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专题二 古代中外文明 课件(48张PPT) 2025年历史中考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02-专题二 古代中外文明 课件(48张PPT) 2025年历史中考二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1 10:5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高分保障
专题串线·综合提升
专题二 古代中外文明
(专题一和专题二针对河南中招第21题,5分或6分)
线索一 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
1.交流方式
和平交往 暴力冲突
史实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 大地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 交流; (2)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如云冈石窟 和龙门石窟等;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融汇到汉 语中); (1)亚历山大远征:
具有侵略性质,但客观
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
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
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
往来;
和平交往 暴力冲突
史实 (3)遣唐使来华: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 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 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4)玄奘西行: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 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5)鉴真东渡:鉴真在日本传播中国的医药、文 学、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6)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 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2)罗马帝国的扩
张:在征服和统治过程
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
压迫,但也为被征服地
区人民带去了先进的文
化,促进了当地的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把罗
马文化传播到亚非各地
续表
和平交往 暴力冲突
史实 (7)阿拉伯人传播文明: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 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 贡献(如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 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 洲的) (2)罗马帝国的扩
张:在征服和统治过程
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
压迫,但也为被征服地
区人民带去了先进的文
化,促进了当地的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把罗
马文化传播到亚非各地
续表
和平交往 暴力冲突
特点 交流领域广;具有偶然性、缓慢性和渐进性 认识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 重要动力;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都是古代文明交流与传播的方式,客观上 都促进了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但暴力冲突也会造成文明的破坏甚 至毁灭,和平交往促进文明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续表
2.双向交流
领域 概况
汉字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的广大
地区。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科技 四大发明:①造纸术传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推动了欧
洲的文艺复兴运动;②欧洲人借鉴印刷术造出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
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③指南针传到欧洲并加以改进,造出了更加灵
巧的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④欧洲人利用火药技术制
造了大炮,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领域 概况
思想 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哲
学思想之一。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对中国社会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当今许多“中国智慧”“中
国方案”,都起源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中医 中医药处于学术的领先地位,在中外医学交流中,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传播、促进了世界医学发展,同时也作出了相当大的
贡献
文学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丰富了世界文学形式,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璀璨明珠
续表
领域 概况
总结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
出重要贡献;
(2)在今日之世界,中华文化正日益焕发着新的生机,我们更要坚定文化
自信,做出无愧于我们光荣历史的伟大业绩,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
于世界,不断提升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续表
3.世界文明影响中华
项目 概况 影响
物种 交流 (1)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 马、香料、宝石、胡桃、西瓜等经丝绸之路 传入中原; (2)棉花从陆、海两种渠道逐渐传入中国, 在宋元时期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3)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 南地区; (4)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1)丰富了我国的物种资
源,影响了中国古代的饮食
文化;
(2)占城稻、玉米、甘薯等
作物的推广,使中国古代粮
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有利于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项目 概况 影响
佛教 交流 (1)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 中国; (2)东汉明帝时,佛教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 扶持,逐渐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并得到发 展; (3)唐朝时,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传播佛法 佛教在社会、思想、文学以
