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5.4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二5.4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2 11:1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提 问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政治保障:
(2)经济条件: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①殖民活动-----提供资金、扩大国际市场②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扩大国内市场③手工工场发展-----奠定技术基础(资金、劳动力、市场、技术)3、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
①城市化进程加快;
②农业人口减少,工业人口和第三产业人口增加(3)使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4)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
①科学教育的发展;②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5)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①密切了国际交流; ②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
③加剧了列强全球扩张,殖民体系形成
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并逐渐成熟(标志) 自从新航路开辟以后,人类历史由地域性历史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通过征服与掠夺,世界市场得到了拓展;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全世界完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框架的一体化进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下面就一起来学习专题五第四课的内容——走向整体的世界 走向整体的世界 条件1、前提:2、市场:3、技术:4、资本: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直接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的资本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过
程电的发明和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新通讯手段: 中心:开始标志: 成果
(P102表格)美国和德国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特点①多国同时进行②从重工业开始③科学与技术相结合④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化学工业:三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调整:国际关系
的变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产生(p101)并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②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p102) 产业结构:“钢铁时代”、新兴产业的兴起,推动了传统农业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 (p104)世界市场:垄断组织的产生 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 概况: 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影响③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加剧了列强的对外扩张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流通领域);托拉斯(生产领域)方式:兼并、相互联合目的:追求利润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相 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表现:控制生产、价格、市场漫画中描述了参议院议员正在辩论反托拉斯法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铜业、食糖、石油等托拉斯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瓜分世界的狂潮原因 1、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2、经济实力上升与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增大。3、垄断资本集团大规模向海外扩张,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 概况1、到1900年为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 2、到19世纪末,德、美、日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影响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一战1、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变的更加贫困和落后美国的对外侵略扩张 早期政策重点:门罗主义 (1823) 泛美同盟 (1889)新殖民主义倡导者和设计者 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 1、目的是追逐商业利润,要求“公平”竞争,不搞歧视和垄断措施和政策:“海权论”(19C90S) “美西战争”(1898) “门户开放”政策
建立美洲体系2、“不割让主义”,反对分割殖民地和势力范围3、“保全”中国的行政实体,实行间接统治。政策措施:20C初,美国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门户开放”政策原因提出内容实质1、新殖民主义的提出美国国务卿约翰1899年9月6日提出“自由贸易”原则。次年7月3日,重申“公平贸易”原则 1、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即得利益为了缓和列强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影响1、标志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有了独立政策2、使帝国主义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2、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实行排他性殖民政策。2、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利益均沾”1823门罗主义1889泛美主义19C90’S海权主义19C中期新殖民主义“太平洋商业帝国”自由贸易公平贸易门户开放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世界连接为一体 原因1、根本原因:2、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影响 1、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 2、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国际分工发展。基本格局形成 : (书上)3、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4、世界一体化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
(表现:书上)3、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连为一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9C末20C初)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表现(框架,手段,主要内容)1.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人们跨时空联系更便利2.形成了垄断和垄断组织。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世界殖民体系几乎整个非洲亚洲大部分整个拉美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联系中国近代史⒈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
⒉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经济
⒊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⒈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
⒉“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出现民族工业的第一个高潮。
——经济
⒊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思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为真正结合科学、技术和生产真正结合,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相对缓慢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发展迅速。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两次工业革命相同点:内容:都有许多科技创造发明背景:都有环境(政权保障)、市、技、劳、资等方面的前提条件(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本质:都是生产技术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影响:a.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
了生产力发展。“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生产力角度) b.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
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
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关系) c.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
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国际关系角度)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新航路开辟
( 15C末16C初)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16C初—18C末)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中—19C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末20C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看,对应三个时期巩 固 练 习选择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B、爱迪生发明电灯
C、贝尔发明电话 D、乔治发明电影放映机
2、1898年人们可使用最新发明的交通工具( )
A、飞机 B、汽船 C、火车 D、汽车
3、垄断组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表现为( )
①扩大生产规模 ②改善经营管理
③提高生产效率 ④加紧瓜分世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ADB选择题4、美国确立西半球霸权地位是在( )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5、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革命的( )
①主要发生在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A选择题7、19世纪美国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在不断调整,其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形势的变化 B、美国经济的发展
C、自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D、英国等国家的衰落的
8、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
A、经济走向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9、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B、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
C、社会财富的日益集中 D、生产关系的新变化 BDA爱迪生发明的炭丝灯电影放映机 留声机 炸药诺贝尔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诺贝尔物理奖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和平奖遗嘱:遗产作基金1901年开始12月10日颁 诺贝尔 诺贝尔化学奖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在科学崎岖的道路上不畏艰
险、勇于可攀登高峰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工匠、技师
生产实践的总结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棉纺织---轻工业 1765--19世纪中期
英开始--法美结束100年
19世纪中期 德俄日开始1870--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0多年科学家、工程师
自然科学成果同时开始于几国英国—法美—德俄日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电力---重工业交叉进行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
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
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
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
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
这项咨文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宣言”
它包含的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主义”。
门罗主义的含义主要有三个:
(1)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
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张,
也反对俄国在北美西海岸分扩张;
(2)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条;
(3)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
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  泛美主义基本内容是:
①美洲各国人民团结、抵抗欧洲殖民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②美洲各国在贸易、经济、社会、政治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③实现泛美团结并成立美洲国家联邦。 泛美主义:泛美主义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洲进行侵略扩张的思想武器,
是门罗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发展。 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企业间竞争加剧垄断组织产生到一定
程度垄断的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公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