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分层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4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分层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1 05:25:40

文档简介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势:地处 高原东部,地势 ,地形以高原、 为主,地表崎岖。
2.气候:属 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3.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 、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4. 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
贵州省分布有大面积的石灰岩,气候湿润多雨,石灰岩长期被雨水冲刷、溶解、侵蚀,形成各种各样的喀斯特地貌,使地表高低不平。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1.自然灾害: 、冰冻、冰雹等,每逢暴雨,有些地区还会引发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环境问题: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 ,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 现象。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1.生态环境恢复措施: 、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
2.贵州正在进一步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 工程;同时,贵州还积极推进 、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的建设。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水资源:建设了一大批 ,使当地人民的用水状况得到改善,还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
2.能源资源:近年来,贵州加大煤炭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 基地。与此同时,贵州充分发挥“ ”优势,优先发展 ,深度开发水电。
3.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有序开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逐步改进。著名旅游资源有 、织金洞、遵义会议会址等。
重难点 贵州省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对点训练】
(山东菏泽中考)贵州依据本省的地理环境特点,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读贵州省地形图(图1)和贵州省自然资源和地质灾害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贵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1)这些说法反映出的贵州地理环境特点有哪些?
(2)结合图示信息,说出贵州省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3)该省为保护环境,减轻石漠化危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知识点1? 自然地理概况
(山西阳泉盂县模拟)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特征被描述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读贵州省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贵州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干燥 B.沃野千里
C.地形平坦 D.水能丰富
2.贵州省河流常常出现“无头河”“无尾河”,这是因为贵州省的特殊地貌为( )
A.喀斯特地貌 B.雅丹地貌
C.丹霞地貌 D.黄土地貌
3.贵州省蕴藏的丰富能源矿产是( )
A.天然气 B.石油 C.铁矿石 D.煤炭
知识点2?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4.贵州省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B.水污染和草场退化
C.石漠化和水土流失
D.盐碱化和水土流失
5.贵州省部分地区石漠化严重,其主要原因有( )
①土层瘠薄 ②不合理的垦殖活动 ③水污染 ④空气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贵州省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省区,其主要地质灾害有( )
①冰冻 ②干旱 ③冰雹 ④滑坡 ⑤泥石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④⑤
知识点3?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7.(贵州铜仁万山区期末)贵州省许多地方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为此,贵州省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恢复措施。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封山育林 B.人工种草
C.坡耕地改梯田 D.陡坡开垦
8.下图为山区人民为摆脱贫困采取的措施,将其按照因果关系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
C.丙—甲—乙—丁 D.丙—甲—丁—乙
知识点4?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9.(贵州黔西南模拟)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贵州省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贵州省为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充分利用的丰富的能源是( )
A.煤、铁
B.煤、石油
C.煤、水能
D.石油、天然气
10.下列旅游资源属于贵州省的是( )
(山东菏泽巨野县期末)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子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读图,完成11~13题。
11.贵州人民探索出该开发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河湖密布,支流众多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C.地表崎岖,高原山地为主
D.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12.“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中梯田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保持水土 B.放牧
C.观光 D.种粮
13.“五子登科”开发模式有利于( )
①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石漠化 ②减少了粮食产量,导致农民收入下降 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④助力脱贫和乡村振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山东菏泽鲁西新区期末)2024年央视春晚歌曲《上春山》中的“春山”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这里地表广布易受流水溶解的石灰岩。如图为贵州西南部地貌及民居景观,完成14~16题。
14.符合该地景观特征的是( )
A.沟壑纵横间,黄沙满天飞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沃野千里绿,平原展宏图
D.云岭千重秀,峰峦叠翠间
15.该景观形成的气候条件是( )
A.日照充足 B.日温差大
C.温暖湿润 D.低温少雨
16.“春山”地区的传统民居是( )
A.四合院 B.吊脚楼
C.窑洞 D.土楼
(山东泰安肥城市三模)椪柑是一种优质的柑橘品种,它是贵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特色水果产品之一,皮薄易剥,色泽鲜美,酸甜适中,食后味浓甜,化渣爽口,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结合材料和图,完成17~18题。
 
