(1)外耳由_____和_____组成;
(2)中耳由_____、_____和_____组成;
(3)内耳由_____、_____和_____组成,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其中前庭和半规管能感受_____位置变动的情况。
2.咽鼓管是连接咽与_____之间的小管。通常是闭合的,当_____或_____时就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_____,使鼓膜内、外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
3.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位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课中研学】
1. 观看视频,总结耳的结构和功能。
2.连连看:连接眼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耳廓 传导声波
外耳道 收集声波
鼓膜 传递并放大振动
听小骨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咽鼓管
前庭 维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半规管 有听觉感受器
耳蜗 与身体平衡有关
3.听觉是怎样形成的?观看视频,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
4. 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人耳内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2. 正常人的听觉形成需经历一系列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外界声波由外耳道传到鼓膜
B.鼓膜振动经一块听小骨传到耳蜗
C.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D.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 眼、耳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关于保护眼、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发现视力下降,应及时去正规地方配戴眼镜
B.遇到巨大的声响时,要迅速闭嘴或张口、堵耳
C.若鼻咽部有炎症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中耳炎
D.若有人晕车、晕船,可能与前庭和半规管有关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1)耳廓;外耳道
(2)鼓膜;鼓室;听小骨
(3)耳蜗;前庭;半规管;头部
2.鼓室;吞咽;打呵欠;鼓室
【课堂练习】
1、C
2、B
3、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