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小升初科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选择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小升初科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选择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10 22:1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科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苏教版 )江苏
专题01 选择题
1.(23-24六年级下·江苏·小升初真题)人体通过食物获得能量,下列不能说明食物具有能量的是( )。
A.干燥的粉条能够被点燃
B.低血糖发作时,可以通过补充糖分来恢复体力
C.吃红心火龙果时,嘴巴变红
D.多摄入含有蛋白质的食物,能够让身体更好地生长
2.(22-23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做到绿色出行,我们尽可能地不选择( )。
A.骑自行车 B.步行 C.开私家汽车 D.乘坐公共汽车
3.(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海门·小升初真题)煤、石油、天然气是远古时代生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可燃性矿物质,它们的形成与( )有关。
A.风能 B.太阳能 C.地热能 D.水能
4.(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 )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及它们所产生的废弃物提供的能量,蕴藏在薪柴、玉米、藻类、稻壳、动物粪便和生活垃圾中。
A.潮汐能 B.生物质能 C.地热能 D.太阳能
5.(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下列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土壤资源 B.矿物资源 C.森林资源 D.动物资源
6.(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下面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B.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
C.同一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没有差异
7.(23-24六年级下·江苏·小升初真题)一架飞机匀速向上飞行的过程中( )。
A.动能增大,势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增大
C.动能增大,势能增大 D.动能减少,势能增大
8.(23-24六年级下·江苏·小升初真题)林巧通过调查发现:多种形式的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用来发电。例如( )。
A.利用手摇发电机发电,经过了化学能、机械能的转换
B.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太阳的热能推动发电机发电
C.普通电池是将煤炭中的能量通过碳棒储存在电池中
9.(23-24六年级下·江苏·小升初真题)如图所示,关于电磁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变电流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磁性强弱
B.增加线圈匝数可以改变钉尖的磁极
C.该电磁铁靠近回形针,回形针会被吸起
D.断开电池后,不会影响钉尖的磁性电池
10.(22-23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如果植物、动物及( )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作生态平衡。
A.微生物 B.细菌 C.生物
11.(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如果昆虫真的消失了,对动植物以及人类会产生影响吗?下列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昆虫消失会引起全球生态链的毁灭性灾难
B.没有昆虫参与授粉,大量植物无法繁衍
C.没有昆虫也会有其他动物替代它们的作用
D.没有了昆虫,无数动物会失去食物来源
12.(23-24六年级下·江苏·小升初真题)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核能、可燃冰 B.太阳能、石油 C.地热能、天然气
13.(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机械能包括动能和( )。
A.光能 B.势能 C.电能 D.声能
14.(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地球可分为五个气候带,大熊猫的栖息地在( )。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15.(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寒冷的冬季,刺猬、青蛙等动物会通过冬眠的方式度过寒冬,但也有动物会在夏天躲进泥土中“夏眠”,如非洲的鳄鱼,它这样做是因为( )。
A.害怕炎热的天气 B.度过食物和水源稀缺的季节
C.减少出汗 D.在泥土中寻找食物
16.(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下列不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相同之处的一项是( )。
A.成因相同 B.储存的都是太阳能
C.开采方式相同 D.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17.(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新能源是指新发现的或发现时间虽久但因技术经济条件限制而未能得到广泛使用的能源,下列关于新能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我国的风能资源有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B.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清洁环保
C.沼气是一种生物质能,可以用于燃烧、发电。
D.地热来自地球深处,储量非常大。
18.(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在比较电磁铁和磁铁的实验中,如下图,如果拿一枚小磁针靠近电磁铁装置铁芯的上端,结果发现小磁针被排斥,可以推测出电磁铁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
A.S极 B.SN都有可能 C.N极 D.不能确定
19.(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 )。
A.势能 B.动能 C.热能 D.化学能
20.(23-24六年级下·江苏淮安·小升初真题)下列事物中哪一个具有势能?( )
A.路上行驶的汽车 B.水平路面上滚动的足球
C.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字 D.拉弓射箭
21.(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关于搓手取暖中,能量相互转换正确的是( )。
A.动能转换成势能 B.势能转换成动能
C.热能转换成动能 D.动能转换成热能
22.(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下列不属于电磁铁和磁铁的相同之处的是( )。
A.都有磁性 B.都有南北极 C.都可以指示方向 D.都可以改变南北极
23.(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下列生物属于生产者是( )。
A.草 B.老虎 C.鹰 D.鸟
24.(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在澳大利亚,当兔子的天敌被猎人大量捕杀后,会出现下列哪种后果?( )
A.兔子得到很好地保护
B.兔子天敌数量的减少,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C.天敌的数量减少而兔子的数量就会猛增,造成对草原的严重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D.没有影响。
25.(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下列关于栖息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场所被称为栖息地
B.栖息地都是一片很大的区域
C.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
D.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26.(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决定栖息地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
A.土壤 B.温度 C.湿度 D.以上都是
27.(23-24六年级下·江苏泰州·小升初真题)下列人类哪些行为,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
A.大量喷洒农药 B.过度放牧 C.退耕还林
28.(23-24六年级下·江苏泰州·小升初真题)生活垃圾分类可分为四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下列图片,是可回收垃圾标识的是( )。
