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2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
课标要求 1.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考点一
PART
01
第一部分
考点一 两类基本问题
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______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______________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受力分析,再根据______________求出力.
加速度
运动学的规律
运动学规律
牛顿第二定律
如图所示,质量m=2 k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F=10 N的作用,g取10 m/s2,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0 B.4 m/s2,水平向左
C.9 m/s2,水平向左 D.1 m/s2,水平向右
解析: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f=μmg=8 N,方向水平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解得a=9 m/s2,方向水平向左.
√
【跟踪训练1】 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的车厢内,悬挂小球的细绳向左偏离竖直方向,小球相对于车厢静止.关于车厢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B.车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C.车厢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车厢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解析:由受力分析知,小球所受合力大小恒定,方向水平向右,说明车厢有向右的恒定加速度,车厢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正确.
【跟踪训练2】 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 0.7,g取10 m/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 )
A.7 m/s B.14 m/s
C.10 m/s D.20 m/s
√
(2023·广东学考)质量为2 000 kg的小货车在平直路面上以2 m/s2的加速度行驶,假定车受到的阻力为其所受重力的0.1倍,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该车所受牵引力大小是( )
A.2 000 N B.4 000 N
C.5 000 N D.6 000 N
解析:根据题意,设该车所受牵引力大小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0.1mg=ma,代入数据解得F=6 000 N.
√
【跟踪训练3】 “神舟”载人飞船火箭组合体的质量为m,点火后竖直上升的某阶段加速度为a,不计组合体的质量变化和受到的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该阶段组合体受到的推力大小为( )
A.ma B.mg
C.mg-ma D.mg+ma
√
√
考点二
PART
02
第二部分
考点二 超重和失重
1.重力的测量
测量重力常用的两种方法
(1)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再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___________.
(2)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对重力进行测量.将待测物体悬挂或放置在测力计上,使它处于静止状态.测力计的示数反映了物体所受的___________.
G=mg
重力大小
2.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______________.
(3)公式:F=m(g+a).
大于
向上的加速度
3.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______________.
(3)公式:F=m(g-a).
4.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___________的现象叫作完全失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
小于
向下的加速度
等于0
a=g
竖直向下
5.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1)判断出现超重、失重现象的依据是加速度的方向,而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无论物体向什么方向运动,均出现超重现象,反之则出现失重现象.
(2)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由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会消失,比如物体对桌面无压力、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液体对容器壁没有压强等.靠重力才能使用的仪器也不能再使用,如天平、液体气压计等.
某人乘坐电梯上升,电梯运行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人处于失重状态的阶段是( )
A.OP段
B.PM段
C.MN段
D.NQ段
√
【跟踪训练5】 小丁同学最多能够举起60 kg的重物,则在其将重物向上举起的过程中( )
A.重物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B.重物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C.重物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D.重物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解析:重物向上运动时,先由静止向上加速到速度最大,然后向上减速到速度为零,加速度先向上后向下,则重物先超重后失重.
√
【跟踪训练6】 利用悬挂有1 kg物体的弹簧测力计,研究高塔中竖直升降机的运动状态.升降机从地面运行到塔顶的过程中,当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12 N和8 N时,升降机相应的加速度方向为(g取10 m/s2)( )
A.竖直向下、竖直向上
B.竖直向上、竖直向下
C.竖直向上、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竖直向下
√
解析:正常情况下悬挂1 kg物体,弹簧秤的示数为10 N,弹簧秤示数分别为12 N和8 N时,物体分别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升降机相应的加速度方向为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共40张PPT)
专题三 运动和力的关系
[备考导航]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力学单位制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考点一
PART
01
第一部分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力与运动的关系
(1)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正确的认识是“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笛卡儿等人观点.
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_____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_____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__________.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
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
加速度
(2)意义
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_____,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作_____定律.
②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__________的原因.
惯性
惯性
维持
加速度
3.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_____原来_______________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量度:_____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3)对惯性的理解
①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其大小仅由质量决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受力无关,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产生了惯性”“受到了惯性力”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质量
②惯性的表现
ⅰ.在不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有“惰性”的意思.
ⅱ.在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
③惯性与惯性定律两者意义不同,前者指物体性质,后者指规律.
中国古代物理学上的有些成就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我国学者墨子对力与运动的关系作了这样的阐述:“力,刑之所以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力能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使运动的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下列说法中,与墨子观点相符合的是( )
A.物体位置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速度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运动得越快,受到的力一定越大
D.物体运动变慢,可以不受力的作用
√
【跟踪训练1】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一定保持静止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在学校安全教育中,要求学生骑自行车不带人、不超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人后总质量变大,惯性变大
B.带人后总质量变大,惯性变小
C.超速时惯性变大
√
【跟踪训练2】 一列火车减速进站,最后停在站台上.火车在减速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车的惯性越来越小
B.火车的惯性一直不变
C.火车停止时惯性为零
D.火车的惯性不断增大
√
【跟踪训练3】 关于物体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比在月球上惯性大
B.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C.乒乓球的速度可以被快速改变,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
D.不受力的物体不具有惯性
√
【跟踪训练4】 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速度越大,刹车后越难停下来,表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B.汽车转弯后前进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物体速度方向改变,其惯性也随之改变
C.被抛出的小球,其惯性会随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D.要使速度相同的沙袋在相同时间内停下来,大沙袋需要的力大,表明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
考点二
PART
02
第二部分
考点二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研究方法:本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是采用控制变量法.
