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教材文化常识分类梳理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教材文化常识分类梳理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1 07:5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教材文化常识分类梳理
天文历法
纪年制度
1.王公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
______”指鲁庄公十年。
十年
2.年号纪年法
(1)《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______”是宋神宗赵
顼(xū)的年号。
(2)《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中的“______”,指东晋孝
武帝的年号。
元丰
太元
3.干支纪年法
古代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起来使用,以此纪年。《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中的“______”即采用干支纪年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丙辰
纪时制度
1.干支纪时法:每天24小时,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十二时辰: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
小时,子时为23时至1时……亥时为21时至23时。
《智取生辰纲》“申时便歇”中的“申时”相当于__________至______。
下午三时
五时
2.五更纪时法
古人把夜晚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五更”。
如 《湖心亭看雪》“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__________左右。
一更 19∶00至21∶00(戌时)
二更 21∶00至23∶00(亥时)
三更 23∶00至01∶00(子时)
四更 01∶00至03∶00(丑时)
五更 03∶00至05∶00(寅时)
晚上八时
节日节气
传统节日
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合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节 日 时 间 习 俗
春节 (元日)2019 农历正月初一 贴春联、挂年画、拜年、吃饺子
春社2021 古代立春后的第五个 戊日 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节 日 时 间 习 俗
元宵节(上 元节、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 赏花灯、吃元宵
寒食节2019 清明节前一天 禁烟火、吃冷食,纪念介子推
清明节 阳历4月5日前后 扫墓、放风筝、踏青、插柳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观星、拜神乞求姻缘
节 日 时 间 习 俗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2019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喝腊八粥
除夕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 三十日晚 守岁、吃年夜饭
二十四节气
一月:小寒、大寒 二月:立春、雨水
三月:惊蛰、春分 四月:清明、谷雨
五月:立夏、小满 六月:芒种、夏至
七月:小暑、大暑 八月:立秋、处暑
九月:白露、秋分 十月:寒露、霜降
十一月:立冬、小雪 十二月:大雪、冬至
古代礼俗
1.(作)揖:拱手行礼。(将军亚夫持兵揖曰《周亚夫军细柳》)
2.打拱:一种礼节。两手抱拳,上下略微摆动。(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
打拱《故乡》)
3.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下后,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而
不至地,故称“拜手”。[我要向你拜手《屈原(节选)》]
4.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我要向你稽首《屈原(节选)》]
5.避席2020:古人席地而坐时,离席站立,表示敬意。(避席拱手谢曰《三
顾茅庐》)
6.长跪2020: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人们席地而坐时
把腰挺直,称为“长跪”。(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7.朝: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
“春见曰朝,秋见曰觐”。(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特定称谓
姓名称谓
1.名:名起于出生时,标志着______________。
2.字:古人根据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为“字”,往往是名的____________。
古人一般都有“名”有“字”,“名”与“字”是不同的,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
年后才有字。如李商隐的《李义山诗集》就是用他的字“______”来命名
的2017。
一个人的降临
解释和补充
义山
3.号
(1)别号: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自己取的、表现个人性情、理想和志趣爱
好的称号。以居住地或室名取号:杜甫号__________,苏轼号__________。
(2)尊号:死后门人、后人对其的称呼。如称孔子为“______________”。
(3)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
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如范仲淹的谥号为“______”,《范文正
公集》就是以其谥号命名的2017。
少陵野老
东坡居士
大成至圣先师
文正
4.称籍贯:以出生地命名。如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世称“________”。
5.称官名:以官名命名。如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________”。
6.称官地:以做官的地方命名。如柳宗元在柳州做过官,又被称为“________”。
7.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______先生。
韩昌黎
杜拾遗
柳柳州
聊斋
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____岁的婴儿。
2.孩提:____至____岁的儿童。
3.始龀:刚刚换牙,指______岁。(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愚公
移山》)
4.总角:______岁至________岁的少年,泛指童年。



七八
八九
十三四
5.豆蔻:指女子________岁。
6.及笄:指女子年满______岁。
7.冠、加冠、弱冠2022:指年已______。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
帽)仪式,表示已经成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8.而立:______岁。(三十而立《〈论语〉十二章》)
9.不惑:______岁。(四十而不惑《〈论语〉十二章》)
十三四
十五
二十
三十
四十
10.知天命、半百:______岁。(五十而知天命《〈论语〉十二章》)
11.花甲、耳顺:______岁。(六十而耳顺《〈论语〉十二章》)
12.古稀:______岁。
13.耄耋:泛指年老。耄,指________岁的年纪;耋,________岁的年纪。
14.期颐:______岁。
五十
六十
七十
八九十
七八十
一百
身份称谓
名 称 指代义及示例
匹夫 指平民中的男子,平民百姓(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
二章》)
鸿儒 博学的人(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白丁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布衣 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臣本布衣《出师表》)
苍生 指百姓(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名 称 指代义及示例
黄发 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黄发垂髫《桃花源记》)
垂髫 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黄发垂髫《桃花源记》)
伛偻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伛偻提携《醉翁亭记》)
提携 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伛偻提携《醉翁亭记》)
骚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
人”。后泛指文人(迁客骚人《岳阳楼记》)
名 称 指代义及示例
蛾眉 借指女子[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满江红(小住京华)》]
青鸟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青鸟殷勤为