A. B. C.
29.(23-24六年级下·江苏泰州·小升初真题)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 )。
A.动能 B.势能 C.机械能
30.(23-24六年级下·江苏泰州·小升初真题)下列各组动物中,栖息地通常都是在热带的是( )。
A.大熊猫 鸵鸟 B.斑马 袋鼠 C.企鹅 河马
31.(23-24六年级下·江苏泰州·小升初真题)在自然界中,植物一般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32.(23-24六年级下·江苏泰州·小升初真题)下列动物,以冬眠方式度过寒冬的是( )。
A.蚂蚁 B.狐狸 C.刺猬
33.(23-24六年级下·江苏泰州·小升初真题)地热来自地球深处,是一种新的清洁能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的区域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青藏高原 C.海南岛
34.(23-24六年级下·江苏泰州·小升初真题)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森林 B.土地 C.天然气
35.(23-24六年级下·江苏泰州·小升初真题)关于治理水污染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 )。
A.从外流域引水 B.多放养鱼虾 C.增加水上交通
36.(23-24六年级下·江苏泰州·小升初真题)潮汐能是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对地球的引力。
A.月亮 B.火星 C.木星
37.(23-24六年级下·江苏泰州·小升初真题)每回收1吨废纸,可以生产( ) 千克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可以节约50%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
A.600 B.700 C.800
38.(23-24六年级下·江苏泰州·小升初真题)建设节能型房屋,我们常用( )。
A.普通红砖 B.混凝土实心砖 C.隔热保温砖
39.(23-24六年级下·江苏泰州·小升初真题)中国能效标识中,( ) 级能效的能耗最低。
A.1 B.2 C.3
40.(23-24六年级下·江苏泰州·小升初真题)平原上的动物大迁徙和水中鱼类的洄游,是因为生物需要( )。
A.影响环境 B.适应环境 C.改善环境
41.(23-24六年级下·江苏扬州·小升初真题)生产一条牛仔裤不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有( )。
A.石油 B.金属矿物 C.森林 D.阳光和空气
42.(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下列各项人类活动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
①任意排放生活污水②海上原油泄漏③水力发电④大量使用农药化肥⑤使用无磷洗衣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⑤ D.②③⑤
43.(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在制作“简易的光伏发电系统”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最先开始的步骤是( )。
A.设计方案 B.寻找材料 C.先试做个半成品
44.(23-24六年级下·江苏·小升初真题)蜜蜂与花是( )关系。
A.合作 B.敌对 C.生产与消费
45.(23-24六年级下·江苏·小升初真题)达尔文蛾颜色由淡色斑点变成黑色是因为( )引起的。
A.环境改善 B.污染加重 C.食物缺乏
46.(23-24六年级下·江苏·小升初真题)上垟乡白鹭湾湿地公园里,生物繁多,生态多样。一群白鹭时而嬉戏啄食,时而梳理羽毛,时而展翅飞翔。每年冬季,红水杉与长潭湖碧水相映。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小虾→鱼→白鹭 B.白鹭→鱼→浮萍 C.浮萍→鱼→白鹭
47.(23-24六年级下·江苏·小升初真题)制作生态瓶,最好用( )。
A.没有污染的池塘水 B.新鲜的自来水 C.纯净水
48.(23-24六年级下·江苏·小升初真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B.保持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C.生物生存权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也是人类赋予的权利
49.(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古代人们日常生活利用的能源是薪柴。薪柴是( )。
A.矿产能源 B.土壤资源 C.生物质能
50.(23-24六年级下·全国·小升初真题)林巧查阅资料,对人类利用能源有了新的认识,纠正了以前的一些错误认识,例如( )。
A.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
B.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将能量转化并储存在植物中
C.人跑步、跳绳等运动需要的能量最初是来源于太阳
51.(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 );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 );还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他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称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 )。
A.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52.(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在放入了少量小苏打的瓶子中倒入白醋,塞上橡皮塞后,很快橡皮塞被顶开,这一现象中主要体现的能量转换是( )。
A.动能转化为势能 B.动能转化成化学能
C.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D.热能转化成动能
53.(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在农田中,下列属于影响麦子生长的因素有( )。
A.害虫 B.野草 C.阳光 D.以上都是
54.(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下列哪些活动属于破坏生态平衡的做法( )。
①大量喷洒农药 ②乱砍滥伐 ③过度放牧 ④退耕还林 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⑥围海造田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⑥
55.(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下面的食物链,其中正确的是( )。
A.小麦→鼠→蛇→鹰 B.小麦→鹰→鼠→蛇
C.鹰→蛇→鼠→小麦 D.鹰→鼠→蛇→小麦
56.(23-24六年级下·江苏南通·小升初真题)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 )和根吸收的( )为原料,生产出( ),这就是( )。
A.二氧化碳;水;糖类和氧气;光合作用 B.水;二氧化碳;氧气;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水;糖类和氧气;呼吸作用 D.水;二氧化碳;氧气;呼吸作用
