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1
课堂竞答,走进书法的世界
01
02
03
04
这幅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这种字体是什么体?
你能说说这幅作品的创作故事吗?
书写者是谁?
2
畅讲故事,追踪艺术的奥秘
你喜欢哪个书法家?请你讲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
建议:1.简短、生动;
2. 可以投影或者用其他方式出示主人公的相关图片。
墨池
一次,王羲之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换鹅帖
据说,品性高洁的王羲之对做官没有多大兴趣,就离开嘈杂烦闷的京城,来到了风景宜人的江南,他在绍兴一带居住时,经常漫步在水乡泽国,观察群鹅。王羲之在长期的对鹅形态姿势和生活习性的观察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独特的书法用笔之妙: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人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起难。
南朝《论书表》记载,当时以拥有王羲之墨宝为荣。山阴有一道士,想求王羲之写一本《黄庭经》,并将上好的绢帛都准备好了,就是请不到王羲之。道士听说王羲之爱鹅,特地养了一群又肥又大的白鹅。事真凑巧。一日,王羲之坐船路过山阴一带,看到青山绿水之间游着一群白鹅,羽毛白净,形态优美,不知有多高兴,于是停船驻足观看,恋恋不舍。王羲之打听原来是道士养的鹅,欲开价购买。道士故作姿态地说:“这么好的鹅哪能舍得卖掉啊?”后转而又说,“不过先生您要是喜欢,就给我写一本经吧。”王羲之当即兴致勃勃地写好一卷《黄庭经》交给道士。道士如获至宝,立即把那一群鹅装在笼子里,让王羲之随船带走了。
从此,《黄庭经》这部中国道教重要的经典,也被人们趣称为《换鹅帖》了。
王羲之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请从故事中、自己知道的他的事迹中,归纳出几点原因。
建议:1.先整理出几条原因,再分点论述。
2.每一条原因,可以采用“观点+具体事例” 的形式。
3
环视自我,探讨传承的价值
谈谈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感受。
建议:1.感受有多个,分点列举;
2.没有练习过书法的同学倾听之后,可以向发言同学提问。
不少人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都使用电脑等电子设备,手写、书法已经没有多少价值,不需要去学习和传承了。对这样的说法,你怎么看?
4
广而告之,传播时代的号召
1.通过这节课对“书法”多角度、深入的交流,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整理成几点后,回家和爸爸妈妈再次交流。
2.班级组稿,在学校广播站进行一次“谈谈书法”为主题的宣传。
资料链接
书法的起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於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绍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於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资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