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出题人:王晓燕 审核人:王峰 张克礼 2016年4月
第I卷(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清代诗人龚自珍说他的诗“兼得于亦剑亦箫”之美,剑在放旷高蹈,沉着痛快,唐代诗僧贯体有诗道:“ 甲 ,一剑霜寒十四州。”真是剑指灵魂,气吞山河。箫在哀婉幽咽,柔情似水。如石涛诗云“ 乙 ,素子离离月下逢”,有一种凄绝的美。亦剑亦箫,化慷慨为柔情,转凄婉为高旷。此情此境,易水之滨送别荆轲,在白露萧萧之时,作生离之死别,高渐离击筑声起,荆轲舞剑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此境有以当此。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在那月黑风高的晚上,中军帐中,项羽挟别虞姬,“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歌在冷月下(回荡、回响),此境有以当之。
若说到画,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最得亦剑亦箫之妙,他的画可以说是笔底项羽,画外荆轲,(幽冷、幽寂)中有剑气,放旷中有箫心。《饮酒读骚图》画一人于案前读《离骚》,两目(横、怒)视,须髯尽竖,而无所不为,右手酒杯在握,似要将杯捏碎,左手持卷,狠向下压,暗含击碎唾壶之意。《离骚》在中国是忧愤壮烈的代名词,宋人说“痛饮读离骚,可称名士”,前人有“上马横槊,下马作赋,自是英雄本色;熟读《离骚》,痛饮浊酒,(居然、果然)名士风流”的说法。陈洪绶此画正有这种沉郁顿挫的意思。难怪曾珍藏此画的孔尚任在画上提跋日:“ 丙 ,年年归与说樵渔。”后来清初画家萧从云作《离骚经图》,跋文道:“秋风秋雨,万木凋摇,每闻要妙之音, 丁 。”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放旷高蹈 哀婉 幽咽(yè) B.自露萧萧 慷慨 唾(chuí)壶
C.上马横槊 提跋 樵(jiāo)渔 D.沉郁顿挫 抉别 跋(bá)文
2.文中括号中选用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回荡 幽寂 横 居然 B.回响 幽寂 怒 果然
C.回响 幽冷 横 果然 D.回荡 幽冷 怒 居然
3.文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气吞山河 B.柔情似水 C.月黑风高 D.无所不为
4.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白发萧骚一卷书 不觉涕泗之横集 满堂花醉三千客 玉箫欲歇湘江冷
B.满堂花醉三干客 玉箫欲歇湘江冷 白发萧骚一卷书 不觉涕泗之横集
C.玉箫欲歇湘江冷 白发萧骚一卷书 不觉涕泗之横集 满堂花醉三千客
D.不觉涕泗之横集 满堂花醉三千客 玉箫欲歇湘江冷 白发萧骚一卷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政府高级官员透露,IS越来越多地使用人肉盾牌,特别是儿童,以防止联军不对拉马迪等重要区域实行空中打击。
B.由于金融市场的误导,让我们产生了错误的财富增长预期,过度投资和消费,结果背上债务,更值得身处十字路口的我们警惕。
C.选择加入SDR而非另立门户,中国对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选择为今后在国际金融领域 与欧美诸国的博弈与合作埋下了伏笔。
D.“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银幕上的英国特工詹姆斯·邦德之所以魅力十足的原因,离不开植入电影的各大奢侈品牌对他的“包装”。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B.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C. 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D. 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等。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文载体。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它区别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
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选自2016年1月21日《人民日报》,作者冯天瑜,有删节)
7.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元素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制度、 行为、观念等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B.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的汉字,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
C.中华文化元素既有经典性又有时代性。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开掘并弘扬之意义重大。
D.中华文化元素并不是一个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它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元素是指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通过不断熔铸而形成的较为稳固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文化成分。
B.日常所见的诸多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与中华文化元素共生共存,须臾不可分离。
C.从象形走向拼音,是世界上文字进化的基本趋势,而汉字则是唯一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文字。
D.汉字创发于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文载体。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联、福字、窗花,象征吉祥如意的红灯笼,以“孝”为载体的家国天下情怀,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的民俗文化事象、文化符号。
B.汉字具有极强的造词能力,如以“电”为词干可组成电灯、电话、电脑等词语,可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概念。