57.(23-24六年级下·江苏无锡·小升初真题)自然界中的煤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它属于( )。
A.矿物 B.岩石 C.土壤
参考答案
1.C
【解析】A:干燥粉条被点燃:这一现象确实表明粉条含有可被燃烧的碳水化合物,其内部的化学能通过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B:低血糖发作时,通过补充糖分来恢复体力,这直接反映了糖分能够被身体迅速转化为葡萄糖,为身体提供立即可用的能量。这是碳水化合物作为量的直接体现;
C:吃红心火龙果嘴巴变红是由于红心火龙果中的天然色素造成的,这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与能量的释放或获取无关。因此,这一现象不能说明食物具有能量;
D:摄入蛋白质食物:蛋白质是身体生长和修复的基本成分,同时也是能量的来源之一,尽管其主要功能不是提供能量。多摄入含有蛋白质的食物,确实可以让身体更好地进行生长和修复工作,间接反映了蛋白质的能量价值;
故本题选C。
2.C
【解析】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环境问题,特别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变得更加突出。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做到绿色出行,我们可以选择骑自行车、步行、乘坐公共汽车,尽可能地不选择开私家汽车。
3.B
【解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是储存了亿万年前低等生物的遗体,而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太阳,所以归根结底也可以说成它们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化石能源在燃烧时会转换为光能、热能或动能。
4.B
【解析】生物质能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及它们所产生的废弃物提供的能量,蕴藏在薪柴、玉米、藻类、稻壳、动物粪便和生活垃圾中。人类利用动物粪便制造沼气、利用生活垃圾发电的做法都是生物质能的应用。
5.B
【解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B符合题意;土壤资源、森林资源、动物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
6.C
【解析】A、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
B.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说法正确。
C.同一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没有差异,说法错误,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同一种生物也会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7.B
【解析】飞机向上飞行时势能是增加的,飞机是迅速飞行的,所以动能是不变的,飞机的燃料在燃烧产生的化学能是减少的。
8.C
【解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生活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A.利用手摇发电机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A的说法错误。
B.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太阳的光能推动发电机发电。B的说法错误。
C.普通电池是将煤炭中的能量通过碳棒储存在电池中。C的说法正确。
9.C
【分析】电磁铁是一种利用电流产生磁场的装置,其原理是基于电流的磁效应,即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在导线周围产生磁场。以下是对如图所示的电磁铁相关说法的正确性分析:
【解析】A:改变电流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磁性强弱,错误;改变电流方向不会改变磁性强弱;
B:增加线圈匝数可以改变钉尖的磁极,错误;增加线圈匝数可以增强电磁铁的磁性,但是不能改变钉尖的磁极;
C: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该电磁铁靠近回形针,回形针会被吸起,正确;
D:断开电池后,不会影响钉尖的磁性电池,错误;断开电池后,电磁铁的磁性会立即消失,钉尖的磁性消失。
故C符合题意。
10.A
【解析】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作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作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故选:A
11.C
【解析】A.昆虫消失会引起全球生态链的毁灭性灾难,正确;
B.没有昆虫参与授粉,大量植物无法繁衍,正确;
C.没有昆虫也会有其他动物替代它们的作用,错误;昆虫数量占动物的80%,没有任何动物能够替代它们的作用;
D.没有了昆虫,无数动物会失去食物来源,正确。
12.A
【解析】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选项A属于新能源,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13.B
【解析】能量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机械能包括势能和动能,而势能又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引力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等。
14.B
【解析】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大熊猫、金丝猴栖息在北温带,如云南、四川等地。
故选:B
15.B
【解析】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寒冷的冬季,刺猬、青蛙等动物会通过冬眠的方式度过寒冬,但也有动物会在夏天躲进泥土中“夏眠”,如非洲的鳄鱼,它这样做是为了度过食物和水源稀缺的季节。
16.C
【解析】A.成因相同,正确;
B.储存的都是太阳能,正确;
C.开采方式相同,错误;煤的开采方式是矿井开采和露天开采;石油的开采通常是钻井;天然气的开采和石油类似,主要是自喷方式;
D.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正确。
17.A
【解析】A.我国的风能资源有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错误;我国的风能资源丰富,中西部地区、东部、南部沿河地区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B.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清洁环保,正确;
C.沼气是一种生物质能,可以用于燃烧、发电,正确;
D.地热来自地球深处,储量非常大,正确。
18.C
【解析】磁铁的磁极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如果拿一枚小磁针靠近电磁铁装置铁芯的上端,结果发现小磁针被排斥,可以推测出电磁铁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S极。
