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
规律及图像
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
考点一
PART
01
第一部分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沿着一条直线,且________不变的运动,叫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1)________________:a与v同向.
(2)________________:a与v反向.
加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
(2)位移公式:________________.
(3)速度与位移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位移差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个常量,即________________.对于不相邻的两段位移,则有________________.
v=v0+at
Δs=sⅡ-sⅠ= aT2
sm-sn=(m-n)aT2
纯电动汽车不排放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某辆电动汽车在一次刹车测试中,初速度为18 m/s,经过3 s 汽车停止运动.若将该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这段时间内电动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
A.3 m/s 2 B.6 m/s 2
C.15 m/s 2 D.18 m/s 2
√
【跟踪训练1】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0 m/s,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3 s后,其末速度大小( )
A.一定为35 m/s B.肯定5 m/s
C.绝对不是35 m/s D.可能为5 m/s
解析:初速度为正,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为a=5 m/s2,则3 s末的速度为v=v0+at=20 m/s+3×5 m/s=35 m/s,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为a=-5 m/s2,则3 s末的速度为v=v0+at=20 m/s-3×5 m/s=5 m/s.故A、B、C错误,D正确.
√
【跟踪训练2】 某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 2.对于运动过程中的任意1 s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这1 s末的速度比这1 s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
B.物体在这1 s末的速度比这1 s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
C.物体在这1 s末的速度一定比前1 s初的速度大3 m/s
D.物体在这1 s末的速度一定比前1 s初的速度大3倍
√
解析:由vt=v+at,物体在这1 s末和这1 s初的时间间隔为1 s,所以物体在这1 s末的速度比这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故A正确,B错误;由vt=v+at,物体在这 1 s 末和前 1 s 初的时间间隔为2 s,所以物体在这 1 s 末的速度一定比前1 s初的速度大6 m/s,故C、D错误.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5 m/s,加速度a=2 m/s2,则5 s内物体的位移是( )
A.25 m B.15 m C.50 m
√
(2023·广东学考)“福建”号航母装备的电磁弹射装置可使静止的舰载机运动70 m后,获得70 m/s的起飞速度.假设该过程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舰载机在该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
A.17.5 m/s2
B.35 m/s2
C.70 m/s2
D.140 m/s2
√
√
【跟踪训练4】 如图所示,高速公路的安全工程师建造了软隔离带,汽车撞到它们后能够安全地慢下来.已知系上安全带的乘客可以经受的加速度大小为3.0×102 m/s2,则在限速为110 km/h 路段上的安全隔离带厚度应最接近( )
A.0.4 m B.1.5 m
C.3.0 m D.20 m
√
【跟踪训练5】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计划打造“高速飞行列车”,若列车在某次测试中,当行驶速度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一半时开始刹车,经过1 445 m停下.刹车过程可看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求得其刹车加速度为(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s)( )
A.1 m/s2 B.10 m/s2
C.20 m/s2 D.40 m/s2
√
【跟踪训练6】 一汽车以20 m/s的速度沿直线行驶.刹车后,汽车以大小为5 m/s2的加速度减速直到停止.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的行驶距离为( )
A.10 m B.40 m
C.20 m D.80 m
√
考点二
PART
02
第二部分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直线运动的s-t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像上某点____________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__________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
位移随时间变化
切线的斜率
斜率正负
2.直线运动的v-t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像上某点_____________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
(3)“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大小.
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__________;而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__________.
速度随时间变化
切线的斜率
加速度的方向
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正方向
负方向
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出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B.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C.t0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等
D.0~t0时间内,甲在乙的前面
√
解析:在s-t图像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比较斜率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根据图像可知直接读出某时刻的位移,交点表示相遇.由图像看出两物体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甲的斜率大于乙的斜率,所以v甲>v乙,A正确;由图像可知,甲、乙都做匀速运动,加速度为零,B错误;交点表示在同一时刻,位置相同,即相遇,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在此之前乙在甲前,C、D错误.
