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小结(第五章)
一、北方地区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黄土高原,②华北平原,③东北平原,④辽东丘陵,⑤山东丘陵,⑥渤海。
2.①处较有代表性的民居是窑洞,粮食作物是谷子,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措施有植树种草,打坝淤地等。
3.填写本区主要山脉的名称。
A大兴安岭,B小兴安岭,C长白山,D太行山。
4.A、B、C三地统称为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5.本区内c大庆油田是全国第一大油田。本区在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重(填“轻”或“重”)工业为主的东北工业基地。
6.原来被称为“北大荒”的③平原(填代号),现已成为富饶的“北大仓”。
7.本区农业生产受气候影响很大,长城以北一般一年一熟,长城以南则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8.本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古都众多,主要有a北京、b西安、洛阳、开封等。
二、南方地区
南方部分地区图
1.本区域的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A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东临B东海,南临C南海,⑤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2.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①云贵高原,②四川盆地,③长江中下游平原,④东南丘陵
3.商品粮基地名称:
a江汉平原,b洞庭湖平原,c鄱阳湖平原,d成都平原。
4.D是巫山,它是重庆市和湖南省的分界线,是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5.本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写出⑤附近的矿产及产地是个旧锡矿。
6.本区的水能丰富,在D附近建设的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三峡。
三、西北地区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山脉名称和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山脉:①大兴安岭,②阴山,③阿尔泰山,④天山山脉,⑤昆仑山,⑥祁连山。
地形区:A内蒙古高原,B准噶尔盆地,C塔里木盆地。
2.本区东西部植被景观有明显差异,其中A地形区东部以草原为主,A地形区西部变为荒漠草原,而C地形区则为荒漠。本区地表植被的上述变化,主要是由本区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决定的。本区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3.本区的河流多为内流河,其中最大的内流河C是塔里木河。
4.本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干旱,农业多为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图示中的农业区a是河套平原,b是宁夏平原,c是河西走廊,其中a、b灌溉水源是黄河水;c的灌溉水源是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四、青藏地区
1.写出主要山脉名称:①昆仑山,②阿尔金山,③祁连山,④横断山脉,⑤喜马拉雅山。
2.写出图示中主要地形区的名称:A青藏高原,B柴达木盆地。
3.本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其中a长江,b黄河,c澜沧江发源于本区,号称“三江源区”。
4.本区的农业属于河谷(填“河谷”或“绿洲”)农业,主要的农业区分布在d雅鲁藏布江谷地和f湟水谷地;主要的农作物是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
5.e是青藏铁路,东起西宁,经格尔木、西至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考点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江苏宿迁中考)图1为某超市水果区货架上的水果品名及其产地标签,图2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据此完成1~3题。
1.产地标注错误的水果是(C)
A.哈密瓜 B.芒果
C.柑橘 D.苹果
柑橘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水果,产地不可能是吉林。
2.四种水果产地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B)
A.新疆—甲 B.海南—乙
C.吉林—丙 D.山东—丁
新疆位于我国丙(西北地区),A错误。海南位于乙(南方地区),B正确。吉林位于我国甲(北方地区),C错误。山东位于我国甲(北方地区),D错误。
3.四种水果同时出现在该超市,得益于(A)
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②保鲜技术的进步
③各地的气候差异小 ④化肥农药的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四种水果产地相距遥远,同时出现在该超市,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①②正确。各地气候差异大,③错误。化肥农药的使用不能使北方地区有南方水果,南方地区有北方水果,④错误。
考点2? 四大地理区域
(青海中考)笔走画卷,一首诗,一个世界。唐代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为现苏州市),和南北朝时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呈现出我国不同地区独具特色的画卷。据此完成4~5题。
4.张继的诗呈现的画卷里最有可能看到的是(C)
A.沙漠骆驼 B.高原牦牛
C.青砖黛瓦 D.北国风光
