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新版】七下8.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课时练(第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新版】七下8.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课时练(第2课时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1 10:3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课时练(第2课时)
在某次动物联谊会上,胖胖的企鹅这样介绍自己(见下图)。读图,完成1~2题。
1.企鹅的家乡在( )
A.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
C.澳大利亚 D.西亚
2.企鹅身体拥有厚厚的脂肪和羽毛,有利于( )
A.飞翔 B.防沙
C.防晒 D.御寒
(山东青岛即墨区期中联考)“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其外观颜色是鲜艳的绿色。“苹果屋”除了用来防御危险,还可存放长期冰站作业科考设备与工具,作业人员也可就地短暂休息。下面图1为北极地区略图,图2为“苹果屋”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黄河站能够看到众多的企鹅
B.纬度高,气温极低,无常住居民
C.常年被冰雪覆盖,有“冰雪高原”之称
D.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4.“苹果屋”外观选用绿色是为了( )
A.与周围森林协调
B.冰雪上容易识别
C.防御严寒与风雪
D.产生清凉的感觉
(2023·聊城学业考)极地考察能力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国力。2022年10月31日,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赴南极考察,2023年4月返沪。读“雪龙”号科考路线示意图和北极地区图,完成5、6题。
5.本次前往南极考察的过程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雪龙”号航线依次经过太平洋、印度洋
B.从上海至中山站大致向东南方向航行
C.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方便观测极光
D.南极地区冰雪全部融化,地面裸露
6.下列有关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极科考都选择在11月至次年2月,此时为暖季,白昼长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速大
C.北极地区大部分区域7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
D.北极航道可全年通航
7.(2023·随州学业考)如图是我国科考队在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该照片拍摄的日期可能是( )
A.端午节前后 B.儿童节前后
C.七夕节前后 D.春节前后
(湖南常德澧县期中)在课堂上,同学们模拟召开世界气象组织缔约方大会。南极地区的代表称2023年南极地区海冰急剧减少,7月中旬南极海冰面积较多年均值减少260万千米2,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下图分别为南极地区位置及气候资料图和1979—2023年南极地区海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8~10题。
 
8.南极洲主要位于( )
A.热带 B.南温带
C.亚热带 D.南寒带
9.7月南极地区( )
A.处于全年中的冬季
B.降水量开始增大
C.海冰面积开始减少
D.气温达全年最高
10.南极地区2023年海冰面积明显减小的原因是( )
A.降雪少于往年 B.全球气候变暖
C.人类大量开采 D.科考导致融化
(江西中考)下图示意某次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的一段路线。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路线中,国际考察队大致的行进方向是(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12.国际考察队从南极点前往和平站的过程中( )
A.海拔逐渐升高
B.一直处于黑夜
C.距南极点渐近
D.遇到了大风天气
13.(河南郑州金水区期末)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最遥远、最神秘的地方。它既是科学考察宝地,又是现代旅游胜地。某户外旅行爱好者赴南极地区旅行,并将途中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了游记。下图为南极旅行手册及线路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游客大多选择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出发去南极旅行的原因是 。
(2)结合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补充一种出行必备物资并说明理由。
(3)说一说旅行手册中要求游客“不带走”“不留下”的原因。
下图为游记1的内容及“醉汉树”景观图。
(4)“醉汉树”的树冠最可能朝 方向。
下图为游记2的内容及南极地区景观图。
(5)请列举一种参观打卡长城站时可能邂逅的南极“原著民”。
(6)从旅游和科考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说明南极地区吸引人们心向往之的原因。
1.A 由图中“白色荒漠”“风力强劲”等信息可知,企鹅的家乡是南极地区。
2.D 极地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滴水成冰”,企鹅身体拥有厚厚的脂肪和羽毛,有利于御寒。
3.D 北极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常住居民为因纽特人和拉普人;有“冰雪高原”之称的是南极洲;北极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4.B “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为了醒目,在冰雪上容易识别,故设计成绿色,状似苹果。
5.A 6.C 本题组考查世界海陆分布、极地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第5题,由图可以看出,“雪龙”号航线依次经过太平洋、印度洋。从上海至中山站大致是向西南方向航行。考察期间,中山站会出现极昼现象,不方便观测极光。南极地区冰雪会加快融化,但不会全部融化。第6题,南极科考要选择在11月至次年2月,此时为暖季,白昼长,北极科考要选择在6—8月。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海拔高,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降水少、风速大。北极地区大部分区域7月平均气温在10°C以下。北极航道在北半球冬季时不适合通航。
7.D 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相关知识。南极点半年极昼,半年极夜。北半球的春分日至秋分日之间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秋分日至春分日之间出现极昼现象。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一般是6月份,位于北半球的春分日至秋分日之间,南极点是极夜,与照片所示不符;儿童节是6月1日,位于北半球的春分日至秋分日之间,南极点是极夜,与照片所示不符;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一般是8月份,位于北半球的春分日至秋分日之间,南极点是极夜,与照片所示不符;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一般是1月底、2月初,位于北半球的秋分日至春分日之间,南极点是极昼,有阳光照射,与照片所示相符。
8.D 南极洲绝大部分地处南极圈以南,属于南寒带。
9.A 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极地区处于全年中的冬季,气温达全年最低,海冰面积不会减少,由于全年降水很少,降水量也不会增大。
10.B 近年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极地地区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冰雪面积不断缩小,海平面不断升高。
11.D 国际考察队大致是从南极点向南极圈前进,而从南极点出发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北方向,故其前进的方向是向北。
12.D 南极点附近海拔较高,南极圈附近海拔较低,A错误;12月12日至次年3月3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在此期间,南极大部分地区出现极昼,B错误;国际考察队大致是从南极点向南极圈前进,故其离南极点越来越远,C错误;南极地区常年多大风天气,D正确。
13.(1)此时正值南极地区暖季,气候相对温暖;白昼时间长,便于出行。
(2)保暖衣物,例如羽绒服等,因为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
(3)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自净能力较差;保护极地自然环境
(4)东南
(5)企鹅、海豹、磷虾。
(6)旅游角度:自然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科考角度:南极地区被称为“天然实验室”,科考意义重大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月至次年2月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便于出行。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其自然环境特征为酷寒、干燥、烈风,故需要携带保暖衣物,例如羽绒服等,因为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自净能力较差,因此不应再南极留下任何东西,以免污染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应带走任何南极地区的物品作为纪念,保护极地自然环境。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风向是风来的方向,乌斯怀亚受盛行西北风的影响,“醉汉树”的树冠最可能朝向东南。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企鹅、海豹、磷虾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南极“原著民”。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为酷寒、干燥、烈风,自然景观独特,且有企鹅、海豹、磷虾等代表动物,旅游资源丰富;南极地区被称为“天然实验室”,科考意义重大,因此吸引人们心向往之。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