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高分保障
专题串线·综合提升
专题三 近代化的探索
(针对河南中招第22题,6分或7分)
线索一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列强侵略
战争 时间 侵略者 原因 过程与罪恶 结果及影响
鸦片 战争 1840- 1842 年 英国 英国要开 辟市场, 牟取暴利 (根本原 因);中 国的禁烟 运动,使 鸦片走私 受阻 1840年,英军到达 广东海面,转而沿 海北犯,直逼天 津,威胁北京; 1841年,英军强占 香港岛;1842年, 英舰到达南京长江 江面,清政府求和 清政府战败,中英签订
了《南京条约》,这是中
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
等条约。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 时间 侵略者 原因 过程与罪恶 结果及影响
第二 次鸦 片战 争 1856- 1860 年 英法联 军 英法要进 一步打开 中国市 场,扩大 侵略权益 1856年,英军炮轰 广州,挑起第二次 鸦片战争。1857 年,英法联军攻陷 广州,北犯天津。 1860年,英法再次 出兵,攻陷大沽、 1858年,俄、美、英、
法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
《天津条约》;1860年,
英、法、俄又强追清政
府签订《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
丧失更多主权,英国、
法国、美国等
续表
战争 时间 侵略者 原因 过程与罪恶 结果及影响
第二 次鸦 片战 争 1856- 1860 年 英法联 军 英法要进 一步打开 中国市 场,扩大 侵略权益 天津;10月初,攻 占北京,火烧圆明 园。战争结束以 后,勾结清政府联 合绞杀太平天国运 动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
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
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
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
加深
续表
战争 时间 侵略者 原因 过程与罪恶 结果及影响
甲午 中日 战争 1894- 1895 年 日本 明治维新 后为实现 征服朝 鲜、侵略 中国、称 霸世界的 野心 从朝鲜半岛打起, 有平壤战役、黄海 海战、辽东半岛战 役、威海卫战役 等。日军制造旅顺 大屠杀 清政府战败,中日签订
了《马关条约》。《马
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
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
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半殖民地化程度。战
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
族危机空前严重
续表
战争 时间 侵略者 原因 过程与罪恶 结果及影响
八国 联军 侵华 战争 1900- 1901 年 英、 美、 俄、 日、 法、 德、 意、奥 瓜分中国 (根本原 因);镇 压义和团 反帝爱国 运动 从天津打到北京, 义和团顽强抵抗。 攻占北京后,烧杀 抢掠,无恶不作; 镇压义和团运动 清政府被迫同英、美、
俄、日、法、德、意、
奥等国签订了《辛丑条
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
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
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
约。从此,清政府沦为
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
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深渊
续表
战争 时间 侵略者 原因 过程与罪恶 结果及影响
日本 侵华 战争 1931- 1945 年 日本 日本既定 的侵华政 策;1929 年经济大 危机的影 响,日本 为转嫁国 内矛盾 1931年,九一八事 变,日军占领沈 阳;1937年,七七 事变,日军进攻卢 沟桥,炮轰宛平 城;八一三事变, 日军攻占上海,淞 沪会战爆发;1937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
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
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
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
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
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
续表
战争 时间 侵略者 原因 过程与罪恶 结果及影响
日本 侵华 战争 1931- 1945 年 日本 日本既定 的侵华政 策;1929 年经济大 危机的影 响,日本 为转嫁国 内矛盾 年12月,日军攻占 南京,制造南京大 屠杀,屠杀中国军 民达30万人以上; 1938年,日军进攻 武汉,武汉会战爆 发 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
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
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
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
高
续表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阶级、 派别 主要史实 地主阶 级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
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陈化成抗击英军 1842年,英军进犯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
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
关天培抗击英军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
天培亲自指挥,顽强抵抗后战死在炮台上
左宝贵平壤抗敌 1894年9月,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
左宝贵带病登城指挥,中炮牺牲
阶级、 派别 主要史实 地主阶 级 邓世昌抗击日舰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
世昌抗击日舰,与同舰官兵壮烈牺牲
徐邦道旅顺抗敌 1894年11月,日军进攻旅顺,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
四天
聂士成抗击八国 联军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在天津保卫战中,直隶
提督聂士成率部奋起抵抗,壮烈殉国
农民阶 级 太平军痛击洋枪 队(太平天国运 动) 1860年8月,太平军在李秀成的领导下,在青浦打败洋
枪队;1862年9月,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
目华尔;后来,太平军又多次打败戈登率领的洋枪队
续表
阶级、 派别 主要史实 农民阶 级 义和团抗击八国 联军(义和团运 动)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奋勇抵抗,在廊坊
一带阻击敌人;廊坊一战,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
撤回天津
资产阶 级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 青年学 生 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 续表
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局 部 抗 战 抗日义 勇军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族民众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
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东北抗 日 联军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中国人民的局部
抗战开始了。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全 国 抗 战 卢沟桥 抗日 1937年7月,日军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佟麟
阁、赵登禹将军壮烈殉国
淞沪会 战 1937年8月,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
发;姚子青率部坚守宝山,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四
行仓库,与日军展开血战,后奉命撤出
全 国 抗 战 台儿庄 战役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同日军展开激战,消灭
日军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武汉会 战 1938年6月开始,日军进攻武汉,武汉会战爆发;在江西万家岭战役
中,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 000多人;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军企
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第三次 长沙会 战 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最
终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续表
全 国 抗 战 平型关 大捷 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林彪的率领下,在平型关歼灭日军
1 000多人。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重
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百团大 战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进行的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
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
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续表
线索二 近代化探索
项目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 90年代中期 1898年 1911年 1915年开始
领域 器物 制度 思想