读题干可知,“姑苏”指的是现苏州市,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因此最有可能看到的是青砖黛瓦,C正确;西北地区最有可能看到沙漠骆驼,A错误;青藏地区最有可能看到高原牦牛,B错误;北方地区能看到北国风光,D错误。
5.“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出内蒙古发达的(A)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水产业 D.林木业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重点是牛羊,反映出内蒙古发达的畜牧业。
(重庆中考)宁夏平原由于“大山护着”“大河爱着”,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生产出的商品粮品质优良,自古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称。读宁夏平原地区简图,完成6~8题。
6.“护着”“爱着”宁夏平原的“大山”“大河”分别是(D)
A.祁连山、长江 B.太行山、淮河
C.长白山、嫩江 D.贺兰山、黄河
7.图中“护着”宁夏平原的山脉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
A.阻挡风沙 B.提供冰雪融水
C.提供薪材 D.利于山地放牧
8.与南方产粮区相比,宁夏平原能产出优质商品粮的气候优势是(C)
A.降水较丰 B.热量较多
C.温差较大 D.光照较弱
(山东滨州中考)“茶马古道”是古代川、滇茶叶和西藏马匹、皮毛交易的重要通道。读“茶马古道”局部路线图,完成9~11题。
9.通过“茶马古道”互换的商品,可以反映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B)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果业 D.渔业
“茶马古道”是古代川、滇茶叶和西藏马匹、皮毛交易的重要通道。西藏的马匹、皮毛来源于其畜牧业,B正确。
10.古代茶农将茶叶制成茶砖运往西藏,主要原因是(A)
A.储运方便 B.便于冲泡
C.提升品质 D.方便晾晒
历史上,茶马古道路途遥远,道路艰险,利用马匹驮运松散的茶叶,每匹马驮运量少,利润低;将松散的茶叶制作成茶砖,相同质量的茶叶体积大为减小,这样可以方便马匹驮运,增加马帮的茶叶运送量,从而提高利润,并且制成茶砖后也便于储运,A正确。
11.“茶马古道”运输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D)
①地形崎岖 ②高寒缺氧 ③沙尘风暴 ④蚊虫叮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沙尘暴多发生在北方地区,“茶马古道”运输途中发生较少,③错误。
(江苏苏州中考)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全线桥隧比(桥梁和隧道占总里程的比例)高达81%,被称为“最难修建的铁路”。下图为川藏铁路沿线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川藏铁路雅安到林芝段沿线修建众多高架桥和隧道,其最主要目的是(C)
A.便于欣赏沿途风光
B.增强“过山车”刺激性
C.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
D.尽量避免惊扰野生动物
川藏铁路雅安到林芝段穿越横断山区,沿线地势起伏大,修建众多高架桥和隧道有利于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
13.川藏铁路林芝到拉萨段沿途(A)
A.山顶积雪,光照充足
B.雨林密布,湖泊众多
C.黑土广布,盛产青稞
D.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川藏铁路林芝到拉萨段沿途主要经过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强,A正确;沿途没有经过雨林气候区;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是内蒙古高原的地形特征。
14.(四川广安中考)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交通建设困难。川藏铁路被称作“最难建铁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的地形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
(2)图中①河流名称是澜沧江。
(3)川藏铁路穿过的山脉②是横断山脉。
(4)川藏铁路东部起点的城市甲是成都,修建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至少两种)。章末小结(第五章)
一、北方地区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 高原,② 平原,③ 平原,④ 丘陵,⑤ 丘陵,⑥ 海。
2.①处较有代表性的民居是 ,粮食作物是 ,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治理措施有 。
3.填写本区主要山脉的名称。
A ,B ,C ,D 。
4.A、B、C三地统称为 林区,是我国 的 林区。
5.本区内c 油田是全国第一大油田。本区在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 (填“轻”或“重”)工业为主的东北工业基地。
6.原来被称为“北大荒”的 平原(填代号),现已成为富饶的“北大仓”。
7.本区农业生产受气候影响很大,长城以北一般一年 熟,长城以南则一年两熟或 。
8.本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古都众多,主要有a 、b 、洛阳、开封等。
二、南方地区
南方部分地区图
1.本区域的位置位于 以南、A 高原以东的地区,东临B 海,南临C 海,⑤ 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2.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① 高原,② 盆地,③ 平原,④ 丘陵
3.商品粮基地名称:
a ,b ,c ,d 。
4.D是 山,它是 市和 省的分界线,是 盆地和 平原的分界线,是地势第 级阶梯的分界线。
5.本区的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写出⑤附近的矿产及产地是 。
6.本区的 能丰富,在D附近建设的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是 。
