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 专题四 秋水课件(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三 专题四 秋水课件(共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1 15:1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齐物论》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哲学上表现为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抛弃一切文化知识。他对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其它出自门人及后学之手)秋水(节选)庄 子1、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
3、背诵全文。教学目标:自主阅读完成任务(12分钟):任务一:读通全文,完成课文右侧的字词解释,有不确定的做上标记。
任务二: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后来为何又望洋兴叹?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依此小结河伯的形象。
任务三:文中出现了哪些成语?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合作学习任务(10分钟):任务一:共同解决组员学习中的疑惑,小组无法解决的记录下来准备提问。
任务二:落实课文右侧每个字词的含义并书写完整,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准备展示;确定两条思考题答案,准备发言。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为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
3、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河伯先引用俗语“闻到百,以为莫己若”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继而说自己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现在亲眼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光的短浅,接着,发出了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耻笑。
小结河伯形象:
最初骄傲自大和后来的知错能改
成语:望洋兴叹:望洋,抬起头来看的样子。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被大方之家耻笑。
大方之家:指称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人贵有自知之明
谦受益,满招损
自大由于无知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前进
有比较才有鉴别
课后探究:
查阅资料,通读《秋水》全文,思考庄子通过这篇文章阐述了什么哲理?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