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0 22:2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同学们围绕“经典古诗词的景与情”主题进行了佳句竟答活动。请在横线上填写古诗词原句。
(1) 诗词中的景物摇曳生姿。
小语: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①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惋惜中蕴含美好。
小文:杜甫的“②______,恨别鸟惊心”(《春望》)在春景中感时伤世。
小美:陶渊明的“③______,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描写眼前景物,不事雕琢,返璞归真。
(2) 诗词中的情感含蓄而隽永。
小德: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④______”(《雁门太守行》)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含蓄点出诗作的主旨。
小智:杜牧的“⑤______,______”(《赤壁》)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暗指曹、孙双方的“运”与“势”,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2.下面是同学读完《昆虫记》后写的小诗,前后内容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圣甲虫一身后那条黑色的细线,其实是我刚刚狼吞虎咽下的美餐。
B. 螳螂—为什么与自己的姐妹同类相残?为什么当妈妈前性情大变?
C. 蚂蚁一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
D. 蝉一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3.《昆虫记》中的昆虫名目众多,阅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整理,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完成表格。
昆虫名 类别 思考题
螳螂、朗格多克蝎 弑亲者 在阅读《昆虫记》时,对昆虫进行分类整理有何作用?我的理解:C ______
粪金龟、圣甲虫 B ______
蝉、A ______ 歌唱家
4.下面是某网上书店售卖《昆虫记》的宣传海报,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简要说说《昆虫记》是如何体现海报中所宣传的“自然之真”和“人文之暖”的。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5.漫画家陈景凯立足生活,以“网”勾连蜘蛛和网民,精心设计两者对话,委婉批评了网络成瘾现象,体现了漫画幽默与讽刺的特点。请仔细观察如图的漫画,将对话补充完整,不超过12个字。
蜘蛛:有了网,我有吃有喝。
网民:______。
6.为了引导同学们健康上网,班级针对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开展访谈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访谈实录。
访谈实录问:你认为上网对中学生有哪些正面影响?
答:中学生上网能开阔视野,加强对外交流,提高学习效率等。
问:你认为上网对中学生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答:①______
问:综合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你认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到健康上网?
答:②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7.阅读回答问题。
雨,是天空与大地的对话,是自然最细腻的笔触,轻轻地在世间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雨季更叠,自然轮回,云雨变幻,这不就是雨的灵魂吗?草木萌发,喜雨而归;夏日炎炎,盼雨滋润;硕果累累,谢雨浇灌;白雪皑皑,酝酿来春。似骤似倾盆,或柔或抚面。雨都会(不期而至/不期而遇),不期而归,就在这自然的转化和升华中将自己的躯体和灵魂奉献给了大地。雨落校园,①?人生也就像这雨,风云变幻,把握好每次风云,悄然化作雨滴(降临/莅临)大地便是最好的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细细品味,伤心时的泪,开心时的醉,都是因追求而可贵。月落不是岁月的过,云散不是风儿的错,洪水不是雨的罪。只要有风有雨,②;只要燃烧殆尽,蜡烛的眼泪就不会流淌。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勾勒(lè) 更叠
B.酝酿(liàng) 萌发
C.硕(suò)果 倾盆
D.悄(qiǎo)然 轮回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不期而遇 莅临
B.不期而遇 降临
C.不期而至 降临
D.不期而至 莅临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①这不就是我们老师的光辉写照吗 ②大地的颜色就不会是黄色
B.①这是我们老师的光辉写照吗 ②大地的颜色就不会是黄色
C.①这是我们老师的光辉写照吗 ②大地的颜色才不会是黄色
D.①这不就是我们老师的光辉写照吗 ②大地的颜色才不会是黄色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细细品味生活中的点滴,伤心时的泪,开心时的醉,都是因追求而可贵。
B.伤心时的泪,开心时的醉,细细品味生活中的点滴,都是因追求而可贵。
C.伤心时的泪,开心时的醉,将生活中的点滴细细品味,都是因追求而可贵。
