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1.区域概况
(1)位置: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中国长城—① 山脉—② 山脉—③ 山脉一线以北,深居内陆。
(2)范围:西北地区包括A 自治区、B 自治区、C 省、D 自治区的全部或大部分。
(3)面积与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 %,人口约占全国的 %。
(4)民族:汉族约占全区人口的 ,少数民族主要有 族、回族、维吾尔族、 族等。
2.自然环境
项目 西北地区
主要地形及 地形区 主要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形区甲 高原、乙 盆地和丙 盆地
自然地理 特征 特征
原因 地处内陆,又有山脉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植被特征 从东向西依次为 — —
河流 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 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西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
形成原因
(1)分布特点:分布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山麓和盆地的边缘,以及河流两岸(或谷地)。
(2)主要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缺乏。水源成为制约人口、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
3.农业
(1)畜牧业:内蒙古草原、① 牧场、② 是重要的畜牧基地。
(2)灌溉农业:③ 和④ ,因用黄河水灌溉,农业发达,号称“塞上江南”。
西北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的糖分积累。
4.矿产
(1)矿产资源丰富, 的稀土、金昌的镍矿、克拉玛依和南疆的 等。
(2) 现已成为中国新兴的特大型能源生产基地。
二、青藏地区
1.区域概况
(1)位置:青藏地区大致位于① 山脉、② 山脉、③ 山脉以南,④ 山脉以西,⑤ 山脉以北。
(2)范围: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 省的西部。
(3)面积与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 %,人口仅占全国的 %左右。
2.自然环境
(1)地形区:主体是有“ 世界屋脊”之称的A 高原;B是有“聚宝盆”之称的 盆地。
(2)气候:以 气候为主,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3)河流: 、 、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等江河的发源地。
(4)生态环境:本区拥有 、雪豹、野驴等许多珍稀动物,但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因而,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 、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农牧业
(1)农业区:地势较低的 地带。
(2)农作物: 、豌豆、小麦、油菜等。
(3)牲畜: (号称“高原之舟”)、 、藏山羊等。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影响
4.民族宗教:青藏地区是 族的主要聚居区,主要信奉 教。位于拉萨市的 和西宁市的塔尔寺,都是著名的宗教圣地。
5.交通:国家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 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此后,又修建了从西宁到拉萨的 铁路,并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6.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谷地、 谷地等区域的农业,西宁、 盆地、拉萨、林芝等地区的工矿业,都已具有相当规模。
重难点1? 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其他地理要素以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点训练】
(山东菏泽曹县期中)“辽阔草原美丽山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灿灿挂在蓝天上”一首《草原牧歌》唱出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推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地区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关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地区均属于我国的内流区域
B.③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降水
C.自东向西沿途能欣赏到“小桥流水”的美景
D.可观赏沙漠景观,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
重难点2? 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其他地理要素以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点训练】
(青海中考)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分布着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兔狲(如图)。兔狲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兔狲腹部的长毛和绒毛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 )
A.寒冷的气候 B.起伏的地形
C.缺氧的环境 D.强烈的光照
(2)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当( )
A.扩建周边城镇 B.增加耕地面积
C.建设工业基地 D.保护生态环境
知识点1? 西北地区
(河南三门峡一模)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处是( )
A.冷湿 B.高寒
C.湿热 D.干旱
2.图中②处是( )
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B.河流多分布在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地区
C.都是季节性河流
D.河网密布,多外流河
3.(湖南株洲茶陵县月考)读我国西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呈东西方向条带状分布,因此,沿着A→B→C的方向,降水逐渐 。请解释原因: 。
(2)受海陆位置影响,西北地区气候比较 ,因而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 业为主,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河西走廊)还可以发展 业。
