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 历史 必修一 第五单元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 历史 必修一 第五单元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2 10:3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五单元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同步练习
1. 之所以说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主要是因为十月革命 ( )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
答案:C
解析:
分析: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故选C。A项指的是巴黎公社;BD项说的是对国际上的影响,都没有从社会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对国际工人阶级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都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都需要掌握。
2. 某影片: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总攻冬宫的序幕。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的情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时间上看,A是1640年——1688年;B是在1917年3月;C是在1917年11月;D是在1871年,因此选C.
点评:1917年11月6日(俄历十月),布尔什维克的党领导的起义首先从俄国首都 彼得格勒 开始,7日凌晨,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 冬宫 被攻占,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3. “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上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
C.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
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答案:B
解析:
分析:联系所学可知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一说法与现实矛盾;C.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是否定但不是彻底否定,世界各种文明是相互借鉴的;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是为落后国家开辟了一条道路,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的罗曼诺夫王朝,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它只是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4. 1917年俄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A.二月革命B.《四月提纲》的发表C.七月事件D.十月革命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结束了俄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答案选C,A二月革命成功后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四月提纲》的发表要求实现无产阶级专政,D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点评: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其开展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①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②《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③七月流血事件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④1917年11月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尤其要关注的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5. 2010年11月7日,俄罗斯民众自发地走上街头庆祝十月革命胜利93周年和1941年红场阅兵69周年。1917年俄国的工人和士兵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发动了武装起义。材料中的工人和士兵的“愿望”应该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土地”与“和平”
答案:D
解析:
分析:AC是列宁等人的主张。B十二月革命的影响,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违背人民的愿望,因而失去民心,答案选D。
点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了如下措施来巩固政权:第一,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奠定了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二,通过《土地法令》,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解决了农民长期以来期望解决的土地问题,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广泛的同盟。第三,通过《和平法令》,坚决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反映出人民对战争的极端厌恶。这三条措施无一不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民要求废除剥削制度,建立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愿望,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革命前人民的悲惨处境。沙皇专制制度的残酷统治,紧随其后的临时政府推行的违背人民意愿的战争政策,都使人民不堪忍受。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现状,推翻反革命政权。故
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
6.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通告:“冬宫、大本营和邻近的各点已经包围起来……装甲汽车转到了革命委员会一边。哥萨克拒绝服从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通过这份通告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①临时政府是被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推翻的
②领导这场革命的是布尔什维克党
③这场革命的直接目的就是推翻沙皇统治
④彼得格勒起义在性质上是一次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题干中“装甲汽车”、以及“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可知,这次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①②正确。这次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委员会,所以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②明显不符合题干所述,④正确。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主旨含义,并有效结合史实。
7. 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
A.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917年11月8日”和文字内容说明该材料描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具体情境,即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农力量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所以材料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是指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答案选D,A B C三项组合与上述事实不符。
点评: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其开展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①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②《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③七月流血事件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④1917年11月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尤其要关注的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8. 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月革命
A.是在工人阶级占人口多数的国家中取得胜利的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C.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A
解析:
分析:AB说法错误,俄国当时农民仍占人口的大多数,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是二月革命;C是十月革命对于俄国的意义之一;D是十月革命对于世界的意义。因此选D。
点评:“社会主义理论到制度”部分不是高考的热点,近几年考查较少,但复习不能忽略冷点。本部分命题主要围绕:《共产党宣言》产生的背景,巴黎公社的地位和意义,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等。
9.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
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十月革命 B.一战促进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战争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必备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关系的认识。由“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可知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A、D项是错误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B。
点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客观方面:
