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 专题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三 专题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1 15:0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关于《史记》* 相关知识回顾: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历尽艰辛,完成《史记》。
《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关于“列传”:
司马迁以列传记载帝王、诸侯之外的各种历史人物。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李斯列传》;合传是记二人以上,如《管晏列传》;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刺客列传》。
相关背景介绍 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又一说,六国地连南北,故六国联合抗关中之秦为合纵;秦居关中,六国居山东,六国服秦曰合纵。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楚、齐、赵等七国纷争,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对外扩张。
楚国和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文言学习(1) 对照注释,自读第一至第七小节(完璧归赵)。
1、疏通文意,读懂故事。
2、落实文言字词句,记下疑惑。1、以勇气闻于诸侯
2、为宦者令缪贤舍人
3、使人遗赵王书
4、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5、徒见欺
6、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7、而君幸于赵王
8、则幸脱矣
9、大王亦幸赦臣
10、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1、相如因持璧却立1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4、乃辞谢固请
15、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16、舍相如广成传舍
17、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
18、左右或引相如去
19、不如因而厚遇之翻译: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臣偿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5、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7、相如度秦王特以诈祥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8、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0、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自主学习对照注释,自读第八至第十一小节(渑池之会)。
1、疏通文意,读懂故事。
2、落实文言字词句,记下疑惑。合作学习
解决组员疑惑,落实重点字词含义并掌握到位。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2、明年复攻赵
3、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4、则请立太子为王
5、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6、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
7、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8、左右欲刃相如 9、左右皆靡
10、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11、秦王竟酒 1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自主学习对照注释,自读第十二小节(将相和)。
1、疏通文意,读懂故事。
2、落实文言字词句,记下疑惑。1、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3、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4、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8、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9、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10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
2、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4、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5、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8、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9、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完璧归赵”
蔺相如:镇定自如 ,智勇双全
“渑池会”
蔺相如:临危不惧,不畏强权
“将相和”
蔺相如:深明大义,爱国忘私
廉 颇:狂妄自大,知错就改 拓展延伸 “负荆请罪”所昭示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和合精神给你怎样的启示。
【注】“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和合”的“合”,指结合、融合、合作。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都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合”指相合、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