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必读名著《儒林外史》专题训练
1.《儒林外史》刻画了四类人物,请各举一例。
八股迷的典型—— ①
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典型——②
贪官污更的典型——③
腐儒的典型——④
阅读下面名著《儒林外史》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遇著花明柳媚的时节,乘一辆牛车载了母亲,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著鞭子,口里唱著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
片段二:秦老在打麦场上放下一张桌子,两人小饮。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 万顷玻璃一般。那些眠鸥宿鹭,阅然无声。王冤左手持杯,右手指著天上的星,向秦老 道:“你看贯索犯文昌, 一代文人有厄!”话犹未了,忽然起一阵怪风,刮得树木都飕飕的响;水面上的禽鸟,格格惊起了许多。
2.《儒林外史》代表我国古代什么类型小说的高峰?两段文字写出王冕怎样的品性?
3.写出《儒林外史》中体现王冕“蔑视权贵”的一个事件。
4.某校开展《儒林外史》阅读交流会,请你参与完成下列活动。
(1)有人评价《儒林外史》“可以镜人,可以自镜”。小语同学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你以文中某一人物或情节为例,为他解惑。
(2)小语同学对文中的许多语句很有感触,于是特地摘录了以下三段文字。请你任选一句,简要阐释其中蕴含的道理。
句一:“慷慨仗义,银钱去而复来;广结交游,人物久而愈盛。”(第14回)
句二:“立心做名士,有志者事竟成;无意整家园,创业者成难守。”(第20回)
句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46回)
我选择: 我的阐释:
5.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题目。
【片段一】
【甲】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馀道:“你看这不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馀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片段二】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范进)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片段一和片段二两个事件,从时间上来看,哪一片段发生在前面?
(2)片段一中【甲】是谁,哭到吐血的原因是什么?
(3)鲁迅先生曾评论本书“婉而多讽”,请就以上两个片段,谈谈你对鲁迅评论的认识。
6.名著阅读。
(1)《儒林外史》这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① 的著作,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塑造了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丑图”,既有因中举“喜极而疯”的② ,也有因点着两茎灯草恐费了油而“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③ 。
(2)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请结合下列回目中相关情节,分析匡超人发迹前后的行为变化。
相关回目: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8.班级围绕《儒林外史》中“可笑与可敬的人物”开展阅读交流会,请完成问题。
同学甲:我笑范进,
同学乙:我笑 ,平生奸猾,竟为多一根灯芯不能咽气,贪婪吝啬,令人鄙夷。
同学丙:我敬王冕,出身贫寒, 。
同学丁:我敬 ,慷慨大方,尊重妇女,反对礼法……
9.班级围绕名著中“可笑与可敬的人物”开展阅读交流会,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众评《儒林外史》。请在①处填出可笑之人,在②处填出可敬之处。
同学甲:我笑范进,执意科举,生活落魄,遭人讨厌,老来中举,喜极疯癫。
同学乙:我笑① ,实为秀才却谎称是中书,为人懦弱无能,贪图富贵却一无所成。
同学丙:我敬沈琼枝,常州才女,② 。
同学丁:我敬杜少卿,慷慨大方,尊重妇女,反对礼法。
……
(2)古代文学研究专家陈美林先生这样评价《儒林外史》:“他(吴敬梓)所作的《儒林外史》反映了以他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对社会理想的探索和追求。”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10.根据自己对《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的积累,完成下列题目。
莎士比亚在《人间喜剧》中曾写道:“全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上场的时候,也都有下场的时候。”请以小说中王冕为例,简述人物“上场”和“下场”时的处境,并分析其“出场”的作用。
11.班级开展了“走近《儒林外史》”阅读交流展示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①《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中,有这样一段交代:
②王冕隐居在会稽山中,并不自言姓名;后来得病去世。山邻敛些钱财,葬于会稽山下。是年,秦老亦寿终于家中。可笑近来文人学士。说着王冕。都称他做过王参军,究竞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所以表白一番。这不过是个楔子,下面还有正文。
(1)请结合《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回答作者要“表白”什么
(2)“楔子”,引子,引出正文或为正文作铺垫。请根据《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回答第一回在全书当中的作用。
(3)结合文本阅读,回答作者觉得“可笑”的是什么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2.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 、“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 、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 。
13.《儒林外史》中的王冕的人生选择引起了同学们在网上的讨论,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甲:王冕这个人物清高孤傲,就算皇帝朱元璋征召他做大官,他依然选择隐居会稽山而终。
乙:可是他那么有才能,不做官太可惜了!时世不好,不是更需要每个人去尽力改变现状吗?