领导 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先进知
识分子
代表 人物 (1)中央:奕 ; (2)地方:曾国 藩、李鸿章、左 宗棠、张之洞等 康有为、梁启 超、谭嗣同等 孙中山、黄兴等 陈独秀、胡适、
鲁迅等
项目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封 建统治 救亡图存 推翻清朝统治,建 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 进行思想文化领
域的革新
口号 /思 想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民主共和 民主与科学
学习 内容 西方先进器物与 技术 西方政治制度 西方思想文化
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 运动 资产阶级的改良 运动 民族民主革命 思想解放运动
续表
项目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结果 破产 失败 革命果实被窃取 促进了思想的解
放
作用 客观上促进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是中国 近代化的开端 起到了思想启蒙 的作用,为传播 资产阶级思想奠 定了基础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 义上的近代民族民 主革命的序幕,极 大推动了中华民族 的思想解放,打开 了中国进步潮流的 闸门 动摇了封建道德
礼教的统治地
位,使中国人民
接受了一次民主
与科学的洗礼
续表
项目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相同 点 (1)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都在列强 侵华刺激下进行,体现了救国的目的;(3)都学习西方;(4)都冲击了传 统守旧的思想观念,促进了思想解放;(5)都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 不同 点 (1)学习西方的具体内容不同:开启近代工业化之路的是洋务运动,开启 政治民主化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2)学习西方的目的不同:洋务运 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要中国走资本主义道 路。(3)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戊戌变法是在清政府的统治下实行立宪 制;辛亥革命是推翻清政府统治,确立民主共和制,写下了中国巨变的历史 新篇章;新文化运动则为中国找到一条“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历史新路 续表
项目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联系 (1)洋务运动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戊戌变法是洋务运 动的继续和发展; (2)戊戌变法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最终爆发 了辛亥革命; (3)辛亥革命使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观念传入中国,为新文化运动奠 定了思想基础 续表
历史解释 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设问: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答案] 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多阶层(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参与探索;各阶级的探索都借鉴了外国成果;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
艰巨的过程,发展道路曲折。
线索三 近代化转型
一、经济转型
发展 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 (1)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2)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3)发展缓慢且艰难曲折,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影响 (1)经济上:推动了近代化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2)政治上:推动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民主革命运动提供力
量;
(3)思想上: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提供了条件;
(4)社会生活上:西方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传播,有利于社会生活的
近代化
续表
影响 近代 经济 发展 的因 素 (1)促进:①实业家投资;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播及自然科学发展;
③政府鼓励和政策支持;
(2)阻碍: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因素);②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及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认识 (1)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
(2)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在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
续表
二、政治转型
背景 (1)列强发动一系列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 族危机不断加深; (2)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内容 政治制度 事件 概况 意义
君主立宪 制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 在中国变封建君主专 制为资本主义君主立 宪制,最后以失败告 终 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
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内容 民主共和 制 辛亥革命 (1)1911年,孙中山 领导了辛亥革命; (2)1912年,中华民 国建立,颁布了《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 (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
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
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
终结;
(2)拉开了中国完全意
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
命的序幕,建立起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
(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
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
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续表
特点 (1)向西方学习;(2)政治活动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
影响 (1)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2)推动了社会进步
未能实 现资产 阶级民 主政治 的原因 (1)政治: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外:列强的侵略);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3)思想:传统思想的制约,民主观念淡薄;
(4)群众基础: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发动广大群众,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续表
三、思想转型
背 景 (1)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2)中
国经济近代化和政治近代化的探索,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近代化;(3)西方
民主思想的传入
表 现
续表
特 点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体现出反侵略、爱国的性质
影 响 (1)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和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2)推动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运动的不断发展,最终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
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
认 识 中国的思想观念近代化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思想文化
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最终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
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整体由故步自封转变为向西方
学习)
续表
线索四 近代化探索中的重要人物
人物 阶级 概况
曾国 藩 地主阶级洋务 派 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 章 (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轮船招商
局、开平煤矿等,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左宗 棠 创办福州船政局(中国近代第一个新式造船厂);收复新
疆
张之 洞 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后,在湖北大规模兴办新式教育,主张变法图强
人物 阶级 概况
康有 为、 梁启 超 资产阶级维新 派 (1)戊戌变法前:①1895年,领导公车上书,请求变法;
②成立强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③创办《万国公
报》,后改为《中外纪闻》;④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
