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形成“观察”、“实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2、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3、说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事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显微镜。2、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教学难点】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形成假设、控制变量、开展实验探究。【重要概念】1、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2、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3、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4、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5、科学探究需要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课时准备】3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实验、搜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小故事。(第三课时的实验要准备)1 学生自愿分组,按5-6人为一小组;2 每组2-3条小金鱼,一大烧杯已放置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的自来水,少量冰块,一温度计,一捞鱼网, 三个500毫升的烧杯,一个250毫升的烧杯,一份小组学习材料,一张小组探究报告;3 一热水瓶开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习:1、什么叫生物? 2、什么是生物学? 3、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入:生命世界的许多奥妙是通过长期不懈的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探究揭开的。生物学是在不断的科学探究中,逐渐积累、更新和发展起来的。生物学是一门不断研究的学科,也是一门自然科学,既然是一门自然学科,那么在研究的过程中就要遵循自然规律,要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研究,就应该首先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引入课题: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一、学习观察与实验:(一)尝试观察1、观察: 借助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对周围环境有意识的感知,我们称之为观察。2、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研究方法。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变化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从而解决一个科学问题或验证一个科学假说,是有理论指导的观察。3、关于观察的名言 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爱默生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序》 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二)学做实验实验是指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通过仪器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备,人为地改变、控制条件,或模拟研究条件,在尽可能排除外界无关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实验可分为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验证实验与探究实验等。认识常用的生物实验器材 对照P8图1-7中学生实验常用器材,先自己认。解剖用具:解剖盘、解剖剪、解剖针、解剖刀、镊子。试管和试管架:试管架:用于存放试管。试管:用于存放和加热物体。 培养皿:是用作培养细菌的化学器材。科学的本质是通过观察来验证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观察是为了寻找证据。科学观察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活动,是具有假说指引的观察。学生的课堂观察活动应是围绕着建立一个核心概念有放大镜:常用于简单放大观察。滴瓶:用于存放少量液体药品,其特点是取用方便。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盖玻片和载玻片: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纱布:擦拭实验用具。10酒精灯、三角架和石棉网:用于加热。 (第二课时)二、学习使用认识显微镜:(一)看书P10-11,对照实物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结构的功能1、镜座:稳定镜身2、镜柱:用于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3、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边各有一个压片夹4、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安装有转换器5、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6、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7、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物像的放大倍数等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8、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9、反光镜:一面的平面镜(光线强时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二)教师组织学生对照实物说出显微镜的名称和作用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相互汇报并检查对显微镜的名称和作用掌握情况(三)实验学习使用显微镜。 (第三课时)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科学家 ( file: / / / I:\\2013.9七上\\1.2\\巴斯德与狂犬病.flv" \t "_parent )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看书P14,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思考P15的讨论题:2、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按科学步骤,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爱护金鱼,实验中升高或降低温度的范围控制在10摄氏度以内,做完实验后,将金鱼放回鱼缸或鱼池中饲养)2.1 中国的金鱼是闻名于世的观赏鱼,它们体型丰满,性情温婉,是幸福、吉祥、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学生仔细观察摆放在面前的金鱼,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鱼在水中的活动情况,并通过小组学习资料从现象到本质明白“鱼是怎样呼吸的?”。顺水推舟而提出问题: 既然鳃是鱼类的呼器官,而且在水中才能完成呼吸,那么鱼的呼吸在不同情况下会发生改变吗?影响鱼呼吸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推测可能有水温、水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量、管径大小等因素对金鱼呼吸会产生影响,教师通过设问“真是这样吗?”导入课题“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2.2小组合作,体验探究提出问题 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吗?作出假设 小组同学经过思考分析可能作出如下假设:A、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随水温的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会增加;B、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随水温的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会减少。 小组间在假设中有了矛盾冲突,更加吸引学生通过实验去检验。制定计划 (1) 小组合作,制定计划 各小组展开讨论,参考小组合作学习资料中的“友情提醒”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并填写在小组探究报告上。(2)小组交流,完善计划 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点,使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并明确认识到:①实验要设计对照组。根据提出的假设,设计常温、比常温略高、比常温略低的水,观察其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常温作为对照,而水温的控制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②控制实验中的变量。保证除水温之外,其它条件如水质、水量、管径大小等都一样,避免这些因素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③从保护生物的角度出发,实验时在水温调控之后再放入金鱼;④记录金鱼的呼吸次数。放入金鱼待金鱼适应环境后再数它们的呼吸次数,可以记单位时间(1分钟或半分钟)金鱼鳃盖开闭的次数,也可以是口开闭的次数。实施实验 各小组分工合作,选择仪器并按制定的计划完成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得出结论(1)小组汇报,表达交流 各小组发言人汇报本组的实验结果 、小组得出的结论。(2)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综合全班各组的实验结论,如有与其它组不一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论,师生共同分析,找出根原,最后得出结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随水温的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会增加。向学生说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对假设作出了判断,也对提出的问题给出了答案。(3)追根究底,提升思维 金鱼的呼吸次数为什么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呢?请同学们思考分析。2.3探究体会通过尝试探究,你学到了什么?本次探究有什么成功之处,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谈谈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2.4课后探究除了温度因素外,金鱼的呼吸次数是否与水质、水量、气压、喂食和环境刺激等许多因素有关呢?如果你有兴趣,请与小组同学一起在课后进行探究吧!总结复习。作业:《同步练习》【板书】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学习观察与实验:(一)尝试观察 (二)学做实验认识常用的生物实验 ( file: / / / I:\\2013.9七上\\1.2\\鉴定食物成分.mpg" \t "_parent )器材 学习使用认识显微镜: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