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机械运动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在行驶的动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远山 C.动车 D.树木
2. (2024·湖北中考)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 )
A.3 mm B.3 cm C.3 dm D.3 m
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5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0 cm B.12.55 cm C.12.36 cm D.12.35 cm
4.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速度之比为3∶2,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 )
A.9∶8 B.8∶9 C.2∶1 D.1∶2
5.随着一声发令枪响,几艘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其中一艘龙舟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4 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6 m/s,则该龙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4 m/s B.5 m/s C.4.8 m/s D.6 m/s
6.如图所示,甲图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乙图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 s一定相遇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二、填空题
7.(2023·东莞模拟)如图1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2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 。
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AB=0.45 m tAB=3.2 s vAB=0.14 m/s
sAC=0.90 m tAC=4.5 s vAC=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
(2)实验中,小组同学发现小车通过AB段路程的时间过短,不便于测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只将木块向 适当移动;也可以将小车倒置滑下,这是因为用 代替滚动可以增大摩擦。
(3)改进后,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计算出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AB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比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
(4)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撞到金属片会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能力提升】
9.烟囱上方的烟和路面上两小车上旗帜飘扬情况如图所示。关于两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一定静止 B.乙车一定静止
C.甲车一定向右运动 D.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10.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向北运动,两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6 s两物体相距16 m
B.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南运动
C.甲做速度为1 m/s的匀速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11. (2023·安徽中考)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 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 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1.70 m B.1.65 m C.0.85 m D.0.80 m
12.宜万铁路作为我国施工难度极大的山区铁路,现已全线贯通通车。全程共有隧道159座,桥梁253架,被誉为“铁路桥隧博物馆”。今有一列长为140 m的列车以20 m/s的速度匀速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内的行驶时间为42 s,求:
(1)隧道的长为多少
(2)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第一讲 机械运动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在行驶的动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所选的参照物是(C)
A.地面 B.远山 C.动车 D.树木
2. (2024·湖北中考)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B)
A.3 mm B.3 cm C.3 dm D.3 m
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5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D)
A.12.40 cm B.12.55 cm C.12.36 cm D.12.35 cm
4.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速度之比为3∶2,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B)
A.9∶8 B.8∶9 C.2∶1 D.1∶2
5.随着一声发令枪响,几艘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其中一艘龙舟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4 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6 m/s,则该龙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C)
A.4 m/s B.5 m/s C.4.8 m/s D.6 m/s
6.如图所示,甲图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乙图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B)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 s一定相遇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二、填空题
7.(2023·东莞模拟)如图1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3.00 cm;如图2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 乙 。
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AB=0.45 m tAB=3.2 s vAB=0.14 m/s
sAC=0.90 m tAC=4.5 s vAC=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v= 。
(2)实验中,小组同学发现小车通过AB段路程的时间过短,不便于测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只将木块向 右 适当移动;也可以将小车倒置滑下,这是因为用 滑动 代替滚动可以增大摩擦。
(3)改进后,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计算出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0.2 m/s。小车通过AB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比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 。
(4)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撞到金属片会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能力提升】
9.烟囱上方的烟和路面上两小车上旗帜飘扬情况如图所示。关于两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D)
A.甲车一定静止 B.乙车一定静止
C.甲车一定向右运动 D.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10.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向北运动,两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
A.第6 s两物体相距16 m
B.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南运动
C.甲做速度为1 m/s的匀速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11. (2023·安徽中考)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 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 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B)
A.1.70 m B.1.65 m C.0.85 m D.0.80 m
12.宜万铁路作为我国施工难度极大的山区铁路,现已全线贯通通车。全程共有隧道159座,桥梁253架,被誉为“铁路桥隧博物馆”。今有一列长为140 m的列车以20 m/s的速度匀速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内的行驶时间为42 s,求:
(1)隧道的长为多少
(2)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解:(1)已知v=20 m/s,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内的时间为42 s,
由v=得,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s1=vt=20 m/s×42 s=840 m;
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加上车身长即为隧道的长度,所以,L隧道=s1+L车=840 m+140 m=980 m;
(2)若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则所需通过的路程为:s=L隧道+L车=980 m+140 m=
1 120m,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所需的时间:t'===56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