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早读PPT 七下早读(第三单元)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早读PPT 七下早读(第三单元)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1 08:0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早读PPT★★七下早读(第三单元)
7:20-7:35
今日早读
齐读并背诵
《竹里馆》+主旨
7:35-7:45
《竹里馆》小测
7:45-7:50
同桌互改,订正上交
(错别字5遍,句子3遍)
每日积累:王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时期,王维也曾胸怀壮志,希望凭借满腹才情来施展自身的政治抱负。然而,政局变化无常,王维的仕途亦坎坷起伏。佞臣当道,怀才不遇,他便淡然转身,拂袖而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于山水中觅得宁静,在田园间找到悠闲。这种淡泊超然的心态,让王维达到了新的境界。他于辋川静看植物荣萎,在终南山欣赏光影变幻,将所见所感化于诗画,成就斐然。
诗词小测
《竹里馆》
中心思想: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
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小测答案
《竹里馆》
中心思想:
表达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20-7:35
今日早读
齐读并背诵
《春夜洛城闻笛》+主旨
7:35-7:45
《春夜洛城闻笛》小测
7:45-7:50
同桌互改,订正上交
(错别字5遍,句子3遍)
每日积累:李白
李白一生充满自信。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种乐观的情怀,让诗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终豪迈。他始终以豪迈而超脱的情怀去拥抱阴晴不定的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即使是寂寞失落之时,也要“花间一壶酒”,用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乐观。
诗词小测
《春夜洛城闻笛》
中心思想: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2.《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
情状的两句是:
3.《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异曲
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小测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
中心思想:
此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3.《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7:20-7:35
今日早读
齐读并背诵
《逢入京使》+主旨
7:35-7:45
《逢入京使》小测
7:45-7:50
同桌互改,订正上交
(错别字5遍,句子3遍)
每日积累:岑参(奋发向上)
在人生的风雨飘摇中,淡然待事固然令人赞叹,但更为人敬仰的是那份昂扬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多年奔波,远赴边塞,岑参始终扬起头颅,不向困境低首。不甘无为时,他高呼“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建功决心;西行颠簸时,他吟咏“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的报国斗志;塞外严寒时,他捕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积极气象……奋发向上的精神烙印在他的血脉之中,永不褪色。
诗歌小测
《逢入京使》
中心思想: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
深情的两句是:
小测答案
《逢入京使》
中心思想: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7:20-7:35
今日早读
齐读并背诵
《晚春》+主旨
7:35-7:45
《晚春》小测
7:45-7:50
同桌互改,订正上交
(错别字5遍,句子3遍)
每日积累:韩愈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诗歌小测
《晚春》
中心思想:
1. 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
2.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
3.(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
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
有心人的句子是:
小测答案
《晚春》
主旨: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还寄寓着人们应该珍惜时间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应有的价值。
1. 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2.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20-7:35
今日早读
齐读《阿长与<山海经>》生字
复习《竹里馆》
7:35-7:50
《阿长与<山海经>》字词和《竹里馆》小测
7:50
准时上交,教师批改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弱的光芒;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鲁迅
适用主题:适用于不懈奋斗,勇毅等。
写作示例: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虽然多次历经磨难但仍屹立不倒,靠的就是千千万万个无畏的斗士。正如鲁迅,以笔明志,为有志之士吹响战斗的号角。
读读写写
《阿长与<山海经>》
搁 ɡē:放置 掷 zhì:扔;投。 脐 qí :肚脐 憎恶 zēnɡ wù:憎恨厌恶。 菩萨 pú sà:泛指佛和某些神,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竹竿 zhú ɡān 烦琐 fán suǒ:繁杂琐碎,也作繁琐。 土匪 tǔ fěi :抢劫或为非作歹的武装匪徒。 辫子 biàn zi 胸脯 xiōnɡ pú
疮疤 chuānɡ bā:伤疤 诘问 jié wèn:追问,责问,质问。
哀悼 āi dào:悲痛地悼念(死者) 茉莉 mò lì 书斋 shū zhāi :书房。霹雳 pī lì:又急又响的雷 震悚 zhènsǒnɡ:指身体因为恐惧或者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拙 cūzhuō:粗疏拙劣,不精美。
守寡 shǒu ɡuǎ:妇女的丈夫死去或丈夫出家以后不再结婚。
诗歌小测
《竹里馆》
1.理解性默写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 。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 。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 , 。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 。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歌小测
《竹里馆》
1.理解性默写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以及超凡脱俗的气质。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7:20-7:35
今日早读
看视频,积累名句,复习《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
7:35-7:50
《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小测,仿写训练
7:50
准时上交,教师批改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仿写训练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适用主题】人生追求、拼搏奋斗