探看《无题》)
南冠 俘虏的代称(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别云间》)
兜鍪 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代指士兵(年少万兜鍪《南乡
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相公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莫说相公痴《湖心亭看雪》)
名 称 指代义及示例
征蓬 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征蓬出汉塞《使
至塞上》)
宿儒 老成博学的读书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大儒 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怀疑与学问》)
金兰之交 指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竹马之交 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布衣之交 指平民之间的交往或显贵者与平民之间平等而诚挚的交往
谦敬辞
敬辞类(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人事物)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惠 惠顾、惠存、惠赠
垂 垂问、垂询、垂念、垂爱
赐 赐教、赐复
敬辞类(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人事物)
高 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
贤 贤弟、贤侄
尊 尊上、尊亲、尊公、尊府、尊君
奉 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仁 仁兄、仁弟
子/公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敬辞类(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人事物)
令正 旧时对他人嫡妻的敬称
大兄 对朋友辈的敬称
先生 对尊长者和用于平辈之间的敬称
足下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大人 敬辞,称长辈(多用于书信)
华居 对对方住宅的客气称呼
其他 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
谦辞类(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人事物)
家 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
舍 舍弟、舍妹
小 小弟、小儿、小女、小店
愚 愚兄、愚见
拙 拙作、拙著、拙见
敝 敝人、敝姓、敝校
鄙 鄙人、鄙见
其他 寒舍、见教、见谅
地理称谓
1.阴、阳 :古人把山的____面、水的____岸叫作“阴”,山的____面、水
的____岸叫作“阳”。如“阴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达于汉阴”的
“汉阴”指汉水南岸。
2.神州:指______地区。(何处望神州《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四海、四境:四方疆界(四方边境地区),引申为举国。(四海亦谬称其
氏名《送东阳马生序》/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原
4.长河:指______。(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5.居延:泛指辽远的______地区。(属国过居延《使至塞上》)
6.岱宗:指______。(岱宗夫如何《望岳》)
7.三秦:指______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故
称“三秦”。(城阙辅三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______,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
南津,这里代指蜀州。(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黄河
边塞
泰山
关中
渡口
其他事物称谓
名 称 指代义及示例
干戈 指战争(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
烽火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烽火连三月《春望》)
沙场 战场(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牺牲 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牺牲玉帛《曹刿论战》)
庙堂 指朝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社稷 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
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
名 称 指代义及示例
桑梓 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
乡(世先生同在桑梓《范进中举》)
婵娟 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千里共婵娟《水调
歌头》)
汗青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
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留取丹心照汗
青《过零丁洋》)
名 称 指代义及示例
案牍 代指官府文书(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万钟 优厚的俸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子规 即布谷鸟,又称“杜鹃”(杨花落尽子规啼《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
菡萏 荷花的别称
黄花 菊花[为篱下黄花开遍《满江红(小住京华)》]
瀚海 指沙漠(瀚海阑干百丈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桑麻 农作物或农事(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科举教育
科举制度
1.进学:明清科举制度,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
的院考(道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______。又规
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省一级考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
______。(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范进中举》)
2.亚元:乡试中举,第____名称解(jiè)元,第____名称亚元。《范进中
举》中称范进中了亚元,是明清时报子对乡试第一名以下的举人的恭维性
称呼。(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范进中举》)
秀才
举人


3.黄甲: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叫“______”,榜用______写,所以称“黄
甲”。 (京报连登黄甲《范进中举》)
4.落第: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5.乡试年:__________的这一年叫“乡试年”。(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范进中举》 )
三甲
黄纸
乡试开考
6.文会:指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考试,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的集会。
7.题名录:这里指同科考中的______名册。 (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
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中举》)
8.房师:科举时代乡试和会试分房阅卷,由各房考官加批后推荐答卷给主考
官,考中的人称推荐答卷的房考官为“房师”。
写文章
切磋学问
举人
教育相关
1.书塾:就是______,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
2.灯学:有些地方称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为上灯学。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灯笼》)
私塾
早起去学校读书
晚上到学校上自习
3.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
________或________。(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4.宗师:对一省总管教育的______的尊称。(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范进中举》)
5.博士:专掌__________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国子学
国子监
学官
经学传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