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大单元】统编版语文一下第四单元单元整体解析与规划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大单元】统编版语文一下第四单元单元整体解析与规划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2 16:0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年级/册次 一年级/下 单元 4单元
单元主题任务:《阅读》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教材内容安排: 本单元围绕“温馨的家”这个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端午粽》3篇课文。《静夜思》是古诗,语言浅显,思乡情感真挚。《夜色》是儿童诗,以孩子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叙写了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引导。《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介绍了外婆包的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3篇课文以不同方式传递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能丰富学生对亲情的认知与体验,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亲情的种子。 本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读好长句子;二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本册第二单元均安排了“读好长句子”的语文要素,学生对长句子的朗读已不陌生、已初步了解根据句中标点停顿、根据语意停顿等方法,本单元继续练习巩固。在朗读中把握好停顿,是读好长句子的关键。《夜色》课后第1题要求读好句中的停顿;《端午粽》课后第1题提示根据文中标点读好停顿;语文园地“和大人一起读”的《胖乎乎的小手》一文,也有长句子,为学生读好长句子的停顿提供了语言材料。 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安排了“初步学习寻找明显的信息”的语文要素,本单元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要求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和自身阅读需求,从课文相关词句中直接提取信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提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端午粽》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提取“外婆包的红枣粽是什么样的”的明显信息,落实语文要素。 单元主要内容: 《静夜思》: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这首诗语言筒洁,意境深远,适合一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古典诗词,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格式,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并尝试背诵和朗诵。 《夜色》:这是一篇现代儿童散文,通过描述一个孩子从害怕夜晚到逐渐克服恐惧,发现夜晚美好的过程,引导学生正视并克服生活中的恐惧,培养勇敢和乐观的品质。课文语言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助于学生理解并积累与生活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端午粽》:这是一篇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习俗的课文,通过讲述外婆包粽子、家人分享粽子的温馨场景,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家庭和睦与传统文化的美好。课文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语文园地四》:这是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板块,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等多个部分,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巩固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成语和谚语,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标准 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阅读与鉴赏: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表达与交流: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人文主题 温馨的家
语文要素 1.读好长句子。 2.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
学习目标 【单元核心目标】 1.认识32个生字、2个偏旁和1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3.按照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 4.用扩词的方法积累常用词语。 5.背诵《静夜思》。 6.初步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体会浓浓的亲情。 7.认读7个数量词,认识10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4个字。 8.正确朗读带有轻声的词语。 9.正确拼读整体认读音节、三拼音节。 10.书写“床、间、书、我”4个带有点的字,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顺序也不同”的笔顺规则。 11.朗读并积累8个关于家人、亲情的四字词语。 12.和大人一起读《胖乎乎的小手》,知道要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单元任务群目标】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认识42个生字和3个偏旁,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2个字。 2.学习用扩词的方法积累一些常用词语。 3.学写“床、书、间、我”四个带有“点”的字,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先后也不同”的笔顺规则。 4.朗读《静夜思》并背诵积累,积累描写亲情的四字词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轻声词并积累,读好长句子及问句,注意停顿,读懂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2.积累量词短语,识记生字,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3.能借助基本信息掌握文章的大致内容。 4.和大人一起读《胖乎乎的小手》,知道要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重难点 重点: 1.准确诵读,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其意境和情感。通过反复诵读、配乐朗诵等形式,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和习俗,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3.通过朗读、背诵、复述、讨论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仿写、创作等活动,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4.通过观察、想象、讨论等活动,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难点: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创设情境、配乐朗诵等,感受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阅读丰富的语言素材、创设真实的交流情境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在阅读方面,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拼音阅读简单的短文和故事,理解其中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对于古诗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指导,以更好地领略其韵律美和意境美。 在语言表达方面,现阶段的学生能够学说普通话,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阅读过程中,他们能够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相对有限,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在思维方面,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随着学习经验的积累,学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主预习课文、完成作业和复习知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思路 学习主题:阅读 计划(8)课时
大任务:暖暖亲情,伴我成长
任务一 一轮明月尽思乡——《静夜思》 (2)课时
任务二 声声鼓励唤勇气——《夜色》 (2)课时
任务三 粽叶飘香寻家味——《端午粽》 (2)课时
任务四 小手拉大手——《语文园地四》 (2)课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