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_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件(46张PPT) 2025年历史中考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_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件(46张PPT) 2025年历史中考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1 11:2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前)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大单元体系构建
理考点·固基础
纵横串联·提素养
聚焦河南·精练命题点
大单元体系构建
中外联 系 (1)对外关系:郑和7次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之间
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2)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戚继光率戚家军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
时期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俄国侵略军。
(3)全球性经济互动: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互动关系,原产于
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
因果联 系 明清时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采取因地制宜的边疆管理政策、加强
民族交流,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历史解释 在理解和辨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和提出新的
问题,加以论证,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设问:中国古代能够长期保持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①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巩固和发展,为国家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②民族
交融不断加强,使中
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不断强化,统一成为历史潮流;③杰出历史人物的作用,如秦
始皇、汉武帝、康熙帝等为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理考点·固基础
主题一 明清时期的统治与社会危机
考点一 明清的兴替 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 闭关锁国政策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
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1.明清的兴替(七下P66、P84~P86)
明朝 建立 1368年,________称帝,建立______,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
京),他就是________。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

朱元璋
明朝
明太祖
明朝 政治 腐败 与社 会动 荡 (1)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
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皇室贵
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兼并土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李自 成起 义 (1)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根本原因),国家财政危
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2)概况:________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年,李自成在
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同年4月,起义军攻入北京城,明朝灭
亡。
(3)结果: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
各地,最终失败
李自成
续表
清朝 满洲 兴起 和清 兵入 关 (1)满洲兴起:1616年,__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
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________改族名为满洲;次
年,改国号为______。
(2)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以后,驻守重镇________的明军将领
________降清,引清军入关
不断 加剧 的社 会矛 盾 (1)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2)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军备废弛,将领贪污,将士颓废。
(3)官僚机构臃肿,皇帝好大喜功,出现财政危机。
(4)人口增长造成用地紧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努尔哈赤
皇太极
大清
山海关
吴三桂
续表
2.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七下P67~P69、P101~P103)
明朝 皇权 的强 化 措施 政治 (1)中央:废除了__________和中书省,提升吏、户、
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_”;先后分封诸子
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军事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
事大权
监察 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___,掌管侍卫、缉
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
立了同类机构______
丞相制度
三司
锦衣卫
东厂
明朝 皇权 的强 化 措施 文化: 八股取 士 (1)概况:①命题范围: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______”“______”。②答题要求: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
是以______的__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
挥。③答卷格式: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为________。
(2)影响:不利于选贤任能,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
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束
缚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造成
严重障碍
影响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四书
五经
朱熹
《四书集注》
八股文
续表
清朝 君主 专制 的强 化 军机 处的 设立 背景 清朝初期,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
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
设立 ______年间,朝廷设立________,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

影响 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
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文字 狱与 文化 专制 政策 目的 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维护集权统治
大兴 ______ (1)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
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
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雍正
军机处
文字狱
续表
清朝 君主 专制 的强 化 文字 狱与 文化 专制 政策 文化专 制政策 (1)提倡__________;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
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2)许多珍贵书籍被查禁和销毁,给传统文化造成巨大损

尊孔读经
续表
3.闭关锁国政策(七下P105)
原因 (1)思想: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
经济交流。
(2)现实: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
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身统治
表现 (1)海禁政策:顺治时期,颁布“________”,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强迫山
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不准“片帆出海”。
(2)一口通商:1757年,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_______
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管理外国商人
特点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禁海令
广州十三行
影响 (1)积极: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
进程
易错提示: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不是完全断绝往来,其正确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贸
易”,仍留有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因此,严格限制不等于“绝对禁止”“一概排斥”。
续表
主题二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
考点二 明朝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七下P69、P96~P100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
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明朝经 济的发 展 (10年 1考)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______、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________成为
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商业 商品经济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
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______
玉米
景德镇
徽商
清朝前 期社会 经济的 发展 (10年 1考) 农业发 展 原因 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政