①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具备革命发展的物质基础。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社会进步,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③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④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机会。主观方面:①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②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③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④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的指导。
10.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点是
A.领导不同
B.性质不同
C.主力军不同
D.结果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区别。二月革命是1917年3月俄国爆发的推翻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的革命,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无产阶级革命。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性质不同,故选B。
点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点体现在:1、领导阶级不同: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孟什维克”领导。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布尔什维克”领导。2、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资本主义性质,未能改变俄国社会性质,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临时政府”。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无产阶级专政上台建立“苏维埃”政权。3、革命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对象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对象是“临时政府”反动统治。4、革命影响不同: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倒行逆施,对内镇压工农运动,对外继续参加“一战”。十月革命后“苏维埃”采取了对外卫国战争、对内巩固政权、保障民生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苏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
11. 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
①原因与巴黎公社革命相似——与大规模的战争有关
②直接目标与太平天国运动相似——反侵略反封建
③领导力量与五四运动相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④性质与中国的辛亥革命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机构倒塌下来”实际是指二月革命中沙皇专制政权被推翻,而题干强调了沙皇政府是在战争的压力下倒塌的,巴黎公社革命的因原因之一是对外战争的刺激,所以①对。太平天国的直接目标是反封建,所以②不对。中国五四运动是由具有无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但当时他们还没有成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③不对。中国的辛亥革命和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④对。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首先准确理解题干主旨,实际是要求选择符合二月革命的评价,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12. 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D.给中国人民展示了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联系所学史实,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而十月革命是1917年,由此判断A项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错误,B、C、D表述都符合史实,答案为A。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相关史实的掌握和认识,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13.十月革命前,列宁发表了重要演说,指出俄国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演说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性文件,它是
A.《共产党宣言》 B.《告俄国公民书》C.《和平法令》 D.《四月提纲》
答案:D
解析:
分析: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纲》的演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选D。A项是马克思于1848年发表的;B项是在十月革命中的文件;C项是在十月革命后提出的,因此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四月提纲》是十月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有理想转变为现实。《四月提纲》和十月革命的背景、意义需要掌握。
14. 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道路。形成这一特点最重的原因是( )
A.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重心在中心城市
B.俄国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城市率领农村
C.小农经济仍占优势,城市敌对力量薄弱
D.无产阶级革命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因为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其主体是无产阶级,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所以相应的无产阶级力量也主要集中在城市且力量强大,这使城市的武装起义更容易成功,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解题时要分析俄国无产阶级的分布情况,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15. “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是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十月革命的成果很多,但是最大成果是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故答案为C项。A项错误,应该是巴黎公社;BD项是十月革命的影响而不是成果。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相关内容。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他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进行的。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都需要掌握。
16. 《全球通史》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C
解析:
分析:注意材料提取和判读,其中“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明显可以看出材料所指的是《四月提纲》,从而推导出“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答案为C。B项是在1917年3月进行的二月革命推翻的;C项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当时并非“稀奇古怪的口号”;D项是在十月革命后的任务。
点评:《四月提纲》是十月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有理想转变为现实。十月革命的背景、意义需要掌握。
17.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故选B。A项未指出社会性质;CD项说的是对国际上的影响。都没有从社会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对国际工人阶级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都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都需要掌握。
18. “每个人的土地都是从全体人民那里租来的,如果这种制度建立起来,那土地的界限都会消灭,那时就是自由土地和自由劳动了。”以上材料出于( )
A.《和平法令》
B.《告工人、士兵、农民书》`
C.《土地法令》
D.《四月提纲》
答案:C
解析:
分析:材料的意思是主张土地国有,A主张各国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实现和平;B宣告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D主张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因此选C。
点评:十月革命中通过了《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和谈,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19. 导致1917年11月7日俄国革命时“政权的更迭就像街头换岗一样,波澜不惊”的原因有( )
①《四月提纲》指出了斗争的方向和策略,影响较大
②临时政府未能满足人民对和平和面包的渴望
③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④布尔什维克党日渐成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的含义是指俄国十月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较为轻松的方式取得了不小的革命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时沙皇专制统治已不复存在,所以③说法错误,①②④符合题意,答案选C项。
点评:材料考查了对十月革命爆发必然性的理解,其实就是对其爆发的原因作深入的探析,有关十月革命原因的细节需要学生牢记: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重要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各种矛盾尖锐;(3)主观原因:有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4)直接原因:一战使各种矛盾激化。
20. 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了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D
解析:
分析:联系史实可知,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这是巴黎公社起义的意义;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了暴力革命理论,这一说法错误,因为当时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此题为分析评价型选择题。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21. 阅读下述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材料二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临时政府;1928年井冈山会师。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俄两国革命的“路”有何相同?
