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文专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文专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1 06:5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复习: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文专练
1.根据你的古诗文积累用原文填空。
诗文中有景。读谭嗣同的《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1) ”,我们看到北方特有的壮阔与孤城的辽远;读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2) ”我们看到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诗文中有情。李商隐的(3)《 》中“何当共剪西窗烛,(4) ”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道出霎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诗文中有画。(5) 的《秋词(其一)》中“(6) ,(7) ”用豪迈的笔触挥洒下一幅明丽的秋日名画。
诗文中有志。诸葛亮在《诚子书》中说“(8) ,非宁静无以致远”,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其二)》中用“(9) ,尚思为国戍轮台”来表明他不以衰老自弃, 内心仍燃烧着为国戍边的志愿。
2.根据你的古诗文积累填空。
诗文中有景。读谭嗣同的《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1) ”,我们看到北方特有的壮阔与孤城的辽远;读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2) ”我们看到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诗文中有情。李商隐的(3)《 》中“何当共剪西窗烛,(4) ”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道出宴饮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5) ”表现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
诗文中有画。(6) 的《秋词(其一)》中“晴空一鹤排云上,(7) ”用豪迈的笔触挥洒下一幅明丽的秋日名画。
诗文中有志。诸葛亮在《诚子书》中说“(8) ,非宁静无以致远”,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其二)》中用“(9) , ”来表明他不以衰老自弃, 内心仍燃烧着为国戍边的志愿。
3.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古诗文名句,使句子完整。
诗歌离不开想象。想象让壮志灵动山水,“河流大野犹嫌束,(1) ”;想象让豪情连接宇宙,“(2) ,若出其里”;想象令诗人沉浸他日团聚的情境,“何当共剪西窗烛,(3) ”;想象助诗人缓解担心友人的愁思,“我寄愁心与明月,(4) ”。“乡书何处达?(5) ”,是王湾对寄书故乡的美好愿想;“(6) , ”,是《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李益对边城月夜的凄美想象;“(7) , ”,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对驰骋沙场的雨夜梦回。
4.小宿同学发现董宇辉对古诗文的研究颇深,请你根据提示补全下列古诗文,欣赏、品味、传承中国古典诗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先贤总结自己的经验,给我们留下谆谆教诲、殷切慰勉。孔子总结学与思的经验,留下“① ,② ”的教诲;子夏总结“求仁”的经验,留下“③ ,切问而近思”的教诲;诸葛亮总结修身的经验,留下“非淡泊无以明志,④ ”的教诲;⑤ (作者)总结时序更替的经验,留下“⑥ ,江春入旧年”的教诲;刘禹锡总结赏秋的经验,留下“⑦ ,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教诲;李白听闻友人被贬,留下“我寄愁心与明月,⑧ ”的劝慰;李商隐羁旅巴蜀,想象回家的场景,在《夜雨寄北》中留下了“⑨ ,⑩ ”的劝慰。
5.默写。
读诗是读人生际遇。李商隐在雨夜深情写出“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白在月夜惆怅感慨“ ,闻道龙标过五溪”;杜甫在江南悲叹“ ,落花时节又逢君”;李益在大漠想象“不知何处吹芦管, ” 。
读诗是读人生抱负。曹操看大海之姿,咏叹“ ,若出其里”;谭嗣同看潼关之景,抒发“ ,山入潼关不解平”。刘禹锡逢秋赋词,毫无悲伤:“晴空一鹤排云上, ”;陆游卧听风雨,梦里报国:“ , ”。
6.根据提示填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会钦佩于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1) ,(2) ”的壮志雄心(《观沧海》),你会感叹于李白“(3) ,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真挚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你会叹服于王湾“(4) ,(5) ”的哲思理趣(《次北固山下》),你会听从于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6) ”的谆谆教导(《论语》),你会沉浸于郭沫若“(7)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的美好想象……这些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涵养着我们成长为“一个高尚的人,(8)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7.小语与小正在分享自己的交友观,请你补全对话中的古诗文。
