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时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时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1 09:2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时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⑤③④②① B.①②④⑤③ 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
2.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
②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③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④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⑤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⑥故乡的土壤是香的。
A.⑥③②①④⑤ B.①④⑤③②⑥ C.③②④⑤②⑥ D.⑥①④⑤③②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故乡有一种声音在 着我,她低低地 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 ,不管走到哪里,都会突然想到应该回去了。
A.召唤 呼唤 急切 缠绕 B.呼唤 召唤 急促 环绕
C.召唤 呼唤 急促 缠绕 D.呼唤 召唤 急切 环绕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挚痛(chì) 山涧(jiàn) 污秽(huì) 缠绕(chán)
B.胸膛(táng) 默契(qiè) 喷涌(yǒng) 田垄(lǒng)
C.召唤(zhào) 泛滥(làn) 辘辘(lù) 浆液(jiāng)
D.仰望(yáng) 白桦(huà) 嗥鸣(háo) 亘古(gèn)
二、综合性学习
学校组织了“寻找郑州红色热土”的研学活动,你们班级负责本次研学活动的筹备工作,请你一起参与。
【撰写宣传文案】
5.你和小语搜集了相关资料并撰写出本次研学活动的宣传文案,请你认真阅读并解决下列问题。
探索郑州,寻根问祖,我们的研学之旅即将启程!在这片丰饶的中原大地上,历史亘古绵长,红色热土见证了无数炙热的革命情怀。 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波 lán 壮阔的岁月,感受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抗敌精神,洗刷历史的chǐ rǔ,荡涤心灵的 wū huì。在这片 bān lán 的土地上,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红色基因;让我们珍惜当下,共创时代伟业; !加入我们,一起“寻找郑州红色热土”,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1)为方便同学们阅读,请你给文案中加点的字注音。
丰饶( ) 亘( )古
(2)在撰写文案的过程中,你发现有几个字形难以确定,请你根据拼音将正确的字形写在下面横线上。
(3)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在下面横线上进行补写。这一整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选定研学地点】
6.小文同学查阅资料,整理出了些有关信息,但不小心将资料顺序弄混了请你帮他选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①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学生来到这里,缅怀先烈,学习历史。
②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二七大罢工”。
③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郑州建立了二七罢 工纪念塔和纪念堂。
④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和纪念堂位于市中心,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⑤纪念堂内部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详细记录了二七大罢工的经过和影响 。
⑥这些建筑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对后人的教育和启示。
⑦通过参观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工人 阶级的斗争精神和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
A.②④③⑤①⑥⑦ B.②③④⑤①⑥⑦
C.④⑤②③①⑥⑦ D.④⑤②③⑥⑦①
【制定研学计划】
7.你们还负责了本次“寻找郑州红色热土”研学计划的拟定,请你将下面活动方案补充完整。
“寻找郑州红色热土”研学计划
研学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出发集合 学校 介绍本次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
上午 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和纪念堂 参观纪念塔和纪念堂内的展览,直观感受历史事件
下午 郑州烈士陵园 ①
研学结束 学校 ②
【讲述烈士故事】
8.小东了解了“开国少将”廖政国的相关事迹后深受感动,推荐将他的故事放入研学展板中并配图,下面是他搜集的A、B两幅配图,请你根据相关资料选择其中一幅,并简述理由。
【相关资料】廖政国,河南息县人,十七岁便参与反“围剿”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1939年,廖政国担任第二支队支队长,带领队伍冲破了日伪军的重重封锁线,面对数量众多且装备精良的日军,廖政国抱起机关枪冲锋在前,向日军猛烈扫射,敌人顿时乱了阵脚,只得四处逃命。不仅如此,廖政国曾以少胜多夜袭了日军占领的虹桥机场,烧毁了敌军四架飞机,极大鼓舞了敌占区广大民众抗日的信心,获得了群众的支持,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三、语言表达
9.下面几个句子是描述作者对故土情感变化的过程,顺序有些混乱,请重新排列。
( )回忆儿时在故土的欢乐时光,土地承载着满满的幸福记忆。
( )目睹故土被外敌践踏,内心满是悲愤与痛苦。
( )立下铮铮誓言,要为收复故土而拼搏,情感升华至激昂的巅峰。
( )离开故土,心中涌起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与不舍。
10.找出下列句子的“病症”并“医治”。
(1)通过学习《土地的誓言》,使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故土炽热的爱。
病因:
修改:
(2)他的朗读水平明显改进了,听起来更加富有感情。
病因:
修改:
(3)一个人是否热爱家乡,关键在于他有没有家乡情怀和为家乡付出行动。
病因:
修改: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村的泥土
许俊文
①乡村是泥土做的。泥土是乡村的灵魂,它是上苍送给乡村最好的礼物。
②泥土与庄稼,庄稼与人,都是一一安排好了的,谁也离不开谁。一团泥土,就是一句百读不厌的经文。曾祖父读过,祖父读过,父亲读过,我和弟妹们也读过,我们的儿孙还要再继续接着读下去。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在泥土里摸来摸去的,摸着摸着就摸老了,直到连泥土也摸不动的时候,这个生命就该被泥土抚摸了。
③我曾仔细观察过父亲的那双手,粗糙得跟老树的皮没有什么两样,骨节粗大,十指变形,没有一个完整的指甲。这双手曾在土地上扒挠了八十多年,豆村的每一块土地都曾留下他的手印,甚或每一个土团都曾感受过他的手温。一次重病使他的右手致残,无法再扶犁耕地,挥镐掘土后,我劝他把家里的那几块地让给别人做,他咬咬牙艰难地做出了决定。但他执意要留下一小块自己做,说闲着也是闲着,种不动地,哪怕到地里站一站,蹲一蹲,在田埂上坐一坐,弯腰扯几把草,心里也好受些。父亲留下的这块地顶多只有三分,春天种了玉米,接着又种了一茬芝麻。夏天我回豆村时,发现他和母亲蹲在白花花的日头底下,一个吃力地翻着土,一个用槌棒敲打着土坷垃。目睹着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一涌一涌的。于是我就跟他们说,这地不能再种了,要是热出个好歹,不值得。父亲一边敲打着土块,一边说,再种最后一茬。母亲也附和说,再种最后一茬。这样的话,他们已经跟我说过不下四五次了,每次都没有兑现。季节一次次地向前延伸,父亲的庄稼也跟着一次次地向前延伸。其实我心里是清楚的,只要父亲和母亲不倒下,这“最后一茬”就得一次次地向前延伸。
④我们与土地和庄稼每相遇一次,都是一种缘分,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默契和交流。庄稼来了一茬又一茬,又被我们送走了一茬又一茬。每迎来一茬庄稼,我们就多一份希望;每送走一茬庄稼,我们就多一份充实。在这一次次的迎送之中,一代又一代的庄稼人微笑着走进泥土。试想,如果没有它们一茬又一茬地陪伴着我们,我们的一生该是多么苍白啊!
