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课件(38张PPT) 2025年历史中考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05-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课件(38张PPT) 2025年历史中考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1 11:2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大单元体系构建
理考点·固基础
纵横串联·提素养
聚焦河南·精练命题点
大单元体系构建
中 外 联 系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到来。
(2)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
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但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
支配的局面
理考点·固基础
主题 救亡图存道路的新探索
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 (10年4考) 八上P58~P60
课标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
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背景 (1)政治上: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 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2)思想上:①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的传入。辛亥革 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②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推行尊孔复古的 逆流。 (3)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 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概况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2019.22(1)][2018.5]
主要阵地 《________》和__________
两大口号 ______和______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民主
科学
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__________》 提倡____________(“德先生”与“赛先生”)[2016.3] 提倡__________(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评价 性质 一次伟大的__________运动
意义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
国人民接受了一次____________的洗
礼,为__________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
的作用
局限 对于______________的看法带有一定的
片面性
狂人日记
民主与科学
文学革命
思想解放
民主与科学
五四运动
中国传统文化
续表
易错提示:在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者是陈独秀,主张用白话文代
替文言文的是胡适,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是鲁迅。
时空观念 能够将事件、人物、现象等置于历史发展的特定或总体
进程及具体的地理空间中加以考察。
设问: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孔而今人又尊孔?
[答案]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支柱,只有打倒儒家
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今天尊孔是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因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古为今用。
考点二 五四运动(10年4考)[2024.10][2019.22(1)]八上P61~P64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导火线 1919年__________上中国外交 的失败(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全部转让给日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誓死 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 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巴黎和会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过程及结 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____________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
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_________运
动[2021.11]
特点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
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反帝反封建
思想启蒙
续表
意义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
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
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___________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续表
时空观念 能够将事件、人物、现象等置于历史发展的特定或总体
进程及具体的地理空间中加以考察,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其地位和作用。
设问:结合上面表格内容,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原因。
[答案] ①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②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并对运动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五四运动时期,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领导
作用。
考点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0年3考) 八上P63~P68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马克 思主 义的 传播 背景 (1)国际: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国内: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史实 (1)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
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2)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
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3)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影响 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中国 共产 党成 立 条件 (1)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________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
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2019.22(2)]
(2)阶级基础: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壮大并登上政
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3)组织基础:各地相继建立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主要集中在城
市,且多分布在沿海、沿江城市)。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李大钊
续表
中国 共产 党成 立 标 志: 中共 一大 的召 开 时间 ______ 年7月 23日 地点 ______(后转移到浙江嘉兴的游船上)[ 2017.5] 大会 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主要 内容 (1)大会确定党的名称 为“____________”。大会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 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 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 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 产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1
上海
中国共产党
续表
中国 共产 党成 立 标 志: 中共 一大 的召 开 主要 内容 (2)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 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局,________当选为 中央局书记[2019.22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2017.5] 红船 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 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陈独秀
续表
中国 共产 党成 立 认识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 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 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必然性) 中共 二大 概况 (1)1922年7月,__________在上海召开,重申了党的最终奋
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2)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
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
______________
中共二大
民主革命纲领
续表
中国 共产 党成 立 全国 工人 运动 的高 潮 概况 (1)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
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2)1923年爆发的____________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