答案: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武装夺取政权。
原因: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队伍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农民阶级力量强大,而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解析:
分析:(1)中俄两国的革命都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都是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夺取政权的,都是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政权。
点评:中国走的是农村的路线。是在学习苏联,走城市中心论失败的情况下,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走向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苏俄则是走的先攻打大城市,随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7年间,俄国有一千五百多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小时以上。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多万人伤残。
材料二 191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历史上称为“二月革命”。
材料三 1917年11月,《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参加了什么战争?材料二中“二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在联系
答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关系:一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暴露沙皇专制的腐朽,引发了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2)材料三的法令是在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爆发后颁布的? 该事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答案:十月革命后。十月革命鼓舞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独立解放的斗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解析:
分析:(1)根据本题材料一可知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本题材料二中“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本题中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在联系关系:一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暴露沙皇专制的腐朽,引发了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2)本题中材料三的法令是在十月革命重大历史事件爆发后颁布的。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为,十月革命鼓舞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独立解放的斗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内容,以及俄国的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要求学生对历史的中外贯通能力。
答案:
23. 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清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中“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及后来完成的“新高潮”分别指哪次革命?
答案:“第一次高潮”指的是二月革命。“新高潮”指的是十月革命。
(2)据材料判断,1917年8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哪两种?最终选择了哪一种?
答案:一种是和平过渡,另一种是武装起义。最终选择了武装起义。
(3)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之初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通过《和平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通过《土地法令》宣布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和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
解析:
分析:(1)根据题干时间“1917年8月”可知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夕,得出“第一次高潮”指的是二月革命。“新高潮”指的是十月革命。(2)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清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可知革命方式由和平过渡转变为武装起义。(3)结合所学,回答十月革命后的革命措施:(1)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2)通过《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提出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目的是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3)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点评:材料题要做到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利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有用的信息没有被发现,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问题的要求而影响得分。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24. 阅读下列材料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就欧洲所有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警察,都为神圣地驱除这个幽灵而联合起来了”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的一段话。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幽灵在不断地奏出一曲曲凯歌的同时,也面临着历史的严峻考验。尽管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它仍然在探索中继续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回答:
(1)《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谁?材料中的“幽灵”是指什么?将其由理想变为现实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答案: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与十月革命的道路相比,中国革命开创了什么道路?
答案:井冈山道路或许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3)中国和俄国的革命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是都取得了成功。说明了什么?
答案:无产阶级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幽灵”指的是共产主义;1917年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终于从理论变为现实。(2)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俄国是相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反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从中得出的认识是:革命道路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他国经验。
点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曾经经历两次由“照搬别人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转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真正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路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的实践真谛。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还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社社员的薪金最高不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即年薪6000法郎;等等。但是,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度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摘自《学海导航》
材料三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巴黎公社革命与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点。
答案:都打碎了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剥夺
了资本家的资本,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政治前提。
(3)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相比较有哪些主要的进步性?
答案:将银行收归国有,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团结了农民阶级,形成了工农联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解析:
分析:(1)材料一和材料三文字中有相同的部分,即如何对待资本家和如何实现工人阶级的领导和专制方面,将其内容概括出来即可;(2)材料二表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将其各个方面的内容概括出来即可;(3)该问题可以转换为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克服了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的哪些局限性,从材料一中先找出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局限性,然后在材料三中找出苏维埃政府对应的革命措施。
点评:材料将巴黎公社革命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放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建立的过程中进行对比考查,一方面凸显了这两次革命对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重大影响,也说明了世界无产阶级专政的实现要经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另一方面对这两次革命异同加以区分能加深学生对其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本题的意图所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8 页 (共 1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