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一、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匀 人口稠 密区 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 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M 平原和 N 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人口稀 疏区 人口偏少, 省北部山区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
2.民族分布特点
(1)主要少数民族有 、蒙古族、回族、 、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
(2) 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二、城市分布
1.交通
(1)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 占主要地位。
(2)东北地区城市集中在 地区,特别是① 线(哈尔滨—大连)、② 线(哈尔滨—满洲里)、③ 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主要城市
(1)A 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
(2)B 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3)C 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知识点1? 人口分布
(贵州铜仁德江县期中)读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完成1~2题。
1.东北地区的两个人口稠密区M、N分别是( )
A.辽河平原、松嫩平原
B.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C.辽河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2.图示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崎岖 ②气候严寒 ③交通不便 ④水源短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贵州黔西南期末)读图,完成3~4题。
3.赫哲族是中国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是“住在江边的人”。赫哲族的主要分布地区在( )
A.松嫩平原
B.辽河平原
C.三江平原
D.关中平原
4.下列河流没有经过赫哲族居住地的是( )
A.黑龙江
B.松花江
C.乌苏里江
D.辽河
5.(安徽宿州萧县期中)东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 )
A.汉族 B.满族
C.蒙古族 D.朝鲜族
知识点2? 城市分布
6.进入“十四五”时期,“新突破”成为推动东北振兴的关键词,东北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下列城市中,机械、医药、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的城市是( )
A.沈阳 B.长春
C.哈尔滨 D.大连
7.(山西运城夏县期中)第一炉钢、第一架飞机、第一艘巨轮等1 000多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都诞生在辽宁,因此辽宁也有“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长子”的美誉。以下对于辽宁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省级行政中心是沈阳
B.有全国最大的钢铁中心——鞍山
C.有东北最大的海港——大连
D.河运骨干是松花江
8.(河北张家口宣化区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
材料二 玲玲和贝贝沿京哈线去东北地区考察,玲玲考察当地民族风情,贝贝考察当地的城市分布。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铁路线名称:
A ,B ,C 。
(2)玲玲在考察过程中找到几件当地的民族服饰,请将它们的代号填到相应位置,与民族名称对应起来。
满族 ,蒙古族 。
(3)玲玲发现这些民族服饰的共同点是都能 ,是为了抵御当地的 天气。
(4)贝贝在东北地区经过的省会城市有:
D ,E ,F 。
(5)贝贝发现东北的大城市和工矿业大多沿铁路分布,试帮他分析原因。
(山东菏泽校级月考)读图,完成9~10题。
9.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稠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东北地区的城市大多集中在铁路沿线地区,图中⑤⑥⑦三条铁路线交会处的城市是( )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
(山东菏泽曹县期中)读我国东北区域图,完成11~13题。
11.②城市的主要职能是( )
A.全国汽车工业中心
B.全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心
C.全国纺织业中心
D.全国电机制造中心
12.①城市被称为“东方莫斯科”,具有“异国情调”,这与哪个国家有关( )
A.蒙古 B.朝鲜
C.俄罗斯 D.韩国
13.有关图中铁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哈大线,是东北物资外运的重要通道
B.b是滨绥线,经内蒙古自治区通往俄罗斯
C.b—c铁路线经过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
D.③是a线与京哈线的枢纽城市
(贵州贵阳模拟)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
A.木材 B.粮食 C.煤矿 D.石油
15.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大数据测算,2024年春节假期,即2月10日至17日,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1 009.3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81.7%。哈尔滨市地处北温带,气候宜人,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随着互联网的风靡,游客数量迅速飙升,为当地带来数目不小的收入。
(1)材料中“水”是哈尔滨的母亲河—— ,哈尔滨通过B 线与邻国C 保持广泛联系。
(2)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特点为 。
(3)图中经过东北地区三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行政中心的铁路线是 。
(4)赫哲族主要分布在 平原,A是 工业基地。
(5)东北地区城市中,被誉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是 ;中国汽车的“摇篮”、规模宏大的第一汽车制造厂位于 。
(6)名城哈尔滨,拥有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中心城区至今仍保留有许多典雅别致的欧式楼宇,具有浓郁的异国风情。试列举出三个哈尔滨特色美食、习俗或景观。
(7)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是一个北方城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呢?