D.将生活中的点滴细细品味,伤心时的泪,开心时的醉,都是因追求而可贵。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 同桌要朗诵课文《苏州园林》,请你为他配上古典乐曲。下面选项中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
A.凄凉婉转的《琵琶语》
B.深情悲壮的《梁祝》
C.文雅幽静的《林雨心情》
D.奔放激昂的《十面埋伏》
(2) 学习了《苏州园林》后,小语同学写了一首诗。请以“假山池沼”为话题,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苏州园林
她,是一个标本,
一个鉴赏我国园林的标本。
她,是一扇大门,
一扇开启艺术宝库的大门。
她的亭台轩榭,
布局精美:
①______
②______ 她的花草树木,
彼此映衬;
她的近景远景,
层次甚蕃。
她,是一个标本,
一个充满画意的标本。
她,是一扇大门,
一扇通向自然的大门。
(3) 按要求答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加点词语的作用)
②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本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如果你漫步于苏州园林,以下哪处景致是你看不到的?请说明理由,并说说苏州园林为何要这样设计。
A.园林中的假山,有的高耸挺拔,有的低矮平缓,假山上的石岸有各种石头和花草。
B.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一条同样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别有风味。
C.四周不设围墙,使园内绿化与园外的田野连成一片,而园内两边的景物安排都与中轴线严格对称。
D.其园甚小,但池沼周围亭台楼阁,倒映水中,分外有趣。
选择:______;理由:______。
9.《美丽乡村西部行》系列纪录片栏目组对外征集纪录片脚本。你们研学小组想用下文编写脚本应征,请完成以下任务。
会做梦的葡萄
刘予儿
①春天,是一座葡萄园苏醒的时候。
②在新疆的天山南北,从低处的盆地到高处的山前戈壁,睡在土里的葡萄树依次醒来。
③这时,玛纳斯①的葡农都要进行一件最重要的劳作——挖葡萄。他们早早地来到山前的酒葡萄地里,用齿耙挖出在土壤中睡了一冬的葡萄树,将藤条重新搭上架子,等待它们醒过来。
④其实,埋在土里的葡萄树早已经睡醒了——它们在自己长长的美梦里笑醒了,被身上萌动的花芽痒痒醒了。它们等人给自己翻身、松土,等人将自己舒服地搭上桩架,好一路向着天空和盛夏攀缘。
⑤挖葡萄和埋葡萄,是葡萄园里最繁重的活儿,吐鲁番人往往需要从外面雇人来干。我在木垒②就听说了一件事:白羊村的一个农民每年都在冬麦播种后把家里的农械收拾好,然后带几个人翻山到鄯善③的葡萄园去打工。冬天埋葡萄,等到来年三月份,再替雇主挖葡萄。其间,吃住都在葡萄园主的家里,主妇顿顿都做拉条子拌面、手抓饭和薄皮包子。这个农民,像候鸟一样在鄯善干了七八年挖、埋葡萄的活儿。挖葡萄时手握坎土曼④,秋天在自己的农田里,再换成铁锨、馒头和镰刀。鄯善几乎家家都有葡萄园,有干不完的活儿,葡萄挖出来后,还要上架、清沟呢。葡萄成熟时,男人女人弹起乐器,跳起麦西来甫舞。有时,男主人支着脑袋,盘腿坐在葡萄架下,什么都不想,又好像在想没人知道的最甜蜜的事儿。那个农民越来越觉得他们过的是世上最美好的生活。几年后,他真的留在了鄯善,娶了一个漂亮的鄯善姑娘,后来也有了一座自己的葡萄园。
⑥埋葡萄,首先要把葡萄从架上取下来,顺着沟垄,把葡萄藤放进下面的沟槽中。长到一定年龄的葡萄树也有腰骨,有时要用脚踩进沟里。所有葡萄藤的根部都是一个深沟,这个深沟就是让葡萄睡觉的。葡萄躺在沟里过冬,要压着。直接用土埋不行,因为葡萄藤都比较粗,它跷着腿,还侧着身,睡不平展。这就需要用一种草先把它苫⑤着,上面再覆盖厚厚的土层。这样,葡萄才能在舒服透气又保暖的环境中,进行五六个月的漫长冬眠。
⑦从前,在新疆的戈壁滩上,一到秋天刮大风的时候总能看到一种草。这种草圆圆的一蓬,非常轻,风一刮,根就断了,一大团一大团的,顺风滚,常常滚到人家的墙根下或者树下才停住。这种草就是最适合拿来苫葡萄的风滚草。
⑧种葡萄的人常常用木杈、铁杈,追着风滚草跑。这种草到处跑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种子散播得到处都是。人追上了,就用木杈插上,举着,装到车上。装车回来后,要把它们压扁,压成一个一米见方的草垫子,然后把草垫子盖到葡萄上。上面的土不能压得太厚,也不能压得太实,要留点透气的地方。葡萄睡觉,也需要呼吸。既不能冻着,也不能热着,跟人睡觉一样。
⑨葡萄压好后,会在漆黑而又温暖的土壤中安心地睡一觉,做一个冬天的梦。等到春天天气暖和了,种葡萄的人把上层的土铲掉,再把草小心地揭开,葡萄就出来了。
⑩一个冬天,新疆的葡萄成排成列地在一个个村庄的庭院里睡觉。别的树都站着,只有葡萄树舒服地躺下来,侧着身体。这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睡眠。
人在土地上做梦,葡萄在土地下做梦。葡萄的梦唤醒了人的梦。
在玛纳斯的尼雅葡萄园中,刚从土里搂出来的葡萄藤,简直如朽木死灰,看起来,只能当作枯柴烧了。葡农掸去上面的黏土,只见葡萄的枯皮下竟已发出粒粒新芽。一株葡萄,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年年朽而年年获得新生,芳华重现。
苏醒的葡萄树再度枝叶青翠,硕果累累。它们甜美的果实经由酿酒师的点化,发酵陈酿为一杯杯美酒。这是葡萄的又一次涅槃。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3月22日,有删改)
【注】①②③玛纳斯、木垒、鄯(shàn)善均为新疆地名。④坎土曼:新疆劳作工具。⑤苫(shàn):遮盖。
【梦起葡萄园】
(1) 为了更好地改写脚本,小语准备把原文中需要拍摄的镜头按时间线梳理一下,请结合原文内容,帮他完成。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天山“追梦人”】
(2) 纪录片将讲述一位“追梦人”的故事,以下人物你认为选谁最合适?为什么?