表现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力兴修水利。
(2)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
甘薯等高产作物。
(3)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意义 (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
荣。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手工业和
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垦荒
续表
清朝前 期社会 经济的 发展 (10年 1考) 手工业 (1)丝织业、棉织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____,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商业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
组成的商业网。
(2)出现盛泽镇、汉口镇等工商业市镇;北京、江宁、扬州、
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2022.8]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手工业工场
续表
清朝前 期社会 经济的 发展 (10年 1考) 人口增 长 原因 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
安定
表现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
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
三分之一
影响 人口的快速增长致使人地矛
盾逐渐突出,生态环境遭到
破坏,社会压力加大,影响
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续表
主题三 明朝的对外关系
考点三 郑和下西洋 (10年1考)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
住权 七下P70~P74
课标要求: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和平 交往 郑和 下西 洋 时间 ______-1433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 (1)经济: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雄 厚,提供了物质基础。 (2)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稳 定;明成祖的支持;明朝前期开放和睦邻友好 的外交政策。 1405
和平 交往 郑和 下西 洋 条件 (3)技术: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装备了航 海图和罗盘针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 珍 范围 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和 红海沿岸 交流 中国:金银货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 外国:珠宝、 香料、药材等特产奇珍 特点 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航行范围广 非洲东海岸
续表
和平 交往 郑和 下西 洋 影响 (1)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
__________。[2021.6]
(2)开创了西太平洋与__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
人类的______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地位 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