你的跟帖:我认为人物形象必须要放在整本书中进行分析,作者在开篇写王冕的人生选择,目的是为了:
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题目。
材料一:
当晚,养娘走进房来看小姐,只见愁眉泪眼,长吁短叹。养娘道:“小姐,你才恭喜,招赘了这样好姑爷,有何心事,做出这等模样 ”小姐把日里的事告诉了一遍,说道:“我只道他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举人、进士;谁想如此光景,岂不误我终身!”养娘劝了一回。公孙进来,待他词色就有些不善。公孙自知惭愧,彼此也不便明言。从此啾啾唧唧,小姐心里纳闷。但说到举业上,公孙总不招揽。劝的紧了,反说小姐俗气。小姐越发闷上加闷,整日眉头不展。夫人知道,走来劝女儿道:“我儿,你不要恁般呆气。我看新姑爷人物已是十分了:况你爹原爱他是个少年名士。”小姐道:“母亲,自古及今,几曾看见不会中进士的人可以叫做个名士的?”说着,越要恼怒起来。
材料二:
沈琼枝在宋家过了几天,不见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将他那房里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真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袱,穿了七条裙子,扮做小老妈的模样,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清晨出了钞关门上船。那船是有家眷的。沈琼枝上了船,自心里想道:“我若回常州父母家去,恐惹故乡人家耻笑。”细想:“南京是个好地方,有多少名人在那里。我又会做两句诗,何不到南京去卖诗过日子?或者遇着些缘法出来也不可知。”立定主意,到仪征换了江船,一直往南京来。
14.材料一中的鲁小姐为什么“愁眉泪眼,长吁短叹”?材料二中的沈琼枝为何要逃走?
15.赏析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
16.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儒林外史》善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 ;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 。
(2)《儒林外史》中王德、王仁这对兄弟的名字和他们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阅读《儒林外史》,完成问题。
17.班级围绕名著中“可笑与可敬的人物”开展阅读交流会,众评《儒林外史》。
同学甲:我笑范进,执意科举,生活落魄,遭人讨厌,老来中举,喜极疯癫。同学乙:我笑 ,平生奸猾,竟为多一根灯芯不能咽气,贪婪吝啬,令人鄙夷。同学丙:我敬王冕,出身贫寒, 。同学丁:我敬杜少卿,慷慨大方,尊重妇女,反对礼法。
18.匡太公临死前对匡超人的遗嘱是以( )为重。
A.出人头地 B.利禄C.功名 D.德行
19.读完《儒林外史》,甲说:“《儒林外史》是典型的讽刺小说。”乙说:“不尽然,它也在宣扬传统美德,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结合名著内容来说明。
20.鲁迅评价《儒林外史》“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可见作品善用 手法塑造人物,作品刻画了 故意用云片糕设下圈套,最终赖了船费。弟弟死也不曾关心,只是干嚎几声;早年 孝顺且勤学上进,认识潘三后私刻公章、替人考试,变得忘恩负义,良知泯灭。作者也刻画了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正面典型,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如杜少卿, (填相关情节)
21.阅读《儒林外史》中的情节回答问题。
片断一:
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户读书。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只有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却是个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见他长大,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时和他亲热,邀在草堂里坐着说话儿。
【批注】王冕的行为和选择,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追求个性自由、保持独立人格的典范。
片断二:
又过了六年,母亲老病卧床。王冕百方延医调治,总不见效。一日,母亲吩咐王冕道:“我眼见得不济事了。但这几年来,人都在我耳根前说你的学问有了,该劝你出去作官,作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事!我看见那些作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况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祸来,反为不美。我儿可听我的遗言,将来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要出去作官。我死了,口眼也闭!”
