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卷
高二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6页。
第I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战国时期,官员酬报大多是年俸,而地位较低的胥吏则主要由官府根据其职事功绩,按月发俸。到汉代,以往主要针对胥吏的酬报方式得到普遍推广,百官皆考核功过,按月食俸。这一变化体现汉代()
A.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B.官僚体制逐步发展
C.官员待遇明显改善 D.社会矛盾持续激化
2.宋朝职官考核的能力业绩内容有“四最”:生齿之最、治事之最、劝课之最、养葬之最;还有“七事”:劝课农桑、增垦田畴、户口增损、兴利除害、校正刑狱、盗贼多寡。这些考核内容有助于()
A.强化皇权专制体制 B.强化伦理纲常约束
C.加强基层教化功能 D.提高地方治理效能
3.明代乡约调解民间纠纷强调公正和公平,一般有宣誓仪式。清代乡约调解民间纠纷时,则出现了显示乡约长权力的威严场面,例如,在东北宾州,乡约于会房受理词讼,“会房门亦悬虎头牌,立军棍”,俨然公堂。这一变化反映出清代乡约()
A.逐渐成为地方行政机构 B.取代法律主导基层治理
C.基层行政管理职能强化 D.依托宗亲关系教化乡里
4.如图为晚清时期《点石斋画报》刊发的《电气捉贼》图,介绍了上海租界出现的新现象。据此可知,晚清时期上海地区()
A.工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B.西学传播影响社会生活
C.电气技术广泛传播运用 D.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
5.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根据“三三制”原则施政。为了讨论修建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根据地政府组织了包括共产党员、地主、农民和乡绅等在内的会议。经过讨论协商,最终达成了令各方都满意的方案。这说明“三三制”的推行(
A.消除了不同阶级之间矛盾 B.发挥了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C.提高了边区政府行政效率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党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建设方针。1951年与1950年相比,全国私营工业生产总值增长39%,私营商业销售额增长38.7%。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 B.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C.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D.完成国民经济恢复
7.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该讲话说明中国倡导()
A.另起炉灶 B.普惠均衡
C.求同存异 D.普遍安全
8.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实行“两权分离”;党的十八大以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的格局。这一转变()
A.反映出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B.有利于土地公有制的确立
C.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属性 D.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
9.从史前时期起,两河流域从伊朗、高加索,甚至阿富汗进口锡,从伊朗的一些地区进口坚硬的宝石,从陶鲁斯山脉地区进口银,从埃及和印度进口金子,优良的雪松木材从东北扎格罗斯山和西北的黎巴嫩或阿马奴斯山进口。这反映出当时两河流域()
A.对外经济往来非常频繁 B.对外贸易联系较为广泛
C.经济发展领先周边地区 D.成为全球经济贸易中心
10.普鲁塔克记述:“屋大维感到非常惊讶,亚历山大竟然没有意识到,还有比获得帝国更加伟大的事情,那就是塑造和完善帝国。”由此可知,普鲁塔克()
A.推崇民主政治统治方式 B.强调罗马继承希腊体制
C.肯定元首制的历史贡献 D.赞扬了亚历山大的成功
11.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承认国王只是贵族“同等中的第一个”,没有更多的权力;其中第61条规定,由25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具有否决国王命令的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
A.贵族垄断政治 B 民主政体发展
C.君主立宪确立 D.王权受到制约
12.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人以马尔代夫盛产的海贝作为帆船的压舱物,船舱满载亚洲的各类货物驶回里斯本。在里斯本卸货后,海贝又和其他产品一道被装上驶往西非的船只,葡萄牙人与西非的交易一半用海贝支付。由此可见,海贝贸易()
A.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B.确立了葡萄牙霸主地位
C.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D.加重了非洲殖民化程度
13.维也纳会议后,欧洲列强之间有四十年未开启战端。基辛格评论道:“各国不仅在有形势力上,在道德上亦处于均衡状态,权力均衡降低了诉诸武力的机会。”该观点认为()
A.欧洲均势维护国际关系稳定 B.欧洲协调消除战争爆发可能
C.欧洲列强形成全体一致原则 D.欧洲协调符合大国一致原则
14.如表反映的是1871-1939年英国文官人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可用于说明()
年份 1871年 1881年 1891年 1901年 1914年 1922年 1939年
人数 53874 50879 79241 116413 280900 317721 387400
A.经济发展变迁影响文官数量
B.文官集团基本垄断国家权力
C.政务官和事务官的矛盾尖锐
D.政治制度变革需要更多文官
15.下图为1950-1982美国黄金储备变动曲线图(单位:亿盎司)。针对图中所示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采取的金融应对措施是()
A.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B.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C.重建世界货币体系 D.大幅缩减福利开支
第II卷(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3题,共55分。
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北京在唐朝称幽州,是中原与东北地区、北方草原的交通枢纽。朝廷曾在此设节度使,以掌军政。随着漕运、海运的发展,幽州与各地经济往来日益频繁。