小语:如果时光倒流,我想与情深义重的李白交朋友,“我寄愁心与明月,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半轮秋,② 。”(《峨眉山月歌》),寄情于月,遥致思念。小文:我想与乐观自信的刘禹锡交朋友,“晴空一鹤排云上,③ 。”(《秋词》),爱秋不悲秋,气势不凡;想与意气风发的谭嗣同交朋友,“④ ,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冲决罗网,勇往直前;想与以家国为己任的陆游交朋友,“⑤ ,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风雨梦境,忧国忧民。
小语:我则想与富有智慧的孔子交朋友,“择其善者而从之,⑦ 。”(《论语》),虚心好学,以人为镜;想与谆谆教诲的诸葛亮交朋友,“⑧ ,⑨ 。”(《诫子书》),他告诫我们内心恬淡方可有明确志向,内心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8.文学社成员在展开探讨,请你补全对话中的古诗文。
小甬:我曾经以为古诗词中有些特定意象包含的情感或意境具有固定性,但最近复习的时候发现,也不全是如此。比如“夜雨”,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1) ”(《夜雨寄北》)着重于凄苦,而陆游的“(2)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更显雄壮。
小江:我也有这样的发现。同样是“月”,曹操的“(3) ,(4) ”(《观沧海》)写出了大海容纳万物的胸襟,而李益的“回乐烽前沙似雪,(5) ”(《夜上受降城闻笛》)则着重刻画夜晚的凄冷。
小北:不仅如此,同为游子所见,马致远的“(6)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只剩凄凉萧条,而王湾的“(7) ,(8) ”(《次北固山下》)则尽是恢宏阔大。
小甬:温习知识居然有这么多新的发现,真是应了孔子的那句话:“(9) ,(10) 。”(《论语》)
9.晓文写了一段阅读感受,请根据提示补写完整。
古诗文是千年时光构建的家园,收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① ”借明月倾诉自己的思念;刘禹锡被贬却乐观,依然高唱“② ,便引诗情到碧霄”;陆游独居荒村心系国家,写下了“夜阑卧听风吹雨,③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借“④ ,却话巴山夜雨时”畅想与妻子重聚的喜悦;马致远的“⑤ ,小桥流水人家”寓情于景,乡愁浓重;王湾的“ ⑥,江春入旧年”告诉我们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诸葛亮《诫子书》中“⑦ , ”让我们明白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
10.流连自然美景,诵读优美诗句,请根据以下情境,补全诗句。
登临碣石山,①“ , ”的草木繁茂盛景,给人诗意盎然之感(《观沧海》·曹操);驻足北固山下,②“ , ”的开阔江景,使人精神为之振奋(《次北固山下》·王湾)泛舟青衣江,③“ , ”的融合变幻美景,流露诗人无限喜悦之情(《峨眉山月歌》,李白);漫步秋日原野,“晴空一鹤排云上,④ ”的明丽秋景,令人顿生豪迈情怀(《秋词》·刘禹锡);途经陕西潼关,⑤ ,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奔腾态势,抒发诗人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潼关》·谭嗣同):面对奔流不息的江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⑥ ”,感慨时光易逝,年华珍贵(《<论语>十二章》)。
11.阅读下面的文段,补充诗句。
“愁”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情绪,一个“愁”字蕴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情,笼罩在人心头,久久挥之不去。“雨”中有“愁”,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① ,② ”;“笛”中有“愁”,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③ ,④ ”;“花”中亦有“愁”,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⑤ ,⑥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⑦ ,⑧ ”……一场雨,一支曲,一朵花……承载世间愁。
1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作品。
跟随经典,游历山河。随王湾宿北固山,体会“(1)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的开阔;随曹操登碣石山,领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2) 》)的磅礴;随李白观峨眉山,欣赏“峨眉山月半轮秋,(3) ”(《峨眉山月歌》)的优美。随马致远体悟“(4)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的秋意。
诵读经典,品悟哲思。“学而不思则罔,(5) ”(《〈论语〉十二章》)是孔子对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阐述;“非淡泊无以明志,(6) ”(《诫子书》)是(7) (填人名)教诲儿子人生当志存高远。“僵卧孤村不自哀,(8)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陆游不以衰老自弃,内心燃烧着为国戍边的壮志。
13.古诗文默写。
诗文不仅寄托着作者的情思和感悟,也融进了民族文化的血脉。“(1) ,(2) ”(《次北固山下》)借船上所见景色,抒写开阔的胸怀;“(3) ,(4)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5) ,(6) ”(《潼关》)把山水写活了,能让人强烈感受到那股勇往直前的冲击力;孔子面对奔涌不息的大河,发出了“(7) ,(8) ”(《<论语>十二章》)的感慨……