及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
产生深远影响
科技 交流 (1)宋元时期,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 数学等经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明朝中后期,《几何原本》《泰西水 法》等西方科学译著相继被介绍到中国 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为中国
传统学术发展注入新鲜血
液,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一种
全新的思维方式
续表
项目 概况 影响
总结 (1)中华文化在与其他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但吸收他们发展过程 中好的经验,而且善于总结他们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与中华文化 自身的特点结合起来,在交流中发扬光大; (2)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对积极向上的文化进行发 扬,并且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续表
家国情怀 了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体现立
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胸怀。
设问:从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中,概括中华文明的特点,以及对中华文明与
世界文明发展关系的认识。
[答案] 特点:(1)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与
融合其他地区优秀文化并不断发展;(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连续性,与世
界古代文明互相交流并一直延续至今。
认识:(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先进文明也促进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
世界,有利于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文化自信。
线索二 东西方文明的特点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代表及其成就 (1)古代埃及:金字塔、狮身人 面像、太阳历、象形文字等; (2)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佛教 等; (3)古代两河流域:《汉谟拉比 法典》、楔形文字等; (4)古代中国:青铜工艺、甲骨 文、四大发明、科举制、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等 (1)古希腊:雅典民主
政治、《荷马史诗》
《掷铁饼者》等;
(2)古罗马:《十二铜
表法》、罗马法学系
统、儒略历等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不同 点 地区 亚非地区 欧洲
经济类型 以农业经济为主 以工商业经济为主
(商贸发达)
文明特点 封闭性;多形成中央集权制国家; 以人治为主;文化具有独特地域特 征;等等 开放性;以法治为基础
的城邦政治(如雅典民
主政治);文化的多样
性;等等
精神 和平自守(少有拓边侵略的行径) 具有开拓精神
(海外市场扩张)
续表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相同 点 (1)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3)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罗马文化等);(4) 都对自然环境有所依赖 对待不同文明的态度:要尊重文明的差异性和多元性,要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续表
线索三 古代中外文字
项目 甲骨文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不 同 点 所属 文明 古代中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地点 黄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特点 笔画粗细不一,长短大 小均不定 用图形表示事物或 概念 笔画一头粗,一头细
载体 龟甲和牛、羊等兽骨 庙墙、宗教纪念 物、莎草纸等 泥版、石柱等
项目 甲骨文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不 同 点 影响 为汉字的形成和发展奠 定了基础;为研究中国 古代社会特别是商代政 治、经济状况提供了重 要史料 是通用的字母文字 的基础;为研究古 埃及的历史提供了 重要史料 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
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响;为研
究两河流域文明提供
了重要史料
发展 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开始 一脉相承,不断发展演 变至今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由于文明的中断、书 写的不便等原因而未能发展延续至今 相同点 (1)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2)具 有记载历史、传承历史的作用,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续表
线索四 古代中外的戏曲
项目 中国古代戏剧 古希腊戏剧
代 表 作品 《窦娥冤》《牡丹亭》等 《俄狄浦斯王》等
剧种 元杂剧、京剧、黄梅戏等 悲剧、喜剧
不 同 点 取材 主要来自现实生活 主要来自神话传说
特点 (1)将众多艺术形式如诗、乐、 舞等综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 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2)运用歌舞的手段 (即唱、念、做、打)表现现实生 活 (1)时间的一致、地点的一致和
表演的一致;
(2)古希腊剧院的庞大规模决定
了演员们的表演必须比较夸张
派别 中国古代戏剧剧种、流派多样 古希腊戏剧多为政治剧
项目 中国古代戏剧 古希腊戏剧
相同点 (1)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境,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2)都有 专门的演出场所;(3)都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续表
线索五 古代中外的建筑
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 西方古代建筑 希腊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
材质 木材、砖瓦、石 质 火山灰、 砖、石质 火山灰、砖、石质 石质
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 西方古代建筑 希腊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
特点 (1)按中轴线 对称分布,层次 分明,主体突 出; (2)与环境相 辅相成,充分利 用自然地形、地 貌 四周以廊柱 环绕,柱身 有粗有细 (1)吸收了希腊 建筑的特点,并有 所创新,如石拱 门、穹顶等; (2)追求宏伟壮 丽的气魄与热烈喧 闹的氛围 (1)由罗马式建
筑发展而来;
(2)尖形拱门、
肋状拱顶与飞拱,
尖塔高耸
续表
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 西方古代建筑 希腊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
代表性建 筑 北京故宫、承德 避暑山庄、颐和 园、苏州园林等 帕特农神庙 罗马大竞技场、凯 旋门、万神庙等 法国巴黎圣母院