表《变法通议》,宣传变法;
(2)戊戌变法时期:1898年,组织领导戊戌变法;
(3)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张謇 民族资产阶级 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近代企
业,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续表
人物 阶级 概况
孙中 山 资产阶级革命 派 (1)先后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2)提出三民主
义;(3)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4)1924年与
中国共产党合作,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黄
埔军校,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评价: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
国的缔造者,被誉为中华民国“国父”
续表
人物 阶级 概况
陈独 秀 资产阶级先进 知识分子 (1)新文化运动时期:①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②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文科
学长;
(2)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①1920年,在上海建立了中国
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发起并成立中国共产党;②1921
年,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续表
人物 阶级 概况
胡适 资产阶级先进 知识分子 (1)1917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发表《文学改良刍
议》一文;
(2)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
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
由,与陈独秀一起领导新文化运动
鲁迅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
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续表
人物 阶级 概况
李大 钊 无产阶级 (1)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一系列文章;
(2)1919年,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运动的发展;
(3)1920年,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共产党早
期组织
共同 特征 (1)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从不同领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 近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2)都是在列强的侵略下进行的探索,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 (3)他们的探索活动都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特点;都体现了救国救民的目 的;都体现了责任担当与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续表
线索五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领域 表现 作用
近代 教育 创办 新式 学校 教育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 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派 遣留学生。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 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戊戌变法时期创 办我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名 为北京大学); 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 统一全国学制 培养了人
才;传播了
西方的先进
思想,推动
了中国社会
的发展进步
领域 表现 作用
近代 教育 废除 科举 制 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近代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有利于信息
的交流与传
播;促进了
文化事业的
发展
新闻 出版 业 报刊 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 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有《大公 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 刊物有《东方杂志》《新青年》和《生活》周刊。 有利于信息
的交流与传
播;促进了文
化事业的发
展
续表
领域 表现 作用
新闻 出版 业 出版 机构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 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 在根据地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 重要阵地
续表
线索六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领域 表现 原因 特点
近代 交通 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 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西方列强的入 侵,打开了中 国的国门,传 播了新事物; 近代中国人的 积极探索;西 方思想的传入 近代中国社会
生活的变化是
不平衡的。从
总体上看,近
代社会生活的
变化,呈现出
新旧并呈、多
元发展的特征
生活 方式 和风 俗习 惯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 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 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 式日益开放,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 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线索七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探索
事件 概况 影响
中共一大 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 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 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国内: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
改变了中国
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社会
第一次国 共 合作 (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 立; (2)国共两党创办黄埔军校,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 动,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事件 概况 影响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性质,建立
了新民主主
义国家,为
实现国家富
强和民族振
秋收起义 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起义,起义受到严重挫折后,为 保存革命力量,率部队到达井冈山 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 创建 毛泽东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 续表
事件 概况 影响
井冈山会 师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 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 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 工农红军第四军 兴创造了条
件;改变了
广大人民受
压迫的地
位,人民真
正成为国家
的主人
红军长征 (1)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 (2)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 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 为安 续表
事件 概况 影响
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组织局部抗 战; (2)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3)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敌后抗 战(如百团大战等); (4)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 用 (2)国际:
改变了国际
政治格局,
壮大了世界
和平民主和
社会主义的
力量,鼓舞
了被压迫民
族的解放斗
争
重庆谈判 与国民党签署“双十协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 民主的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续表
事件 概况 影响
人民解放 战争 1947年,解放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经 过一系列战役,最终赢得胜利: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 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2)国际:
改变了国际
政治格局,
壮大了世界
和平民主和
社会主义的
力量,鼓舞
了被压迫民
族的解放斗
争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 立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 利;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续表