(3)图中甲城市为 ,乙城市为 。连接两城市的铁路线是 线,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重要的一段。
(4)C是我国最大的 盆地,盆地内有较为丰富的能源矿产 。
知识点2? 青藏地区
(山东青岛市北区模拟)粑粑柑果实肥大,果肉鲜嫩,在我国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均有分布。近几年,图中的察隅县引种了首批粑粑柑。读察隅县所在区域简图,完成4~6题。
4.察隅县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5.与我国其他产区相比,察隅县粑粑柑种植减少了套袋操作(纸袋或塑料袋保护果子),主要是因为当地( )
A.热量充足 B.光照强烈
C.降水丰富 D.空气洁净,害虫少
6.察隅县与我国其他产区相比,种植粑粑柑的显著优势条件是( )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昼夜温差大 D.水源充足
(广西梧州校级三模)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其墙壁用毛石垒砌,开窗甚少,大多建在背风向阳的山坡地段。近年来,传统碉房数量急剧减少。读我国青海省南部碉房景观图,完成7~8题。
7.传统碉房开窗甚少的主要目的是( )
A.防风避寒 B.遮挡雨水
C.稳固墙体 D.阻挡沙暴
8.影响图示碉房分布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气温 C.降水 D.地形
(湖南娄底模拟)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牧民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游牧生活,每年3月过后,牧民从冬牧场出发向北到春牧场;6月底去高山上的夏牧场;8月下旬向秋牧场转移;11月下旬再次回到冬牧场。这里的羊有“千里羊”的美称,因其自4月出生后到出栏(长到屠宰重量)往往转场近千里。下图为阿勒泰地区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冬牧场主要分布在( )
A.阿尔泰山南麓
B.额尔齐斯河支流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额尔齐斯河沿岸
10.“千里羊”出栏时间及理由正确的是( )
A.春季——此时出栏经济效益高
B.夏季——夏季牧场载畜量小
C.秋季——减轻冬季牧场载畜压力
D.冬季——此时羊群膘肥体壮,生长迅速
11.牧民在一个地方逗留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4天,夏季一般10天左右就要搬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避开泥石流 B.保护草原
C.避开猛兽侵袭 D.方便管理
(山东潍坊安丘市模拟)我国青海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已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可西里、三江源等重要的自然保护区都位于青藏地区。结合青藏地区农业生产分布图和“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图,完成12~14题。
1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农牧业的表述,可信的是( )
A.除青稞和小麦外,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
B.青藏地区较适宜分布的农业生产部门是林业
C.高原牧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部
D.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及河谷地带
13.世界海拔最高、海拔跨度最大的超高电网“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如图)竣工投运,该工程起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止于山南市桑日县。下列对该工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工程穿越秦岭山脉核心地带和云贵高原腹地
B.该工程位于世界上台风灾害分布最广的地带
C.该工程处于低压、缺氧、严寒、大风、强辐射区域
D.该工程跨越澜沧江、珠江和雅鲁藏布江
14.拉萨作为青藏铁路的起点,海拔较高,但冬季气温高于北京,其原因错误的是( )
A.冬季拉萨的太阳高度比北京大,白昼时间比北京长,太阳辐射量大
B.拉萨位于谷地地区,谷地地形封闭,不利于散热
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D.拉萨矿产资源丰富,进行工业生产产热多
15.【跨学科主题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
【品读历史】
材料二 葡萄于汉朝时期传入中国,汉书言:“张骞使西域还,始得此种。”葡萄喜温,喜光,湿度不宜过高,果实膨大期最适气温为20 ℃~30 ℃,如果昼夜温差大,着色更好、糖度更高。
(1)葡萄已在新疆大面积种植,简要分析新疆种植葡萄的有利气候条件: 。
【邂逅语文】
(2)在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新疆的葡萄名扬天下。分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不度玉门关”主要是受 因素、 因素影响。
【遇见生物】
材料三 无籽葡萄利用“三倍体”技术培育而成,营养价值更高,更受人们的欢迎。
(3)无籽葡萄的出现,体现了农业受 、 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欣赏音乐】
材料四 “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前种下了一颗葡萄……”——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4)结合资料分析,吐鲁番在种植业方面主要发展 农业,水源主要来自 。
【提高思想】
材料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大力度促进新疆葡萄产业的发展。
(5)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请为当地政府献计献策。
1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成为近几年的热门话题。暑假期间,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西部研学之旅,踏入神秘之地,感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下面是一位同学记录的研学片段,请补充完整。
旅程 研学记录
第1站 从济南出发,乘车到达呼和浩特,发现草原上牧民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
第2站 这里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并且路边是一片“塞外江南”景观,人们主要引 水进行灌溉
第3站 到达青海省南部,这里是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此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终点站 到达终点拉萨,这里人们的传统服饰是藏袍