不 同 点 建筑 格局 封闭的群体空间 格局 开放的单体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构型 意识 求得与天地和自 然万物和谐 几何美学和数学逻辑 续表
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 西方古代建筑 希腊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
不 同 点 与思 想文 化的 关系 遵循儒家礼制, 强调中轴线意识 及尊卑等级秩序 充满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与希腊神话 联系紧密, 体现了对神 的崇拜与敬 畏 充满了对英雄的崇 拜 基督教在人们的生
活和思想上占据绝
对重要的地位
共同点 (1)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2)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生活;(3)都是对一个时代的综合反映,反映了不同地 域的文化特色;(4)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续表
线索六 古代中外雕塑艺术
项目 中国古代雕塑 西方古代雕塑
概况 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反映佛教文 化对造型艺术的影响;在雕塑艺术上 既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 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 的特点 古希腊《掷铁饼者》:体现了古希
腊民族的竞技精神和英雄情结,成
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也是研究
古希腊雕刻艺术的重要资料
特点 中国古代雕塑注重写意,显现出崇尚 群体之美、内敛、保守的审美气质 西方古代雕塑注重写实,展现出强
调个人主义、外向、奔放的审美情

项目 中国古代雕塑 西方古代雕塑
共同 价值 (1)有助于对东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的研究; (2)在内容题材、形式风格、雕塑技法和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 时代特色 续表
线索七 古代中外思想文化
人文思想的比较
项目 先秦儒学思想 古希腊人文思想
不同 点 代表 孔孟思想 苏格拉底思想
对人的属性的关 注点 强调“社会”的人;提倡人 伦价值 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处理个人与社会 关系的着眼点 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高 度重视伦理道德 强调人的平等,反对教育、财
产、种族方面的不平等
自然科学 的研究 忽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 为研究的主题 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如亚里
士多德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
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
项目 先秦儒学思想 古希腊人文思想
相同 点 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强调道德的作用 续表
哲学思想的比较
项目 中国古代哲学 西方古代哲学
代表人物 (1)老子:①主张“道法自然”, 认为人们应顺应自然;②具有朴 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间的事 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 以相互转化; (2)庄子:把老子的“无为”思想 进一步发展为“齐物我、齐是非、 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主张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1)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
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
子”组成的;
(2)苏格拉底:把思考转向人类社
会,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
福等问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
己”;
(3)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
式的学者;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
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项目 中国古代哲学 西方古代哲学
不 同 点 基本 特征 强调天人合一的圆满,以集体、 社会、家庭为核心,强调整体共 融和谐 侧重于科学和思维,与自然、科学
的揭示和探索密切联系
思维 方式 侧重于辩证思维 善于逻辑推理,注重论证
总结 (1)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2) 哲学思想对社会生活有指导作用,哲学思想的演变也会引起人们生活 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续表
线索八 古代中外科技
项目 中国古代科技 西方古代科技
特点 (1)侧重于应用科学,注重对经验 的总结(如《本草纲目》); (2)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 合; (3)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 们的实际需要(如造纸术) 侧重对事物及其规律探索
的理论科学研究,建立了
学科体系
研究方法 采取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 注重观察和实验
项目 中国古代科技 西方古代科技
影响古代 中西方科 技发展的 因素 政 治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科技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西方的民主政治为科技发
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经 济 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科技发展提供 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古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

总结 (1)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要重视科技创新; (2)政治制度的民主程度对科技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续表
线索九 古代中外教育
类别 概况
中国 古代 教育 发展 (1)春秋末年,孔子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
(2)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
想。他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
作为教材。
(3)隋朝时期,设立科举制。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首创殿试。
明朝以后,开始以“八股文”的写作方式进行科举考试。1905年,科举制被
废除
类别 概况
世界 古代 教育 发展 (1)古代希腊教育发展突出,其中雅典注重人文教育,培养的是身心和谐
发展的人。
(2)11世纪后,大学在西欧兴起。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
师私人办的学校。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
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中外 古代 教育 比较 (1)相同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