【示例】鲁迅先生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宇宙浩瀚无垠,探索永无边际,走过干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我们都应留一点不自满给自己,才能乘势而上开拓进取,不断追求更好的目标,走出更敞亮的人生。
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仅仅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的光。
选择一句你喜欢的鲁迅名言,按示例仿写。
诗歌小测
《春夜洛城闻笛》
1.理解性默写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 , 。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 。
(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2.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和“飞”的表达效果。
3.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和“满”的妙处。
诗歌小测
《逢入京使》
1.理解性默写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 。
(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 。
2.“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3.“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诗歌小测
《春夜洛城闻笛》
1.理解性默写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和“飞”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经意间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同时也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3.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和“满”的妙处。
“散” 意为均匀、遍布。夸张地把悠扬的笛声借助春风传遍洛阳城写的巧妙、形象,勾起了无数旅人的情思。
“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诗歌小测
《逢入京使》
1.理解性默写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形象的描绘了诗人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3.“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7:20-7:35
今日早读
齐读《山地回忆》生字
复习《晚春》
7:35-7:50
《山地回忆》字词小测
《晚春》小测
7:50
准时上交,教师批改
孙犁 ,河北安平人,“荷花淀派 ”的创始人。代表作有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 铁木前传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作者聚焦晋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首府阜平创作了《山地回忆 》这篇小说。在创作中,作者有意回避战争中的残酷场面,集中笔墨书写战争中的人性美。
读读写写
《山地回忆》
瘪【biě】:不饱满;【biē】:(多用方言口语中)如瘪三
土靛【tǔ diàn】一种从天然植物蓼蓝中提取的染料
玉黍【yù shǔ 】一般指玉米,是一种禾本科植物。
盈余【yíng yú】有富余,有剩余 袄襟【ǎo jīn】衣服
剪裁【jiǎn cái】指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照一定尺寸剪断裁开;比喻做文章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
破绽【pò zhàn】事情或说话的漏洞
爬山越岭【pá shān yuè lǐng】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诗歌小测
《晚春》
1.理解性默写
((1)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 , 。
(2)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 , 。
(3)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 , 。
(4)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 , 。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3.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诗歌小测
《晚春》
1.理解性默写
(1)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2)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柳絮朵朵,像雪花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3.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雪花一般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人物事迹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孙犁不仅以文字记录时代,更以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某日,日军即将侵入他所在的村庄,面对家国存亡的危急时刻,孙犁没有选择逃离,而是坚定地留了下来。他组织村民进行疏散,保护老弱妇孺,同时,不顾个人安危,抢救和隐藏了一批珍贵的书籍和文物,确保了家乡的文化遗产不被战火摧毁。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孙犁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为保卫家园做出了切实的贡献。他的行为不仅激励了乡亲们,也在后来成为了一段佳话,传扬着他那份深沉而执着的爱国家、爱人民的真实情感。孙犁的故事,如同他笔下的文字一样,成为了那个时代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运用示例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自古就认为家国一体,在家庭结构的基础上延伸、建构为宏大的国家体制。覆巢之下无完卵,国之不存何以为家?在民族国家遭受外敌侵略的危急关头,孙犁义不容辞地选择了报国从军。虽然家人也产生过犹豫,但在国家大义面前,最终同意了他的要求。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听到了娓娓道来的家国故事和宏大壮丽的英雄赞歌。心中有家国,生命便不会苍凉,他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家国的重要意义。
简要概括孙犁的事迹,并运用到“家国情怀”主题中,写一段文字。
7:20-7:35
今日早读
齐读《台阶》生字
背诵《卖油翁》
7:35-7:50
《台阶》字词小测
根据提示默写《卖油翁》
7:50
准时上交,教师批改
李森祥,生于1956年,浙江衢州人。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1991年调到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著有小说《传世之鼓》《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等。
读读写写
《台阶》
啃 kěn: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咬。蹦 bènɡ:跳: 撬 qiào:用杠棒或尖利的工具借助支点拨动或挑(tiǎo)起东西。 磕 kē:碰在硬东西上 门槛 mén kǎn:同“门坎”1.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2.比喻进入某范围的标准或条件。