17.贵州从江种植椪柑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
①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 ②降水丰沛 ③山地广布,易于排水 ④昼夜温差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冬春季节贵州从江椪柑容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 )
A.洪涝 B.寒潮
C.干旱 D.高温
(安徽中考)贵州是一个多桥的省份,世界上最高的100座高桥中,贵州省占了近一半。除了人造桥梁外,贵州还有很多由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的“天生桥”。读贵州省地形图及景观照片,完成19~21题。
19.贵州省多高桥的主要自然原因是这里( )
A.河湖密布 B.地表崎岖
C.人口众多 D.经济发达
20.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天生桥”的“桥孔”曾经在地下,它们当时可能是( )
A.裂谷 B.火山 C.溶洞 D.石林
21.贵州的气候、地形特点决定了贵州多( )
A.地热资源 B.水能资源
C.风能资源 D.太阳能资源
22.(山东菏泽单县期末)大美神州,醉美贵州。贵州省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贵阳
(1)贵州省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这反映了贵州地理环境受 因素影响;气候复杂多样,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 。
贵州境内石灰岩广布,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长期不合理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出现土地石漠化。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贵州省土地石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
(3)冶金工业对资源的消耗很大。炼铝业是贵州省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据图分析贵州省发展炼铝业的自然条件。
23.大山再高,也高不过贵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贵州省经济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图1为贵州省地形图,图2为贵州省北盘江大桥景观图。读图和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天堑变通途
(1)贵州省简称贵或 ,地形类型主要以 和高原为主,地表崎岖。
(2)贵州省堪称“桥梁博物馆”,其桥梁众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桥梁的建设 (单项选择)。
①体现出国家经济和技术实力 ②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③促进东西部地区交流与沟通 ④实现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玩转大数据
 
(3)贵阳市充分利用 , 等自然优势条件,重点发展 (填“高新技术产业”或“传统工业”),有“中国数谷”的美誉。
小刺梨大产业
近年来,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迅速,下图示意贵州刺梨产业的发展举措。
(4)目前贵州省发展刺梨产业的主要措施有 等。
(5)请结合贵州省地理条件,为其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
2.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3.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4.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
贵州省分布有大面积的石灰岩,气候湿润多雨,石灰岩长期被雨水冲刷、溶解、侵蚀,形成各种各样的喀斯特地貌,使地表高低不平。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1.自然灾害:干旱、冰冻、冰雹等,每逢暴雨,有些地区还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环境问题: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1.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
2.贵州正在进一步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同时,贵州还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的建设。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水资源: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使当地人民的用水状况得到改善,还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
2.能源资源:近年来,贵州加大煤炭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与此同时,贵州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3.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有序开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逐步改进。著名旅游资源有黄果树瀑布、织金洞、遵义会议会址等。
重难点 贵州省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对点训练】
(山东菏泽中考)贵州依据本省的地理环境特点,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读贵州省地形图(图1)和贵州省自然资源和地质灾害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贵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1)这些说法反映出的贵州地理环境特点有哪些?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耕地较少;受地形影响,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候复杂多样。
(2)结合图示信息,说出贵州省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热量充足,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充足;煤炭、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等。不利:耕地少,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等。
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是国内三大石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3)该省为保护环境,减轻石漠化危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修建梯田等。
知识点1? 自然地理概况
(山西阳泉盂县模拟)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特征被描述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读贵州省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贵州省的描述,正确的是(D)
A.气候干燥 B.沃野千里
C.地形平坦 D.水能丰富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表崎岖,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2.贵州省河流常常出现“无头河”“无尾河”,这是因为贵州省的特殊地貌为(A)
A.喀斯特地貌 B.雅丹地貌
C.丹霞地貌 D.黄土地貌
贵州河流常常出现“无头河”“无尾河”,这是因为贵州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暗河众多。
3.贵州省蕴藏的丰富能源矿产是(D)
A.天然气 B.石油 C.铁矿石 D.煤炭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的能源矿产是煤炭,分布在六盘水等地。
知识点2?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4.贵州省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C)
A.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B.水污染和草场退化
C.石漠化和水土流失
D.盐碱化和水土流失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壤很薄且贫瘠,土壤下面是岩石层,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
5.贵州省部分地区石漠化严重,其主要原因有(A)
①土层瘠薄 ②不合理的垦殖活动 ③水污染 ④空气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贵州省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省区,其主要地质灾害有(D)
①冰冻 ②干旱 ③冰雹 ④滑坡 ⑤泥石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④⑤
知识点3?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7.(贵州铜仁万山区期末)贵州省许多地方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为此,贵州省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恢复措施。下列不正确的是(D)
A.封山育林 B.人工种草
C.坡耕地改梯田 D.陡坡开垦
生态环境恢复措施有封山育林、人工种草、坡耕地改梯田等。陡坡开垦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
8.下图为山区人民为摆脱贫困采取的措施,将其按照因果关系排序正确的是(B)
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
C.丙—甲—乙—丁 D.丙—甲—丁—乙
知识点4?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9.(贵州黔西南模拟)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贵州省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贵州省为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充分利用的丰富的能源是(C)
A.煤、铁
B.煤、石油
C.煤、水能
D.石油、天然气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10.下列旅游资源属于贵州省的是(A)
织金洞是位于织金县境内的溶洞,是贵州省著名的旅游资源。天坛在北京,日月潭在台湾,天山天池在新疆。
(山东菏泽巨野县期末)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子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读图,完成11~13题。
11.贵州人民探索出该开发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当地(C)
A.河湖密布,支流众多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C.地表崎岖,高原山地为主
D.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贵州人民探索出该开发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地表崎岖,以高原山地为主,有利于水土保持,又可以增加收入。
12.“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中梯田的主要生态作用是(A)
A.保持水土 B.放牧
C.观光 D.种粮
13.“五子登科”开发模式有利于(C)
①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石漠化 ②减少了粮食产量,导致农民收入下降 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④助力脱贫和乡村振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五子登科”开发模式增加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②错误。
(山东菏泽鲁西新区期末)2024年央视春晚歌曲《上春山》中的“春山”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这里地表广布易受流水溶解的石灰岩。如图为贵州西南部地貌及民居景观,完成14~16题。
14.符合该地景观特征的是(D)
A.沟壑纵横间,黄沙满天飞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沃野千里绿,平原展宏图
D.云岭千重秀,峰峦叠翠间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该地景观特征是“云岭千重秀,峰峦叠翠间”,D正确;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景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西北地区的景观;“沃野千里绿,平原展宏图”是平原地区景观。
15.该景观形成的气候条件是(C)
A.日照充足 B.日温差大
C.温暖湿润 D.低温少雨
图中的民居是吊脚楼,位于贵州省,该景观形成的气候条件是温暖湿润,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C正确。
16.“春山”地区的传统民居是(B)
A.四合院 B.吊脚楼
C.窑洞 D.土楼
(山东泰安肥城市三模)椪柑是一种优质的柑橘品种,它是贵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特色水果产品之一,皮薄易剥,色泽鲜美,酸甜适中,食后味浓甜,化渣爽口,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结合材料和图,完成17~18题。
 