⑤播种的时候,我常常攥着种子遐想,这些种子去了泥土里之后,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村庄里来了,就像一个个日子。尽管它们会给我带回更多的收获,但我还是有些依依不舍。一茬一茬的庄稼绿了,一茬一茬的庄稼黄了,似乎都是转瞬之间的事。收割也是如此。当我用镰刀把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揽在怀里,它们好安静啊!我知道又该送走一茬了。
⑥躁动了一个春天,喧闹了一个夏天,土地直到把所有的庄稼都送走了之后,这才坦然无忧地躺下来,在月光下深深地睡下,那飘荡在田野上大团大团的浓雾,就是它绵长而舒缓的呼吸吧。
11.作者为什么说“一团泥土,就是一句百读不厌的经文”?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我曾仔细观察过父亲的那双手,粗糙得跟老树的皮没有什么两样,骨节粗大,十指变形,没有一个完整的指甲。(从人物描写角度)
(2)当我用镰刀把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揽在怀里,它们好安静啊!我知道又该送走一茬了。(从加点词语角度)
13.说说本文和《土地的誓言》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14.在括号中写出加点词语的词性。
我总是( )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 )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 )沉,或者( )在( )睡梦中突然( )惊醒的时候。
15.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中“她”指代关东原野。
B.“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中“这种声音”指呼唤着我的名字的声音。
C.“这个我是知道的”中“这个”是指呼唤声是从大地深层来的。
D.“它们从来没有停息”中“它们”指故乡大地深层的浆液在翻滚,和我的心在跳跃。
16.文中“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者之间有什么细微的差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土地的誓言(节选)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7.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题目“土地的誓言”是作者对着关东大地发出的抗日誓言,爱国誓言。
B.文章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将土地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C.“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个词语写出了作者要与痛苦不堪的过去告别的悲愤之情。
D.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改口说“你”,人称变化是作者情绪变化的结果,随着情感的愈加强烈,用“你”更直接强烈地抒发感情。
18.赏析文中画线句,分析其作用。
19.作者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作文
20.以“我心中的土地”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抒发你对家乡土地或某片熟悉土地的独特情感,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1)ráo gèn
(2)澜 耻辱 污秽 斑斓
(3)排比 示例:让我们展望未来,擘画美好明天 6.B 7.①举行缅怀仪式,聆听先烈故事 ②展示研学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8.示例一:选择A图。该图展现了廖政国将军所获得的战功,直观地呈现了文字材料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的相关内容,表现出廖政国战功赫赫、骁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示例二:选择B图。该图描绘了群众听到廖政国将军夜袭机场成功的消息后喜悦的画面,能补充文字材料中“极大鼓舞了敌占区广大民众抗日的信心”的内容,表现出了军民同心、同仇敌忾的气象。
9. ① ③ ④ ②
10. “通过”和“使”并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 删去“通过”或“使”,可改为“学习《土地的誓言》,使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故土炽热的爱”或“通过学习《土地的誓言》,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故土炽热的爱”。 “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应将“改进”改为“提高”。 他的朗读水平明显提高了,听起来更加富有感情。 两面对一面,前面“是否”是两面,后面“有没有家乡情怀和为家乡付出行动”,“有没有”只对应一面,应在“为家乡付出行动”前加“是否”。 一个人是否热爱家乡,关键在于他有没有家乡情怀和是否为家乡付出行动。
11.曾祖父读过,祖父读过,父亲读过,我和弟妹们也读过,我们的儿孙还要再继续接着读下去。 12.(1)对父亲那双手进行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手的粗糙,侧面体现出父亲与土地打交道的时间长,从而体现出父亲对土地的依恋,热爱。
(2)“揽”含有一种父母将孩子拥入怀中之感,表现出“我”对庄稼的爱怜,以及将要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13.本文作者主要写人与土地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土地深深的依恋、感激以及对土地的敬畏之情。《土地的誓言》作者回忆与土地的亲密,往日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幸福生活的眷恋,奋起抗争的斗志,甘愿牺牲的决心和果敢,以及对故乡强烈的热爱与怀念。
14. 副词 连词 副词 连词 介词 副词 15.C 16.“不得不回去”带有一定被迫的意味,“应该回去”表示理所当然,“必须回去”则有一定之意,带有命令的口气。语气逐级加强,态度愈加坚定。
17.C 18.景物描写,描写了故乡春天和秋天的景物,写出了故乡的美丽丰饶。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热爱和眷念(思念)之情。 19.(1)“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2)表现了作者为了故乡的自由和解放,愿意付出一切甚至生命,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抗日必胜的信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