【批注】
圈点批注是读书常用的方法,请根据【片断一】的批注示例,对【片断二】中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进行批注。(不超过50个字)
参考答案:
1.马静、鲁编修 王冕、杜少卿 汤奉、王惠 周进、范进
2.讽刺;不追求富贵功名、追求自在自由、懂事孝顺的品性。
3.参考:①京官危素想约会王冕,翟买办请不动,时知县亲自来拜,王冕离乡躲避。②朱元璋慕名拜访,王冕讲以仁义服人的道理。后来朝廷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早早地逃到会稽山,隐居终老。意对即可。
4.(1)以课本中范进为例。镜人:范进中举映照出封建社会那些热衷功名而取媚于人的人;自镜:对于当代社会追求的“分数至上”起反思作用。
(2) 示例:选择句三 世事和人的命运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兴衰荣鼎,没有定数。
5.(1)片段一
(2)周进 自己一生苦读几十年,连个秀才也没捞到,郁郁不得志,进入贡院,触景生情,急火攻心(意思对即可)。
(3)对周进未能取得功名而痛哭吐血,和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状态描绘,强烈讽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6.(1) 吴敬梓 范进 严监生(或严致和)
(2)匡超人原本是一个勤劳,忠厚的农家子弟,侍候病中的父亲极尽孝2心;后来和杭州的一帮“名士”交往,他学会了吹牛撒谎,欺世盗名;最终变成了一个醉心名利、忘恩负义的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顾家中发妻和女儿、隐瞒实情,停妻再娶。
7.执意科举,生活落魄,遭人讨厌,老来中举,喜极疯癫。 严监生 不慕名利、磊落洒脱 杜少卿
8.(1)万中书 重名节,因不从盐商宋为富,为人格独立和尊严而进行的斗争。
(2)示例:作者通过塑造杜少卿面对朝廷征辟,装病拒绝应征出仕;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表现了作者蔑视科举,淡泊功名的理想与追求。
9.王冕“上场”出现在小说的第一回,当时是一位喜欢读书、画荷花的年轻人;“下场”时的王冕为了逃避被征召做官,以隐居会稽山的方式下场。王冕的“出场”能突出小说主题(批判明代的科举制度,批判明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面前丧失自我、走火入魔、丑态毕现),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0.(1)称赞王冕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勤勉高尚、孝亲友邻、画艺了得的“文行出处(文人的学问、品行、对待出仕隐世态度)”;
(2)通过楔子铺叙创作大意,塑造名流王冕淡泊名利、勤勉高尚、孝亲友邻、画艺了得的形象,隐喻全书对王冕这样的儒林名流的称赞写作意图。
(3)作者用“时人称从没做过官的王冕为王参军”形象写出了时人对权势富贵的尊崇和依附丑态,恰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辛辣讽刺。
11.范进 严监生 严贡生
12.王冕才华卓越、性情孤傲、蔑视权贵的名士风流,与后文出现那些被科举制毒害,追名逐利的迂腐文人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把他的人生选择放在第一回,是为了树立一个正面标杆,寄托了书中的主要思想:不要只把科举看作荣身之路,要重才华、重人品。
13.鲁小姐是八股才女,热衷“功名富贵”,轻视诗词,而他的丈夫遽公孙却热受诗歌,想做才子名士,把科举看作俗事,所以她很伤心。盐商欺骗沈琼枝,让沈琼枝做小妾,沈琼枝不答应,于是逃婚。
14.通过一连串的动作(细节)描写,写出沈琼枝逃离宋家的过程,表现出她冷静干练,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
15.鲁小姐热衷功名,作者通过塑造她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毒害,连闺房女子都深受其害。沈琼枝自尊自爱、干练机警、具有反叛精神,作者通过塑造她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16.(1) 严监生(严致和) 严贡生(严致中)
(2)王德、王仁兄弟的名字则是取自谐音“亡德亡仁”,仁德本是好字,用在他们的名字里恰好讽刺了他们不讲仁义道德的虚伪丑恶嘴脸。
17.严监生 不慕名利、磊落洒脱
18.D
19.示例1:我同意甲的观点。作者以犀利的笔锋,含蓄幽默的言辞,揭露封建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富贵和封建官吏贪污受贿的卑污灵魂,抨击腐朽的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如对范进、高翰林、汤知县、严氏兄弟一类人物,作者无情地给予讽刺。(意近即可)
示例2:我同意乙的观点。作者以高超的笔法讽刺了范进、汤知县等人,但也树立了许多正面人物形象。如王冕懂事孝顺,勤奋好学,蔑视权贵;杜少卿仗义疏财,为人至孝。他们都是典型的正面人物。(意近即可)
20.讽刺 严贡生 匡超人 示例:①杜少卿虽然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淤泥而不染。他蔑视科举。②讲究传统美德,但又敢于向封建权威挑战。③他尊重女性,反对纳妾,赞美沈琼枝的反抗行为。④在封建社会,携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⑤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精心伺候。在自身没钱的情况下,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⑥淡泊功名,朝廷征辟,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回答其中一点即可)
21.母亲的话语体现了对官场复杂性的深刻理解,提醒王冕在追求仕途成功的同时,也要看到其潜在的风险和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