(2)宁夏枸杞粒大、饱满,籽少肉厚,味甘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宁夏适宜枸杞生长的有利条件。
(3)藏袍是青藏高原居民的传统服饰。牧民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请解释这种现象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4)国家在西藏琼结县拉玉乡建设了光伏农场,请分析这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5)此次研学主要经过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将空白处补充完整。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1.区域概况
(1)位置: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中国长城—①祁连山脉—②阿尔金山脉—③昆仑山脉一线以北,深居内陆。
(2)范围:西北地区包括A内蒙古自治区、B宁夏回族自治区、C甘肃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全部或大部分。
(3)面积与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
(4)民族:汉族约占全区人口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 族等。
2.自然环境
项目 西北地区
主要地形及 地形区 主要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形区甲内蒙古高原、乙准噶尔盆地和丙塔里木盆地
自然地理 特征 特征 干旱
原因 地处内陆,又有山脉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植被特征 从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河流 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西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
形成原因
(1)分布特点:分布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山麓和盆地的边缘,以及河流两岸(或谷地)。
(2)主要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缺乏。水源成为制约人口、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
3.农业
(1)畜牧业:内蒙古草原、①天山牧场、②河西走廊是重要的畜牧基地。
(2)灌溉农业:③河套平原和④宁夏平原,因用黄河水灌溉,农业发达,号称“塞上江南”。
西北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的糖分积累。
4.矿产
(1)矿产资源丰富,白云鄂博的稀土、金昌的镍矿、克拉玛依和南疆的石油等。
(2)鄂尔多斯现已成为中国新兴的特大型能源生产基地。
二、青藏地区
1.区域概况
(1)位置:青藏地区大致位于①昆仑山脉、②阿尔金山脉、③祁连山脉以南,④横断山脉以西,⑤喜马拉雅山脉以北。
(2)范围: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3)面积与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仅占全国的1%左右。
2.自然环境
(1)地形区:主体是有“ 世界屋脊”之称的A青藏高原;B是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
(2)气候: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
(3)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等江河的发源地。
(4)生态环境:本区拥有藏羚羊、雪豹、野驴等许多珍稀动物,但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因而,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农牧业
(1)农业区: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2)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3)牲畜:牦牛(号称“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等。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影响
4.民族宗教: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主要信奉藏传佛教。位于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西宁市的塔尔寺,都是著名的宗教圣地。
5.交通:国家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此后,又修建了从西宁到拉萨的青藏铁路,并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6.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区域的农业,西宁、柴达木盆地、拉萨、林芝等地区的工矿业,都已具有相当规模。
重难点1? 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其他地理要素以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点训练】
(山东菏泽曹县期中)“辽阔草原美丽山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灿灿挂在蓝天上”一首《草原牧歌》唱出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推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地区是(C)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图可知,①和④两地区的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之间,属于半干旱区,植被以草原为主,最适合畜牧业的发展,①④正确;②和③两地区降水量小于50毫米,以荒漠为主,不适宜发展畜牧业,②③错误。
(2)关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全地区均属于我国的内流区域
B.③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降水
C.自东向西沿途能欣赏到“小桥流水”的美景
D.可观赏沙漠景观,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
西北地区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为外流河,排除A;塔里木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排除B;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自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小桥流水是南方地区的景观,排除C;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可观赏沙漠景观,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D正确。