故选:A
19.B
【解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20.D
【解析】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路上行驶的汽车、水平路面上滚动的足球、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字都具有动能;拉弓射箭具有势能。
21.D
【解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搓手取暖中是将动能转换成热能。
22.D
【解析】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的缠绕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或电池的正负极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磁铁的南北极是不可以改变的。
23.A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作消费者,所以选项中草属于生产者;老虎、鹰和鸟是消费者。
24.C
【解析】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他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在澳大利亚,当兔子的天敌被猎人大量捕杀后,天敌的数量减少而兔子的数量就会猛增,造成对草原的严重破坏,然后由于食物匮乏,兔子的数量又会减少,最后影响生态平衡。
25.B
【解析】A.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场所被称为栖息地,正确;
B.栖息地都是一片很大的区域,错误;栖息地类型多样,有大有小,比如一个小水洼也是一个动物的栖息地;
C.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正确;
D.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正确。
26.D
【解析】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栖息地。所以决定栖息地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土壤、温度、湿度等。
27.C
【解析】大量喷洒农药和过度放牧都会破坏生态平衡,前者会杀死有益生物,污染环境,后者会导致草地退化。而退耕还林是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有助于维护和恢复生态平衡。
故选:C
28.B
【解析】可回收垃圾标识通常是一个循环箭头的图案,表示该物品可以回收再利用。选项B符合这一特征。
29.B
【解析】拉长的橡皮筋具有由于其形变而储存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弹性势能。因此,正确答案是势能。
故选:B
30.B
【解析】大熊猫主要栖息在中国的温带森林中,鸵鸟主要生活在非洲的草原和沙漠地区。斑马主要生活在非洲的热带草原,袋鼠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企鹅主要生活在南极和南半球的寒冷地区,河马主要生活在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此,只有斑马和袋鼠的栖息地通常都是在热带。
故选:B
31.A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制造有机物,提供给其他生物,因此植物一般属于生产者。
故选:A
32.C
【解析】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备粮、南飞、换毛等方式。比如蛇、青蛙、熊、刺猬等冬眠;蚂蚁备粮;大雁南飞;老虎、猫、狐狸等换毛方式过冬。
故选:C
33.B
【解析】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壳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青藏高原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海南岛的地热资源相对较少。
故选:B
34.C
【解析】不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量有限,且一旦消耗完就无法再生的能源。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而森林和土地在适当的管理和保护下是可以再生的资源。
故选:C
35.A
【解析】治理水污染的方法包括减少污染源、改善水体自净能力等。从外流域引水可以稀释污染物,改善水质;多放养鱼虾和增加水上交通并不能有效治理水污染,反而可能加重污染。
故选:A
36.A
【解析】潮汐能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作用。月亮的引力使得地球上的海水发生周期性的涨落,即潮汐现象。
故选:A
37.C
【解析】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纸是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的载体。保护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相当于保存了17棵大树,可以节约50%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
故选:C
38.C
【解析】建设节能型房屋的关键在于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从而减少能源消耗。隔热保温砖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能够有效减少室内外温差,降低空调和取暖的能耗。因此,选择隔热保温砖是建设节能型房屋的最佳材料。普通红砖和混凝土实心砖的保温性能较差,不适合用于节能型房屋的建设。
故选:C
39.A
【解析】中国能效标识中,能效等级分为1级、2级、3级、4级和5级,其中1级能效表示产品能效最高,能耗最低。
40.B
【解析】平原上的动物大迁徙和水中鱼类的洄游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如季节变化、食物资源的分布等,从而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故选:B
41.C
【解析】像秸秆这样的植物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如土地、水、生物、能源和矿物等。生产一条牛仔裤需要用到的自然资源有:用于运输和制作染料的石油和天然气,用于制作辅料和加工工具的金属矿物,用于生产棉花的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用于磨毛的水和洗水石等。不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是森林。
42.B
【解析】水污染的主要来源:(1)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2)农业上使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3)生活中使用含磷洗涤剂,排泄物及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等都会造成水体的污染。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海上原油泄漏、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会污染水资源;