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经验 教训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
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
的敌人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续表
拓展: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新”的表现
(1)新政党: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2)新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3)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4)新目标: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历史解释 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设问: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
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答案] 先进思想指导革命实践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马克思主义。随后马克思
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团体纷纷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
条件。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纵横串联·提素养
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 代中期 1898年 1911年 1915年开始
领导阶 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学习层 面 器物 制度 思想
主要思 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 物 奕______、曾国 藩、李鸿章、左 宗棠、张之洞 康有为、梁启 超、谭嗣同 孙中山、黄兴、宋 教仁 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
主要作 用 中国近代化的开 端 在思想文化方面 产生了广泛而持 久的影响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 动统治,宣告了中 国两千多年君主专 制制度的终结 打开了遏制新思想
涌流的闸门,掀起
了一股思想解放的
潮流
续表
时空观念 能够将事件、人物、现象等置于历史发展的特定或总
体进程中加以考察。
设问1: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相关史实,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何特点。并
指出在此过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的民族精神。
[答案] 特点:都向西方学习;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由
浅入深,层层深入。民族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设问2: 你认为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 因素: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排挤;地主阶级、资
产阶级的局限性;等等。根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二、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唯物史观 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结合史实进行
阐述和说明。
设问:结合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归纳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的特点及
其影响民族意识觉醒的主要因素。
[答案] 特点:为谋自救而觉醒。
主要因素:民族危机加剧,近代化探索的推动,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加强,思想解放等。
历史解释 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
看法。
设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民主革命的进程”的观点,
写一篇80~120
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
述完整)
[答案] 民族意识觉醒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意识初步觉醒,进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
命,探寻救国之路;五四运动时期,人民认清了西方列强和北洋政府的真实面目,
增强了反帝反封建的决心,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抗日战争爆发后,全民族进行抗
战,民族意识空前高涨,最终赢得胜利。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民主革
命的进程。
聚焦河南·精练命题点
新文化运动
1.(2023河南A卷)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
以挽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
识( )
D
A.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C.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2022河南B卷)1918-1919年,鲁迅在《新青年》先后发表了《狂人日记》《孔
乙己》《药》等文章。这些文章侧重( )
A
A.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B.传播西方民主和科学
C.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D.表达对革命者的同情
五四运动
3.(2024河南A卷)下表列举了我国近代青年学生的一些重要活动。据此可知,他
们( )
时间 重要活动
1919年5月4日 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提出“外争主权,内
除国贼”等口号
1931年9月26日 上海各大学51名学生代表赴南京请愿,要求驱逐日军
1935年12月9日 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前请愿,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
外”等口号
B
A.伸张正义,乐于助人 B.关心时局,勇担使命
C.积极行动,投身改革 D.勤于学习,追求真理
子题3.1 以下年代尺中我国近代两次学生运动的口号都体现了( )
A
A.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B.对传统封建统治的顺从
C.对国家经济的特别关注 D.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容忍
4.(2021河南A卷)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
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
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C
A.革命的复杂性 B.制度的创新性 C.斗争的彻底性 D.抗战的持久性
[解析] 本题知识点为五四运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历史的理解运用
能力,属于强调类选择题。依据题意,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
国运动,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材料中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最大的区别在于具
有“彻底地不妥协”精神,C项最和这一精神贴切,正确。革命的复杂性是中国近代
革命的特点,A项错误;B、D两项与材料无关,错误。
5.(2019河南B卷)时任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这样评价五四运动:从巴黎和会决议
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
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芮恩施的观点表明五四运动( )
A
A.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改变了巴黎和会的决议
C.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D.完成了中国的救亡使命
子题5.1 以下是邓中夏早期经历简表。与这些经历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事件有
( )
◆1917年8月,投考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影响
◆1919年9月,与爱国且倾向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在“曦园”工读互助
◆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C
A.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B.新文化运动护国战争
C.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D.五四运动北伐战争
变式5.1 北大成立的时间是1898年7月3日,但现在校庆的时间却不是这一天,而是
每年的5月4日。“5月4日”对于北大来说的历史意义非凡,因为它彰显了北大的精神,
即( )
C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自强求富、救亡图存
C.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解析] 本题考点五四运动,考查学生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题干材料主旨北大精
神就是五四精神,依据所学可知,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精神,其引申就是青年对
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爱国之心,对民主科学自由思想的追求,所以C项符合史实,
正确;A、B两项是洋务运动的思想,排除;D项是维新派的思想,排除。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2020河南A卷)下列建筑共同见证了( )
A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斗争 D.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子题6.1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2-1921年的时间轴。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
变化是( )
D
A.从专制走向民主 B.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转变
C.从分裂走向统一 D.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
变式6.1 (2023天津)制作时间轴是中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根据下列时间轴所探
究的主题推断,问号处对应的是( )
B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