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1 09:5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大家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的《清平乐.村居》吗?谁能背一背?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烟雾朦胧的小洲、翻墨似的黑云、骤来的白雨、夏夜的山村风光......广袤的大地山无数美丽的风景在熠熠闪烁,无不使人陶醉。
激情导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辛弃疾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作者简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题
词牌名
解读题目
黄沙
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上阕
下阕
初读感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阕与阕的关系只表明奏乐是暂时的休止,而不是乐曲的终了
古人写词原是为配唱而作,因为光读不能表达心中的感动。其实,一首词就是一首歌,咱们可以用唱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同“现”。
读一读 划节奏
1、默读词句,借助注释,想象每一句词的意思,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试着说这首词的意思
自主探究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反馈交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眼前。
从词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从而又想到了什么?
合作探究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视觉
听觉
嗅觉
联想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
鸣蝉
蛙声
稻花香
丰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
寥落的稀星
两三点
轻微的细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课堂小结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的是词人在山乡夜行的所见所闻,构成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表达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配乐吟唱 感悟深情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