事件 概况 影响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 人民最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赢得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 续表
历史解释 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设问:请根据下面示意图,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之前,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
侮,民族危机不断加
剧。这期间,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及先进
的知识分子做出了反抗和努力,但都没能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国共产党一
成立,就肩负起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任。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选择。
河南中招真题
1.(2024河南,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孙中山在其撰写的《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系统
构想,其中包括中国实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建设10万英里铁路,100万英里碎石路
(即公路);在全国普遍建设电报、电话以及无线电;在沿海沿江建设商埠、商港、
渔港;发展钢铁业、水泥业、矿业、农业;等等。
——摘编自张海鹏《论孙中山的发展观及其思想史意义》
材料二 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
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
现实……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中哪一思想的发展 (1分)
[答案] 民生主义。(1分)
(2)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在实业发展规划中,对哪些领域提出了现代化构想。
(3分)
[答案] 交通;通信;商贸;工业;农业。(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
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综上所述,运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成就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2分)
[答案] 示例一: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
界前列,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通信事业发展的构想已成为现实。
示例二: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
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成为现实。(2分,答出其中任意
一个示例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2023河南,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新式学堂(部分)课程开设情况表
学堂 开设课程
京师同文馆 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分积分、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
福州船政学堂 英语、地理、代数、几何、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
天津电报学堂 电磁学、电测试、材料学、电报地理学、电报实习等
——摘编自章开沅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京师同文馆翻译的西书以外交和史地政法类居多,其中有中国人看到的第
一本国际公法。福州船政局在解聘了大批洋人后,大部分技术工作由船政学堂的毕
业生担任。严复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致力于翻译事业,甲午战争期间号召
救亡图存。新式学堂建立的分年排课、按班级授课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3分)
[答案] 注重自然科学;兼顾理论与实践;课程比较丰富;以西方为参照。
(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据材料二,说明这些学堂产生的影响。(3分)
[答案] 培养了新式人才;传播了西方学说;有利于救亡图存;推动了教育变革。
(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综上所述,你获取了关于教育发展的什么启示? (1分)
[答案] 教育是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1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3.(2022河南,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政治方面,保障人权,
保护人民财产等;经济方面,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社会生活方面,革
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等;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12-1920年,中国新建万元以上工矿企业1 048家,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有了新的增长;1913-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从约50万增加到260多万……中国资产
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发展,代表着新的政治力量的增长,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主要体现了哪个阶
级的思想? (2分)
[答案]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1分)资产阶级。(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4分)
[答案]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工人阶
级的力量;南京临时政府倡导民主、平等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思想
进步。(4分,每点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请列举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力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史实。(1分)
[答案] 五四运动;国民革命。(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
也可)
4.(2021河南,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
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
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
——摘自郭晔旻《敢问路在何方?民初十年的彷徨》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
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912-1921年“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的史实。
(2分)
[答案] 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分,答出其
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请为材料二中的年代尺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并再写出一种整理史实的方法。
(2分)
[答案] 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
答案也可)
方法:示意图;大事年表。(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任选材料二中的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2分)
[答案] 示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凝聚了抗战的力量。(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5.(2020河南,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初次举行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庚子
(1900年)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二 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
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
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
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答案] 态度变化:从称他们为乱臣贼子到为之叹息、同情。(2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3分)
[答案] 原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严重;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在中国
的传播;革命人士对革命的宣传;革命团体的成立和推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领
袖的领导。(3分)
(3)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请选取相关史实一例并加以说明。(2分)
[答案]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成立了中
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改变了社会习俗,剪辫易服、革除旧
习等。(2分)