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密度的测量
【基础达标】
1.五一期间,小华和爸爸来到茂名景点“浪漫海岸”游玩,捡到一块漂亮的鹅卵石。小华回家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这块鹅卵石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鹅卵石的质量时,小华估计鹅卵石的质量约为55 g,他用镊子依次将50 g砝码和最小的5 g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时仍如图甲所示,则他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3)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平衡,则鹅卵石的质量为 g。
(4)在量筒内先倒入适量的水,如图丙所示;然后将用细线系好的鹅卵石放入量筒中,如图丁所示。测得鹅卵石的体积为 cm3,鹅卵石的密度为 kg/m3。
(5)将鹅卵石放入量筒中时,若有几滴水溅到量筒壁上,则鹅卵石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小明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他准备了量筒(如图甲所示)和天平。
(1)他先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 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 g。
(2)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黏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杯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 mL针筒(如图丙所示,针筒的分度值为0.2 mL),用针筒抽取5 mL 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7.6 g;则酸奶密度为 kg/m3。
(3)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优点: ,测量体积更精确;但在实验中她也发现5 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与实际值相比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能力提升】
3.小尉有一块矿石,他准备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该矿石的密度。该矿石虽然体积不是很大,但实验室的量筒还是装不下。他测量密度方法如下:
①用细绳将矿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②将该矿石浸没在水中,但不接触容器底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由上可算出该矿石体积表达式为V= ;该矿石的密度表达式为ρ= 。(两空均用F1、F2、g和ρ水中的字母表示,ρ水是水的密度)
4. (2024·中山三模)小明测量某果汁的密度,他利用天平(配砝码)和注射器(容积
50 mL)进行了如下操作。
(1)如题图甲所示,小明用注射器抽取10 mL果汁,果汁进入注射器筒内,是利用了 的作用。将注射器放到天平上,测得注射器和果汁的总质量为26 g;
(2)用注射器继续抽取果汁至20 mL处,再将注射器放到天平上,所用砝码及游码如图乙所示,则所测得的注射器和果汁的总质量为 g,计算出果汁的密度为 kg/m3,注射器的质量为 g;
(3)小明在整理器材时发现右盘中20 g的砝码(两次测量均有使用)因锈蚀而增重了一些,则所测出的密度值 实际值;所计算出注射器的质量 实际量。(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2024·广东三模)小明同学周末跟随父母到海边游玩,为了测量海水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天平调平后,按照图中A、B、C的顺序进行测量,海水的质量为 g,测得海水的密度为 kg/m3;(海水全部倒入量筒)
(2)小明测量的海水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测量结束后小明又找来了电子秤和玻璃杯,也测出了海水的密度。测量过程如下∶(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①用电子秤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
②将玻璃杯中装入部分水,并在水面处做标记,用电子秤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将玻璃杯中的水全部倒出并擦拭干净,在杯中装入海水至标记处,用电子秤测出玻璃杯和海水的总质量m2;
④海水的密度ρ海= 。(用上述已知量及步骤中所测的字母表示) 第2课时 密度的测量
【基础达标】
1.五一期间,小华和爸爸来到茂名景点“浪漫海岸”游玩,捡到一块漂亮的鹅卵石。小华回家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这块鹅卵石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鹅卵石的质量时,小华估计鹅卵石的质量约为55 g,他用镊子依次将50 g砝码和最小的5 g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时仍如图甲所示,则他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取下5 g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 。
(3)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平衡,则鹅卵石的质量为 52 g。
(4)在量筒内先倒入适量的水,如图丙所示;然后将用细线系好的鹅卵石放入量筒中,如图丁所示。测得鹅卵石的体积为 20 cm3,鹅卵石的密度为 2.6×
103 kg/m3。
(5)将鹅卵石放入量筒中时,若有几滴水溅到量筒壁上,则鹅卵石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小明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他准备了量筒(如图甲所示)和天平。
(1)他先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 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 63 g。
(2)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黏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杯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 mL针筒(如图丙所示,针筒的分度值为0.2 mL),用针筒抽取5 mL 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7.6 g;则酸奶密度为 1.08×103 kg/m3。
(3)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优点:针筒的分度值比量筒小,测量体积更精确;但在实验中她也发现5 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与实际值相比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能力提升】
3.小尉有一块矿石,他准备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该矿石的密度。该矿石虽然体积不是很大,但实验室的量筒还是装不下。他测量密度方法如下:
①用细绳将矿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②将该矿石浸没在水中,但不接触容器底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由上可算出该矿石体积表达式为V= ;该矿石的密度表达式为ρ= 。(两空均用F1、F2、g和ρ水中的字母表示,ρ水是水的密度)
4. (2024·中山三模)小明测量某果汁的密度,他利用天平(配砝码)和注射器(容积
50 mL)进行了如下操作。
(1)如题图甲所示,小明用注射器抽取10 mL果汁,果汁进入注射器筒内,是利用了 大气压 的作用。将注射器放到天平上,测得注射器和果汁的总质量为26 g;
(2)用注射器继续抽取果汁至20 mL处,再将注射器放到天平上,所用砝码及游码如图乙所示,则所测得的注射器和果汁的总质量为 35.8 g,计算出果汁的密度为 0.98×103 kg/m3,注射器的质量为 16.2 g;
(3)小明在整理器材时发现右盘中20 g的砝码(两次测量均有使用)因锈蚀而增重了一些,则所测出的密度值 等于 实际值;所计算出注射器的质量 小于 实际量。(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2024·广东三模)小明同学周末跟随父母到海边游玩,为了测量海水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天平调平后,按照图中A、B、C的顺序进行测量,海水的质量为 55 g,测得海水的密度为 1.1×103 kg/m3;(海水全部倒入量筒)
(2)小明测量的海水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测量结束后小明又找来了电子秤和玻璃杯,也测出了海水的密度。测量过程如下∶(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①用电子秤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
②将玻璃杯中装入部分水,并在水面处做标记,用电子秤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将玻璃杯中的水全部倒出并擦拭干净,在杯中装入海水至标记处,用电子秤测出玻璃杯和海水的总质量m2;
④海水的密度ρ海= ρ水 。(用上述已知量及步骤中所测的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