C.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都是中华文化元素经典性和时代性的体现。
D.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充分说明中华文化完全可以“走出去”。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 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 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敗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 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予。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 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 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 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小题。(8分)
晚泊长台驿
张 咏①
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②劝谏慵。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③。
【注】①张咏数次犯颜直谏太宗、真宗皇帝,由京官贬为地方官,此诗作于旅途中。史载其“所至以政绩闻”。②《南史·谢弘微传》记载,谢蒲每以心直口快得罪于权贵,其兄送别时指着他的嘴说:“此中唯宜饮酒。”③《北山移文》记载南朝周颗始借归隐以沽名钓誉,终因羡慕富贵而出仕。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4分)
(2)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只要虚心,生活中处处皆有老师,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认为老师不在年龄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只要是有道者,皆可为师,正所谓“(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如何学习呢 要以榜样为标杆,找差距,而对于缺点不足,则要反省警惕,诚如《论语·里仁》中所言“(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
16.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以“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开头,概括物种大灭绝原因新解。不超过40字。(6分)
自地球诞生以来,出现过5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最早的一次发生在距今4亿多年前 的奥陶纪一志留纪,当时绝大多数生命都生活在海洋中。此前有研究认为,气候变冷和栖息地急剧减少是造成此次灭绝的主要原因。而比利时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化石有了新的发现,在这一灭绝事件开始时期,一些海洋浮游生物变得畸形,这与现代生物金属中毒后的反应非常相似。他们认为,造成海水中金属元素富集的原因可能是海洋中出现大范围缺氧现象,导致发生剧烈的金属还原反应。但当时地球海洋中为何会发生大范围缺氧,还有待更多考古证据加以解释。
17.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第一处不超过20字,第二处不超过15字。(6分)
人生不可缺少的三种交谈,即阅读、写作和信仰。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没有独处,没有内在的整合,一个人很难成长、成熟。
六、(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自尊就是吃饱了撑的
莫 言
有句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这个意思很明白,但仅仅有这点意思那简直不算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吃人一棵胡萝卜所蒙受的耻辱哪怕用一棵老山参也难清洗。
朋友请我去吃饭,吃了一盘胡萝卜丝,吃了一盘粉丝,还吃了一盘像橡皮一样难以嚼烂的肉。吃完了,我心感动,心中暗想,点滴之恩,应该涌泉相报,吃人一碗,要报一盆。
隔了几天,一群朋友聚会,我为了一句什么话把这位曾经请我吃过一次饭的朋友得罪了。他咬牙切齿地说:“你的良心让狗吃了吗 前几天,我去香格里拉饭店买了美国加州的酱小牛肉,去长城饭店买来西班牙产的胡萝卜,去友谊商店用外汇券买了专供外国人的波罗的海鱼子酱,还有法国走私进来高级奶油,吃得你小子满嘴流油,可是你一转眼就忘记了。那些小牛肉还没消化完吧 ”
我感到浑身冰凉,这时悔之莫及。恨不得把自己这张不争气的嘴巴用胶布封了。你当年吃煤块不也照样活吗 你去吃人家那点胡萝卜丝和粉丝干什么 实在馋了你自己去买一麻袋胡萝卜把自己吃成一只兔子也花不了多少钱,但你吃了人家的东西,就要听人家的,就要承受人家施加到你身上的侮辱。我这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记性,像狗一样,记吃不记打。当时气得咬牙切齿地发狠,但过不了几天就忘了。又有一个朋友请我去吃饭,上了一只煤球炉子,炉子上放了一口锅,锅里放了十几只虾米,一堆白菜,还有一些什么肉。吃着吃着我的凶相又原形毕露了,那朋友就说:“看看莫言吧,吃的一上桌,又奋不顾身了!”(太过分了,就算是真的,也不该说出来呀。)
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把我的心彻底地凉透了,我一边吃着,一边因为吃人家的东西所蒙受的耻辱一桩桩一件件涌上心头。我怎么这样下贱 我怎么这样没有出息 你实在想吃,一个人下个馆子不就行了吗 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你想多么凶恶地吃就多么凶恶地吃。你吃光了肉把盘子也舔了也没人嘲笑你。你自己经常地忘记自己的身份,你忘了自己是一个乡巴佬,人家那些人从根本上就瞧不起你,压根儿就没把你当个人看。人家有时找你玩玩,那是无聊,那是天鹅向水鸭子表示亲近,如果水鸭子竟因此而想入非非,那水鸭子就惨了。想明白了道理后,我发誓宁愿饿死也不再吃人家的东西了,就像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面粉一样。我还发誓万不得已跟人家在一起吃饭时,一定要奋不顾身地抢先付账,我付账,那么即便我吃得多一点人家也就不会笑话我了吧