材料二 今北京在辽时称南京。辽帝曾在此行册礼(上皇帝尊号)、设行营;设三司使司,“掌燕、蓟、涿”,等州钱帛;实行科举,设置太学。辽在南京“劝农桑,修武备”“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所产“线缕机绫”工艺精巧。“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城中“户口安堵,人物繁庶”,居民“俗皆汉服,中有胡服者”。南京与开封之间设有榷场。南京周边设关口,通达辽其他四京等地。
(1)阅读材料一,指出幽州在唐朝时期的重要性。(8分)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举例说明辽于南京的统治措施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作用。(12分)
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咖啡起源于非洲,15世纪流行于阿拉伯世界,16世纪下半叶成为英国统治海洋的“黑色载体”。17世纪20年代,英国大力采购咖啡在阿拉伯海、地中海一带交易,咖啡贸易成为东印度公司的重要业务。18世纪初,荷兰人建立起殖民地咖啡种植业,咖啡产业在西半球的迅猛崛起。1730年,英国人将咖啡引进牙买加;1752年,葡萄牙人把咖啡引入巴西。
-摘编自邢媛媛《从咖啡历史透视“西方中心论”的话语操纵》
材料二 17世纪,随着咖啡风潮的兴起和发展,咖啡馆在欧洲流行开。伦敦贸易商开始在咖啡馆谈生意,乔纳森、盖拉威两咖啡馆,作为英格兰的主要证券交易所长达七十五年。咖啡馆还充作传播最新消息的“便士大学”。18世纪,巴黎的普蔻咖啡馆,是文艺界人士的交流中心,伏尔泰之流就曾在此活跃。法国大革命期间,咖啡馆成为策划与鼓动不满的大本营。19世纪,在美国,咖啡成为普及化的致瘾性饮品,用以帮助大群劳工朋友撑起垂下的眼皮,唤起逐渐涣散的眼神。到19世纪末,劳工们在某些咖啡馆里策划推翻资产阶级社会。
-摘编自【美】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
(1)咖啡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贸易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崛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对此予以说明。(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不同时期欧美咖啡馆扮演的社会角色及其所折射的时代背景。(12分)-
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乐迎神》,摘自《点石斋画报》辛九-68,1866年
材料二:1882年6月20日《申报》报道:“沪上刻有人招集股份,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跃而起。······因而买股不得之人,遂不惜重价以转购之,而于是大涨。”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根据材料,结合19世纪中后期的相关史实,以“社会变迁”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5分)
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卷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评分说明:
1.各题均按答案及评分参考评分。
2.若考生的非选择题答案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评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第1卷 选择题(共45分)
以下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第11卷 共3题,共55分。
16.(20分)
(1)重要性:幽州是中原与东北地区、北方草原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重要;幽州设节度使,是重要的边境城市,军事地位重要;幽州与各地经济往来频繁,经济地位重要。(描述材料信息得6分,突出地理、军事、经济等重要性得2分)
(2)作用:辽统治者在南京仿照汉制进行建章立制(2分),促进了契丹族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封建化进程(2分);辽在南京发展农业、手工业等(2分),促进该地经济发展、民族融合(2分);辽在南京积极与中原地区交流往来(2分),促进这一地区与中原的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举例与影响相互对应可得分,若对应不准确只给影响分)
17.(20分)
(1)新航路的开辟后,咖啡种植从非洲逐步扩展到世界。咖啡贸易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促进大西洋沿岸商业贸易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的海外贸易与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发展咖啡种植园经济,大量开展奴隶贸易,掠夺殖民地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8分)
(2)17世纪,咖啡馆扮演了商业据点和机构,是信息传播载体。折射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8世纪,咖啡馆是文化艺术与思想交会的公共空间、政治革命的策划地。折射出欧洲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19世纪,咖啡馆是孕育工人阶级运动的场所。折射出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业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无产阶级运动发展。
总之,咖啡馆社会角色的转变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缩影,反映了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的演进需求。(12分)
18.(15分)以下答案仅供参考,示例如下。
示例:
论题: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迁。(2分)
论述:近代以来,西方文明进一步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在上海等通商口岸,出现了高大的西式建筑,逐渐改变了中国的建筑形式;中国富商雇佣西洋乐队为其伴奏,说明部分国人接纳了西方的消闲方式,西方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社会;19世纪60年代以来,煤气、自来水、电力、电话等事业在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来,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起来,但水平有限且很不平衡;股票交易等新的商业经营形式也被引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商业形态。(10分)
总结:西方文明的进入虽然影响着中国,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在引进西方先进、不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要坚持自身的特色与传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