重难点2? 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其他地理要素以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点训练】
(青海中考)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分布着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兔狲(如图)。兔狲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兔狲腹部的长毛和绒毛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A)
A.寒冷的气候 B.起伏的地形
C.缺氧的环境 D.强烈的光照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材料中说明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所以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寒冷的气候。
(2)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当(D)
A.扩建周边城镇 B.增加耕地面积
C.建设工业基地 D.保护生态环境
扩建城镇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增加耕地面积,建设工业基地,都会使得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减小。不利于保护野生动物,A、B、C错误。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恢复,也可以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D正确。
知识点1? 西北地区
(河南三门峡一模)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处是(D)
A.冷湿 B.高寒
C.湿热 D.干旱
由图可知,①处深居内陆,受到山脉的阻隔,导致气候干旱,其河流、农业和聚落都受到影响。
2.图中②处是(A)
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B.河流多分布在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地区
C.都是季节性河流
D.河网密布,多外流河
图中②是西北地区的河流特征,这里由于降水少,河流稀少,大多数河流不会注入海洋,属于内流河。
3.(湖南株洲茶陵县月考)读我国西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呈东西方向条带状分布,因此,沿着A→B→C的方向,降水逐渐减少。请解释原因:由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
(2)受海陆位置影响,西北地区气候比较干旱,因而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河西走廊)还可以发展种植(灌溉农业、绿洲农业也可)业。
(3)图中甲城市为兰州,乙城市为乌鲁木齐。连接两城市的铁路线是兰新线,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重要的一段。
(4)C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盆地内有较为丰富的能源矿产石油(或石油和天然气,必须答出石油)。
知识点2? 青藏地区
(山东青岛市北区模拟)粑粑柑果实肥大,果肉鲜嫩,在我国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均有分布。近几年,图中的察隅县引种了首批粑粑柑。读察隅县所在区域简图,完成4~6题。
4.察隅县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D)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由图中的察隅县位于雅鲁藏布江附近可知,其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青藏地区。
5.与我国其他产区相比,察隅县粑粑柑种植减少了套袋操作(纸袋或塑料袋保护果子),主要是因为当地(D)
A.热量充足 B.光照强烈
C.降水丰富 D.空气洁净,害虫少
察隅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人类活动少,工农业活动较少,空气洁净,害虫少,不需要套袋保护果实。
6.察隅县与我国其他产区相比,种植粑粑柑的显著优势条件是(C)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昼夜温差大 D.水源充足
察隅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与我国其他产区相比,这里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不是察隅县与我国其他产区相比的显著优势。
(广西梧州校级三模)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其墙壁用毛石垒砌,开窗甚少,大多建在背风向阳的山坡地段。近年来,传统碉房数量急剧减少。读我国青海省南部碉房景观图,完成7~8题。
7.传统碉房开窗甚少的主要目的是(A)
A.防风避寒 B.遮挡雨水
C.稳固墙体 D.阻挡沙暴
碉房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严寒,大风日数多,碉房上开孔少,开窗少可以防风避寒。
8.影响图示碉房分布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D)
A.水源 B.气温 C.降水 D.地形
山地碉房多建设在险峻的山石上,地形因素导致其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小,所以山地碉房占地面积较小,多向空中发展。
(湖南娄底模拟)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牧民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游牧生活,每年3月过后,牧民从冬牧场出发向北到春牧场;6月底去高山上的夏牧场;8月下旬向秋牧场转移;11月下旬再次回到冬牧场。这里的羊有“千里羊”的美称,因其自4月出生后到出栏(长到屠宰重量)往往转场近千里。下图为阿勒泰地区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冬牧场主要分布在(C)
A.阿尔泰山南麓
B.额尔齐斯河支流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额尔齐斯河沿岸
根据图例分析可知,该地区的冬牧场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海拔较低,相对温暖。
10.“千里羊”出栏时间及理由正确的是(C)
A.春季——此时出栏经济效益高
B.夏季——夏季牧场载畜量小
C.秋季——减轻冬季牧场载畜压力
D.冬季——此时羊群膘肥体壮,生长迅速