中外 冲突 戚继光抗倭 明朝中期,中国沿海“倭患”严重,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
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率军先后消灭了福建、
广东地区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这是一场反
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_
友好往来
印度洋
航海
民族英雄
续表
中外 冲突 葡萄牙攫取 在澳门的居 住权 背景 伴随着新航路开辟,从16世纪开始,
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
区,进行侵略活动
概况 1553年,________殖民者攫取了在我
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拓展: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点。
(1)都打击了外来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两人都是民族英雄;
(2)都得到了沿海民众的支持,维护了祖国的国防安全。
葡萄牙
续表
主题四 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
考点四 明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七下P88~P94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以及设
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
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
奠定的重要意义。
明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背景 明朝末期,______殖民者出兵侵占我
国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结果 1662年2月,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
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影响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了海
防,维护了国家统一,郑成功是我国
历史上的__________
清朝 台湾地区 概况 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
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
________,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
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荷兰
民族英雄
台湾府
清朝 台湾地区 意义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
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
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西藏地 区 册封达赖 和班禅 (1)顺治帝接见西藏宗教首领五世达赖喇嘛,正式 赐予“__________”的封号。 (2)康熙赐予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_____________ _”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与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 政府的册封 达赖喇嘛
班禅额尔德尼
续表
清朝 西藏地 区 设置驻藏 大臣等 (1)1727年(雍正年间),清朝在西藏设置______
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2)1751年(乾隆年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
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3)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
条。章程规定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
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
朝廷批准
西北边 疆 康熙时期 噶尔丹发动叛乱,______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
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驻藏大臣
康熙
续表
乾隆时期 平定大、小 和卓叛乱 ______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在维吾尔
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
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
设置机构 清朝设置__________,管辖包括巴勒
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土尔扈特部 回归祖国 (1)概况: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
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
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________的领
导下,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
安置
(2)意义: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乾隆
伊犁将军
渥巴锡
续表
东北边 疆 (1)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_______
_的俄军,沙俄战败。
(2)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了第一个
边界条约《____________》。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
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雅克萨
尼布楚条约
续表
主题五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考点五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10年1考) 《农政全书》
(10年1考) 明长城 北京城 七下P76~P83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
就及其影响。
明朝 科技 科技 著作 《本草纲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________
影响 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_成就,丰富了我国
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传播 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
译成多种文字
李时珍
药物学
明朝 科技 科技 著作 《天工开物》 [202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明代科学家________
传播 传到国外,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内容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
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
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地位 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政全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明代科学家________[2024.7]
内容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地位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宋应星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续表
明朝 科技 建筑 明长城 目的 防御北方______贵族南扰
起止点 东起__________、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构成 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
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
的__________体系
特点 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
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影响 在长城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
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
往的纽带
蒙古
鸭绿江边
军事防御
续表
明朝 科技 建筑 北京城 概况 1406年,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营
建,1420年基本建成
构成 (1)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
城。
(2)宫城即________(今称故宫),是北
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
的皇家建筑群
特点 (1)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
(2)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
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
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紫禁城
续表
考点六 明清时期的文学和艺术 七下P107~P111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
文 学 和 艺 术 小 说 _____ _____ 《三国 志通俗 演义》 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是我国章回体
小说的开山之作
施耐 庵 《水浒 传》 以__________为主题,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
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吴承 恩 《_____ ___》 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_____ _____ 《红楼 梦》 在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是世界文
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2023.8]
罗贯中
官逼民反
西游记
曹雪芹
文 学 和 艺 术 艺 术 戏曲 昆曲 明朝时,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是
_________的《牡丹亭》;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
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
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京剧 徽调吸收其他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
_______年间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被称为“京
戏”或“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汤显祖
道光
续表
纵横串联·提素养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历史解释 在理解和辨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和提出新的
问题,加以论证,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设问:围绕文学艺术与时代的关系,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
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
述完整)
[答案] 文学艺术反映时代风貌
文学艺术深刻反映现实生活。《诗经》记载了先秦时期的民俗民情和社会生活状况;
唐诗反映出唐朝的强盛和开放;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推动了宋词、
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创作和流行。综上可知,文学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沃土,并
映射了时代发展的风貌。
聚焦河南·精练命题点
明清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1.(2022河南A卷)下图是一幅描绘乾隆时期市井风情的绘画
作品。下列历史叙述与图中情景一致的是( )
C
A.坊市界限分明 B.对外贸易扩大
C.城市商业兴盛 D.人口数量增加
2.(2020河南B卷)明朝北京城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南起永定门,北止鼓楼、钟楼,
并将主要的建筑物安排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构建出一个“普天之下,唯我独尊”
的空间布局。材料表明( )
D
A.北京城宫城以南为尊位 B.鼓楼、钟楼是核心建筑
C.地域特点影响建筑风格 D.建筑群呈现政治特点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3.(2021河南A卷)1416年,郑和完成第4次下西洋任务后,出现了亚洲、非洲17个
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来华的盛况。这些史事表明郑和下西洋( )
B
A.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D.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解析] 本题知识点古代对外交往,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属于表明
类选择问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对所到国家和地区的影
响力,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B项正确。汉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是明朝,A
项错误;郑和下西洋,不计成本,加重了明朝的经济负担,C项与史实不符,错误;
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D项与材料无关,错误。
子题3.1 据下表推断,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明成祖 “宣教化于海外诸藩国”
《明史·郑和传》 “示中国富强”
D
A.进行殖民扩张 B.传播儒家思想
C.开辟新航路 D.提高明朝国际威望
变式3.1 观察下列两幅图,以下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D
A.郑和是宋代海外贸易的代表人物 B.宋明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C.我国古代海外航行路线始终没变 D.宋代海贸是郑和下西洋的基础
明清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4.(2024河南A卷)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
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材料体现出他( )
D
A.关注科学理论 B.得到百姓的支持 C.重视数据分析 D.注重实践与总结
5.(2023河南A卷)曹雪芹把诗赋、书法、戏文、对联、礼节、饮食、服装等元素
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几乎全部安插在《红楼梦》里。这强调了《红楼梦)( )
D
A.语言精练生动 B.内容通俗易懂 C.线索清晰完整 D.汇聚传统文化
6.(2021河南A卷)明代某著作,记载了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陶、
造纸、冶铸、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等生产技术。这部著作应该是( )
D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解析] 本题知识点古代科技,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依据题干
信息“明朝”,可直接排除北魏的《齐民要术》,A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农业和手
工业方面,这是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内容,D项正确;《本草纲目》是医学方
面的,B项错误;《农政全书》是农业方面的,C项错误。
7.(2022河南B卷)清朝末年,京剧剧目取材更加广泛,有的揭露封建压迫,有的
歌颂婚姻自主,有的反对民族侵略,等等。这表明京剧( )
A
A.反映了民众的现实生活 B.博采了其他剧种的优点
C.展现了多元的艺术风格 D.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