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学期第二课《燕子》
课后作业一
一、字词小能手
1. 看拼音写词语:
jù jí ǒu ěr fǎng fú lüè guò zhān shuǐ
2.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闲散(sàn sǎn) 纤细(qiān xiān) 木杆(gān gǎn) 似的(sì shì)
二、句子模仿秀
例句: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 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请仿照例句,描写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在某个场景中的样子 。
2. 用“有的……有的……有的……”描写燕子飞行时的姿态 。
三、课文理解
1. 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请简要概括 。
2. 作者把春天的景物写得那么美,对描写燕子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麻雀》
无论是乡村或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遭到捕杀。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空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来形容麻雀的愚蠢。然而,有一位科学家用弹弓射出一粒石子,击落了一只麻雀。另一位观察者发现,那只被击落的麻雀,旁边二三十米外的巢里还有几只幼雀,等这条“惊险”的信息,由亲鸟传递给幼雀后,幼雀们也很快地钻入附近的草丛中藏起来,以免受到连累。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十八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害虫猖獗,虫灾四起。十九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毛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不是麻雀太多,而是太少了。
文中哪句话表明人们对麻雀的误解?
2. 麻雀的巢通常筑在哪里?
3. 麻雀在什么情况下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
4. 短文写了哪两个例子来说明麻雀的功过?
三年级下学期第二课《燕子》
课后作业二
一、知识巩固
1. 辨字组词 。
掠( ) 偶( ) 沾( ) 倦( )
惊( ) 遇( ) 贴( ) 卷( )
2.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 )( )夺目 ( )( )粼粼 ( )( )起舞 ( )( )烂漫
在( )的春天里,燕子在( )的湖面上空( ),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二、语言运用
1. 仿照文中对燕子外形的描写,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
2. 春天到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请你以燕子的口吻,写一段描述春天景色的话 。
三、深入探究
1. 课文中“赶集似的聚拢来”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 作者是怎样把燕子的动态美写得生动形象的?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
四、阅读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燕子》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它们能够倏忽间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行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棱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1. 燕子的飞行速度是多少?
2. 燕子有哪些高超的飞行特技?
3. 燕子为什么老是在飞?
4. 燕子飞行本领高强的原因有哪些?
课后作业一答案
一、字词小能手
1. 聚集 偶尔 仿佛 掠过 沾水
2. 闲散(sǎn√) 纤细(xiān√) 木杆(gān√) 似的(shì√)
二、句子模仿秀
1. 示例:那边还有玩累了的几只小猫,慵懒地在柔软的草地上趴着;湛蓝的天空下,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几棵大树挺立在草地周围,树下卧着几只毛茸茸的小猫,那便是我家可爱的猫咪。 2. 示例:燕子在天空中飞行,有的斜着身子轻快地掠过,有的展开翅膀笔直地冲向高空,有的忽上忽下像是在和同伴嬉戏。
三、课文理解
1. 文中从羽毛、翅膀、尾巴三个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它有着乌黑的羽毛、轻快有力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 。
2. 作者把春天的景物写美,为燕子的出场营造了生机勃勃的环境,衬托出燕子的活泼可爱,使燕子的形象更加鲜明,也让画面更具美感和活力。
四、拓展阅读
1. 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遭到捕杀。
2. 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空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
3. 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特别是在育雏期。
4. 十八世纪,普鲁士国王悬赏消灭麻雀,导致害虫猖獗、虫灾四起;十九世纪,美国波士顿引进麻雀消灭毛虫,庄稼摆脱虫患并为此建立“麻雀纪念碑”。
课后作业二答案
一、知识巩固
1. 掠(掠过) 偶(偶尔) 沾(沾水) 倦(疲倦) 惊(惊吓) 遇(遇见) 贴(贴纸) 卷(试卷)
2. (光彩)夺目 (波光)粼粼 (翩翩)起舞 (烂漫)无比
在(烂漫无比)的春天里,燕子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空(翩翩起舞),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二、语言运用
1. 示例:小兔子浑身毛茸茸的,像一个洁白的雪球。它的耳朵长长的,像两根竖着的天线,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红宝石般的眼睛镶嵌在毛茸茸的脸上,一闪一闪的,可爱极了。短短的尾巴就像一个小绒球,贴在身后 。
2. 示例:哇,我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北方!一路上,我看到大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小草从土里探出嫩绿的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新奇的世界。柳树姐姐垂下柔软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梳理自己的长发。五颜六色的花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在努力绽放,把大地装点得五彩斑斓。解冻的小溪欢快地流淌着,一路唱着动听的歌,那声音真悦耳! 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真是太美好啦!
三、深入探究
1.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天的花草树木等景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动作“赶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也表现出各种景物迅速生长、聚集的状态,为燕子的出现营造了热闹的氛围。
2. 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燕子的动态美。如“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中的“斜飞”,生动地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姿态;“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通过“叽的一声”和快速的空间转换,突出燕子飞行速度之快。“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把停在电线上的燕子比作小黑点,形象地写出了远观时燕子的形态,动静结合,让燕子的动态美跃然纸上。
四、阅读欣赏
1. 每小时可达120公里。
2. 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能够倏忽间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3. 因为燕子的脚瘦小,难以支撑身躯,在地上站立时不能灵活保持平衡,所以它们学会了在飞行中解决一切的本领,导致老是在飞。
4. 燕子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振动20次,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