三、西北地区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山脉名称和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山脉: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地形区:A ,B ,C 。
2.本区东西部植被景观有明显差异,其中A地形区东部以 为主,A地形区西部变为 ,而C地形区则为 。本区地表植被的上述变化,主要是由本区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决定的。本区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
3.本区的河流多为 河,其中最大的内流河C是 河。
4.本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农业多为畜牧业和 农业,图示中的农业区a是 ,b是 ,c是 ,其中a、b灌溉水源是 ;c的灌溉水源是 。
四、青藏地区
1.写出主要山脉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
2.写出图示中主要地形区的名称:A ,B 。
3.本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其中a ,b ,c 发源于本区,号称“三江源区”。
4.本区的农业属于 (填“河谷”或“绿洲”)农业,主要的农业区分布在d 和f ;主要的农作物是 、小麦、豌豆、油菜等。
5.e是 铁路,东起 ,经格尔木、西至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 最长的高原铁路。
考点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江苏宿迁中考)图1为某超市水果区货架上的水果品名及其产地标签,图2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据此完成1~3题。
1.产地标注错误的水果是( )
A.哈密瓜 B.芒果
C.柑橘 D.苹果
2.四种水果产地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新疆—甲 B.海南—乙
C.吉林—丙 D.山东—丁
3.四种水果同时出现在该超市,得益于( )
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②保鲜技术的进步
③各地的气候差异小 ④化肥农药的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2? 四大地理区域
(青海中考)笔走画卷,一首诗,一个世界。唐代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为现苏州市),和南北朝时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呈现出我国不同地区独具特色的画卷。据此完成4~5题。
4.张继的诗呈现的画卷里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沙漠骆驼 B.高原牦牛
C.青砖黛瓦 D.北国风光
5.“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出内蒙古发达的( )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水产业 D.林木业
(重庆中考)宁夏平原由于“大山护着”“大河爱着”,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生产出的商品粮品质优良,自古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称。读宁夏平原地区简图,完成6~8题。
6.“护着”“爱着”宁夏平原的“大山”“大河”分别是( )
A.祁连山、长江 B.太行山、淮河
C.长白山、嫩江 D.贺兰山、黄河
7.图中“护着”宁夏平原的山脉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阻挡风沙 B.提供冰雪融水
C.提供薪材 D.利于山地放牧
8.与南方产粮区相比,宁夏平原能产出优质商品粮的气候优势是( )
A.降水较丰 B.热量较多
C.温差较大 D.光照较弱
(山东滨州中考)“茶马古道”是古代川、滇茶叶和西藏马匹、皮毛交易的重要通道。读“茶马古道”局部路线图,完成9~11题。
9.通过“茶马古道”互换的商品,可以反映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果业 D.渔业
10.古代茶农将茶叶制成茶砖运往西藏,主要原因是( )
A.储运方便 B.便于冲泡
C.提升品质 D.方便晾晒
11.“茶马古道”运输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①地形崎岖 ②高寒缺氧 ③沙尘风暴 ④蚊虫叮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江苏苏州中考)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全线桥隧比(桥梁和隧道占总里程的比例)高达81%,被称为“最难修建的铁路”。下图为川藏铁路沿线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川藏铁路雅安到林芝段沿线修建众多高架桥和隧道,其最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欣赏沿途风光
B.增强“过山车”刺激性
C.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
D.尽量避免惊扰野生动物
13.川藏铁路林芝到拉萨段沿途( )
A.山顶积雪,光照充足
B.雨林密布,湖泊众多
C.黑土广布,盛产青稞
D.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14.(四川广安中考)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交通建设困难。川藏铁路被称作“最难建铁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的地形以山地、高原和 为主。
(2)图中①河流名称是 。
(3)川藏铁路穿过的山脉②是 。
(4)川藏铁路东部起点的城市甲是 ,修建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地质灾害有 (至少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