【跟踪训练7】 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沿着平直道路行驶,在t=0到t=40 s的时间内的位移时间(s-t)图像如图所示,则这40 s内汽车( )
A.在前10 s内的加速度为3 m/s2
B.在10 s到20 s内没有行驶
C.离出发点最远距离为750 m
D.在20 s到40 s内驶离出发点
√
【跟踪训练8】 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
B.物体运动4 s时速度最大
C.物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80 m
D.物体运动8 s时速度为零
√
解析:位移-时间图像只能表示直线运动的规律,知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A错误;在t=4 s时刻,图线的斜率为零,则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B错误;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纵坐标的变化量等于物体的位移,知物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80 m,C正确;s-t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由题图可以看出t=8 s时,图线斜率不为零,则速度不为零,D错误.
(2023·广东学考)列车在某段平直轨道上行驶时,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列车在( )
A.0~20 s内加速度大小为2 m/s2
B.70~80 s内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0~20 s内位移大小为400 m
D.70~80 s内反向行驶
√
【跟踪训练9】 如图是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质点做匀速运动
B.t1~t2时间内质点保持静止
C.质点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D.t1时刻质点的运动方向改变
√
【跟踪训练10】 如图所示的是在水平方向上做直线运动物体的v-t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4 s到7 s内做匀变速运动
B.0到4 s内平均速度为6 m/s
C.4 s到6 s内向负方向运动
D.4 s到8 s内平均速度为1 m/s
√(共33张PPT)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2.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考点一
PART
01
第一部分
考点一 自由落体运动
1.概念:物体只在______作用下从______开始下落的运动,叫作自由落体运动.
2.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______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叫作__________________,也叫作重力加速度.
3.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和谐结合起来.
重力
静止
零
自由落体加速度
把实验和逻辑推理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及重力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B.熟透的苹果从树枝开始自由下落的运动可被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C.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可能不一样大
D.g值在两极处小于在赤道处
√
【跟踪训练1】 成熟的柿子从树上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描述柿子落地前运动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
解析:柿子下落过程中受重力作用,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s-t 图线斜率代表速度,其s-t图像是一条曲线,故A、B错误;柿子下落过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大,v-t 图线斜率代表加速度,其v-t图像为一条直线,故C正确,D错误.
【跟踪训练2】 某同学将一重一轻两个石块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忽略空气阻力,在落地前这两个石块( )
A.在任一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
B.下落的加速度不同
C.重的石块落得快,轻的石块落得慢
√
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5 s后落地.g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落地速度为50 m/s
B.第3 s末速度为30 m/s
C.第3 s内的平均速度25 m/s
D.下落的高度是120 m
√
√
【跟踪训练4】 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 s,g取10 m/s2,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到光电门的距离为( )
A.1 m
B.1.25 m
C.0.4 m
D.1.5 m
√
(5)(2023·广东学考)小琳从蹦床上方1.0 m的高处自由下落,竖直反弹离开蹦床后上升了1.2 m.不计空气阻力,比较小琳自由下落与离开蹦床后上升的两个过程,则( )
A.下落过程的时间更长
B.上升过程的时间更长
C.两个过程的加速度一样大
D.上升过程的加速度更大
√
√
如图所示,这大致反映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实验和推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验证了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B.实验验证了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C.伽利略利用斜面“冲淡”重力,便于测量小球的运动时间
D.丁图是实验现象,甲、乙、丙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
√
解析:伽利略通过数学推算并用实验验证了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A错误;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运用了逻辑推理、猜想和假说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验证了小球的运动速度的平方与位移成正比,故B错误;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工具,为了“减小”重力作用,采用斜面实验,其实就是为了使物体下落时间长些,便于测量小球的运动时间,减小实验误差,故C正确;甲、乙、丙均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故D错误.
【跟踪训练5】 伽利略相信,自然界的规律是简洁明了的.他猜想落体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做了“斜面实验”,发现铜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改变铜球的质量或增大斜面倾角,上述规律依然成立.于是,他外推到倾角为90°的情况,得出落体运动的规律.结合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斜面实验”的结论可直接得到铜球做落体运动
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
B.由“斜面实验”的结论可知,铜球做落体运动的速度随位移均匀增大
C.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来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是为了便于测量速度
D.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来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
考点二
PART
02
第二部分
2.打点计时器
(1)打点计时器是________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__电源,工作电压__________;电火花计时器使用________电源,工作电压是________.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它们都是每隔________打一个点.
(2)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墨粉纸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限位孔;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计时
交流
约为8 V
交流
220 V
0.02 s
3.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把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槽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启动计时器,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5)增减所挂的槽码(或在小车上放置重物),更换纸带,按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实验.