为弘扬中华文化,学校组织了校园诗词大会,其中“组合飞花令”环节,请选手轮流说出包含动物和数字的诗句,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包含动物“马”和数字“一”,请你也写出这样的两句连续的古诗词:“(9) (10) 。”
14.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或者篇名。
四季景色皆入诗人的妙笔之下。早春时节,王湾在①《 》的旅途中感慨时序交替,新春已来:海日生残夜,②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写暮春景物:③ ,闻道龙标过五溪,抒发对友人被贬的担忧与不舍之情。夏日,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邀请你共赏西湖的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④ 。古往今来,诗人多悲秋伤秋,曹操征鸟桓途径碣石山,写下《观沧海》,感慨:⑤ ,洪波涌起;而刘禹锡在《秋词》中却写明丽的秋景:⑥ ,便引诗情到碧霄,来抒发自己爱秋的豪壮情怀。在冬雨肆虐,寒风交加的夜晚,爱国诗人陆游在⑦《 》中借写风雨梦境:⑧ ,铁马冰河入梦来,抒发了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15.古诗文默写。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经典诗文的滋润。孔子《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 ”教导我们要有“乐学”的积极学习态度;“(2) ,不舍昼夜”提醒我们珍惜时光;诸葛亮《诫子书》中的“(3) ,(4) ”告诫我们淡泊宁静乃人生之大境界;李白《(5) 》中的“(6) ,随君直到夜郎西”告诉我们友情的可贵;王湾的“(7) ,江春入旧年”点燃我们对生活真理的思考:刘禹锡《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8) ”启迪我们应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僵卧孤村不自哀,(9) ”激励我们树立强烈的报国之志;谭嗣同《潼关》中的“(10) ,山入潼关不解平”激发我们要充满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
参考答案
1.秋风吹散马蹄声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夜雨寄北 却话巴山夜雨时 刘禹锡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非淡泊无以明志 僵卧孤村不自哀
2.秋风吹散马蹄声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夜雨寄北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涯若比邻 刘禹锡 便引诗情到碧霄 非淡泊无以明志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3.山入潼关不解平 星汉灿烂 却话巴山夜雨时 随君直到夜郎西 归雁洛阳边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4.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王湾 海日生残夜 自古逢秋悲寂寥 随君直到夜郎西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5.却话巴山夜雨时 杨花落尽子规啼 正是江南好风景 一夜征人尽望乡 星汉灿烂 河流大野犹嫌束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6.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我寄愁心与明月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一个纯粹的人
7.随君直到夜郎西 影入平羌江水流 便引诗情到碧霄 河流大野犹嫌束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其不善者而改之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8.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阑卧听风吹雨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受降城外月如霜 枯藤老树昏鸦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9.随君直到夜郎西 晴空一鹤排云上 铁马冰河入梦来 何当共剪西窗烛 枯藤老树昏鸦 海日生残夜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10.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便引诗情到碧霄 河流大野犹嫌束 不舍昼夜
11.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12.潮平两岸阔 《观沧海》 影入平羌江水流 枯藤老树昏鸦 思而不学则殆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孔明 尚思为国戍轮台
13.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14.次北固山下 江春入旧年 杨花落尽子规啼 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风萧瑟 晴空一鹤排云上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阑卧听风吹雨
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 海日生残夜 便引诗情到碧霄 尚思为国戍轮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