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 专题一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四 专题一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1 15:1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寡人之于国也 《孟 子》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斯 人 也 ,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 劳 其 筋 骨 ,? 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 身 , 行 拂 乱 其 所 为 ,? 所 以 动 心 忍 性 ,? 曾 益 其 所 不 能 。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中国古代人口的重要性民之众寡为国之强弱,自古而然矣 。
——南宋思想家叶适
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 。
——管仲
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 。
——孔子
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 。
——商鞅
就是说国家领导人的首要任务是发展人口,相对于土地和生产力水平来说,使得人口最大化。每当看到人口众多时,孔子便情不自禁地赞叹说:“庶矣哉”(人真多啊!),冉有问:“人多有什么好处?”孔子说:“富之”、 “教之”,就是说人口多,生产多,赋税多,兵员广,国力就增强,也有能力进行救灾、度荒,并且人均赋税轻,人均承担的国防任务也轻,老百姓日子就好过,国家也就容易管理,社会也就更加稳定。 总结:因此,人口问题对于梁惠王的重要性即等于贪污问题,房价问题,环境问题对于习近平的重要性。自主学习1—3小节(8分钟)1、通读课文,正音,不会的查字典解决。
2、结合《古汉语词典》,疏通文意,自己无法解决的字、词、句做上标记。
合作学习(8分钟)1、解决组内成员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确保课文读通顺,文字梳理到位。
2、在书上划下组内讨论得出的重点字,词,句,并写出解释和翻译以备检查。
3、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好准备提问。课堂检测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补充: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河内凶
补充:凶穰(歉岁与丰年);凶馑(灾荒、饥馑);凶乱(灾荒祸乱);凶俭(灾荒);凶歉(歉收,灾荒)
3.邻国之民不加少
补充:臂非加长,声非加疾;加彘肩上
4.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问题探讨1、梁惠王提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有这个疑问?
2、孟子有没有直接回答梁惠王的问题?自主学习第4小节(8分钟)1、通读课文,正音,不会的查字典解决。
2、结合《古汉语词典》,疏通文意,自己无法解决的字、词、句做上标记。
合作学习(8分钟)1、解决组内成员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确保课文读通顺,文字梳理到位。
2、在书上划下组内讨论得出的重点字,词,句,并写出解释和翻译以备检查。
3、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好准备提问。课堂检测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措施
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
斧斤以时结果1、孟子认为应如何实行仁政呢?提出了那些措施,有何结果呢?效果
谷 不可胜食
鱼鳖 不可胜食
林木 不可胜用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2、接着又提出了那些措施,设想了那些结果?措施
五亩……树之以桑
鸡豚……无失其时
百亩……勿夺其时
谨…….申之以孝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道之成 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办法,从保民、教民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 效果
衣帛(五十)
食肉(七十)
无饥(黎民)
不负戴(颁白者) 3、 前半部分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分几层?
排比。给人一种吃不完,用不完的感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分3层。
4、后半部分哪两句使用对比手法写出诸侯贵族和下层百姓的不同情况,目的何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下层百姓)
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从爱民角度写)。
用现代观念评价孟子的主张
1、王道精神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
(3)统治者严以律己,不推卸责任
2、注意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
今天可作一些合理地引申:
(1)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
(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4)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
(5)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朱镕基总理谈保持农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可谓说在点上,抓准了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