水力发电是利用水资源,不会污染水资源; 磷元素会使水体富营养化,使用无磷洗衣粉不会污染水资源。
43.A
【解析】光伏发电系统能利用光伏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供生产和生活使用。设计,是发明创造过程的第一阶段;发明,是指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或借鉴有关科学技术原理,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和方法,来有效地解决某一实际需要。制作太阳能热水器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最先开始的步骤是设计方案。在制作“简易的光伏发电系统”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最先开始的步骤是设计方案,故选A。
44.A
【解析】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过程中,开花植物和传粉蜜蜂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为食,蜜蜂通过采集花粉,同时起到为植物传粉受精的作用。所以,蜜蜂与花是合作关系。敌对关系是非你即我的关系,不符合题意,生产与消费,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也不符合题意。
45.B
【解析】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大部分地区有一种淡色、带斑点的蛾子。由于工业革命导致污染加重,工业粉尘使天空变得灰暗,在短短几十年间,这种蛾子从白色变成了黑色。生物学家认为这种蛾子的神奇变化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完美注解”。因此这种蛾子也被称为达尔文蛾子,标志了环境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自然世界的影响。
46.C
【解析】食物链是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选项中,只有C选项是从生产者浮萍开始的。
47.A
【解析】制作生态瓶,最好用没有污染的池塘水,有利于延长生物生存的时间。自然水域中的水能够更好地模拟自然环境,因为这种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生物,这些成分对于生态瓶中的生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发展是有益的。相比之下,新鲜的自来水、矿泉水或纯净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于生态瓶,但它们缺乏自然水域水中所含的多种有益成分,可能不利于生态瓶中生物的长期生存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48.C
【解析】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A.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故A正确;
B.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生物多样性的生存环境。所以说保持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故B正确;
C.生物生存权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人类无法支配和剥夺,故C错误。
故选C。
49.C
【解析】古代人们日常生活利用的能源是薪柴。
A.矿产能源一般埋藏在地下,薪柴生长在地上,故A错误;
B.薪柴生长在土壤上,但不是土壤资源,故B错误;
C.薪柴是生物质能,是生物吸收太阳能后形成的能量,故C正确;
故本题选C。
50.A
【解析】太阳能够发出光和热,是地球上最大的能量来源。现在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将能量转化并储存在植物中。人跑步、跳绳等运动需要的能量最初是来源于太阳。
A.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不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是太阳,A是错误的认识。
B.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将能量转化并储存在植物中,B是正确的认识。
C.人跑步、跳绳等运动需要的能量最初是来源于太阳,C是正确的认识。
故本题选A。
51.B
【解析】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还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分解者。故选B。
52.C
【解析】能量的表现形式有声、光、电、风、热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之间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放入了少量小苏打的瓶子中倒入白醋,塞上橡皮塞后,很快橡皮塞被顶开,这一现象中主要体现的能量转换是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故选:C
53.D
【解析】一些环境因素可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影响植物成长的气候因素有很多,阳光、温度、土壤、空气和水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基本因素。在农田中,害虫、野草、阳光等都属于影响麦子生长的因素。
故选:D
54.B
【解析】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是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人类大量喷洒农药、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环境的做法,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故选:B
55.A
【解析】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食物链一般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终止。题干中食物链正确的是小麦→鼠→蛇→鹰。故选A。
56.A
【解析】大多数植物的叶能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叶中合成淀粉。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故选A。
57.A
【解析】在地球内部蕴藏着一些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叫矿产,它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矿产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之一。自然界中的煤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它属于矿物。故选A,B、C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