(2)不同点:中国古代教育主要由国家主导,国家统一管理,并有统一的
评定标准;古代希腊教育注重人文教育;西欧教育宗教性质较强,主要由
教会主导;中国的课程以儒家思想为主,西欧以实用课程为主
续表
线索十 古代中外城市
类别 中国古代城市 中古西欧城市
功能 政治中心 经济中心
规模 城市规模大,人口上百 万 城市规模小,人口上万的城市很稀少
政治特点 处于中央集权管理之下 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的方式获得城
市的自由和自治
河南中招真题
1.(2020河南,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承载着文明,是国家与文化精神的象征。然而,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统
计,3000年以来,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约1500次,较大的河道更改有二三十次,其中
有6次重大改道。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春秋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的诸侯国开始修筑堤防。北宋时期治河仍以筑堤、
堵口和开引河等为主导思想。然而,黄河挟带的泥沙太多,难见成效。明清又收紧
河道,利用水流冲刷沉积泥沙,以清淤防洪,但堤防容易溃决。2001年竣工的小浪
底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
利用,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摘编自黄金生《从“忧患河”到“幸福河”守护黄河安澜实现高质量发展》
(1)材料一呈现了什么现象 (2分)
[答案]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黄河下游经常决口泛滥;黄河下
游河道多次更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河”困难的原因。(2分)
[答案] 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治河”策略、技术等较为单一;黄河挟带的泥沙太
多。(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这场‘战役’的胜利”给予了我们哪些智慧。(2分)
[答案] 汲取历代经验;运用综合治理理念;树立除害兴利思想;提高科技水平。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2020河南,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光阳燧是中国古代取火用具。利用太阳光取火是运用光的折射和聚焦原
理完成的(如下图),故人们称之为阳燧。《周礼》记载周代有专门职掌用阳燧取
火的组织,叫作“司烜(烜huǐ:火)氏”。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夏商周史》
材料二 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在石头缝里打入木楔,然后灌上水,就可以利用木头的
张力让巨石裂开。他们把大门设计成由4块巨石构成的三角形(见下图),使得重
达500万吨的建筑也不能把开口的门压塌。
——摘编自吴军《全球科技通史》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成就有哪些相似之处?(3分)
[答案] 都利用了物理学的相关原理;都借助了自然的力量;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
结晶。(3分,每点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请再举出一例中国古代相似的成就,并说明它的价值。(2分)
[答案] 筒车,古代灌溉工具,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
案也可)
3.(2020河南,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境内地名来源众多。以河南为例,武陟和修武的县名与武王伐纣有关:
鹤壁和宝丰的地名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民国时期,商丘境内设民权县;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现了二七区、红旗区、斯华区等区名…这些地名的由来反映了
中国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地名的命名原则或方式。(3分)
[答案] 因分封制命名;因自然地理环境命名;以重大历史事件命名;以人们的美
好愿望命名;以重要思想命名;因红色革命文化命名。(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
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请再举一例河南地名,并说明其来源。(2分)
[答案] 示例:济源,因其为古济水的发源地而得名。(2分,举例1分,说明1分,
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4.(2021河南,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图中的北宋汴京虹桥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拱结构,这种构造不仅很好地
发挥了木材自身抗拉能力强的特点,而且弧形的桥身有着相当大的跨越空间的能力。
材料二 罗马大竞技场在吸收希腊建筑特点的同时,它的拱券构造很好地发挥了石
材延展能力弱、抗挤压力强的特点,赋予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
——摘编自[日]佐藤达生《图说西方建筑简史》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汴京虹桥和罗马大竞技场在“构造”上的相同之处,
并概括影响建筑风格的因素。(4分)
[答案] 相同之处:都有拱形结构;充分发挥了建筑材料的优点;体现了古代劳动
人民的智慧。(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因素:建筑传统;建筑技术;建筑材料。(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
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结合上述探究,你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2分)
[答案] 东西方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都注重传承;各具特色。(2分,答出其中任
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5.(2020河南,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了造字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阿拉
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世界各国的造纸术也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唐朝时,中国已发明了火药。中国火药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
拉伯人传到欧洲。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这些发明传播的特点。(3分)
[答案] 都由中国传播出去;都经过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传到欧洲后都经过了欧
洲人的改进。(3分)
(2)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说,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
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请再举出一例说明这一观点。(2分)
[答案] 祖冲之精确圆周率至小数点后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