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新版】七下9.2《埃及》课时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新版】七下9.2《埃及》课时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1 10:3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埃及》课时练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沙漠广布,尼罗河纵贯南北。读埃及略图,完成1、2题。
1.关于埃及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处中纬度 B.地跨亚非两洲
C.北临北冰洋 D.地处西半球
2.埃及农业生产集中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地区的原因是( )
①灌溉水源充足 ②气候温和 ③地形平坦 ④土壤肥沃
⑤降水充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023年,埃及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2023年入境游客达到1 49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150亿美元,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埃及文化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下图为埃及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读图,完成3~5题。
3.埃及的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 )
A.尼罗河沿岸 B.地中海沿岸
C.热带地区 D.开罗周围
4.埃及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是( )
①旅游资源丰富且集中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距欧洲近,靠近客源地
④发达的工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到埃及旅游,对当地气候特征和需要携带的装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防暑药、饮用水——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
②羽绒服——气候寒冷
③遮阳伞、墨镜——光照充足、晴天多
④氧气袋——空气稀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的规律,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他们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约4个月),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人们在泛滥后的土地上耕作,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如图示意埃及概况,据此完成6~8题。
6.推测该地区每年“播种季”的月份是( )
A.3-6月 B.6-9月
C.6-10月 D.11月-次年2月
7.“绿色长廊”发展农业生产的水源主要来自( )
A.降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8.该地区盛产长绒棉的优势条件是( )
A.光照充足 B.气温年较差大
C.雨热同期 D.年降水量丰富
埃及绝大多数电力供应来自传统的发电模式,自2018年开始,中国帮助埃及政府在阿斯旺西北部建设了本班光伏产业园,利用太阳能发电,助力埃及实现能源结构升级。下图为本班光伏产业园项目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尼罗河被埃及人民盛赞为“生命之河”,下列地理事物不沿尼罗河分布的是( )
A.城市和人口 B.主要人文景观
C.长绒棉种植 D.热量资源
10.本班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高 B.降水少,晴天多
C.距海近,吸热多 D.海拔高,空气稀薄
11.本班光伏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 )
A.改变埃及人口分布格局
B.增加大气湿度
C.改良尼罗河航运
D.优化埃及能源结构,降低环境污染
12.(2023·陕西学业考)【思维推演 以古鉴今】同学们在地理课上学习《埃及》时,通过老师播放的视频感受到了古埃及文明的辉煌成就。随即老师提出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曾经辉煌的古埃及文明会衰落呢 ”经过学习和深入分析,同学们从地理角度归纳出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思维线索。读埃及及周边地区简图,补全线索并回答问题。
线索一:埃及的位置与范围。
(1)埃及西邻 沙漠,东濒红海,北临 ,南有东非高原,地域相对闭塞,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外界的交流。
(2)埃及地跨 两洲,扼守 运河,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导致这里战乱频繁,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线索二:埃及的自然环境与农业。
(3)埃及大部分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沙漠广布,农业活动集中在 谷地和三角洲地带,农业发展空间受限。河水的泛滥导致洪涝灾害频发,粮食供应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我的建言献策:
(4)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思维线索,从因地制宜的角度提出你对埃及经济发展的建议。(至少答出两点)
1.B 2.B 本题组考查埃及的地理位置、农业。第1题,埃及大部分位于 22°N~32°N,地处低纬度;埃及绝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面的西奈半岛属于亚洲,地跨亚非两洲;埃及西邻利比亚,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南邻苏丹,地处东半球。第2题,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是非洲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3.A 4.C 5.C 本题组考查埃及的旅游业及自然环境特征。第3题,埃及旅游资源丰富且集中,读图可知,埃及的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埃及东部的尼罗河沿岸。第4题,埃及历史悠久,文化古迹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与矿产资源丰富无关;埃及北与欧洲隔地中海相望,距欧洲近,靠近客源地;埃及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构成肥沃的绿洲带,是世界长绒棉的重要产地,工农业并不发达。第5题,埃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降水稀少,所以到埃及旅游应准备防暑药、遮阳伞、墨镜和饮用水,不需要准备羽绒服,埃及海拔低,空气并不稀薄,不需要准备氧气袋。
6.D 7.B 8.A 本题组考查埃及的农业。第6题,根据材料描述可知,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为“泛滥季”,“播种季”是指11月—次年2月,“收获季”是指3—6月。第7题,“绿色长廊”位于尼罗河沿岸,发展农业生产的水源主要来自尼罗河;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降水稀少,无冰雪融水,地下水贫乏。第8题,埃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棉花品质好;棉花品质与气温年较差关系不大;埃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少。
9.D 10.B 11.D 本题组考查尼罗河对埃及的影响及埃及的太阳能资源。第9题,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埃及的城市和人口、主要的人文景观、长绒棉种植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第10题,本班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纬度低,气温高,太阳能资源不一定丰富;本班位于内陆地区,尼罗河沿岸谷地,海拔较低。第11题,建立光伏产业园有利于缓解埃及能源紧张的情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光伏发电对环境影响小,且降低了传统电力的比重,减少了大气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光伏发电并不能改变埃及人口分布格局,也不会增加大气湿度和改良尼罗河航运。
12.【解析】本题考查埃及位置、气候、农业、经济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点。第(1)题,埃及地处非洲东北部,西邻撒哈拉沙漠,北临地中海,南有东非高原,地域相对闭塞,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外界的交流。第(2)题,埃及领土包括亚洲部分的西奈半岛与非洲的东北部,故地跨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穿过埃及的领土,故埃及扼守苏伊士运河这一交通要道。第(3)题,埃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主要依靠尼罗河的河水来灌溉,以发展种植业,故农业活动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带。第(4)题,埃及旅游资源丰富,如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纳赛尔水库、苏伊士运河风光等,故适宜发展旅游业;埃及石油资源丰富,故可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埃及依靠苏伊士运河获得过境费,故可拓宽苏伊士运河河道,以增加通船量和船舶吨位来提高收入;埃及是世界上长绒棉生产最多的国家,可出口棉花或利用棉花来发展纺织工业。
答案:(1)撒哈拉 地中海
(2)亚非或非洲、亚洲(顺序可调换,其他答案不得分) 苏伊士
(3)尼罗河
(4)发展旅游业;发展石油化学工业;拓宽苏伊士运河,增加过船税收;出口棉花或利用棉花发展纺织工业。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