(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________的关系.
(2)保持合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______的关系.
合外力
质量
2.实验方案:本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加速度和外力.测量质量用天平,需要研究的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外力.
(1)测量加速度的方案:常用打点计时器,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求加速度.
(2)测量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方案:平衡摩擦力,当____________近似认为F合=mg.
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Δs=aT2
逐差法
M m时
3.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盘、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线两根、纸带、天平、米尺.
打点计时器
低压交流电源
4.实验步骤
(1)测量:用天平测量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以及小车的质量m.
(2)安装:按照如图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先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____________).
牵引力
匀速
接通电源
放开小车
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B.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先释放小车,再启动打点计时器
D.小车的质量应远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
解析:该实验把小盘和砝码的重力看作小车受到的合力,只有当满足:①细线与木板平行、②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③平衡摩擦力,这三项条件时才可以把小盘和砝码所受的重力看作小车受到的合力,A正确,B、D错误;为了在纸带上打出足够实验使用的点,打点计时器使用时应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C错误.
【跟踪训练5】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实验中细线拉力大小近似等于重物所受重力的大小,则实验中重物应选用选项图中的( )
√
【跟踪训练6】 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在平衡摩擦力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移动木块,使挂砂桶的小车在斜面上匀速运动
B.移动木块,使不挂砂桶的小车在斜面上匀速运动
C.移动木块,使挂砂桶的小车在斜面上静止
D.移动木块,使不挂砂桶的小车在斜面上静止
√
解析:平衡摩擦力时,要求小车在无动力的情况下平衡摩擦力,具体是:小车与纸带相连,小车前面不挂砂桶,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给小车一个初速度,看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是否间距相等,也就是判断小车能否做匀速直线运动,B正确,A、C、D错误.
考点三
PART
03
第三部分
考点三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学单位制
1.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______,跟它的质量成______,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______.
(2)表达式:F=______,k是比例系数,F是物体所受的______.(通常情况下,k取1)
正比
反比
相同
kma
合力
(3)理解
因果关系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是力的作用结果
同体性 F、m、a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
矢量性 F=ma是一个矢量式,a与F的方向相同
瞬时性 a与F是瞬时对应关系,无先后之分
相对性 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独立性 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产生各自的加速度
局限性 F=ma只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的运动
同单位制 加速度a、质量m、合力F用国际单位制中对应单位
2.力学单位制
(1)单位制:由______单位和______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有三个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______、质量的单位__________、时间的单位______.
(3)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____________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基本
导出
米(m)
千克(kg)
秒(s)
物理关系
(4)单位制和单位的使用
①单位是物理量的组成部分,对于物理量,如果有单位,一定要在数字后带上单位.同一个物理量,选用不同单位时其数值不同.计算时首先将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这样就可以省去计算过程中单位的代入,只在数字计算式后面写上相应待求量的单位即可,从而使计算简便.
②推导物理量的单位
物理公式在确定各物理量的数量关系时,同时也确定了各物理量的单位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物理公式中物理量间的关系推导出物理量的单位.
③判断比例系数的单位
根据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可判断公式中比例系数有无单位,如公式F=kx中k的单位为N/m,f=μFN中μ无单位.
④检查物理量关系式的正误
根据物理量的单位,如果发现某公式在单位上有问题,或者所求结果的单位与采用的单位制中该量的单位不一致,那么该公式或计算结果肯定是错误的.
如图所示,一条鱼在水中正沿直线水平向左加速游动.在这个过程中,关于水对鱼的作用力的方向,下图合理的是( )
√
解析:鱼受到重力和水对鱼的作用力的作用,两个力的合力沿水平方向向左,使得鱼产生一定的加速度,故水对鱼的作用力方向只可能是斜向上的,故A正确.
【跟踪训练7】 如图所示,一节车厢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车厢内悬挂小球的细绳向左偏离竖直方向,且小球相对于车厢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所受的拉力大于小球所受的重力
B.小球所受的拉力等于小球所受的重力
C.小球所受的拉力小于小球所受的重力
D.小球所受的合力为零
√
【跟踪训练8】 如图所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物体在7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g取10 m/s2)( )
A.12 m/s2 B.8 m/s2
C.5 m/s2 D.0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代入数据解得a=5 m/s2,故A、B、D错误,C正确.
√
测量“国际单位制选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所用的仪器是( )
A.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秒表
B.量筒、天平、秒表
C.刻度尺、天平、秒表
解析:国际单位制选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是长度、质量、时间,对应的测量仪器是刻度尺、天平、秒表.
√
【跟踪训练9】 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属于力学基本单位的是( )
A.N
B.kg
C.W
【跟踪训练10】 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单位的符号是( )
A.m/s2 B.m/s
C.m D.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