(多选)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仪器需要用到的有( )
√
√
解析: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依据实验原理,通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借助刻度尺来测量长度,从而研究小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B正确.
【跟踪训练6】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包含下列四个步骤:①把长木板放在实验台上,用木块垫高;②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固定在小车后面;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垫高的一端,连接好电路;④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
【跟踪训练7】 某同学水平拉动纸带,使用电源频率为50 Hz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1 000个点需时1 s
B.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C.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直流电源
D.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的运动速度较大
√
√
【跟踪训练8】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的频率为50 Hz,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纸带,每两个点间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小车的加速度为( )
A.0.20 m/s2 B.0.30 m/s2
C.0.50 m/s2 D.0.70 m/s2
√
√(共45张PPT)
专题一 直线运动
[备考导航]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课标要求 1.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
2.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体会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考点一
PART
01
第一部分
考点一 质点、参考系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________的点叫作质点.质点是一个________的模型,现实中并不存在.
2.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________________称为参考系.
(1)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__________.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________________.
(3)通常情况下,在讨论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都以________为参考系.
质量
理想化
做参考的物体
任意选择
会有所不同
地面
(2023·广东学考)下列情景中,能将研究对象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的自转
B.研究列车通过长江大桥需要的时间
C.研究飞机从广州到北京的飞行轨迹
解析:研究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研究列车通过长江大桥需要的时间,列车的长度相对于大桥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研究飞机从广州到北京的飞行轨迹,飞机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C正确.
√
【跟踪训练1】 下列情况的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B.列车通过桥梁,研究其所需时间
C.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
√
【跟踪训练2】 研究下列运动时,可把运动对象视为质点的是( )
A.地球的公转
B.跳水运动员的空中翻转
C.自行车轮子的旋转
D.风车的转动
√
【跟踪训练3】 我国乒乓球运动竞技水平高,群众普及性广,下列情形中,可将乒乓球视为质点的是( )
A.测量乒乓球从球台的一侧运动到另一侧的位移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性能
C.因乒乓球较小,任何情形下均可将其视为质点
√
(2023·广东学考)小明和小红坐在同一行驶的列车上,小明认为小红处于静止状态,小明选择的参考系是( )
A.地面
B.所乘列车
C.路边树木
解析:小明和小红坐在同一行驶的列车上,小明认为小红处于静止状态,小明选择的参考系是所乘列车.故选B.
√
【跟踪训练4】 如图所示,某地在端午节举行赛龙舟活动,所有龙舟均朝同一方向奋力前进.则( )
A.以岸为参考系,龙舟是静止的
B.以岸为参考系,龙舟是向前运动的
C.以某一龙舟为参考系,岸是静止的
√
【跟踪训练5】 如图所示,一架执行救援任务的直升机悬停在钻井平台的上空,救生员抱着伤病员,缆绳正在将他们拉上飞机.若以救生员为参考系,则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
A.伤病员
B.直升机
C.钻井平台
解析:若以救生员为参考系,则处于静止状态的是伤病员;直升机、钻井平台都是运动的.
√
【跟踪训练6】 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到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以大地为参考系,则说明(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
解析:以大地为参考系,则树木是静止的,甲车的人看到窗外树木向东移动,即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发现甲车是静止的,说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一致,即乙车和甲车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运动,故D正确.
√
考点二
PART
02
第二部分
考点二 时刻和位移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指某一瞬间,在时间坐标轴上用__________来表示时刻.
(2)时间间隔:两个时刻的间隔,在时间坐标轴上用__________来表示时间间隔.
一个点
一条线段
(3)平时说的“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有时指的是时间间隔.
(4)时间的测量:在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测量值不估读)和____________测量时间.
秒表
打点计时器
2.位移和路程
(1)位移和路程比较
项目 位移 路程
方向 方向由_________________,是矢量 没有方向,是标量
物理
意义 描述物体的__________ 描述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置变化
项目 位移 路程
大小 物体初位置与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与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与物体实际运动路径有关
运算法则 ______________ 代数运算
联系 一般情况下:路程_____________位移的大小;只有当物体做__________运动时,物体的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平行四边形定则
大于或等于
单向直线
(2)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物体在t1时刻的位置坐标为x1,在t2时刻的位置坐标为 x2,那么__________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__________.
x2-x1
x2-x1
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
B.第5 s初指的是时间间隔
C.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 s末到第5 s 初这 1 s 的时间间隔
D.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初这1 s的时间间隔
解析: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A正确,B错误;物体在5 s 内指的是物体从零时刻到第5 s末这5 s的时间间隔,C错误;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 s末到第5 s末这1 s的时间间隔,D错误.