又一次去吃烤鸭,吃到一半时我就把账结了。几个贵人都十分高雅地填饱了那些高贵的胃袋后,桌子上还剩下许多,这时,农民的卑贱心理又在我的心中发作了。多么可惜啊,这些大葱,这些大酱,这些洁白的薄饼,这些香酥的鸭片,都是好东西,浪费了不但可惜,还要遭到天谴的,于是我就吃。这时,有人说:“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点钱吃回去不可。”
我就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好像挨了一个响亮的耳光。人家还说:“你们说他的饭量怎么会这样大 他为什么能吃那样多 要是中国人都像他一样能吃,中国早就被他吃成水深火热的旧社会了。”
我一边吃着,一边悲哀地认识到,世界上的事情,其实早就安排好了。该着受侮辱的命,给你戴上顶皇冠也逃脱不了。
前年春节回家探亲时,我把这些年在北京受到的委屈,一桩桩一件件地说给母亲听。母亲说:“我就不信,人活一口气,再去吃宴席,行前先喝上两大碗稀饭,然后再吃上两个大馒头,上了宴会,还能做出那副饿死鬼相吗 ”
回到北京后,遵循着母亲的教导,上了宴席,果然是不猴急了。吃得温良恭俭让,像英国皇室里的厨子那样。我等待着大家的表扬,可是一个人却说:“看看莫言那个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他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
众人大笑,食欲大增。有个人说:“人啊,还是本色一些好,林黛玉也要坐马桶的。”
“娘啊,简直是没有活路了啊……”
娘说:“儿啊,认命吧。命中该有什么,就得承受什么。”
我问:“娘啊,咱们一大家人,为什么就单单我为吃蒙受了很多耻辱 ”
娘说:“儿啊,你这算什么 娘在1960年里,偷生产队的马料吃,被人抓住了吊起来打。当时想,放下来就一头撞死算了。可等到放下来,还不是爬着回了家!你大娘去西村讨饭,讨到麻风病的家里,看到人家过堂里方桌上有半碗吃剩的面条,你大娘看看无人,扑上去就用手挖着吃了。麻风病人吃剩的面条,脏不脏 你受这点委屈算得了什么 娘分明看到你一天比一天胖了起来,不享福,如何能胖起来 儿啊,你这是享福啊,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我仔细地思考着母亲的话,渐渐地心平气和了。是啊,所谓的自尊、面子,都是吃饱了之后的事情,对于一个饿得将死的人来说,一碗麻风病人吃剩的面条,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当然也有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先生,但人家是伟人,如我这种猪狗一样的东西,是万万不可用自尊、名誉这些狗屁玩意儿来为难自己。
18.文中莫言问母亲:“为什么就单单我为吃蒙受了很多耻辱 ”根据本文简要概括。(4分)
19.文章第五段中,莫言说“想明白了道理后,我发誓宁愿饿死也不再吃人家的东西了”,请问此句中的“道理”是怎样的道理 (4分)
20.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看看莫言那个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他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
21.你怎样看待莫言在文末表达的看法 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思考和理解。(6分)
六、(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一)为了让2岁的女儿体验世界,走进生活,感受亲情,父亲朱春燮做出决定:卖掉价值一二百万元的房子和公司股份,买了一辆价值30万元左右的房车,用5年时间带女儿环游世界
(二)为了老母亲一句“想去更多的地方看看”,四川66岁的陈录雪与60岁的妻子卖了房子,改造了辆房车,一路打工,带着101岁的母亲周游世界。并且表示只要母亲愿意,就要一直走下去。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A(B.tuò ,C.提→题 ,qiáo,D.诀) 2.C 3.D(应用“无可奈何”) 4.B 5.C(A.否定不当,B.主语残缺,D.句式杂糅)6.B
二、7.C 8.A 9.A
三、10.A 11.D 12.C
四、13.略
14.(1)本诗塑造了一个表面上在驿站中饮酒自得,不问世事,(1分)实则因劝谏碰壁后愤激不平、以酒浇愁,(1分)但仍心念君王、天下,(1分)绝不归隐以沽名钓誉(1分)的诗人形象。 注:意思对即可。 (2)一是借事抒怀。作者借简单叙述乘船出行、住宿驿站的生活琐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为仕的见解,并流露出内心深处做官、忠君、为民的情怀。二是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达到“情态毕现”。三是用典。“满引浓醪”暗用谢蒲之典,表达自己的愤激与无可奈何;结句反用周颙典,表明作者恋位不辞是拳拳为国之心,而不是贪图荣华富贵。 注:答出任意两点得满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五、16.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是海水中金属元素富集使海洋浮游生物金属中毒(6分)
17.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6分)
六、18.因为只有莫言“吃饱了撑的”,在别人的轻视中为自己的“吃”感到羞耻,2分;因为莫言还没明白,自己的“吃”其实和自尊没有关系,别人轻视的不是自己的“吃”,自己根本没必要为自己的“吃”感到羞耻。2分)
19.“道理”是:不能吃别人的,尤其不能吃轻视自己的人的东西2分;否则,就必须承受随之而来的嘲弄。2分)
20.用了借代和类比。“只用门牙吃饭”指代文雅的吃饭方式,以此表达了对所谓文雅吃饭方式的讽刺;把贾宝玉的形象和莫言的装模做样类比,形象地描摹了莫言怎么装都成不了贾宝玉的狼狈可笑的样子,语言既滑稽又极具反讽效果(每种手法1分,具体分析各1分)
21.可参考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对芸芸众生来说,求生是人的本能,也是生命的本质所在,它与人的自尊没有多大关系,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一种认为自尊即是自己把自己当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即使为了求生,也要坚持自尊,按人的原则行为。也可以结合文章末段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自圆其说即可,按给出答案思考的深浅度及表达质量酌情给分。 答出观点2分,结合文本和现实解说理由各2分。
七、22.参照201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1)换一种方式生活 (2)任性生活潇洒爱 (3)孝与慈/今天我们怎样为人父母为人儿女 (4)爱的真谛/爱的方式 (5)透支的爱 (6)爱有/没有早晚(尽孝嫌/不嫌迟) (7)物质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