17.贵州从江种植椪柑的优势自然条件有(A)
①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 ②降水丰沛 ③山地广布,易于排水 ④昼夜温差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贵州从江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昼夜温差不大。
18.冬春季节贵州从江椪柑容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B)
A.洪涝 B.寒潮
C.干旱 D.高温
由从江气候类型图可以看出,冬春季节时,平均气温低于12 ℃的时间约有两至三个月,所以容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寒潮。
(安徽中考)贵州是一个多桥的省份,世界上最高的100座高桥中,贵州省占了近一半。除了人造桥梁外,贵州还有很多由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的“天生桥”。读贵州省地形图及景观照片,完成19~21题。
19.贵州省多高桥的主要自然原因是这里(B)
A.河湖密布 B.地表崎岖
C.人口众多 D.经济发达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多喀斯特地貌,需要修建高桥连接交通。
20.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天生桥”的“桥孔”曾经在地下,它们当时可能是(C)
A.裂谷 B.火山 C.溶洞 D.石林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暗河,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溶洞外露形成“天生桥”的“桥孔”。
21.贵州的气候、地形特点决定了贵州多(B)
A.地热资源 B.水能资源
C.风能资源 D.太阳能资源
由图可知,贵州省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同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22.(山东菏泽单县期末)大美神州,醉美贵州。贵州省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贵阳
(1)贵州省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这反映了贵州地理环境受地形因素影响;气候复杂多样,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贵州境内石灰岩广布,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长期不合理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出现土地石漠化。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贵州省土地石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
石灰岩广布;土层较薄;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疏;地形坡度大。
(3)冶金工业对资源的消耗很大。炼铝业是贵州省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据图分析贵州省发展炼铝业的自然条件。
铝土矿丰富,煤炭资源丰富;电力资源丰富(水能丰富)。
23.大山再高,也高不过贵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贵州省经济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图1为贵州省地形图,图2为贵州省北盘江大桥景观图。读图和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天堑变通途
(1)贵州省简称贵或黔,地形类型主要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表崎岖。
(2)贵州省堪称“桥梁博物馆”,其桥梁众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喀斯特地貌广布,河网密布,多地下暗河,
桥梁的建设A(单项选择)。
①体现出国家经济和技术实力 ②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③促进东西部地区交流与沟通 ④实现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玩转大数据
 
(3)贵阳市充分利用能源丰富,气候凉爽等自然优势条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填“高新技术产业”或“传统工业”),有“中国数谷”的美誉。
小刺梨大产业
近年来,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迅速,下图示意贵州刺梨产业的发展举措。
(4)目前贵州省发展刺梨产业的主要措施有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改善交通条件;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答出两点即可)等。
(5)请结合贵州省地理条件,为其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农业上增加科技投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充分利用能源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大力发展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相关产业;充分利用省内喀斯特地貌等自然风景和少数民族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相关第三产业,积极推动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