夏牧场位于森林草原带和山地草原带,夏季阿尔泰山南坡光照充足,冰雪融水、山地降水丰富,水源充足,草木繁茂,羊群生长迅速,夏季牧场载畜量大;到秋季牧场后羊群膘肥体壮;冬牧场位于荒漠带和荒漠草原带,牧草稀疏、低矮,草质差,冬季气温低,多暴风雪,羊群生存环境恶劣,牧场能存活的牲口数量有限;故羊群在秋季出栏,羊群膘肥体壮时出栏经济效益高,还可以减轻冬季牧场载畜压力。
11.牧民在一个地方逗留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4天,夏季一般10天左右就要搬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B)
A.避开泥石流 B.保护草原
C.避开猛兽侵袭 D.方便管理
牧民在一个地方逗留的时间不长,这样可以保护草原,与泥石流、猛兽和管理草原无关。
(山东潍坊安丘市模拟)我国青海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已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可西里、三江源等重要的自然保护区都位于青藏地区。结合青藏地区农业生产分布图和“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图,完成12~14题。
1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农牧业的表述,可信的是(A)
A.除青稞和小麦外,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
B.青藏地区较适宜分布的农业生产部门是林业
C.高原牧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部
D.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及河谷地带
青藏地区除青稞和小麦外,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青藏地区较为适宜分布的农业生产部门是畜牧业;青藏地区高原牧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13.世界海拔最高、海拔跨度最大的超高电网“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如图)竣工投运,该工程起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止于山南市桑日县。下列对该工程的描述,正确的是(C)
A.该工程穿越秦岭山脉核心地带和云贵高原腹地
B.该工程位于世界上台风灾害分布最广的地带
C.该工程处于低压、缺氧、严寒、大风、强辐射区域
D.该工程跨越澜沧江、珠江和雅鲁藏布江
读图可知,“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穿越横断山脉核心地带和青藏高原腹地;该工程位于世界上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地带;该工程处于低压、缺氧、严寒、大风、强辐射区域;工程没有跨越珠江和雅鲁藏布江。
14.拉萨作为青藏铁路的起点,海拔较高,但冬季气温高于北京,其原因错误的是(D)
A.冬季拉萨的太阳高度比北京大,白昼时间比北京长,太阳辐射量大
B.拉萨位于谷地地区,谷地地形封闭,不利于散热
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D.拉萨矿产资源丰富,进行工业生产产热多
15.【跨学科主题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
【品读历史】
材料二 葡萄于汉朝时期传入中国,汉书言:“张骞使西域还,始得此种。”葡萄喜温,喜光,湿度不宜过高,果实膨大期最适气温为20 ℃~30 ℃,如果昼夜温差大,着色更好、糖度更高。
(1)葡萄已在新疆大面积种植,简要分析新疆种植葡萄的有利气候条件: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
【邂逅语文】
(2)在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新疆的葡萄名扬天下。分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不度玉门关”主要是受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影响。
【遇见生物】
材料三 无籽葡萄利用“三倍体”技术培育而成,营养价值更高,更受人们的欢迎。
(3)无籽葡萄的出现,体现了农业受科技、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欣赏音乐】
材料四 “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前种下了一颗葡萄……”——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4)结合资料分析,吐鲁番在种植业方面主要发展绿洲农业,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提高思想】
材料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大力度促进新疆葡萄产业的发展。
(5)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请为当地政府献计献策。
当地政府可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区域的知名度;发展葡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合理即可)
1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成为近几年的热门话题。暑假期间,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西部研学之旅,踏入神秘之地,感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下面是一位同学记录的研学片段,请补充完整。
旅程 研学记录
第1站 从济南出发,乘车到达呼和浩特,发现草原上牧民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
第2站 这里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并且路边是一片“塞外江南”景观,人们主要引黄河水进行灌溉
第3站 到达青海省南部,这里是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此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终点站 到达终点拉萨,这里人们的传统服饰是藏袍
(2)宁夏枸杞粒大、饱满,籽少肉厚,味甘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宁夏适宜枸杞生长的有利条件。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3)藏袍是青藏高原居民的传统服饰。牧民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请解释这种现象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青藏地区地势高,昼夜温差大。
(4)国家在西藏琼结县拉玉乡建设了光伏农场,请分析这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5)此次研学主要经过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将空白处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