√
【跟踪训练7】 《淮南子·原道训》中写到“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古往今来的圣贤都是非常珍惜时间的.下列关于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8:30上课,其中“8:30”指的是时间间隔
B.“一天有24小时”中的“24小时”指的是时刻
C.“中华五千年”中的“五千年”指的是时间间隔
√
【跟踪训练8】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23年9月23日
20:00正式开始,主火炬于21时28分点燃,开幕式时长100分钟.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23年9月23日20:00”指的是时间
B.“21时28分”指的是时刻
C.“开幕式时长100分钟”指的是时刻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解析:“2023年9月23日20:00”指的是时刻,故A错误;“21时28分”指的是时刻,故B正确;“开幕式时长100分钟”指的是时间,故C错误;以上说法中B选项正确,故D错误.
放学后,小明和小亮从教学楼走到食堂的路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位移比小亮的大
B.小明与小亮的路程相同
C.小明与小亮的位移相同
解析:位移为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为实际运动的距离,小明和小亮都是从教学楼到食堂,所以其位移相同.但由题图可知,小亮的路程大于小明的路程.
√
【跟踪训练9】 低碳出行,共享单车给人们带来快捷与便利.小军在某个停放点取了一辆共享单车,骑行15 min回到原停放点,行程3 km.其中“15 min”和“3 km”分别指( )
A.时刻、路程
B.时刻、位移
C.时间、路程
√
【跟踪训练10】 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b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0;0
B.2r,向东;πr
C.r,向东;πr
D.2r,向东;0
解析:位移大小为2r,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即向东,路程为轨迹的长,即πr,B正确.
√
√
考点三
PART
03
第三部分
考点三 速度、速率和加速度
1.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______,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2)平均速度
①定义: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叫作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②公式:__________(Δs表示位移,Δt表示发生该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运动快慢
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极限
瞬时速度
(2023·广东学考)如图所示,平直公路上相隔一定距离有两个电子抓拍点,用来测量车辆经过该路程的所需时间,该路程与所需时间的比值是( )
A.车辆瞬时速度的大小
B.车辆平均速度的大小
C.车辆平均加速度的大小
解析:平均速度为某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直公路上,该段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为车辆平均速度的大小.
√
如图所示,运动员在某个弯道从A运动到B的实际轨迹长为60 m,A到B的直线距离为50 m,用时10 s,C点为A→B过程的某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到B的位移为60 m
B.A到B过程中运动员的瞬时速度保持6 m/s
C.A到B过程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 m/s
D.运动员经过C点时速度方向由A指向C
√
【跟踪训练12】 在某段上,分别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各数字的意思是( )
A.甲是指位移,乙是平均速度
B.甲是指路程,乙是平均速度
C.甲是指位移,乙是瞬时速度
D.甲是指路程,乙是瞬时速度
√
【跟踪训练13】 运动员参加100 m赛跑,第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2 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6 m/s
B.10 m/s
C.11 m/s
√
√
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国香港站的比赛中,某运动员跳起将速度为
20 m/s水平飞来的排球迎面击出,排球以30 m/s的速率水平返回,假设排球被击打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200 m/s 2,则运动员对排球的击打时间为( )
A.0.05 s B.0.25 s
C.0.1 s D.0.15 s
√
【跟踪训练15】 以下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B.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C.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D.速度变化量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
解析:加速度为零,物体的速度不一定为零,如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加速度增大的物体,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那么速度就会减小,即速度减小得越来越快,故B错误;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变化率,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故C错误;速度变化量Δv增大,物体可能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做减速运动,则速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故D错误.
【跟踪训练16】 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同
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反
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反
解析:根据题图,汽车的速度变小,做的是减速直线运动,A错误;汽车的加速度与Δv方向相同,所以与v1、v2的方向都相反,B、D错误,C正确.
√
【跟踪训练17】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 m/s,第1 s末速度为3 m/s,则质点加速度大小为( )
A.1 m/s2
B.2 m/s2
C.3 m/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