17.读近几年黑龙江省人口跨省流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近几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主要流向 市、 市和辽宁省;流入人口主要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和 省。
(2)黑龙江北部及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稀少,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3)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和东北部地区。
(4)图中所示的东北部地区聚居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族、 族。近年来,该民族聚居地大力提倡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业。你是否赞成这种做法?请说明理由。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一、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匀 人口稠 密区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 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M松嫩平原和 N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人口稀 疏区 山区人口偏少,黑龙江省北部山区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
2.民族分布特点
(1)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
(2)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二、城市分布
1.交通
(1)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
(2)东北地区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①哈大线(哈尔滨—大连)、②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③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主要城市
(1)A 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
(2)B长春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3)C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知识点1? 人口分布
(贵州铜仁德江县期中)读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完成1~2题。
1.东北地区的两个人口稠密区M、N分别是(B)
A.辽河平原、松嫩平原
B.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C.辽河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读图可知,M为松嫩平原,N为辽河平原。
2.图示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C)
①地势崎岖 ②气候严寒 ③交通不便 ④水源短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图示北部地区为山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纬度高,气温低,气候严寒,不适合人类的生存发展,故人口稀疏。
(贵州黔西南期末)读图,完成3~4题。
3.赫哲族是中国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是“住在江边的人”。赫哲族的主要分布地区在(C)
A.松嫩平原
B.辽河平原
C.三江平原
D.关中平原
由图例可知,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
4.下列河流没有经过赫哲族居住地的是(D)
A.黑龙江
B.松花江
C.乌苏里江
D.辽河
据上题可知,赫哲族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三江”指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
5.(安徽宿州萧县期中)东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B)
A.汉族 B.满族
C.蒙古族 D.朝鲜族
东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有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赫哲族等,其中满族是东北地区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知识点2? 城市分布
6.进入“十四五”时期,“新突破”成为推动东北振兴的关键词,东北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下列城市中,机械、医药、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的城市是(C)
A.沈阳 B.长春
C.哈尔滨 D.大连
沈阳的主要工业部门是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等;长春的主要工业部门是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大连的主要工业部门是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
7.(山西运城夏县期中)第一炉钢、第一架飞机、第一艘巨轮等1 000多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都诞生在辽宁,因此辽宁也有“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长子”的美誉。以下对于辽宁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省级行政中心是沈阳
B.有全国最大的钢铁中心——鞍山
C.有东北最大的海港——大连
D.河运骨干是松花江
辽宁省的主要河流是辽河。
8.(河北张家口宣化区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
材料二 玲玲和贝贝沿京哈线去东北地区考察,玲玲考察当地民族风情,贝贝考察当地的城市分布。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铁路线名称:
A滨洲线,B滨绥线,C哈大线。
(2)玲玲在考察过程中找到几件当地的民族服饰,请将它们的代号填到相应位置,与民族名称对应起来。
满族②,蒙古族①。
(3)玲玲发现这些民族服饰的共同点是都能保暖,是为了抵御当地的严寒天气。
(4)贝贝在东北地区经过的省会城市有:
D沈阳,E长春,F哈尔滨。
(5)贝贝发现东北的大城市和工矿业大多沿铁路分布,试帮他分析原因。
东北地区的运输以铁路为主,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的工矿中心,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工矿业的发展,更带动了经济和城市的发展。
(山东菏泽校级月考)读图,完成9~10题。
9.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稠密的是(D)
A.① B.② C.③ D.④
④地位于铁路线沿线地带,纬度最低,气候最温暖,人口最为稠密。
10.东北地区的城市大多集中在铁路沿线地区,图中⑤⑥⑦三条铁路线交会处的城市是(A)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
⑤是从哈尔滨到满洲里的滨洲线、⑥是从哈尔滨到绥芬河的滨绥线,⑦是从哈尔滨到大连的哈大线,三条铁路线交会处的城市是哈尔滨。
(山东菏泽曹县期中)读我国东北区域图,完成11~13题。
11.②城市的主要职能是(A)
A.全国汽车工业中心
B.全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心
C.全国纺织业中心
D.全国电机制造中心
据图可知,②城市是长春,为吉林省行政中心,是全国汽车工业中心。
12.①城市被称为“东方莫斯科”,具有“异国情调”,这与哪个国家有关(C)
A.蒙古 B.朝鲜
C.俄罗斯 D.韩国
①城市为哈尔滨,建筑风格具有俄罗斯特色,被称为“东方莫斯科”。
13.有关图中铁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a是哈大线,是东北物资外运的重要通道
B.b是滨绥线,经内蒙古自治区通往俄罗斯
C.b—c铁路线经过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
D.③是a线与京哈线的枢纽城市
图中铁路a、b、c分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滨洲线、滨绥线经过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③是沈阳,是京哈线与哈大线交会处的枢纽城市。
(贵州贵阳模拟)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
A.木材 B.粮食 C.煤矿 D.石油
本区域位于(44°N,128°E)附近,图中有山峰,山峰海拔1 350米,河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可判断该区域位于大兴安岭林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森林资源丰富,该区域煤矿、石油资源不丰富,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木材。
15.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D)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林木资源减少,再加上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导致运输需求减小,铁路几乎废弃。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大数据测算,2024年春节假期,即2月10日至17日,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1 009.3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81.7%。哈尔滨市地处北温带,气候宜人,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随着互联网的风靡,游客数量迅速飙升,为当地带来数目不小的收入。
(1)材料中“水”是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哈尔滨通过B滨洲线与邻国C蒙古保持广泛联系。
(2)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特点为沿铁路线分布。
(3)图中经过东北地区三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行政中心的铁路线是京哈线。
(4)赫哲族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A是辽中南工业基地。
(5)东北地区城市中,被誉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是沈阳;中国汽车的“摇篮”、规模宏大的第一汽车制造厂位于长春。
(6)名城哈尔滨,拥有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中心城区至今仍保留有许多典雅别致的欧式楼宇,具有浓郁的异国风情。试列举出三个哈尔滨特色美食、习俗或景观。
大列巴、红肠、中央大街、圣·索菲亚教堂、冰雪大世界等。
(7)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是一个北方城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呢?
大连位于40°N以南,是东北地区纬度最低的城市,而且依山傍海,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年温差较小。(言之有理即可)。
17.读近几年黑龙江省人口跨省流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近几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主要流向北京市、天津市和辽宁省;流入人口主要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和山东省。
(2)黑龙江北部及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稀少,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地形以山地为主,气温较低,交通不便,人口相对稀少。
(3)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4)图中所示的东北部地区聚居的主要少数民族是朝鲜族、满族。近年来,该民族聚居地大力提倡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业。你是否赞成这种做法?请说明理由。
赞成。理由:可以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