厚道hòu dao :待人诚恳,能宽容 糟糕 zāo ɡāo :指事情或情况不好。 醒悟 xǐnɡ wù: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晌午 shǎnɡ wǔ:中午。 烦躁 fán zào:烦闷急躁 头颅 tóu lú:人的脑袋。
自言自语 zì yán zì yǔ: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言外之意 yán wài zhī yì: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微不足道 wēi bù zú dào: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 dà tíng guǎng zhòng: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文言文背诵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ò)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fù)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qiǎn)之。
[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 ”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很气愤的样子,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射箭是凭手熟这个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胡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但是铜钱没有被沾湿。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打发他走了。
7:20-7:35
今日早读
背诵《卖油翁》,尝试翻译
同桌两人一组,互相翻译
7:35-7:45
字词翻译小测
7:45-7:50
讲评,订正上交
(错别字5遍,句子3遍)
文学常识
1.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2.笔记体小说多以人物趣闻逸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
文言文小测
《卖油翁》字词翻译
1.重点词解释
(1)陈康肃公善射 (2)公亦以此自矜
(3)尝射于家圃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5)睨之久而不去 (6)但微颔之 但: 微: 颔:
(7)汝亦知射乎 (8)吾射不亦精乎
(9)但手熟尔 (10)康肃忿然曰
(11)尔安敢轻吾射 (12)以我酌油知之
(1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14)以钱覆其口
(15)徐以杓酌油沥之 (16)康肃笑而遣之
2.通假字
(1)但手熟尔 (2)徐以杓酌油沥之
小测答案
《卖油翁》字词翻译
1.重点词解释
(1)陈康肃公善射   善射: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______________
(2)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____________________
(3)尝射于家圃 圃: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担:_____________释:________________
(5)睨之久而不去 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但微颔之 但: 微: 颔:
(8)吾射不亦精乎 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但手熟尔
擅长射箭
擅长
自夸
园子
放下担子
放下
斜着眼看, 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略微
点头
精湛
熟练
小测答案
《卖油翁》字词翻译
1.重点词解释
2.通假字
(1)但手熟尔 同“耳”,罢了 (2)徐以杓酌油沥之 同“勺”,勺子
(10)康肃忿然曰 忿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尔安敢轻吾射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以我酌油知之 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以钱覆其口 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愤的样子
怎么
轻视
舀取,这里指倒入


打发
慢慢地
7:20-7:35
今日早读
复习《卖油翁》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积累写作素材
7:35-7:45
小测(翻译+内容理解)
7:45-7:50
讲评,订正上交
(错别字5遍,句子3遍)
写作素材
陈尧咨是北宋状元,他擅射,经常在自家后花园练习射箭,甚以自己的射箭技术为傲,可是在卖油翁的打油技术面前却黯然失色。卖油翁的一句“无他,惟手熟尔”道破了天机一一“手熟”不是简单的练习,而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专注,是一种不骄不躁、沉稳踏实的人生态度。
文言文小测
《卖油翁》翻译句子、内容理解
1.重点句子翻译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尔安敢轻吾射!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4)以我酌油知之。
(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文章内容理解
(1)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该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2)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小测答案
《卖油翁》翻译句子、内容理解
1.重点句子翻译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尔安敢轻吾射!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4)以我酌油知之。
(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文章内容理解
(1)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该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要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汲取所长、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2)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的道理。
(老翁)看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
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本领!
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晴看他射箭,
很久也不离开。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写作运用
【概括故事】《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文章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熟练酌油的故事,陈尧咨自以为射箭技术高超,没想到卖油翁打油时“自钱孔入,而钱不湿”,通过对比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
【分析】熟能生巧是一种踏实的态度。
【示例】生巧之“熟”不止在于技艺的熟练,更在于态度的成熟。卖油翁言“惟手熟尔”,实则蕴含了“心熟则手熟”的高要求。古有庖丁怵然为戒,依乎天理,以谦逊的态度专注解牛;今有车间工人胡双线沉着冷静,不骄不躁,以坚毅信念将飞机组装精度控制在0.24毫米。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乃成就一位匠人的关键,任何小事稳下心来做精做细才能成大事,这也正是陈尧咨面对卖油翁自叹不如的原因。
《卖油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