A.葡萄园男主人
B.白羊村到鄯善的那位打工人
C.追风滚草的人
【诗意葡萄梦】
(3) 你承担了为纪录片录制旁白的任务。在阅读脚本时你发现小文对以下句子做了改动,请比较分析,选出更适合朗读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原句:葡萄压好后,会在漆黑而又温暖的土壤中安心地睡一觉,做一个冬天的梦。
改句:葡萄压好后,会在漆黑而又温暖的土壤中埋一整个冬天。
【梦圆葡萄园】
(4) 改编组认为文章最后两段可以舍去,但旁白组认为有了最后两段意蕴更加丰富。你赞同谁的意见,说说你的理由。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一项是______
A.与民由之(遵从)
B.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C.贫贱不能移(移动)
D.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2)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______
A.独行其道
B.其如土石何
C.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3) 请将【甲】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 用“/”给【乙】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5) 【甲】文运用①______的修辞手法,认为大丈夫应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乙】文中“见闻者无不流涕”运用②______描写,表现文天祥③______。
八、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①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②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释】①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农历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②故国:家乡。
(1)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中“众芳歇”和“大火流”含蓄交代了诗歌所描绘的季节。
B.颈联两句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融合,诗歌由前两联的写景转入抒情。
C.颔联“早”“秋”二字巧妙点题,从视、听角度写出太原早秋的特点。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结构严整,格调高远,可谓“健举之至,行气如虹”。
(2)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一句。
九、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2.美文回味,余香袅袅;雅言思量,余香绵长……生活中总会有些感悟,在记忆里留有余香,萦绕心间,历久弥新,伴随着我们成长。
请以“余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情感、发表见解等;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1.答案:(1)①似曾相识燕归来②感时花溅泪③山气日夕佳(2)④提携玉龙为君死⑤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每空1分,共6分)
  2.答案:D(2分)
  3.答案:A.蟋蟀B.清道夫C.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昆虫记》的内容,把握昆虫形象特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每空2分,共6分)
  4.答案:自然之真: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用笔记的形式记录各种昆虫真实的生活状态。如:在研究蝶螂捕食时,法布尔把螳螂养在家中,对螳螂的捕食方式、食物种类进行细致观察,详细、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人文之暖:法布尔关注昆虫生长过程,在观察、实验中处处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及敬畏生命的情怀。如:不用解剖的方式研究昆虫,他在酷暑时去野外研究蝉的生存状态;在《蝉和蚂蚁的寓意》中,法布尔引用诗歌,把蝉造成善良、勤劳的形象,表达出他对蝉的尊重和赞美,体现出浓郁的人文关怀。(4分,“自然之真”“人文之暖”各2分,结合内容分析合理即可)
  5.答案:有了网,我不吃不喝(2分)
  6.答案:①长时间上网可能影响视力和身体健康,沉迷网络易导致社交障碍、影响学习成绩。(1分)②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制定上网计划;选择健康有益的内容,避免沉迷网络游戏和不良信息;培养自律能力,自觉控制上网时长和行为。(1分)
  7.答案:(1)D(2分)(2)C(2分)(3)A(2分)(4)D(2分)
  8.答案:(1)C(2分)(2)①她的假山池沼②配合绝伦(每空1分,共2分)(3)①“据说”表明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这一数据并不确切,只是传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分)②本句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对比图案画和美术画的不同,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的特点,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3分)(4)C(1分);因为苏州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之趣,避免对称布局,所以看不到园内两边的景物安排都与中轴线严格对称的景致(2分)
  9.答案:(1)①苏醒②苫葡萄③沉睡或做梦④埋葡萄(每空1分,共4分)(2)选B。他为了挣钱来鄯善打工,留在鄯善成了家并有了自己的葡萄园。他想过鄯善果农的美好生活,通过努力实现了梦想。(3分)(3)原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葡萄埋在地底一冬的情态,更富有诗意和感染力。且长短句搭配,节奏富有变化。(3分)(4)赞成旁白组。文章借葡萄梦写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但主题显得不够丰富。加上最后两段,写葡萄的两次涅槃,借葡萄的苏醒和变化成酒,深化了文章中心,表现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3分)
  10.答案:(1)C(2分)(2)B(2分)(3)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3分)(4)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2分)(5)①排比②侧面③英勇无畏、从容就义(每空1分,共3分)
  11.答案:(1)C(2分)(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思乡之情比作绵绵不断的汾河水,借其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思乡之情的浓烈、绵长。(3分)示例二: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诗人将抽象的思乡之情化作绵绵不断的汾河水,借其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思乡之情的浓烈、绵长。(3分)
  12.作文(5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