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测验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测验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0 17:57:34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调研综合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二)
(45分钟完卷,满分100分)
班别: 姓名: 座号: 评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6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一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为了实现“最高利益”,新中国当时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抗美援朝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进行土地改革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棉布的销售量在1950年是5647万匹,到1956年达到了17700万匹,同时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经济恢复时期增加了163%。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A.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贯彻优先发展轻工业战略 D.实现了文教卫生现代化
3.“一五”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的。该计划实施的历史意义是( )
A.集中主要的力量发展重工业 B.大多数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C.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
4.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巨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5.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既是我国经济走向的“晴雨表”,也是民生改善的“扬帆船”更是世界观察与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两会”指的是(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③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④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下表为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格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工业水平很低 B.工业门类齐全 C.工业发展迅速 D.工业基础实力雄厚
7.截至1953年12月,新中国举行了涉及5.7亿人口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这一选举主要是为了召开(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8.1954年9月,张爷爷作为农业战线的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上,他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一部宪法的诞生投上了庄严的一票。这部宪法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人民日报》1954年1月25日文:“中央、华北和北京各机关选民投票的队伍中,充溢着格外热烈的气氛。好多单位的首长们和住地选区的选民们一起参加投票。”这则材料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显著 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完备
C.制定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务 D.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
10. “一部分农户由于天灾、人祸又陷入了贫困之中,还有一些鳏、寡、孤、独的贫雇农、困难户,他们不得不出卖刚分得的土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共中央决定)
A.进行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合作社 C.大搞人民公社 D.尝试包干到户
11.1956年,全国手工业工人代表、雕刻家杨士惠在献给毛主席的喜报信中写道:“毛主席、共产党指出了合作化的方向,给我们开辟了光明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突出表现了( )
A.获得民族独立的自豪 B.对人民当家作主的骄傲
C.实现公私合营的喜悦 D.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
12.1954年,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作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1956年,乐松生经理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北京市私营企业全面实行公私合营的喜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因为在改造过程中有一个创举,它是( )
A.建立合作社 B.实行自愿互利原则 C.实行赎买政策 D.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13.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4.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最能反映材料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三大改造
15.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为了贯彻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同仁堂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无偿没收 B.赎买政策 C.平均分配 D.成立乡镇企业
16.1956年,我国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为公私合营商店或者直接变为国营商店。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7.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8.在三大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19.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20.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严重的自然灾害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21.1959-1961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严峻挑战,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2.《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为( )
A. “将革命进行到底” B. “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
23.他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深入到120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调研,研究出治理兰考“三害”的新路子。他就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24.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凭“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仅用三年时间拿下大油田。他的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B.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C.献身科研、默默坚守 D.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25.《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述道:“197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争取在‘四五”计划期间,在农村普及小学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计划完成时,全国中小学生在校数量出现了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该“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26.(1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踏上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夕,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某时段我国工业总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统计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简述我国开始工业化建设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8分)
2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就是其中的典型。
—摘编自国家统编教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得照抄材料原文)。举一项“一五”计划期间在湖北省境内建成的重大工程。(5分)
(2)阅读材料二,提炼一个观点,自拟题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运用正确,条理清楚,200字左右)(8分)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调研综合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下册参考答案(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A C C A A B B D B D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B D D C B C B B B B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26.(1)国民经济实现了恢复和发展,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发展水平很低。(4分)
(2)趋势:资本主义工业占比逐渐下降至1956年消除。(4分)
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4分)
27.(1)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或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和进行三大改造)。(3分)武汉长江大桥。(2分)
(2)示例:
观点:时代楷模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是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2分)
论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精神激励人们艰苦创业,焦裕禄为党员干部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榜样,雷锋精神更是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正是有了英雄模范的引领,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时代楷模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是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